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是一种温带落叶性果树,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云南省的栽培面积达140,000亩,年产量达25,000,000斤左右[1],主要栽培品种是金帅,但该品种对苹果褐斑病极为感病,使苹果产量的提高受到了限制。在发病季节的调査表明:感染品种的株发病率达100%,受侵染的果树在8月份左右大部分的叶子落去,这不仅影响了果实内糖分的积累,而且由于提前落叶,在秋季二次抽梢,这些新梢当年不能木质化,易受冻害。  相似文献   

2.
为了模拟室外不同的气象条件下红橘褐斑病菌的最适发生环境,进一步了解红橘褐斑病病原菌的生长特点,对红橘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3℃、黑暗、湿度到达100%的条件最适宜红橘褐斑病菌的生长;弱酸环境下,褐斑病菌菌丝及孢子的生长情况最好;褐斑病菌的生长随温度、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到达一定数值后逐渐下降;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温度和湿度对红橘褐斑病菌菌落平均直径增长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 =0.017x2 +0.076x-0.082,y=-0.001x2 +0.209x-5.020.  相似文献   

3.
为给石楠褐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对影响石楠褐斑病菌菌株CE08菌丝生长和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CE08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SA,最适温度为25℃,最适宜pH值7~8;菌丝对葡萄糖和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最适合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最适pH值6~7,...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菠萝(Ananas comosus)叶褐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测定病原菌在不同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情况,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菠萝叶褐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燕麦琼脂和查氏琼脂培养基适宜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麦芽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菌丝生长,肌醇、木糖和麦芽糖有利于孢子产生.蛋白胨有利于菌丝生长,硝酸钾和牛肉膏有利于病原菌产孢;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为5~34℃,最适生长温度为26℃;最适生长pH为7~8;光照可促进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甘蔗褐斑病菌(Cercospora longipes)CL12分离株为对象,研究了温度、pH值、培养基种类、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株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甘蔗尾孢引起的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药剂筛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CL12分离株的菌丝在供试的10种培养基上都可以生长,但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P...  相似文献   

6.
木薯褐斑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孢子萌发法对分离自海南的木薯褐斑病菌进行了10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国光多菌灵(50%多菌灵WP)和咪鲜胺(25%咪鲜胺EC)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腐霉利(50%wP)的EC50值最大,抑菌效果最差.建议生产上使用多菌灵和咪鲜胺等来防治木薯褐斑病.  相似文献   

7.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是AlternariamailRoberts的强毒株系,该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是5~35°C,最适温度为28℃。在pH3~9之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以4.5~6.0为最佳。各光照处理对菌落的形成差异较明显,以黑暗与日光灯交替处理病原茵生长最快。该茵在PSA、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且产孢呈大。病原菌能有效地利用碳源,以萄葡糖最佳,蔗糖次之。氮源以牛肉胨最好,尿素最差,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在5~35℃,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湿度试验中,当相对湿度高于85%时,孢子萌发率逐渐提高。该菌孢子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8.
室内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枝溃疡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5~30℃;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pH5~6,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淀粉和乳糖最好,对氮源的利用以牛肉胨和硝酸钾最佳;在相对湿度80%~100%以下,分生孢子能都萌发,但以水滴中的萌发率最高;人工接种时,病菌可侵染苹果,梨,桃,杏树枝条,且以桃树枝条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9.
甜菜抗褐斑病菌的田间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3个地区不同甜菜品种褐斑病菌的抗性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香坊实验实习基地种植的10个甜菜品种对褐斑病菌抗性存在差异,抗性较强的为中多0704和中单0702,Bastion抗性较差,病情指数最高为20.99;拜泉县郊种植14个甜菜品种对褐斑病菌存在差异,抗性较强有爱丽斯、KWS5145和KWS0149等,其中普瑞宝、甜研307和KWS9400抗性较差,病情指数最高可达43.70;依安县郊种植20个甜菜品种对褐斑病菌抗性存在差异,抗性较强为KWS0149,其中BETA464、BETA812、KWS9145、Hi0474和Hi0732抗性较差,病情指数最高可达27.61.同时,对比KWS0149和KWS4121在3个地区的抗性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番茄褐斑病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的研究表明,温度与保湿时间对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carposaprum)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10℃时,病原菌潜育期达74h;当温度为25~30℃时,潜育期仅为6.0~8.0h。叶面保湿时间愈长,愈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叶面最少保湿时间为6h。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5~30℃,保湿时间24~48h。不同番茄品种对病菌的敏感性差异较显著,世纪、夏丰为高度感病品种,百果强丰和博爱15号为中抗品种,霸王、皖粉3号和皖粉4号为抗病品种。不同菌龄的H.carposaprum对番茄的致病性也有差异,菌株培养10d时的致病力较强,培养15d的致病力次之,培养5d和培养20d的菌株致病力较差。  相似文献   

11.
寒富苹果及其亲本越冬期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寒富苹果及其亲本东光苹果和富士苹果枝条为试材,对苹果越冬期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低温条件下,3个品种苹果枝条中淀粉、蛋白质含量随低温胁迫的加深而增多,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呈相反的变化趋势;3个品种苹果枝条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低温胁迫的加深活性逐渐上升,东光的SOD活性在整个处理期间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丙二醛(MDA)含量与SOD、POD两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总体上呈一定的相对性.3个品种苹果抗寒性比较结果表明,东光抗寒能力最强,寒富抗寒力居中.  相似文献   

