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大麦品种的改良.仅仅是在某些性状方面的改优。各不同阶段的品种,置于相同适宜的栽培条件下,产量差异较小,产量提高的关键在栽培技术。一旦栽培条件与品种特性要求不相一致,产量差异往往较大。将感病品种种植病因,产量会大幅度减少甚至绝收。品种的不断更新,是由于原有品种的某些优良特性经过连续种植、逐渐过化并丧失,如抗病变为患病,矮杆变为高杆等,品种能被不断更新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用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大麦品种的改良,仅仅是某些性状方面的改优。各不同阶段的品种,置于相同适宜的栽培条件下,产量差异较小,产量提高的关键在栽培技术。一旦栽培条件与品种特性要求不相一致,产量差异往往较大,将感病种种植病田,产量会大幅度减少甚至绝收,品种的不断更新,是由于原有品种的某些优良特性经过连续种植,逐渐退化并丧失,如抗病变为感病,矮杆变为高杆等。品种能被不断更新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用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驻马店农科所大麦育种工作取得了不断的进展。由 1 979年从事大麦育种工作以来 ,先后育出了驻大麦 1号 (豫大麦 1号 )、驻大麦 2号 (豫大麦 2号 )、驻大麦 3号、驻大麦 4号等一批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 ,累计省内外种植面积 1 34万hm2 。获省科技进步奖 2项 ,地市级进步奖 4项 ,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 40余篇。为我省和全国大麦主要产区的兄弟单位提供了良种 ,为啤酒工业和城乡饲养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 ,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协调发展高产高效农业 ,振兴国民经济 ,作出了积极贡献。1 驻大麦系列品种选育1 1 …  相似文献   

4.
驻大麦系列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区大麦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已占春粮面积的一半多,种植大麦不仅当季效益较高,还有利于下季早稻高产,进一步发展大麦生产,扩大全年三熟高产是我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大麦高产主要配套措施之一的施肥技术,虽经多年努力,取得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也影响了肥料效益。因此,在早、晚稻配方施肥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成效基础上,针对大麦生育特点,开展大麦(田麦)配方施肥技术的研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湖北省大麦品种选育进展和生产上品种更替及其演变规律,并讨论了湖北省未来育种方向及需采取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7.
茶树品种是茶叶的重要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于增产、提质的作用,已为人们所共认。广东自然条件优越,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历史上是我国产茶省之一。解放以来,品种工作取得可喜的成就:对地方优良品种的整理、发掘和利用;引进优良的茶树品种;选育出一批新品种和有希望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8.
广东大麦是与小麦同时由宋民南迁时传入,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北宋朝廷诏令“岭南诸县种大麦、荞麦,以备水旱。”(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之十六)。明万历《广东通志》记载,潮州府,南雄府、韶州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自1985年开展大麦育种以来,育成了一批闽系大麦,其中闽诱3号、闽麦06和闽麦02已通过审定并推广应用。十多年来,闽系大麦在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主要农艺性状上得到明显的改良。本文阐述了闽系大麦选育成功的几点启示和今后育种思路。指出今后闽系大麦应以优育饲料大麦为主,育种目标:高产、稳产、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质优。选育时应走多穗大粒型道路。  相似文献   

10.
广东大麦是与小麦同时由朱民南迁时传入,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北宋朝廷诏令“岭南诸县种大麦、荞麦,以备水旱。”(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之十六)。明万历《广东通志》记载,潮州府、南雄府、韶州府,肇废府、高州府等均有大麦种植。清朝,据康熙《番禺县志》载,  相似文献   

11.
对早熟大麦品种选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冬麦区,早熟品种是能在5月15 ̄20日成熟的品种,比早熟三号早熟3 ̄5天,目前不可能培育更早熟的品种。早熟品种应选育耐寒性较好,拔节不太早,而后期发育快的品种。早熟品种应具有较好的综合抗性和较好的丰产性。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冬麦区,早熟品种是能在5月15~20日成熟的品种,比早熟三号早熟3~5天,目前不可能培育更早熟的品种。早熟品种应选有耐寒性较好,拔节不太早,而后期发育快的品种。早熟品种应具有较好的综合抗性和较好的丰产性。  相似文献   

13.
大麦是福建省主要冬种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50万亩左右,最大种植面积曾达116.8万亩,仅次于水稻、甘薯、小麦,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第四位。随着畜牧业、啤酒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大麦生产显得十分必要。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建省大麦的亩产量,从四十年代末(1949年)的60.5公斤,发展到八十年代超过100公斤,高的年份曾达145公斤以上。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是与引进、选育和推广大麦良种分不开的,其中在六十年代主要推广了“六棱乌肚”和“六棱白肚”两个地方良种,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大面积推广引进“早熟三号”、“矮早三”和本省育成的“莆大麦4号”品种,使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拟利  相似文献   

14.
15.
大麦矮化育种是绿色革命的一部分,已取得很大成效.矮化育种要寻找和利用矮源.矮化育种不是无限降低植株高度.在江苏省一般不应低于85厘米.今后增强耐肥性的道路应是增加茎秆粗度和增强茎秆强度.  相似文献   

16.
一、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大麦68(即82—F68)是浙江省舟山市农科所1975年春用自育的高代稳系“B川”(377×中熟一号)为母本,浙农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1977年(指收获年份,下同。)从F_2代分离群体中选出2个株系,1977年6—10月在昆明夏繁的F_3代选出6个单株,1978年从F_4  相似文献   

17.
大麦是福建省冬种作物之一,选育并应用丰抗优大麦良种对促进福建省冬种结构调整,发展大麦生产有积极作用。笔者拟结合长期大麦育种实践及与同行交流心得和体会,对福建省丰抗优大麦育种技术和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育种成效并与同行商磋。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大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改良工作30多年,选育了一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大麦品种.本文就近年来选育的苏啤系列大麦品种性状改良及选育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以选单株为主的系圃选育,低代材料应保证一定的群体,有利于保留更多的基因变异类型.籽粒性状应从早代到高代对籽粒大小、色泽、饱满度和品质进行定向选育.早代F3~F4重点组合的异质混系测产,有利于提高群体中的高产或超高产基因型的筛选,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季字号大麦新品种选育始于1979年,至今历时20年之久,前后育成大麦新品种季麦1、2、3号以及新品系秀80-7等,1985 ̄1998年14年来在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1400万亩以上,对促进大麦生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秀字号大麦新品种选育始于1979年,至今历时20年之久,前后育成大麦新品种秀麦1、2、3号以及新品系秀80-7等,1985~1998年14年来在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1400万亩以上,对促进大麦生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