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美国山核桃果实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江杭州余杭区长乐林场美国山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园内设点采样,对其果实性状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果实性状在不同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10个参试无性系果实性状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果质量,为4.60~46.41 g(变异系数CV为19.75%),其次是果长2.49~7.85 cm(变异系数CV为12.78%),以及果径1.50~3.90 cm(变异系数CV为8.42%),长径比的变异幅度最小,为0.96~2.42(变异系数CV为7.29%);不同无性系果长与果径呈紧密的线性相关,即随着果长的增大,果径也随之增大;不同无性系果长、果径两个指标与单果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可由此对单果质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给豫南地区筛选适合的、对黑斑病抗性较强的薄壳山核桃主栽品种和配置授粉品种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和感病率、病情指数指标,对豫南引进的18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的黑斑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8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对黑斑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6号、11号、13号、20号、21号、25号、35号、64号、132号、“波尼”为高抗病无性系,28号、C12号、C29号为中抗病无性系,5号、104号、C10号为低感病无性系,29号为中感病无性系,1号为高感病无性系;相关性分析表明,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无性系的树体性状、果实性状和无性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冠幅呈显著负相关、与地径、树高呈负相关;与果实长度、单核质量呈正相关,与果实宽度、单株核产量呈一定负相关;与不同无性系之间有相关性。从18个无性系的抗病性、核果质量和产量性状差异综合评判,13号、64号、“波尼”、25号、132号等5个无性系可以作为豫南地区抗黑斑病较强的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推广。  相似文献   

3.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江红花油茶主要分布区广泛设点采样,对其果实的形态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在产地间及产地内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6个产地果实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果实质量(变异系数CV为42.07%),其次是果高(变异系数CV为15.79%)和果径(变异系数CV为14.77%),果实的高径比的变异幅度最小(变异系数CV为10.14%),产地内变异幅度较大的仍是果实质量,变异幅度较小的是高径比;不同产地果实果高与果径呈紧密线性相关,即随着果实果高的增大果径也随之增大,各个产地果实的果高和果径与果实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果实的高径比与单果质量则没有一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腾冲红花油茶自然果实类型进行了调查,依据果型指数(果高/果径),将腾冲红花油茶的果实类型分为长果茶群(果高/果径>1)、圆果茶群(果高/果径≈1)和扁果茶群(果高/果径<1)三大类群。同时,依据果实形态特征细分为橄榄形、梨形、桃形、球形、柿饼形、五星形等30个类型;对各类型的果形特征及种实经济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型间果实性状指标差异显著,果实形态性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其中,果皮厚度与出籽率呈显著负相关,果高及果型指数与干籽含油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腾冲红花油茶果实为橄榄果、平顶桃形果、平顶三角柿饼果、三心麻桔果、突顶柿饼果、小薄饼果、菊瓣果等7种自然变异类型出籽率和含油率较高,是理想的油用果形;而纺锤果、五星柿饼果、金色柿饼果、蟠桃果以及菊瓣果等5种类型的果实形状独特,可作为观果油用兼用品种。  相似文献   

5.
薄壳山核桃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选育适应我国种植的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研究薄壳山核桃实生后代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南京中山植物园周边地区树龄在55~60a的249株薄壳山核桃实生后代果实的9个性状方面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果实质量变异度最大,变异系数为26.67%,其它性状变异度都较小,变异系数在7.12%~12.91%之间;果实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变异,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果实性状的分布表现为正态分布规律,偏倚系数较小;果实性状多数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其中果实质量与果壳厚度、果实含油率分别与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果实质量和果壳厚度分别与出仁率、果实含油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根据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建立起相关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在0.99以上,回归测验的F值达到了6880,均远高于极显著临界值,模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钾肥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钾素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置了6个不同钾肥用量处理,以8年生的长林53号和长林27号两个油茶无性系为试材在江西永丰开展了施肥试验,连续两年测定了油茶果径、单果质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结果数、单株果实产量和产油量等指标,比较和分析了不同无性系的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无性系的果实性状和产量对钾肥水平差异的响应均存在大小年差异;结实大年时,钾肥水平对两个无性系果实的果径、单果质量和干出仁率影响不大,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实小年时,钾肥水平仅对53号无性系单株结实数量和产量造成影响且无明显梯度规律,而27号无性系随着钾肥水平的提高,其干出籽率和鲜果含油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单株果实数量、产量和产油量则呈下降趋势;无论大年还是小年,单株产量均与结实数量关系最密切,大年的产量在油茶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大小年平均产量而言,两品系均以中等钾肥水平的K2和K3处理最优。适量增施钾肥可有效改善油茶结实大年果实性状,提高单株结实数量,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7.
