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青海省藏羊感染皮蝇蛆状况及感染种类,本研究在3个地区调查了476只藏羊,对2株感染藏羊皮蝇蛆和4株感染牦牛皮蝇蛆的线粒体CO1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4只羊感染了皮蝇蛆,感染率为2.9%,总瘤胞数为27个,平均感染强度为1.9个;并扩增其长度为688 bp的序列,克隆后测序,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牛皮蝇、纹皮蝇蛆和中华皮蝇蛆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感染藏羊的皮蝇蛆与感染牦牛的果洛株、民和和黄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牛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树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牛皮蝇;感染牦牛的海晏株和贵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中华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中华皮蝇。几个皮蝇蛆分离株种内变异率小于1%,种间变异率大于8%。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高原鼠兔感染皮蝇蛆16SrRNA基因进行了研究,扩增出长度为551 bp的序列,克隆测序,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皮蝇科、胃蝇科的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感染高原鼠兔的皮蝇蛆与皮蝇科的皮蝇蛆遗传距离更近,在一个大的进化树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84.6%~88.4%之间,与胃蝇科的红尾胃蝇基因片段同源性60.1% ~64.4%之间.几株感染高原鼠兔的皮蝇蛆之间的基因片段同源性94.4%~99.6%之间.  相似文献   

3.
共和县切吉乡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皮蝇蛆病是由双翅目环裂亚目皮蝇科(Hypodermabovis)的纹皮蝇(Hypoderma lineatun)和中华皮蝇(H.linatun)的寄生幼虫(俗称牛崩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内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偶尔也侵害马、驴、羊和野生动物(獐、鹿),藏羚羊感染也严重[1],在发病地区患病动物附近的人员也会遭受侵袭.  相似文献   

4.
牛皮蝇蛆病是双翅目环裂亚目皮蝇科的纹皮蝇、中华皮蝇的幼虫寄生在牛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偶尔也侵害马、驴和野生动物獐、鹿,藏羚羊感染也严重,马、绵羊、山羊也有感染,在发病地区患病动物附近工作的人员也会遭  相似文献   

5.
驯鹿的皮蝇蛆线粒体CO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内蒙古驯鹿未定种皮蝇蛆线粒体CO1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了研究.DNA核苷酸测序结果证实:该种皮蝇线粒体CO1种属特异性基因UEA7到UEA10特殊目标编码区域片段长度约为689 bp;种系发生进化树和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与鹿皮蝇法国株同源性非常接近,因此确定内蒙古地区感染驯鹿的皮蝇蛆为鹿皮蝇(Hypo...  相似文献   

6.
李青梅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131-132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科(hypodermatidae)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皮下组织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而青海高原牦牛体上寄生的皮蝇为中华皮蝇(H sinense)、牛皮蝇(H bovis)和纹皮蝇(H lineatum)的混合感染,其中以中华皮蝇为优势虫种(Li等,2004)。班玛地区纹皮蝇和牛皮蝇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牦牛皮蝇三期幼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寄生于牦牛体的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Hypoderma bovis,H.lineatum.H.sinense)三期幼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3种三期幼虫头部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牛皮蝇三期幼虫气门板呈漏斗状,气门孔周围有粗壮的突棘,纹皮蝇三期幼虫气门板扁平,气门孔周围无棘;中华皮蝇三期幼虫气门板稍有凹陷,气门孔周围有少量小的突棘。牛皮蝇三期幼虫第十节的前缘和后缘上面无棘;纹皮蝇三期幼虫第十节的后缘上面有刺,前缘无棘;中华皮蝇三期幼虫第十节的前缘和后缘上面均有棘。  相似文献   

8.
参照牛皮蝇HypoderminA(H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皮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牛皮蝇HA基因,将扩增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获得的基因与GenBank中已经登录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2%和99.3%。同时,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构建并获得阳性重组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解剖法检查体内寄生的皮蝇1期幼虫和触摸法检查牦牛背部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皮下瘤疱及成熟3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的方法,进行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对成熟3期幼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在当年未用药的牦牛群中,剖杀检查牦牛皮蝇幼虫感染率在24.62%~74.63%,平均感染率为40.40%,平均感染强度30.07条,感染范围7~63条。临床摸背检查皮蝇期幼虫感染率在26.54%~75.22%,平均感染率为44.07%,平均感染强度6.11个,感染范围1~17个。1~3岁的幼年牦牛感染严重。调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病原虫种有中华皮蝇蛆、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比例分别为82.35%、11.77%和5.88%。  相似文献   

10.
中华皮蝇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对中华皮蝇(Hypoderma sinense Pleske)的形态观察,结果是成虫和第一期幼虫与纹皮蝇(H.lineatum)无明显差别,但除第三期幼虫第7腹节腹面与已报道的一样前后缘有刺外,第二期幼虫体节背面棘刺区刺的分布与纹皮蝇的不同。纹皮蝇前缘刺仅分布于胸节2,少数延至胸节3、或全光秃,后缘则全部光秃;中华皮蝇前缘刺分布于胸节2、3和腹节1(部分1、2,少数光秃),后缘刺分布于胸节2、3(少数2或3)和腹节1—4(部分1—3,少数1、2)。与其他科技工作者所作结果对比,认为在青海省各地区与纹皮蝇同时感染牛的这个优势虫种,应是一个独立种,按既定名称叫:“中华皮蝇”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