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在蒸散发与气象因素间关系复杂,研究由多个气候区组成的甘肃省潜在蒸散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对探明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甘肃省及周边31个气象站点196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对甘肃省8个气候区通过Penman-Monteithm模型,应用Kriging插值法、Mann-Kendall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不同气候类型的潜在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61-2020年甘肃省各气候区气象因子变化差距明显,其中各气候区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在60 a来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除河西西部暖温带干旱区和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区以外,均呈下降趋势;平均风速除河西西部暖温带干旱区、河西冷温带干旱区和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外,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除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差异微小。(2)在蒸散发空间分布格局上,年均潜在蒸散发在春季、夏季、秋季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年均波动范围710~1 363 mm;而冬季略显不同,则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3)1961-2020年各气候区73.42%的区域潜在蒸散发变化趋势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变化趋势波动范围在-2.62 mm/a到3.01 mm/a之间。(4)甘肃省各气候区潜在蒸散发与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对温度的相关程度最高,A、B、C、D干旱及半干旱区潜在蒸散发对风速的相关程度高于湿润气候区,而相较于干旱及半干旱区来说,日照时数对潜在蒸散发的相关程度在湿润区更高。所有气候区均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降雨则对各气候区潜在蒸散发变化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2.
潜在蒸散发(ET_0)是估算作物需水量的基础。根据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5年的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日气象要素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石羊河流域的ET_0,建立六因子、四因子和三因子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模拟日ET_0,对模拟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以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确定性系数(DC)以及皮尔逊相关系数(R)作为模型的性能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检验以获得模拟精度较高的模型。结果表明:相同因子输入下ANN模型较SVM模型在石羊河流域模拟日ET_0有着更高的模拟精度。该研究可为气象要素资料不全的站点提供模拟日ET_0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气象因子响应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江苏省南通市2000~2004年的旬气象资料,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研究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和气压等气象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与"温度因子"的关系最强,其次为"湿度和日照因子","风速因子"也有一定的影响,"气压因子"影响作用则稍弱;建立的气象因子响应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以简化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  相似文献   

4.
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的参考作物腾发量模拟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都安气象站5年(2008—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包括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5个气象要素的不同组合作为输入,并以FAO-56 Penman-Monteith法(FAO P-M)的计算结果作为标准值,采用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GEP)及径向基函数网络算法(RBFNN)对参考作物腾发量ETo进行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Hargreaves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GEP模型能够捕捉到ETo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FAO P-M公式的计算值有很高的一致性。引入关键气象因子(气温和相对湿度)后,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达到0.914,均方根误差RMSE为0.240 mm/d。在相同输入情况下GEP模型计算精度高于RBFNN模型和Hargreaves模型,并建立了可以替代Hargreaves模型的GEP模型及缺少相对湿度RH时的GEP模型。结果表明,在缺乏相关气象因子时,可以利用GEP模型模拟ETo。  相似文献   

5.
为深刻了解玉米浅埋滴灌典型应用区农业气象要素对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拓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EFAST)法对农业气象因子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明确不同ET_0的气象成因,为了解获知农业气象变化对作物蒸散发耗水的影响以及合理设计灌溉制度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通辽市2017年、2018年生长季内的气象因素的变化规律具有西辽河流域的典型特征,即春季冷凉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水文年型分别为丰水年、平水年。ET_0与日值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均风速、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日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该典型区气象因子对ET_0的一阶、全局敏感性指数大小排序为:日均风速(0.220/0.324)最高气温(0.125/0.157)日均相对湿度(0.100/0.139)日照时数(0.091/0.116)最低气温(0.007/0.034),前4个指数为高敏感因子。2017年、2018年生长季ET_0的界限分别为1.5~9.3、1.3~9.6 mm/d,采样气象值相应的ET_0的界限为0.5~9.2 mm/d,作物生长季内高气温、大风速、低湿度、长日照出现频次越高,潜在蒸散耗水量越大,在农业气象的变化的影响下,使得灌溉制度需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根据四湖工程管理局排灌实验站200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逐日参考作物腾发量,分析其变化特征和各气象因子对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对日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平均温度>饱和差>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同时考虑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饱和差、平均风速及日照时数6个气象因子,对日参考作物腾发量的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气象数据缺测对BP-ET_0模型预测精度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柳圆口灌区2002~2005年的气象数据为基本资料,采用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的前馈网络模型(BP-ET0),研究了参考作物腾发量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的6个气象因子中,相对湿度对BP-ET0预测效果影响最大,缺少它时预测合格率只有64.93%,其次是实际风速和日照时数,缺少它们时预测合格率分别为73.15%和76.98%,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对预测效果影响较小,缺少它们时预测合格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模拟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西南喀斯特地区4个气象站点(都安、河池、百色和融安)5 a(2008—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包括日最高气温Tmax、日最低气温T_(min)、相对湿度R_H、日照时数n和风速u2这5个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作为输入,并以FAO 56 Penman-Monteith法(FAO P-M)的计算结果作为标准值,建立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和基因表达式编程(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GEP)算法的ET0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传统Hargreaves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气象因子组合下建立的RF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气象因子与ET0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随着气象因子的增加,RF模型模拟的精度随之提高。在仅有气温数据时,RF模型仍具有足够的精度(R~2为0.875,RMSE为0.546 mm/d),与传统Hargreaves模型相比R2平均增加了1.98%,RMSE平均减小了22.88%,因此在仅有气温数据时可用RF模型代替Hargreaves模型。RF算法对气象因子的重要性评估表明,在该区域对ET_0最重要的气象因子依次为T_(max)、n、T_(min)、R_a、R_H和u_2。相同气象因子输入下,RF模型精度高于GEP模型。  相似文献   