南京早期引种的薄壳山核桃不同单株果实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品种改良及果实分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化学分析法,以南京地区早期引种的薄壳山核桃优良单株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外部形态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就其果实中的粗脂肪、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等品质特征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单株果实中的粗脂肪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差异显著;薄壳山核桃果实形态特征指标与相关营养物质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反映果实外部形态和品质特征的12个指标划分为果实大小、果仁出油率、果仁碳水化合物这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3.19%。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又符合消费需求的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资源评价、良种选育、栽培管理评价等。【方法】收集453份薄壳山核桃果实样品的品质数据,根据果实的特点选择品质评价指标,分析指标数据分布特征,制定分级及赋值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程。【结果】薄壳山核桃12项果实品质客观指标中,仁质量符合正态分布,其他11项指标呈较分散的偏态分布,各品种间品质差异显著,各项指标变异系数为10.10%~62.88%,α-亚麻酸含量、总糖含量、仁质量3项指标离散度较大,油酸含量、粗脂肪含量、果实横径3项指标分布较为集中。将12项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客观评价指标按出现概率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等级;将6项感官品质评价指标分为极差、较差、中等、良好、优秀5个等级。应用层次分析法,将果实性状和果实生化品质2类客观品质指标与感官品质相结合构建多目标评价模型,将3个层次和18项评价指标,用1~9标度法构建判别矩阵,对相互间的重要性进行权衡,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模型方程。【结论】层次分析法适用于薄壳山核桃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采用...  相似文献   

9.
对东方红林业局采集的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果实形态特征变异规律及其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果实性状在不同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0个单株总体变异最大的是种子单粒质量,变异系数为10.94%,其次是种长宽比、果长径比、种长、果长、果径和种宽,变异系数分别为5.71%、5.49%、5.34%、4.91%、4.74%和4.58%。单果质量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4.02%。单粒种子质量与果长、果径、单果质量、种长和种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单果质量和果径间均有很强的线性关系。单果质量与果长、果径、种长和种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果径线性相关程度很高,可以根据单果质量对种子质量进行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薄壳山核桃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外观形态和光合特性参数,并结合DCMU[3-(3,4-二氯苯基)-1,1-二甲基脲]抑制果实光合作用对其果实干质量的影响,探讨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光合作用对果实干物质积累的重要贡献,为充分挖掘薄壳山核桃假果皮光合增产潜力和优势,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技术途径提供参考。【方法】以薄壳山核桃果实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授粉后80和120天测定果实的干/鲜质量、表面积、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假果皮叶绿素(Chl)含量、Ru BPC(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从7月15日(相当于75DAP)开始用DCMU对果实光合作用进行抑制处理,每周处理1次,直至9月12日果实收获时,分析DCMU处理对果实果长/果横径、果仁干/鲜质量和含油率的影响作用。【结果】1)从授粉后80~120天,薄壳山核桃果实鲜质量、干质量和表面积分别增加了579. 33%、447. 74%和227. 39%(P0. 01); 2)从授粉后80~120天,PAR=1 300μmol·m~(-2)s~(-1)时薄壳山核桃果实表观光合速率(P_g)显著降低了24%,但其气孔导度(G_s)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3)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63. 15%(P0. 05),其Ru BPC与PEPC活性分别显著降低56. 25%和48. 78%(P0. 05),而其可溶性蛋白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4) PAR=1 801μmol·m~(-2)s~(-1)时,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5) DCMU处理薄壳山核桃后,其果实果长和果横径分别减少5. 07%和4. 56%(P0. 05),果仁干质量和鲜质量分别减少12. 29%和14. 97%(P0. 05),含油率减少2. 48%(P0. 05)。【结论】随果实发育进程,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光合能力明显降低。从授粉后80~120天,果实假果皮叶绿素含量、RuBPC酶和PEPC酶活性明显降低是Pg显著下降的原因;而叶绿素荧光参数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果实发育期间其假果皮光合机构稳定。DCMU处理后果实大小以及果实品质明显下降,薄壳山核桃果实光合作用对其果实干物质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赣州油系列无性系的果高、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g鲜果个数、每500g鲜籽个数、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果量、亩产油量、单株产油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等23个性状指标,依特征值大于1且性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提出了4个反映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函数式。通过计算各品种的重要主成分值,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型相近似。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油茶无性系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评选是可行的,为油茶优良品系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中国油茶之乡。为了选育可在该县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该县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内引进和收集的47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12个果实性状指标分别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县引进和选择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各经济性状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油茶干籽含油率介于17.22%~42.64%之间,平均值为34.5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果产量与干籽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鲜果含油率与干籽含油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皮厚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2个数量性状归纳为4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果型因子、含油量因子和单果籽粒数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5.705%;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可选择果大、单果籽粒数多、含油率高和结实多的无性系作为油茶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茶籽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油茶果实物理性状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品种油茶的物理特性对茶籽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调查茶籽象对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评价抗虫性,同时测定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等物理性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茶籽象对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率存在显著差异,危害率在12.4%49.7%之间,而落果中茶籽象的危害率在13.23%91.83%之间,茶籽象是造成落果的主要因素。11个油茶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3个类群的油茶品种受害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抗性较高类群平均抗虫率达82.23%±5.00%,而抗性较差类群仅为52.47%±6.00%。茶籽象危害与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密切相关,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危害越严重。[结论]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受到茶籽象的危害越大。选育抗性品种是控制茶籽象危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山杏果为研究对象,在山杏的主要分布区庆阳地区,调查了138株山杏果实的7个表型性状.利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了其在此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山杏果各表型性状的差异都极显著.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山杏果的单果质量、单果大小、单核质量、果肉厚、单仁质量、出核率及出仁率7个表型性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但各指标的变异幅度不一致,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果大小、单果质量、单核质量、出核率、单仁质量、果肉厚、出仁率.  相似文献   

15.
