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应用效价为10(-4.50)MICLD(50)/0.03ml的狂犬病HEP/BHK(21)活毒疫苗免疫犬后,对免疫前和免疫后1、3、6、12、30个月血样进行了血清学评价和免疫原性分析。15只犬免疫1月后,血清抗体全部阳转,66%的犬在30个月后抗体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免疫1年后90%以上的动物能够得到保护。统计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犬免疫反应无显著差异,但三月龄以下犬反应欠佳。  相似文献   

2.
用新研制的抗牛布氏杆菌独特型抗体苗(简称二抗苗)免疫豚鼠并于免疫后4个月进行强毒菌株攻击保护试验表明,3个不同免疫剂量组豚鼠平均保护率为79.1%,血清凝集试验结果表明,免疫豚鼠产生了一定滴度的凝集抗体,这证明该抗独特型抗体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用121只天府肉鸭,在蛋白质水平为15%、17%(添加0、0.21%蛋氨酸)和15%日粮中分别添加0、0.5、1ppm苯甲醇胺进行饲喂,测定21至42日龄鸭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探讨了不同饲粮条件下添加苯甲醇胺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1ppm苯甲醇胺鸭只的增重、42日龄屠宰率、胸腿肌率及鸭体蛋白、水分含量在17%,15%CP和0.21%met组显著高于0ppm对照(P<0.05—0.01),而腹脂率肌胃重及体脂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而20%cp及0%met组添加苯甲醇胺对增重、体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穿孔病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中华鳖毒力最强的嗜水气单胞菌C-3菌株和产碱假单胞菌C-2菌株,制成福尔马林灭活二联菌苗及Span白油佐剂菌苗,对中华鳖进行了注射免疫试验。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凝集抗体产价,血液和脾脏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测定强毒攻击的免疫保护率,证实了2种免疫原对中华鳖均具有较强的的免疫原性,免疫保护率达905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确定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全菌苗的福尔马林安全灭活浓度、最佳灭活温度及时间,并选取最佳灭活方式,制备了全菌苗F-1、F-2和F-3。采用所得全菌苗免疫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测定了其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原性。经注射接种28d后,受免斑点叉尾鮰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都有显著增加。受免斑点叉尾鮰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3个免疫组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都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采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全菌苗F-1、F-2和F-3,均能在28d内刺激斑点叉尾鮰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压片检查雅安9种淡水螺共11838只,在赤豆螺体内发现长剌光隙吸虫的幼虫期,阳性率为0.16%(8/4957)。4—9月份均可在赤豆螺体内查到成熟尾蚴。虫体存鸭体内16天发育成熟。各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亦经描述,并对虫种的独立性作了讨伦。  相似文献   

7.
1989年3-9月作者检查雅安9种淡水软体动物11838只,4种陆生软体动物790只,从中查出21种吸虫的胞蚴(或雷蚴)和尾蚴期。通过本次调查发现11种吸虫的中间宿主(或第一中间宿主)新记录共15个,文中对赤豆螺与人和动物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草鱼对点状气单胞菌菌苗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点状气单胞菌用福尔马林、苯酚以及加热来灭活后,给草鱼注射接种,通过测定免疫鱼血清凝集抗体效价、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强毒攻击的免疫保护力,证实了3种方法灭活的菌苗对草鱼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以苯酚灭活菌苗的免疫保护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冬夏两季分高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粗蛋白13.5%和17.5%)用雅南、长×雅,约×雅,汉×雅,长×杜雅,共107头猪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季节对生长、肌肉 pH_1及系水力,基因型对日增重、饲料报酬及瘦肉生产力均有极显著效应(P<0.01),日粮蛋白水平则影响较小。日增重、屠宰率、眼肌面积,50及90公斤时 T_3及 T_4含量,90公厅时总胆固醇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品种×季节互作效应(P<0.01),品种×日粮蛋白水平对日增重,头半棘肌 pH_(24)、熟肉率也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P<0.01)。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90公斤屠宰时AKP 和 LDH 活性与日增重和瘦肉率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AKP 与饲料报酬及脂肪率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90公斤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与瘦肉率的相关和通径系数均显著(P<0.05),50及90公斤时血液生化指标与肉质性状间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及0.536(P<0.05)。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对四川九个县1987年至1989年爆发流行鸭生殖道大肠杆菌病的89株菌的质粒指纹图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来源的菌株具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PP和酶切图谱,不同来源菌株也共同具有1—2条质粒带和酶切片段,并与正常鸭肠道大肠杆菌的图谱有差异。这提示这次爆发流行的鸭生殖道大肠杆菌病是由少数几株在遗传学上具有高度同源相关性的菌株引起。本文也说明质粒指纹图谱法为一快速、简单、有效、特异性强的流行病学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1.
