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处于特殊的水陆交际地带,属生态敏感地带,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织共存的特征。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影响着滨水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以徐汇滨江带为例,分析了其景观动态演化过程,目的在于揭示我国城市化演变进程中景观格局的演化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国内外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成的复合体,园林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生态美学的研究和作用。城市园林景观环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园林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济南市目前生态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和城市生态城市发展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邯郸市支漳河景观综合治理规划为例,探讨了如何恢复城市滨水区自然景观良好的动态平衡、人文景观延续历史风貌和再生文化内涵,分析了人文景观和生态植物群落相互作用及形成景观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处于特殊的水陆交际地带,既属于城市生态敏感地带,又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织共存的特征。以上海徐汇滨江区块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实践调查,分析了徐汇滨江地带的景观价值和景观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学原则的徐汇滨江区域景观设计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乡村中的自然环境、聚居空间和人文景观等已逐渐成为消费者日益青睐的消费场所。文章以旅游消费为视角,通过对苏南乡村旅游地现状的解读后发现,苏南乡村景观的再生产过程正逐渐被地纳入到城市的消费体系中,乡村的景观空间呈现景观同质化、聚落异质化与村民边缘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以昆山市斜塘村为具体案例,根据消费的行为模式与特点提出乡村景观在自然、聚落及人文景观上的更新策略,以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山地城市的地貌特征、生态格局、交通结构等方面与平原城市有较大差异,对绿道规划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不同需求。以泸州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为例,基于其山水风貌、慢行交通需求以及人文景观特色等要素,探讨了山地城市的绿道规划策略。将泸州中心城区绿道划分为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进行建设,优化生态格局,凸显山水风貌。通过优化快慢交通接驳、完善公共自行车运营系统,引导居民绿色出行。串联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展现地域性历史文化特色。运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实现绿道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与智慧体验,构筑智慧城市新生态。  相似文献   

7.
天马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天马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现状的调查分析,综合考虑森林公园的功能定位要求、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特点、合理综合开发利用等因素,对天马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进行了规划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森林公园是一种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型郊野公园。以河洑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风景资源特征及景观规划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河洑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类型多样、森林生态状况良好、潜在开发价值高、景观结构清晰,是一块亟待开发亦极具价值的"处女地"。根据资源特征对该公园进行了生态功能的分区,并对其植物景观进行了规划,以期为公园的合理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试论结合场地特征的杭州湖滨和北山路景区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  柴明良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5):73-75,37
探讨了风景园林师如何正确理解场地特征,在保留场地原有景观典型性的基础上,营造出最适宜这片土地的地域性景观。杭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水风景城市,西湖风景区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又有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及传统街区。杭州西湖风景区中的湖滨景区和北山路景区是探索场地特征营造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李红叶 《林产工业》2023,(12):105-106
<正>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地域性景观是指基于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森林公园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景观可以增强公园的地方特色,提升公园的吸引力,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历史文化。因此,开展城市森林公园设计中地域性景观的融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地域性景观在城市森林公园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为城市森林公园设计提供科学指导,有助于实现城市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城市之美在于水,绿水是城市的名片。江苏省淮安市在实施"四河八岸"景观提升过程中,以现代景观式防洪理念为指导,将景观与防洪两大功能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显水、透绿、现代、生态的城市景观带,既满足了广大市民群众亲水的需要,更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取得了良好的自然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竹景观资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竹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资源,由竹的自然景观和竹的人文景观构成。竹的自然景观主要包括风景竹林景观、专类竹园景观、庭园竹景观和盆景竹景观;竹的人文景观主要由竹建筑景观、竹制器具、竹工艺品、竹食品、竹民俗和竹文化博览等组成。  相似文献   

13.
城市自然景观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多年来不同专业、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城市自然景观生态效应的研究成果,并基于现代城市景观提出了城市自然景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资源特点及如何开展生态旅游的问题。雾灵山以森林为其景观资源的主体和母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为一体,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开展生态旅游应以保护资源为前提,发挥其教育功能,同时使保护区经营由生态屏障型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型转变。还就雾灵山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规划、管理、人材培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景观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道路景观综合评价标准、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和特征的分析,确定了15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建立了城市道路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绿量绿视率、自然景观变化率、安全程度、人文景观、组织交通和改善小气候等因子为影响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森林公园建设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西省森林公园的发展概况、总体布局及特点,并依据各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观,将全省28个森林公园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即: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的森林公园、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森林公园、以特殊自然景观为主的森林公园和综合景观型森林公园。对各类公园的特点及其代表性公园,分别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西藏林芝地区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在ARC/INFO支持下,对西藏林芝地区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异质性作了定量描述。结果表明:林芝地区共划分为14个景观要素类型,形成以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管理景观为主的生态空间格局。其中:自然景观保持着较好的原始状态;半自然景观受干扰的程度最重、景观破碎强烈;其次为管理景观。这反映出林芝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根据略阳县城四周五山(象山、狮子山、凤凰山、雨山、南山)植被已有一定规模,但景观效果不佳、树种单一、人为干扰多、自然环境较差,可用作绿地土地面积小等问题,"五山"植被景观建设规划目标是以森林景观为依托,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民俗文化为核心,集游憩观光、休闲健身、避暑度假、农耕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型山体公园,体现生态防护、森林文化展示、景观美化等功能,总体布局为"两心、三廊、四区",即象山核心景观区和南山核心景观区,八渡河城市生态防护走廊、S309省道花海景观走廊和嘉陵江峡谷红叶走廊,象山生态园林休闲区、狮凤山生态屏障区、雨山农耕植物体验区、南山珍稀植物展示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句法中整合率与穿行率2个指标,对清华大学校园景观空间形态及其演变展开建模、分析与论述。通过对景观形态特征与历史社会经济特点的讨论,将清华大学校园景观形态的演变分为4个时期作为理解景观形态发展的框架,包括熙春园时期、美式校园时期、单位制时期和书院回归时期。结果表明,熙春园时期的3个重要历史景观均为现代校园师生出行的重要空间节点。不同时期关键景观节点具备通过空间形态特征,反映校园发展过程中典型文化意识形态的潜力。历史与人文景观空间节点在师生出行中逐渐向穿行地的角色靠拢。同时基于聚类分析,发现清华大学1954年前后建成的景观空间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状元岭古道景观的挖掘,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古道本体景观、附属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古道景观保护恢复的方法,以期为状元岭古道这一历史人文景观的再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