山核桃不同无性系果实性状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明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形态结构特征、内含物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及其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山核桃无性系测定试验林11个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除青果果长和坚果果长无性系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仁富含脂肪(52.64%58.51%)、蛋白质(55.07 65.50 mg·g-1)、可溶性糖(0.26%0.68%)和K、Ca、Na、Mg、Ze、Mn、Fe等矿质元素,种仁蛋白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各氨基酸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结论]基于山核桃营养成分特点,探讨了山核桃无性系选育利用方向,并综合筛选出大源4号、高岭8号和高岭4号3个优质果用无性系,徐坑89号高档食用油无性系及大源2号、大源4号2个高氨基酸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林地覆盖对油茶果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加强油茶林地旱期增湿保墒管理、确保油茶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选择‘湘林14’10年生油茶林,设置稻草覆盖(T1)、塑薄覆盖(T2)、无纺布覆盖(T3)和无覆盖(T4)4种处理,定期观测7~10月土壤水分含量和油茶果实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林地覆盖能显著改善林地墒情,覆盖处理后平均土壤含水量比无覆盖20 cm土层提高8.4个百分点,50和80 cm土层提高1.8个百分点;果径、果高和果实体积的终值由高到低依次均为T1、T2、T3、T4,上述指标,T1分别为T4的108.5%、102.1%和120.1%,T1与T4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油茶果径、果高和体积生长7月中旬~8月下旬为快速生长期(Ⅰ),9月之后为生长后期(Ⅱ)。在整个生长进程中,果径、果高和体积值在多数时间内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T3、T4;油茶单果质量、单株产果数和单株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T3、T4,T1比T4单株产果高43.9%。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在3种覆盖材料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油茶果形果色分类及经济性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茶成林的成熟果实为材料,对果形果色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相关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油茶果形可分为桔形、球形、卵形、橄榄形4大类,果色可分为红色、红黄色、青黄色、青色4种基本颜色;果径是果实形态中最重要的指标,它与果高、鲜果质量、心室数、籽数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果形指数、干籽含油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果径与鲜果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46,建立了果径-鲜果质量回归方程为y=19.529-1.591x 0.049x2,干籽含油率与果形指数和果实颜色变化一致;从各个经济性状指标值来看,球形与卵形,红色与红黄色,青色与青黄色之间基本接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冠果种子产量低,这是制约其大力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为给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文冠果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的160株文冠果单株的种子质量、结果个数、果实质量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60株文冠果单株各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结果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98%;叶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7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质量与树高、地径、冠幅、果实纵径、种子长、单果种子质量、单株结果个数、单株果实质量、百果质量、百粒种子质量、叶长、叶宽、叶面积、果皮厚度、单果种子粒数及种子宽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1个性状指标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即单果产量、单株产量、果实产量、叶形、种形、果形、树形这7个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4.693%;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在育种中可选择单果种子质量大、单株结果个数多、单株果实质量大、叶长、种子长、果纵径长、冠幅大的单株作为优良高产植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筛选出香花油茶优良家系群体,为香花油茶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香花油茶11个家系群体植株为研究对象,每个家系群体选取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单株30株,连续3年测定其叶片、果实的表型性状指标,取3年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家系间重要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提取影响香花油茶果实性状的主要因子,并对各家系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片和果实性状在各家系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差异,叶质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5.81%、69.20%,稳定性较差。叶绿素值和干籽总质量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3.00%、11.56%,稳定性较好。除叶柄长与叶片厚、叶片宽无显著相关性及叶片厚、叶片宽与叶绿素值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叶片表型性状指标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果实大部分性状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叶柄长与果皮厚、籽粒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长、叶周长与果高、果径、种长极显著负相关。从10个果实表型性状中共抽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3.793%。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各家系依次为F-1、A-3、F-10、F-2、D-2、G-7、F-4、G-8、...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的种实特性,对融水贝江河林场1.5代杉木种子园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等11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7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达到了显著差异,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7个无性系球果产量、球果特征以及种子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球果产量(77.74%),其次是果体积(50.31%)、发芽势(40.41%)、单果重(37.54),发芽率(35.80%)、优良度(26.75%)。不同无性系的球果纵径、球果横径、单果重、果体积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与发芽势、优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显著负相关;发芽势与优良度极呈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球果产量与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初步筛选出8个球果产量和种实性状兼优的无性系,可作为高世代种子园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