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学名金顶侧耳,又名玉皇蘑,是口蘑科侧耳属的真菌.颜色浅黄至金黄,菌盖呈浅漏斗形,簇生.味道鲜美可口,是北方人民最喜爱的食用菌之一,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都很可观,但常规的栽培技术使榆黄蘑产量一直徘徊不前.本研究通过将ABT生根粉应用于榆黄蘑,探索出提高榆黄蘑产量的有效途径,使其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不仅味道鲜美,颜色鲜黄,形态美观,营养丰富,而且还有抗癌作用,是我国北方人民喜爱的食用菌之一。为提高其产量,我们用植物生长激素NAA、2.4—D和三十烷醇对榆黄蘑菌丝及子实体进行处理,初步探明了植物生长激素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1 试验材料试验采用奈乙酸(NAA)、2.4—二氯苯氧  相似文献   

3.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菌糠,而这些营养丰富的菌糠往往被丢弃或燃烧,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导致霉菌和害虫的滋生,造成环境污染。香菇菌糠是一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食用菌培养料,试验研究了用香菇菌糠栽培榆黄蘑,再用榆黄蘑菌糠栽培鸡腿菇,为延长生物质资源循环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榆黄蘑又称玉皇蘑、金顶侧耳,是东北地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味道清香,营养丰富。据分析,子实体含有17种氨基酸,干物质蛋白质含量在32%以上。培养过榆黄蘑的剩余物含有大量的菌丝体,原来的木质素、纤维素等物质经过菌丝的分解后,大部分转变成可被动物直接吸收的物质,粉碎后可以做禽畜或鱼类的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含量在6%以上。  相似文献   

5.
森林珍品话榆蘑解庆珂榆蘑亦称榆黄蘑,是一种稀有食、药两用真菌。子实体胶质状,鲜时颜色亮黄,因生长在榆木上,故称榆黄蘑。在真菌分类上,榆蘑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目伞菌科。分生孢子卵球形,生于分枝孢子梗上,产生担子,担子果卵形或球形。我国榆蘑主要分布东北、华...  相似文献   

6.
生料地栽榆黄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方法.此法培养料不需常压或高压灭菌,具有操作简便、省工、节省燃料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栽培方法.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发菌期容易造成培养基污染、发菌慢、出菇差,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创造一个适于菌丝生长发育的环境,是生料地栽成功的关键.几年来在总结群众经验进行栽培试验的基础上对生料地栽榆黄蘑的发菌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森林珍品话榆蘑谢庆珂榆蘑亦称“黄蘑”是我国一种稀有食、药两用真菌。子实体胶质状,鲜时颜色亮黄,因生长在榆木上,故称“榆黄蘑”。它具有“补益身心”和“延年益寿”作用。可与人参、鹿茸媲美。榆蘑在真菌分类上,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目,伞菌科。在我国,榆蘑主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七种培养基上培育并在室内贮存四个食用菌栽培种的试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平茹、凤尾茹、榆黄蘑在杨、柳枝条培养基上扩繁速度最快,10天菌丝即可满瓶,并可存放20天;锯末-麦麸培养基上栽培种最耐贮存,平茹、凤尾茹可达52天,榆黄蘑60天,金针茹45天;榆黄蘑菌丝在小米培养基上生长较快,11天满瓶,但贮存不宜超过一周;四个菌种在玉米培养基上菌丝15天满瓶,贮存不宜超过23天。  相似文献   

9.
以榆黄蘑多糖浸出量为指标,获得榆黄蘑多糖的最佳热提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0,温度为90℃,时间为40 min;榆黄蘑多糖含量为8.422%.以VC为对照,对榆黄蘑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榆黄蘑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1.0 mg/mL时达到52.28%;对·OH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1.0 mg/mL时,达到74.01%;对·O2-清除率较低,1.0 mg/mL时为28.12%.榆黄蘑多糖有一定的还原力,但远低于VC.  相似文献   

10.
榆蘑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真菌,通过研究,搞清了榆蘑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榆蘑人工培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菌丝体生长、原基形成,子实体分化生长三个不同的阶段,通过实验,用野生榆蘑分离获得纯菌,并在袋料栽培上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一、生态条件榆黄蘑靠菌丝生长在榆、桦、椴树的倒木、枯立木的枝干上。菌丝在23—27℃生长为好。低温生长缓慢,温度超过29℃时,生长同样有降低的趋势。榆黄蘑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其最适PH 值为5.0—6.5。PH 值7.0—7.5时,菌丝生长略疏些,而PH 值达到8.5时,菌丝不能生长。榆黄蘑菌丝不仅能在榆木锯末培养基上生长,也能在杨木、桦木、椴木、柞木、水  相似文献   