选用2400羽艾维菌父母代种母鸡分4组,饲喂不同水平的泛酸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50,100,150mg·kg-1日粮,在夏季进行为期60d的饲养试验,研究炎热季节泛酸对种母鸡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时泛酸提高种母鸡的产蛋量(P<001)、蛋重(P<005)和采食量(P<005)泛酸具有改进蛋品质的作用,提高浓蛋白高度、哈夫单位(P<001),促进蛋黄的合成(P<005),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P<001),增加蛋壳的厚度和强度(P<005);泛酸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P<005),对降低胚胎后期死亡率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鸭坦布苏病毒鸡胚弱化毒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将鸭坦布苏病毒BZ_2010株在SPF鸡胚上进行连续传代致弱,旨在选育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活疫苗候选毒株。【方法】以SPF鸡胚为增殖宿主,将BZ_2010株连续传代,直至第120代,以1日龄雏鸭和30周龄的产蛋种鸭为试验对象,对第120代次毒株(命名为VC2)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1d雏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的返强情况进行评价;以18周龄的种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免疫后的中和抗体进行监测;以25周龄的种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免疫后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BZ_2010株和VC2株的E基因和NS4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传代病毒对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逐渐缩短,而病毒毒价有逐渐提高的趋势,ELD50由第20代的10-5.3/0.1mL提高到第120代的10-5.8/0.1mL,而且第80代之前提高较快,后期基本稳定。将VC2株通过颈部皮下接种1d雏鸭和肌肉接种30周龄产蛋种鸭,接种后试验鸭无异常临床表现,肝脏也无明显病理变化,这说明VC2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将VC2在1d雏鸭进行连续5次传代,未发现试验鸭有任何异常症状,将第5代组织悬液接种1d雏鸭,采集肝脏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无明显病理变化,这说明VC2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VC2株 E蛋白的第86、157、189、301和312位氨基酸发生改变,而NS4A蛋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突变,即第54位氨基酸由F变为L。VC2免疫种鸭后抗体水平上升很快,第4周即可达到高峰,并且维持较长时间;VC2免疫后于第2周和第50周利用强毒株进行攻毒试验,结果VC2免疫组在攻毒后未出现异常症状,粪便正常,产蛋率保持正常,这说明VC2株免疫可对强毒株的攻击产生完全保护。【结论】本研究通过鸡胚连续传代成功获得了一株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鸭坦布苏病毒鸡胚弱化毒株。VC2免疫种鸭后抗体水平上升很快,可维持较长时间。攻毒试验结果表明,VC2株免疫可对强毒株的攻击产生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13.
鸭肝炎病毒A_(66)弱毒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肝炎病毒I型A_(66)鸡胚化弱毒株,对雏鸭安全、稳定.鸡胚混合毒滴度为10~(7.36-8.09)CELD50/0.1毫升.以1.8万DLD50/0.1毫升的强毒攻击,其半数免疫量为10~(6.16)MID50/0.1毫升;皮下注射的免疫产生期为接种后48小时.免疫持续期测至45天,全部保护.用本弱毒苗免疫雏鸭,可预防I型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以该弱毒苗高度免疫成年鸭或猪血制备的抗血清,对雏鸭能产生坚强的被动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从25个鸡场疑似卵黄性腹膜炎的病料中分离到了18株大肠杆菌和2株沙门氏菌,经大肠杆菌O血清型鉴定为O_(78)6株,O_(11)、O_4各4株,O_(143)2株,O_(15)、O_2各1株,其中O_(78)、O_(11)、O_4为优势血清型,用优势血清型菌株分别接种改良的血清-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研制成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在开产前接种鸡群预防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预防效果良好,而采取多价油乳剂灭活苗预防接种配合活菌制剂益生素使用,预防效果更佳。使用优势血清型菌株筛选的敏感药物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同时配合清瘟败毒散和V_C对卵黄性腹膜炎鸡群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利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饲喂AA肉鸡,通过检测鸡增重、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抗体效价以及盲肠内容物的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探索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首先将150只肉鸡随机分成3组,第1组在饮水中添加0.3%的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第2组添加抗生素饮水,第3组为空白对照组,7日龄时接种新城疫疫苗;于每周末称取各组鸡的体重、耗料,计算增重和耗料量;在21日龄和35日龄时,采取各组鸡的脾脏、法氏囊和胸腺、分别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用HI和微量平板滴种法分别检测抗体效价和盲肠内容物乳酸菌、大肠杆菌数量。