12.
蓖麻籽水提物对黄瓜褐斑病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提法提取蓖麻籽中的成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蓖麻籽水提物对黄瓜褐斑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为24 h4、8 h和96 h的EC50分别为4.0、5.4和7.9 mg/mL。该结果表明,蓖麻水提物对黄瓜褐斑病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抑菌活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江西樱花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以樱花典型褐斑病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通过形态特征鉴定并结合SSU、LSU、ITS、GAPDH、TEF、RPB2、Alt al和His 3等基因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江西樱花褐斑病病原菌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10%苯醚甲环唑水粉散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108 cfu/g木霉可湿性粉剂、500 g/L异菌脲水悬浮剂、400 g/L氟硅唑乳油、325 g/L苯甲?嘧菌酯水悬浮剂、430 g/L戊唑醇水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水悬浮剂等8种药剂的敏感性,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和木霉等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001、0.022 mg/L和0.168个孢子/mL。推荐这3种药剂作为江西樱花褐斑病防治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生物农药对石榴褐斑病菌进行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4%农抗120对石榴褐斑病菌抑制效果最佳,其EC_(50)和EC_(90)分别为136.58 mg/L和1 555.61 mg/L,优于常规杀菌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其次为25%阿米西达悬浮剂,其EC_(50)为158.12 mg/L;最低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其EC_(50)为207.62 mg/L。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胞分离法对采自辽宁省的花生褐斑病菌进行分离,通过观察菌落、孢子形态结合ITS序列比对,确定得到的菌株为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为筛选出防治花生褐斑病菌的高效杀菌剂,采用纸碟法对12种杀菌剂原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选取的12种杀菌剂均对花生褐斑病菌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6.
近日,广东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进口美国苹果的检测中,发现种危险性真菌病害——苹果果腐病菌。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发布警示暂停受理2008年6月11日后发运从美国华盛顿州Witte orchards Inc包装厂包装的苹果的报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是花生生产上主要病害,两种病害田间混发现象普遍,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论文旨在研究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和网斑病菌(Phoma arachidicola)混合侵染过程中,不同因子对侵染概率和潜育期的影响,探讨病害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多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生育期、接种浓度和叶面保湿时间处理下,对白沙1016混合接种褐斑病菌和网斑病菌,分析不同因子对花生褐斑病菌和网斑病菌侵染概率的影响,探索病菌混合侵染与其侵染概率和潜育期的关系。【结果】单独接种2种病菌,其侵染概率均随花生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即始花期<盛花期<开花末期。在同一生育期接种,随着保湿时间延长,接菌量增加,侵染概率逐渐增大。2种病菌混合接种其侵染概率有显著差异,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侵染概率均相应降低,并随着接种量的增加、生育期和保湿时间的延长,混合侵染概率较单一接种下降明显。不同生育期单一病菌接种,2种病菌的潜育期存在差异,在始花期和开花末期,褐斑病潜育期均为20 d,而在盛花期为16 d;网斑病在始花期潜育期较长为10 d,而在盛花期和开花末期均为7 d。潜育期的长短可能受叶片龄期和衰老程度的影响,病害潜育期在生育前期较长,后期相对较短,而受冠层温湿度的影响不大。混合侵染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病菌的潜育期。在始花期,混合接种褐斑病菌和网斑病菌的潜育期分别较单独接种长2 d和5 d;而在盛花期和开花末期,混合接种褐斑病菌潜育期比单独接种分别延长了4 d和2 d,网斑病潜育期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均为7 d。【结论】单独接种花生褐斑病菌和网斑病菌,侵染概率均随着生育期和保湿时间的延长和接种菌量的增加而增大,混合接种与单一接种相比,混合病菌侵染其侵染概率均较单独侵染有所降低,潜育期延长。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潜育期的长短除受病菌与寄主互作影响外,可能受叶片龄期和衰老程度影响,而与冠层温湿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哈茨木霉对番茄褐斑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其孢子悬浮液的含孢量为105~108个/mL时,对番茄褐斑病菌的抑制率高达82.5%。比较测定了哈茨木霉菌液和4种药剂对番茄褐斑病菌的抑制效果。哈茨木霉对番茄褐斑病菌的抑制作用较50%速克灵WP和50%退菌特WP相对较差,哈茨木霉菌孢子悬浮液含孢量106个/mL的抑制效果与75%百菌清相近,含孢量108个/mL的抑制效果与70%甲基托布津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规模化生产上紫苏褐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感染褐斑病的紫苏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紫苏褐斑病病原菌,在此基础上采用抑菌圈法对抑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紫苏褐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Nees).72%甲霜锰锌、70%代森锰锌和69%烯酰锰锌的50...  相似文献   

20.
苹果黑星病菌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Cooke)Wint)的分子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精确度,缩短检测时间。【方法】根据苹果黑星病菌与其他苹果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间的差异,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320A/320B,用于苹果黑星病菌的分子检测,对特异性引物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验证和检验了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特异性引物的扩增条带约为320bp,优化的反应体系为:2μL MgCl2(25mmol/L),2.5μL 10×buffer,3μL dNTP(2.5mmol/L),1.2 μL引物320A/320B(10μmol/L),0.5μL聚合酶(5U/μL),1μL模版DNA(30ng/μL),加ddH2O至总体积25μL;反应程序为:94℃3min;94℃变性30s,60℃退火30s,72℃延伸30s,35个循环;72℃延伸10min。利用该对特异性引物对包括苹果黑星病菌在内的26个苹果病原菌菌株基因组DNA进行的PCR扩增表明,只有苹果黑星病菌能扩增到1条约320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菌株及阴性对照的扩增产物均未检测到特异性条带。对接种苹果黑星病菌的苹果组织的检测表明,该对引物能特异性地检测到苹果黑星病菌的存在,其对苹果黑星病菌基因组DNA检测的灵敏度为100fp/μL。【结论】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320A/320B,参考正交试验优化的体系和程序,结合简单的SDS法提取苹果黑星病菌基因组DNA,在1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对该病原菌的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