9.
关中地区气候变化对主要作物需水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用关中地区30个气象站41年气象资料,探讨了关中地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量与相应生育期内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冬小麦需水量无一致变化趋势,净灌溉需水量(NIWR)呈增加趋势;夏玉米需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净灌溉需水量无一致变化趋势。气象因子影响顺序为,冬小麦:相对湿度>最高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气温>风速,夏玉米: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和风速引起冬小麦需水量的降低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相对湿度和最高气温引起的冬小麦需水量的升高趋势,而冬小麦生育期降水的减少是造成冬小麦净灌溉需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风速和日照时数的降低趋势是导致夏玉米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关中地区秋冬春季向暖干发展,夏季除风速显著降低外,其它气象因子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选取宜昌市气象台站1953-2011年逐日气象资料,以三峡工程建成年份为界,对其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采用ET_0为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三峡工程建成后宜昌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多年均值较建成前分别上升了0.7、0.7、0.8℃;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多年均值分别下降了0.33%、1.69%和18.42%。平均气压、最低气温呈现不显著上升,平均风速、日照时数显著下降趋势,其余气象要素均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ET_0呈现逐年不显著下降趋势,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呈现为正相关,与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以及平均大气压呈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宁夏引黄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及其气候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根据1998年FAO修正彭曼蒙特斯公式,利用宁夏引黄灌区8个气象站近50多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各气象站逐月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各气象因子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各气象因子与ET0的相关系数。分析了ET0空间分布特征、年内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以东各站的ET0值均大于黄河以西各站的ET0值;除石嘴山站外,各站5~7月份的ET0占全年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后比80年代前有所下降;除石嘴山站外,各站的ET0均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在1990年后更为明显;气温呈递增趋势、相对湿度呈减少趋势、温差在逐渐减小;相对湿度和最高/最低气温以及平均风速对ET0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准确计算是确定农田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比较了神经网络模型和经验公式计算腾发量的精度以及如何使用最少的气象数据实现最优的腾发量计算问题。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比经验公式的计算精度要高。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用最少气象数据实现最优腾发量计算是可行的,但输入参数类型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选择。在半湿润地区最佳网络输入为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外太空辐射,在气候湿润地区最佳网络输入为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经验相对湿度和外太空辐射。因此,在缺少气象资料时可以使用神经网络模型代替经验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  相似文献   

13.
区域月降水量周期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佳木斯地区1959-2014年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平均气压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小波变换、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佳木斯地区1959年以来月降水量的周期特征以及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佳木斯地区月降水量具有明显的3个主周期,分别为12、288和480个月;影响月降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气温,其次为平均气压和日照时数,最后为平均风速。研究成果可为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气象资料缺失情况下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精确计算和预测,以攀枝花站点为例,构建非线性自回归滤波器(NARX)模型预测ET0.以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的ET0作为预测标准,将日最高温、日最低温、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建立11种不同气象因子组合的NARX模型,并与Hargre...  相似文献   