12.
林下榆黄蘑栽培技术及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在总结归纳基础下提出了林下榆黄蘑栽培从菌种、菌棒生产到林下栽培、采收储藏等各环节的技术要点及技术规范,并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给出了林下栽培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榆黄蘑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榆黄蘑生长环境及栽培方法、母种制作、季节选择、配料装袋及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摘及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废弃菌渣二次利用及环保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2004年全省代料栽培黑木耳达10几亿袋,滑菇生产近亿袋,平菇、香菇、榆黄蘑等菇类栽培数量也较多,逐年呈递增趋势。每年菇、耳采收后都产生了大量的食用菌废弃菌渣,这些废弃菌渣如果不及时处理,杂菌侵染到处扩散,严重污染环境。由于食用菌栽培是在各个林区、农区,每家每户分散经营,有的是在交通非常不便的山区,治理难度较大。如果将这些废菌渣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重新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原料,这样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治理了环境污染。针对以杂木屑栽培黑木耳、滑菇;以农作物秸秆栽培平菇、榆黄蘑等菇类的废菌渣二次利用进行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草药多。多到什么程度呢?山里人常说:见草就是药。老百姓常用的草药就有100多种,如老牛乾、木灵芝、褐桦菌、松花粉、冬青、马尿噪、柳树包、榆耳、银耳、木耳、榆黄、猴头、冻蘑、树鸡子、扫帚蘑、天麻、猪嘴蘑、蒲公英、葱花芽、小根菜、剌嫩芽、贝母、板蓝根、天南星、龙胆草、细辛、刺五加、柴胡、淫羊藿、黄芷、山芋头等等。采中草药,是长白山重要的生活内容,也衍生出大量的长自山中草药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的多菌灵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浓度的多菌灵对木耳、滑菇、猴头、香菇、榆黄蘑、黑姬菇的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得出:多菌灵对木耳、滑菇、猴头菌丝的生长抑制力极强,对香菇、榆黄蘑菌丝的生长也有较大的影响,多菌灵浓度为0.3%~0.4%的培养基对黑姬菇的培养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在正常林木储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食用菌种植来提高复合经营效益,科学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达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此,在昆明地区进行了林下食用菌种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下栽种的大球盖菇与榆黄蘑、香菇、灵芝、长根菇产量差异显著,林下食用菌每棒出菇率和产量为:大球盖菇榆黄蘑香菇灵芝长根菇;每棒产值为:大球盖菇灵芝榆黄蘑香菇长根菇。由此可知,大球盖菇和灵芝更适宜在滇中地区杉木-华山松、油橄榄及核桃等林下栽种,并能够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场于1987年在苗圃试种了120平方米的榆黄蘑,产菇1100公斤,每平方米产值达27.50元。现将野地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菌种分离利用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选用八九分熟的菇体作种菇,切去菇柄基部,在无菌箱内用75%的酒精棉两次消毒菌盖和菌柄,用  相似文献   

19.
毛竹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毛竹林生态环境条件,以竹笋加工废料笋壳为培养基质,进行食用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以笋壳作为培养料的平菇、榆黄蘑产量分别为592.59 kg/100 m2、187.50 kg/100 m2,分别占同样条件下以木屑作为培养料所获产量的44.06%和20.15%;以笋壳作为培养料的食用菌生产经历了2潮明显的出菇高峰,时间周期短而集中;而木屑培养料的食用菌则经历了3潮明显的出菇过程,时间周期较长。在产量方面,虽然平菇比榆黄蘑产量高,但榆黄蘑的市场价格较高,因此也值得推广。与木屑相比,笋壳具有生产成本低、生态环保、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具有很高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采伐剩余物,栽培榆黄蘑,管理粗放、成本低、效益高,是林区居民致富之路.1 播种时间春季,以当地日平均地温稳定在0℃左右时开播.东北地区以3月底至5月中旬为最佳播种期.2 选菇木与造段东北地区可选择上年12月至当年3月中旬采伐的榆木剩余物(截头、小梢和枝桠),含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