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中生物碱以咖啡为主,其含量占干物重的2%~5%。咖啡碱味苦,与茶叶品质特别是与茶汤滋味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咖啡碱含量高茶叶品质也好,其与红茶品质相关系数达0.645。咖啡碱在茶树中的分布已有较多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咖啡碱主要分布在叶片中(在茶树实生苗中99%以上的咖啡碱存在于叶片中),咖啡碱的含量以幼嫩叶片中的最高,随叶片的老化而减少;茶花、茶果与  相似文献   

2.
咖啡碱是由嘌呤核苷酸衍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通常占茶叶干重的2%~4%,是茶叶苦味品质的主要贡献成分。茶树中的咖啡碱主要分布在幼嫩的芽叶中,并随芽叶的老化而逐渐减少。咖啡碱在茶树中的主要合成途径为:黄苷→7-甲基黄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N-甲基转移酶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茶树中咖啡碱的含量分布、生物合成与分解代谢途径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低咖啡碱茶树遗传群体的咖啡碱含量与分子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0个低咖啡碱单株进行咖啡碱含量的HPLC测定和42对EST-SSR引物的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咖啡碱鲜重的变化范围是0.38%~1.08%,低于亲本咖啡碱含量的单株有5份,符合低咖啡碱茶筛选的目标。42对EST-SSR引物在遗传群体中共检测出12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出2~7个等位基因,平均3.86个,平均Shannon-Weaver指数(I)为0.65;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3,变化范围是0.03~0.68。初步鉴定出3个与咖啡碱变异相关联的分子标记,对低咖啡碱优异基因的筛选及低咖啡碱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叶片的表达主要在栅栏组织,该组织的细胞质、细胞核上均有表达,而液泡却没有;叶主脉表达分布在薄壁组织、韧皮部,但韧皮部表达稍弱;幼茎表达分布在韧皮部;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表达信号却有差异。结果还显示,春梢第一片叶比秋梢第一片叶表达信号强;加工技术上绿茶摊青过程0.5 h、1 h、2 h有明显表达信号,而红茶萎凋6 h、8 h、10 h及乌龙茶摇青过程6 h、8 h、10 h的叶子则看不到。  相似文献   

5.
茶树天然无咖啡碱珍稀种质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陈娟 《广东茶业》2000,(4):6-10
本研究以世界珍稀天然无咖啡碱南昆山毛叶茶为材料,通过染色体数目和组型分析,证明其是一种进化程度较高的乔木型、大叶类茶树;生物碱组成和含量的单株测定结果表明:南昆山毛叶茶有性群体品种中低咖啡碱含量单株所占比例可达81.82%;低咖啡碱单株的理化成分与一般茶树品种没有显著差异;经科学,先进的短穗扦插繁殖技术和促进生根激素的处理。该种质资源的无性繁殖成自学成才率达到80%以上;通过特定的工艺处理,研制的茶叶产品获第四届广东省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的称号;以此特殊种质为原料,探讨了茶饮料加工过程中沉淀产生的机理,并研制出了低咖啡碱的茶饮料。  相似文献   

6.
一、新梢内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表1表示茶树枝梢各部份的干物质重量。春梢,在萌芽后的6周内干物重没有变化,此后再经过的3周中重量迅速增加.越冬叶与其着生茎的重量没有变化。秋梢从一芽二叶展开后开始采取样品,一芽二叶重量的增加持续3周,在此期间第三至五叶及嫩茎的重量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茶树体内多酚类代谢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树是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的经济作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在茶叶中发现有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这些多酚类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在茶树体内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及生物合成途径等问题,正在逐步地探索和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RISPR/Cas9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的优点,可轻松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敲除、替换和定点突变等操作。该技术刚诞生,就受到了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不到3年的时间就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动、植物当中。然而CRISPR/Cas9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面临载体构建问题,本文以茶树咖啡碱合成酶为例,联合采用常规PCR、Overlapping PCR和Golden Gate Cloning技术,构建了包含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双靶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为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从稳定性同位索~(15)N引进农业化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实践中以后,我们可以详细地了解茶树对肥料的吸收过程,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追迹它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研究肥料氮进入新梢和成茶含氮物质的途径,特别是研究肥料氮进入所有非蛋白质化合物、咖啡因、游离氨基酸、茶酚及复杂的肽类化合物等过程更具有科学和试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针虫是叩甲幼虫的通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为害农作物、林木、中药材、牧草等,是一类重要的害虫.文章报道了金针虫在云南无量山为害古茶树的案例,介绍了金针虫的形态特征、为害及生活习性、防治措施等内容,供广大茶树植保工作者和茶农参考.  相似文献   

