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襄阳市河湖水系空间格局演变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其演变将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研究河湖水系演变特征可为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及河湖水系的均衡管控提供依据。以襄阳市为研究区,采用GIS和RS方法,基于河湖水系空间格局内涵,构建了包含水系数量、水系结构和水系连通3个方面的河湖水系空间格局演变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全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河湖水系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50年以来,河湖水系无论在数量、结构还是连通方面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河网密度及河网发育系数呈增加的趋势,水面率及主干河流面积长度在1996年最大,节点连接率及水系连通度均呈减小的趋势;人类活动是近年来河湖水系空间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且其变化与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不可分,人类活动程度加强,水系结构趋于简单,连通性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滇池流域及下游螳螂川区间的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用水调查,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景观等的水资源需求,考虑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等不同层次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优化配置宝象河、柴河等当地水库、当地引提水工程及城市再生水跨区域利用工程,建立MIKE BASIN水资源优化模拟模型,设置不同的水系连通工程供水方案组合,采用公平性最优和供水缺水率最小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函数,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30年本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入后缺水率由51.63%降到48.6%,滇中引水工程加入后,缺水率进一步减小至0.8%,随着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逐步完善,区域供水保障程度越来越高,区域间的供水公平性越来越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对减小区域缺水率、实现区域间及行业间的供水公平、保障河湖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背景下,人类生产生活的取排水对河湖水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自然水系连通格局的基础上,从二元水循环水资源配置网络图出发,结合生产生活用水水平评价指标以及自然水系连通形态指标,构建一套可用于描述在不同时间节点下的调水工程对自然—人工二元结合水系连通度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廊坊市进行实证分析,最终指标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多面临水质型缺水问题,城市水系多因污染物超标排放、水系不流通导致水质较差,无法达到相应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城市水网的构建是解决区域水资源调配不均、水环境不达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水碧桥河、石固河、官溪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一维、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选取COD、NH3-N作为水质指标,模拟不同水资源利用情况下研究区域内水体水质分布情况,评估河湖水网连接对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河湖水网健康连通及科学调度可显著改善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5.
河湖水系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河湖水系生态连通工程技术是生态修复工程补短板的重要手段.通过阐述河湖水系连通性的内涵,构建了基于三流四维生态模型的河湖水系生态连通工程技术体系,包括纵向连通工程技术、横向连通工程技术与垂向连通工程技术,并针对各连通维度具体阐述了各项工程技术.河湖...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十二五”战略规划,河湖水系连通将作为提高河流健康性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水系连通,能增强水体的流动性,使污染水体的稀释速度加快,对改善水体水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泗洪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水系连通性差,水体自净能力较弱,水质不断恶劣。通过规划的大、小连通方案,能使河网水体实现有序流动,满足水资源调节的需求;同时根据MIKE11模型模拟计算结果,在结合截污措施的前提下,河道水质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7.
用改进的基于标准差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河湖水系连通评价体系中指标和子系统的权重,用集对分析法构造评价样本与评价标准等级之间联系数分量,建立基于联系数的河湖水系连通评价模型(CN-AM)。CN-AM模型既可测度整体状态的高低程度,又可识别影响系统的重要指标和子系统。CN-AM在南渡江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属性数学的置信度准则评判方法与联系数的均分原则评判方法进行互补,保障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未来5 a南渡江水系连通性子系统等级为2.697 6~2.697 8,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子系统的等级为3.597 8~3.740 3和3.615 8~3.692 0,南渡江河湖水系连通系统的总体状况为3.462 5~3.568 7级,处于中和良之间;主要限制指标为河频率、水系连通度、年平均径流保证率、水体纳污能力、河流水质达标率、地表水农业供水百分比、水库调节能力指数和地表水城镇供水百分比。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分区水问题与借鉴中国治水经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区域广,水资源问题复杂多样,对其进行系统总结,并结合中国治水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可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文章在研究"一带一路"主体路线及主体水资源区的基础上,将主体水资源区分为东亚、西亚、南亚、中亚、东南亚、东欧、中欧、西欧、南欧、北非和东非共11个一级水资源分区。分别统计联合国粮农组织AQUASTAT数据库的各国水资源量和居民获得安全饮用水百分比数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网站提供的洪灾、旱灾、供水年际和年内变化评价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分区的水问题;并进一步总结了"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水问题,具体包括洪灾、旱灾、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供水问题,分析了不同水问题的破解难度;总结了中国现代治水经验,主要包括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水和谐思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河湖水系连通战略和水生态文明理念,并针对"一带一路"主要水问题,给出了解决办法。以期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定量化研究"一带一路"分区水问题提供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景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城区,依托许昌市生态水系连通工程而建,景区规划面积105.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6平方公里,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许昌市是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实施了河湖水系联通工程,建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全市生态水系格局,突出"三国名城、曹魏故都"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系列文化景观和水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的实施,形成了"一核两翼、六带"的滨水空间景观结构,使许昌市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展示了"水润莲城"城市新形象.  相似文献   

10.
