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合理评估石葵河流域健康现状,构建了由河岸特征、河岸植被、河流水文特征、流域形态特征和社会经济5个标准层及19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各个指标所对应的评价标准。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依据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型对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石葵河流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EI为3.75,处于基本健康状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河流改善的建议,为石葵河的河流规划、管理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流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阐述了河流生态健康的涵义,探讨了国内外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水文、水质、水生生物、河流形态结构和河岸带为要素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因素集;评价指标的无量钢化;确定指标权重,得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综合指数为。并以海河水系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河生态处于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河流健康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河流健康内涵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河流的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根据河流的基本特征和个体特征,建立由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构建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由河段至河流整体的评价方法。以西江为例,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应用。成果为河流健康的定量评价、促进河流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RBF与GRNN神经网络模型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符合区域中小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基于RBF与GRNN神经网络算法原理,分别构建RBF与GRNN神经网络算法的河流健康评价模型,采用内插法构造网络训练样本,将河流健康分级评价标准值作为“预测”样本进行“预测”,并将结果作为河流健康等级评价的划分依据,对文山州区域中小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RBF与GRNN神经网络模型对区域中小河流健康评价结果完全相同,与BP神经网络评价结果基本相同,表明研究建立的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均是合理可行的,同BP网络算法相比,RBF与GRNN神经网络模型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不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优点,且调整参数较少,只有一个SPREAD参数,可以更快地预测评价网络,具有较大的计算优势。②文山州区域主要河流健康评价等级为Ⅱ~Ⅲ级,即处于健康与亚健康之间,客观反映了区域中小河流健康状况,可为区域河流的可持续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河流健康的概念、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尺度等方面综述了河流健康问题。大部分学者倾向于从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定义河流健康;河流健康评价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健康指数法和综合指标体系法,其中综合指标体系法是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文特征、水质参数、生物指标、河岸带指标、河流形态和社会服务状况6个方面,国内外指标体系存在着差异;探讨了河流健康评价尺度效应研究和尺度转换方法。最后阐述了河流健康评价中存在的概念、指标、尺度转换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河流健康概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能够反映河流健康系统完整性的形态、水文、水质及生物指标等方面因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设计了针对现阶段高强度人类活动状态下的渭河流域上游段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河流近自然状态,确定了评价标准,建立了基于改进的模糊集对分析模型。基于构建模型对渭河流域林家村-魏家堡段河流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河流健康等级为三级,属于亚健康。提出了加强河流生态管理的对策。研究成果对河流生态修复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表征河流系统在外界胁迫下的发展趋势,结合生物免疫理论,构建了河流健康预警指标模型,并采用趋势外推的预测方法对河流健康进行警情分析和警度预报。在对扬州市槐泗河进行实例分析后获得以下研究成果:基于免疫理论的河流健康预警体系能够模拟预警河流的健康状况,预测可靠度高;在对槐泗河进行预测预警后,建议加强日常河道管理,并定期进行针对性的河流疏浚整治。  相似文献   

8.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及其健康评价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分为河流基本生态需水量、河流水污染防治需水、河流水面蒸发生态需水量、河流输沙需水,讨论了实现河流各项功能目标的各部分估算方法;提出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阈值确定原则和方法,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为河流健康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提高河流健康评价的有效性及河流综合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10项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综合健康指数法对沂河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沂河目前综合健康指数为0.582,处于亚健康状态.评价结果基本切合实情,可见该方法是可靠的及适用的.评价结果也为沂河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考虑反映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水量、水质、河岸带、水生生物与物理结构等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各指标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根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选取8个评价指标,提出5级评价标准,对浑河沈阳段2009年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沈阳段处于不健康状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证明评价结果是正确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污水排放是河流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借助超级决策(Super Decisions)软件建立了评估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解决了评估指标权重计算复杂的难题。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与指标赋分的原则,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估河流健康状态,这为河流健康评估工作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能为河流管理者提供治理决策依据。依据河长制治河思路剖析河流健康与可持续利用内涵,构建适用于临沂涑河健康体系。并用AHP法和可变模糊计算河流健康分数。结果表明,2016年涑河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为2.92,处轻度健康崩溃状态,当前面临主要问题是入河污染物过量和流域水生态问题。2020年涑河最优评价结果为1.54,河流处于较健康状态。表明河流自然属性完备与流域经济效益提升共同稳步增长,可实现河流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河流水生生境评价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高精度、快速进行河流水生生境信息提取方面的优势,选取植被覆盖度、河岸开发强度、河流蜿蜒度及河流自然岸线保有率等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遥感影像提取的指标建立河流水生物理生境遥感快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所选定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确定,进而采用模糊评价法建立河流水生物理生境遥感评价模型,以期快速、准确地反映大区域范围内河流生境状况。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辽河干流水生物理生境评估。结果表明,辽河干流水生物理生境质量处于中上等,达到了健康的水准,评价结果比较符合辽河干流水生生境健康现状。  相似文献   

14.