11.
类黄酮化合物在茶树体内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芳  胡兆君 《茶叶》1997,23(4):33-36
凡有2-苯基苯并吡喃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统称为类黄酮化合物。这类物质在茶树体内活性大,分布广,含量高,对茶树树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故认为该类物质在茶树体内可能以”多酚库”形成存在。本文就类黄花合物在茶树体内作为中间递氢体,参与能量的贮存,参与形态的建成及作为一种自卫物质抵抗逆境方面的生理功能加以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梢的生长离不开营养物质,而营养物质在茶树体内的代谢平衡总是处在动态之中,因此,伴随着新梢的生长其内含成分也是不断改变的。如果以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代表碳代谢,氨基酸总量的变化代表氮代谢,那么,新梢碳、氮代谢的平衡就受诸如季节、茶树生理年龄、环境因子、栽培措施等的影响而变动。一般每类茶的品质都要求有一定的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13.
咖啡碱是茶叶中重要的功能成分,它以黄苷为底物,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通过N-甲基转移酶(NMT)类催化的一系列甲基化反应合成的产物。根据NMT基因高度相似的特性,利用长片段PCR法和侧翼序列克隆技术分离了白叶一号6种NMTs的基因组DNA全长,其中有2种为已报道的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TCS1TCS2,1种为假基因,另3种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CS3、TCS4、TCS5,基因结构分析发现这6种基因均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山茶属植物的NMTs可聚为5类,其中TCS4TCS5为与其他基因的相似性相对较低的一类。这些结果为今后更好地从基因组水平上剖析茶树咖啡碱的遗传机制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树体内铅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茶树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季节、品种、树龄新梢铅含量的变化较系统地研究了茶树本身对铅吸收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铅含量最高,其次为生产枝、侧枝和老叶,茶籽和幼嫩新梢的铅含量较低。新梢和叶片铅含量随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茶树成熟叶片和新梢铅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成熟叶片表现为4~6月最高,7月最低,而新梢表现为春梢明显高于秋梢,秋梢高于夏梢;成熟叶片与新梢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树龄的增高,新梢铅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铅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7个茶树品种(品系)相同标准鲜叶为原料分别制作蒸青绿茶、烘青绿茶和工夫红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样中咖啡碱含量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品系)间咖啡碱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单株2号无论是绿茶还是红茶,咖啡碱含量均最高;同一品种(品系)的绿茶与红茶,其咖啡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工夫红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茶树农杆菌转化系统和基因枪转化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用农杆菌浸染前,将茶树外植体预培养在含有PVP(polyvinylpyrrolidone,16g/L)的预培养基上2-3d可提高转化频率。优化后的茶树基因枪转化体系,即制弹程序:60 mg/1ml钨粉悬浮液10 l中加入1.6 l质粒DNA(1 g/l),再分别加入0.1 mol/L的亚精胺4 l,2.5 mol/L 的CaCl2 15 l,最后定容至48 l;每次轰击上样量为8-10 l。基因枪转化后抗性筛选2个月,抗性愈伤组织存活率为5.0%~12.1%。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发低咖啡碱茶叶新产品,以滇红集团种植资源圃经单株选育的‘可可茶’为研究对象,采摘3个品种(系)茶树鲜叶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茶色素等生化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6个茶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茶样感官品质符合普通的红茶、绿茶国家标准;内含成分含量方面,所有茶样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均低于0.5%,可作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3个绿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5.8%~17.8%,3个红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0.2%~13.2%。茶色素含量方面,3个红茶样以茶褐素(5.4%~7.9%)和茶红素(6.2%~6.4%)为主;儿茶素含量方面,6个茶样的儿茶素均以EGCG、EGC为主。1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红茶,2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绿茶,3号茶树加工红茶和绿茶均可。  相似文献   

18.
茶树黄棪对氟的生物积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在进行“福建省茶叶氟的的化学地理研究”的同时,探讨了茶树黄棪对氟的生物积累特征。结果表明,黄棪(全株)对氟显示强积累,生物积累系数(BAC)达n×10(31.8),其各器官中,除主根、侧根、细根对氟为中等积累(BAC为n×10~(-1)外,其余各器官对氟也均显示强积累(BAC为n×10~n×10~0);各器官对氟的积累强度  相似文献   

19.
茶树黄Yan对氟的生物积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无公害外源诱导物ZMZ对茶树新梢咖啡碱及其他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将ZMZ稀释100倍、150倍、200倍分别喷施于茶树上,以喷施清水为对照,连续喷施3次,每次间隔3天,采摘鲜叶,测定其咖啡碱及其他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稀释150倍、200倍的ZMZ,可使茶树新梢咖啡碱含量分别降低22.95%、21.86%,降低幅度达到显著水平;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71.72%、56.57%,茶多酚含量相对降低8.34%、35.67%,水浸出物含量降低了5.94%、23.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