水系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与水分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科学调度与控制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辽宁省大型水库、天然河道、输水工程和配套工程形成的"三横七纵"复杂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巨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归纳了跨流域水系联通复杂巨系统调度的五项共性问题与五项调度关键技术,五项调度关键技术分别是调度规则模型构建的二层规划技术、跨流域调水的决策技术、总供水量确定的多维决策技术、动态分水决策技术和调度规则模型求解的多种群优化技术,这些调度技术对于跨流域水系联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云南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协调度计算相关研究成果,选取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障相关指标,从水资源及其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障三方面,构建云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以2007年和2013年相关数据为支撑,定量计算不同时段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并根据综合协调度划分标准,对上述两个时段的协调程度进行类型划分,同时在GIS技术支持下,揭示不同时段云南省各市(州)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从协调度的类型组成变化看,协调类型主要为协调和极不协调两种极端类型,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的差异在增大;从协调度的数值变化看,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在下降;从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变化看,处于极不协调类型市(州)的空间分布范围在扩大,而处于协调类型市(州)的空间分布范围在缩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滇中地区协调度较低,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边境区域,协调度却较高。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要素空间分布不匹配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改观,并且这种空间分布不匹配的状态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江苏如皋市城中片区茅雉河的现状分析,提出防洪及水环境整治目标,以及依托如皋"五色如皋"(古色文化名城、绿色花木之都、红色革命摇篮、银色长寿之乡、金色经济之城)品牌发展战略,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密集的水网格局,以全域旅游为理念,通过水系连通、景观提升,利用龙游河、茅雉河、幸福河、五里港,打造"古韵四河",形成水域、滨岸、陆域的区域联动,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游憩场所.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岛为实例,总结了海岛水系特点和水资源利用的特征,分析了现状下海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适合岛屿地区特点的水资源配置模型,根据海南省的总体发展目标,提出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分析了全省各个区域的发展重点和水资源保障方式,提出结合地域特点提高水利用效率,调整用水结构,确保生态用水,选择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是构建海南生态省战略的重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造成北方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症结所在,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用水模式,提出科学解决策略,即在配置方法上,注重多源统筹调控;在利用方向上,实现先内后外,次序开发;在措施保障上构建水系连通网络。合理配置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外调水、过境水多资源,提升城市供水保证率;构建丰枯互济的大水源连通网络,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确保外调水与本地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常规水源与应急水源联合调度。以廊坊市为研究区,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理念,基于"三次平衡"分析思想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结合廊坊市的水资源平衡分析结果,2030年廊坊市多年平均缺水量为0.02亿m~3(需水量为13.63亿m~3,供水量为13.61亿m~3),缺水率为0.1%。论文提出解决廊坊市缺水的水量调度原则和绿色水系网络连通方案。研究成果为解决北方缺水城市水量不足问题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预测规划水平年乌鲁木齐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需水情况,分别从乌鲁木齐县及板房沟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方面分析了与园区布局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为:园区规划布局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协调,仅与"三条红线"适应.规划水平年为使园区规划布局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需采取农业节水、退地,调整用水结构等措施来保障园区需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天山北坡城市群8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区域水资源配置模型;根据模型构建的3种水资源配置方案,对2017—2043年城市经济社会用水量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提出了要解决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用水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区域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水定产、生态优先,通过保护好天山...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新泰市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用水粗放、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低、水资源调配设施不完善、水网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低等问题;以节水挖潜、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健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打造生态水网为主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控为手段,延续并优化“一环五库、一河多支”的水网布局和结构,形成“两轴双环、三湖四库”的水网架构,实现新泰市水资源供给、防洪减灾、水系生态、智慧水利“四网融合”,充分发挥现代水网的网络化组合效益和整体效能,强化现代水网对新泰市支柱产业、重要城镇、大中型灌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引导新泰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8.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流速较缓,水体抗污染能力弱,改善水系连通性对水环境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以水系连通性较差的盛泽镇跃进联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引调水试验,构建圩区河网水动力模型,探索圩区水利工作调度运行规则、河网水系连通方法以及相应的水环境变化规律。研究以水龄作为水系连通性的一种时间尺度参量,建立了跃进联圩水动力-水质-水龄的河网水环境模型,模拟了5种引调水方案下,圩内水系连通性及水质改善情况,并构建了压力、状态与响应的引调水连通效果评估体系,实现了对水系连通性变化与水环境改善水平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水体交换时长来看,研究区域主要河道水体交换时间在5天以内,水体连通性越好的河道,水龄越短;从水质指标变化来看,调水实验中圩内的水环境氨氮变化最为明显,对引调水响应度高,模拟结果显示水龄与氨氮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体连通性越好,水龄越短,有利于氨氮的削减;从引调水方案来看,单一调度方式对圩内水系连通性改善能力有限,特别是在河网内水体流动性弱的区域,同时使得圩区内水体流动性差异增大,更容易造成河网内水系连通性以及水质的空间分布差异,形成局部的滞水区或死水区。因此,采用多源引水与多区域排水相...  相似文献   

19.
根据枣庄市台儿庄区现状城市的发展特点,近期规划以小黑河扩挖、两岸道路景观建设、越河清淤、一环河清淤疏浚、护城河治理工程为重点,远期扩挖治理二环河、三环河、台兰干渠、创业沟等工程,以城区中小河道整治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河网水系,城区突出亲水文化,郊区体现自然和生态,构建四环相通、四纵相连、水系成网、独具特色的景观水系框架.本文对此加以介绍,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大型水稻灌区高产节水灌溉优化配水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北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以大型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水资源的优化分配问题,从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和作物需水模型入手,建立了外引河湖水、内提回归水两种水源供水条件下的水稻全生育期适时调度优化配水数学模型。以灌区典型年供水资料,对优化配水模型进行了复核验证。所建立的模型,与灌区实际用水条件基本相符,为水稻灌区用水管理提供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