结果显示,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鸡比较,分别提高鸡体重15.55%和8.57%(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5.11%和4.57%;于21日龄和35日龄时检测发现,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鸡比较,脾脏、法氏囊和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44.26%1、3.51%、33.96%和67.14%、16.47%3、8.16%;抗体水平分别升高了1.8log2和2 log2,差异显著(P<0.05),与抗生素组比较,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1.4log2和1.75log2,差异显著(P<0.05);另外,21日龄和35日龄时,与对照组比较,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鸡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数量分别增加1.28log2和0.27log2,差异显著(P<0.05),同时分别使大肠杆菌数量减少1.88log2和0.84log2,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用自制的新城疫卵黄荧光抗体对人工感染病例检查获得满意的基础上,对新城疫自然病例,特别是非典型病例以及对接种疫苗鸡的含毒期,应用新城疫卵黄荧光抗体进行了诊断和研究。结果表明,卵黄荧光抗体诊断法可100%检出新城疫病鸡;鸡只接种Ⅳ系疫苗后8天内,接种Ⅰ系疫苗后15天内体组织中含毒。应用卵黄荧光抗体诊断比其它新城疫诊断法快速、准确、简便易行,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PLIN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2多态性与肉鸭部分产肉性状的关系。以361只北京鸭(Z2系、Z4系、Z2×Z4杂交系)和樱桃谷鸭为材料,利用PCR-RFLP方法和测序技术,对PLIN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2进行SNPs位点检测,并对SNPs位点与部分产肉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外显子2检测到C→T突变,分析表明,樱桃谷鸭群体中,胴体质量、全净膛质量和腹脂质量分数在CC和CT型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腹脂质量和皮脂质量分数在CC和CT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北京鸭Z4系群体中,全净膛质量在TT型与CC、CT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北京鸭杂交系群体中,全净膛质量在CC和CT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内含子2检测到C→T突变,分析表明,北京鸭Z4系群体中,全净膛质量在EE和DE型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EE和DD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北京鸭杂交系群体中,胸肌质量在DD和DE型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皮脂质量分数在DD和EE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PL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肉鸭胴体、脂肪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影响胴体和肉质的候选基因,指导优良肉鸭品种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在规模化养鸭中应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防制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适用的免疫程序。试验采用了测定血清中相应抗体液度以及免疫鸭抵抗鸭瘟强毒攻击的能力和免疫鸭的下一代雏鸭抵抗鸭肝炎病毒强毒攻击的能力来进行判定。试验结果表明,种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防制,使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首次免疫的适宜时间为28-30日龄,二免时间为产蛋前即23-24周龄.这样在60周龄内可使种鸭不发生鸭瘟和下一代雏鸭不发生鸭病毒性肝炎。对于1-30日龄阶段的小鸭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主要是依靠母源抗体和环境的隔离、消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微生物发酵床养禽基质垫料中病原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分析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对禽舍中病原菌的生物防控作用.[方法]参考国标检测环境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方法,以传统大棚养禽舍为对照,检测发酵床养鸡和发酵床养鸭舍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同时检测动物肠道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指标,从环境微生物和动物体内携带微生物方面分析发酵床养禽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发酵床基质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明显低于普通饲养舍组,发酵床养殖环境中禽的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也低于普通养殖环境中动物体内携带的病原菌数量.[结论]发酵床养殖环境可以显著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对控制禽类的细菌性传染病具有积极的生态安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主要选择了引起猪黄白痢的常见致病菌株E.coli,K88,通过对其在专用培养基上增菌培养,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免疫产蛋母鸡,运用微量凝集试验测母鸡抗体水平,待抗体水平达8 log2以上时,收取鸡蛋制成高免卵黄。选择6窝56头刚出生的未吮乳仔猪(母猪未免疫),第1,2窝16头用E.coli K88标准菌株500亿/头口服人工感染,第3,4窝18头口服E.coli K88标准菌株250亿/头,第5窝10头作为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第6窝12头为空白对照组,观察记录发病情况,待明显发病后,对第1~4窝仔猪用自制抗E.coli K88高免卵黄口服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口服抗E.coli K88菌株高免卵黄抗体对人工感染仔猪黄痢与白痢的治愈率分别为93.75%和88.89%,而应用抗生素庆大霉素的治愈率仅为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