15.
实际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关键环节,分析灌区实际蒸散发及其影响因素对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蒸散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在确定主要因素时往往采用解释力较差的传统统计学方法,在相关性分析时忽略了蒸散发与其影响因素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因此利用改进的随机森林模型确定实际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岭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实际蒸散发与其影响因素的时空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在灌溉期,地表净辐射、平均气温、叶面积指数和实际水汽压是实际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非灌溉期,地表净辐射、平均气温、风速和日照时间是实际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际蒸散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灌区的作物耗水量。因此,灌区作物耗水在灌溉期和非灌溉期的影响作用有一定的差异。(2)在时间上,风速与实际蒸散发为负相关关系且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影响因素与实际蒸散发均为正相关关系且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空间上,除风速与实际蒸散发在大部分区域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影响因素都与实际蒸散发在大部分区域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除风速外,其余影响因素对灌区作物耗水在大部分区域都为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P、极限学习机、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在广东典型气候代表站点的适用性,建立ET_0简化计算模型。【方法】以韶关、深圳、广州、揭西、湛江站为研究对象,收集各站1981—2010年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风速观测数据,以FAO-56Penman-Monteith ET_0计算值为基准,对比3种算法计算效结果,确定最优算法,并结合因子敏感性分析建立了ET_0简化计算模型。【结果】①P<0.05显著水平下,广州、韶关站各气象因子均差异显著;湛江、广州、揭西、深圳4站除日最高气温差异显著,其他气象因子差异均不显著;②ET_0因子敏感性分析中,韶关、广州、深圳3站日最低、最高气温、日照时间敏感系数较大,韶关站为0.040、0.113、0.223,广州站为0.043、0.101、0.208,深圳站为0.054、0.105、0.181;揭西和湛江站日最高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敏感系数较大,分别为:0.105、-0.040、0.216和0.098、-0.072、0.197,综合各站来看,日最高气温、日照时间最为敏感;③全因子输入条件下,ET_0计算精度表现为BP>极限学习机>小波神经网络;④ET_0简化计算精度表现为BP(全因子输入)>BP-1(日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作输入)>BP-2(日最高气温、日照时间输入),但差值不大。【结论】因此,基于日最高气温、日照时间2因素的BP算法一定程度能简化计算ET_0。  相似文献   

17.
核桃作物需水规律错综复杂,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因子之间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针对这种特点,结合河北邯郸试验田核桃需水的历史数据和气象数据,提出了一种MIV-MEA-Elman模型。经MIV(平均影响值)算法筛选,得出4个较优的指标:平均气温、平均气压、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以此作为经MEA(思维进化算法)优化后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核桃逐日需水量作为输出,经过对仿真结果分析,此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317,证明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辽西地区潜在蒸散发敏感性分析及变化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辽西地区潜在蒸散发敏感性及蒸散发变化成因。【方法】基于辽西地区13个气象台站1965—2015年的基础气象资料,依据FAO-56 Penman-Monteith法估算了辽西地区近50 a的蒸散发(ET_0),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ET_0及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检验,同时基于敏感性系数法探讨了ET_0对各气象要素的敏感性,并定量揭示了引发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结果】1965—2015年,辽西地区年均ET_0以12.5 mm/10 a的速率显著降低,均值为1 007.6 mm/a,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呈低—高—低的分布格局;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表现为极显著升高趋势,风速和太阳辐射表现为极显著降低趋势,相对湿度未发生明显变化;辽西地区ET_0对各气象要素的敏感性依次为:相对湿度最高温度风速太阳辐射最低温度,且ET_0与相对湿度变化呈负相关,而与其他要素变化均为正相关;最低温度、最高温度的升高和相对湿度的降低引发区域ET_0变动为正贡献,而太阳辐射和风速的降低则为负贡献,且贡献率最大的为风速,最小的为相对湿度。【结论】风速的降低是引发辽西地区ET_0降低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9.
根据豫东平原六地(市)(安阳,西华,信阳,许昌,郑州,驻马店)气象站1961~2000年40年的观测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40年各月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分析了ET0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ET0值除信阳有所增加外,其余各站呈现为逐年减少趋势,说明气候变化对ET0的影响较大;并对平均气压、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年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与ET0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检验,得出安阳、西华、许昌ET0值与年日照时数相关性最好;信阳、郑州、驻马店ET0值与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好。空间上ET0随地理纬度的增大呈递增趋势,随海拔高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宁夏固海扬水灌区ET_0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性,以该灌区内同心站为研究区域,根据同心站196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ET_0,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探究宁夏固海扬水灌区ET_0和各气象因子变化趋势,采用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ET_0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ET_0在近56年的突变年份为1980年,1981-2016年ET_0和各气象因子较1961-1980年均呈上升趋势。各气象因子总敏感性系数的年内变化特点在1961-1980年和1981-2016年基本相同,而一阶敏感性系数在这两个时间段的变化特点呈多样性和不确定性。ET_0对各气象因子的一阶敏感性系数年际变化趋势中,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一阶敏感性系数呈下降趋势,仅风速的一阶敏感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