水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域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基系统的提出为流域健康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现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基点,根据其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的特点,在水基系统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适合该流域的健康评价等级标准,并依据指标选取5项原则、流域的自然经济状况构建了挠力河流域的水基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筛选了以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评价指标集,分析了特定指标对该研究区域的适用性。所建立水基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指标集可为挠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评价河流的健康程度,从河道的整体性及内涵出发,构建了包括河流形态、水文、环境、生境要素及人类活动特征等多个准则层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等级标准,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可拓学耦合模型的河道健康评价方法;最后,以潢河为研究对象,对潢河2017年的健康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潢河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实际相吻合,亟需采取水系连通、防污控污、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等多项综合整治措施,使河道逐步恢复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水量、水质、河岸带、物理结构和水生生物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各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构建评价模型,对六盘水市水城河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城河生态系统健康处于不健康等级,最大隶属度值为0.259 5,为六盘水市水城河的规划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墨累河最大的水利枢纽——休姆大坝,控制流域大部分水资源,并联合其他水利枢纽对流域水量进行调配,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休姆水利枢纽建成后河流水文特征、流域的生态环境等也随之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原有的生态平衡受到影响。针对该水利枢纽工程后对河流健康的影响进行总结,并引用Norris的河流健康指标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分析,墨累-达令河水系的多个指标为良,河流整体上呈现较为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湟水河西宁段河流综合自然状况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支持系统,保持河流的自然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湟水河西宁段高原半干旱区河流的特点,选取26个定性、定量指标组成的高原半干旱区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从地貌特征、生态特征、水文特征、社会服务功能四个方面对湟水河综合自然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河段中28%的河段处于近自然状态,39%的河段处于退化自然状态,33%的河段处于人工状态,湟水河西宁段总体处于退化自然状态。此外,在验证结果中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所建立的河流综合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可应用于其它高原半干旱区河流的自然性评价,为后续河流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位于辽宁北部的清河、汎河流域11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为基本评价单元,依据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特点、内涵及研究区域的生态特征,构建了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层次分析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数学模型对清河、汎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汎河流域4个水生态功能区中,有3个处于“健康”状态(IV-5-2、IV-5-3、IV-5-4),1个处于“一般”状态(IV-5-1)。清河流域7个水生态功能区中,有1个处于“健康”状态(IV-5-11),2个处于“亚健康”状态(IV-5-10、IV-5-12),2个处于“一般”状态(IV-5-9、IV-5-13),2个处于“疾病”状态(IV-5-8、IV-5-14)。利用科学的评价模型结合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最大熵原理、模糊集合论和河流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标准,为河流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最大熵的模糊评价法(FAME)。FAME综合考虑河流水质恢复能力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待评价水体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把多维评价样本指标综合为一维指标值。根据隶属度值的大小对水体样本集进行统一评价,从而解决了各单项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不一致问题,提高了河流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问题各层次的分辨力。通过实例研究,并对比遗传投影寻踪方法,验证了本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