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秦淮河水质参数的实测结果,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秦淮河9个点位水环境现状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氨氮、总磷及总氮在9个监测点位中均表现为主要污染因子,其中秦淮河上游江宁段水质最好.污染物入河量及环境容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中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COD、氨氮、TN和TP分别占81.94%、77.86%、73.12%和41.83%,其次是工业污染及农业污染.其中,COD排放量占环境容量的97.48%,氨氮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51.1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洋河水库流域纳污能力及消减量。[方法]在统计分析洋河水库流域污染物负荷量的基础上,根据水环境数学模型,结合流域内各个子流域控制单元的污染状况、水质现状和水质管理目标,计算多年平均、50%保证率和75%保证率水量条件下各个子流域控制单元的主要污染指标(TN、TP、COD、NH_3-N)水体纳污能力及消减量。[结果]多年平均水量条件下TN、TP、COD、NH_3-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28.26、144.19、1 845.28、182.56 t/a;库区和西洋河支流的污染物消减量最大,为今后重点污染治理的区域。[结论]该研究可为洋河水库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及消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起,通过对水库水质进行每月一次的连续监测,研究了石佛寺水库荷花种植对水库水体中COD和氨氮浓度的变化的影响;采用有机物水质模型方程,计算了不同荷花面积种植下石佛寺水库COD及氨氮的环境容量。结果表明,5年的荷花种植分别提高20%的COD和22%的氨氮理论环境容量,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以及对环境负影响的缓冲能力。因此,荷花种植能有效改善石佛寺水库水质,对水体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20,(1):62-64
采用二维水质模型对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流量、水位、污染源排放、水动力和水质进行模拟,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计算了2017年的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COD、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0 596.93、2 795.97、2 882.35、144.12 t/a。目前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水体的COD、TN、TP已经达到水环境容量限值,属于饱和运行状态;NH_3-N污染负荷已基本接近维持现有水质功能下的水环境容量阈值。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水质安全对维持东北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0个监测断面,收集2006—2008年监测数据,选择反映流域水环境特征指标的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5日生化需氧量(BOD5)作为水质评价因子,运用因子分析定权法的水质评价模型评估流域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水质模型计算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与实测水质状况相吻合,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总体趋势为河流上游由于无污染或受到的污染较小,水质良好,综合水质等级为Ⅰ~Ⅲ级;到中下游由于分布的大中城市较多,工业、农业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水质逐渐变差,综合水质等级达到Ⅳ级甚至劣Ⅴ级。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地表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阳生  邢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50-5553
分析海南省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物排放量,提出海南省地表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和水质保护目标,利用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进行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根据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文涛  吕学研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12-2013,204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6~2008年大沙河水库的23次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叶绿素a与监测项目pH、DO、CODMn、WT、SD、TN、TP以及TN/TP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在环境理化因子中,叶绿素a与pH的关联度最大;在营养因子中,叶绿素a与TN的关联度大于其与TP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混合模型的灌河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灌河口地区污染源分布特点,采用一维和二维水质模型相结合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对灌河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90%水文保证率下,灌河COD水环境容量为4247t/a,NH3-N水环境容量为561t/a,得出灌河流域已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提出控制污染的方法建议,供相关部门在治理灌河的污染、改善灌河水环境以及开发利用灌河方面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桑干河干流山西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及技术方法对山西桑干河干流地面水域的功能区进行了划分.根据桑干河干流实际的水文特点,建立了桑干河干流氨氮、COD及挥发酚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最终对不同频率流量条件下的桑干河干流氨氮、COD及挥发酚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宿鸭湖水库的环境生态状况,根据其2009—2015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和功能区水质要求,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对其水环境质量予以评估。结果表明,TP、TN是该水库的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COD、BOD5和石油类的影响,这几项因子的共同作用致使水库仅有4个月水质合格,有60个月为劣V类水,年均水质始终为污染状态。从综合污染角度,该水库只有15个月水质合格,其他月份则为污染状态,其中有28个月是重度污染,这导致其年均水质和水期绝大部分水质为污染甚至重度污染状态。从有机污染角度,水库有3个月为轻度有机污染,其他月份污染指数在2.0以下,这使得其年均和水期水质基本在较好与一般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1.
常熟地区水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分级法,2006年4-5月对常熟地区典型水域水质(包括水质透明度、溶解氧含量、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等主要指标)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期城区与郊区的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污染程度已经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点源化学及物理方式处理污水的能力(其中总氮平均超标4.45倍,溶解氧含量也低于Ⅲ类合格水域标准的1.44倍).本文根据监测结果,指出需要建设一个能大量处理水质污染物的面源水质生物净化体系,以避免或减缓其水质污染的加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变化规律,有效控制污染物输入量并提高河流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划要求.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二维水质模型的分段求和模型(SSM),核算COD、TN和TP动态水环境容量;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分析模型各输入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段COD、TN和TP实际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19723.26、8040.78和2161.34 t;COD和TP实际水环境容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COD:r=0.766,P=0.004;TP:r=0.63,P=0.028).因此,丰水期是降解污染物、提高水环境容量关键时期;气温、流量是影响动态水环境容量主控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及流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主要污染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水污染主导因子及其主要来源,为科学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鄱阳湖水资源承载力0.5216,表明鄱阳湖水资源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承载空间;水质承载指数6.179,说明流域范围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鄱阳湖的水质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4.295,反映出鄱阳湖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环境较差的水质性缺水的生态问题仍然存在,防治流域水污染刻不容缓。鄱阳湖水体中BOD、COD的年纳污量虽小于Ⅲ类水质控制纳污量,但TN的年纳污总量介于Ⅲ类水和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之间,TP年纳污量大于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TN和TP成为湖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鄱阳湖水体中的COD、TN、TP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水和非点源污染,其中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最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应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4.
西昌市邛海湖鹅掌河入湖口枯水期水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40-17042
研究以西昌邛海湖南侧入口支流——鹅掌河2005~2008年枯水期入湖水质为研究对象,以国标法为检测标准,通过对流域枯水期入湖水的pH、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的实验检测与肯达尔检验科学核算,得出这一流域近几年枯水期入湖水质状况除TP外,其他指标均为地表水Ⅰ类~Ⅱ类,TP略超地表水Ⅱ类标准,但总体较好。以鹅掌河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为依据,分析了对鹅掌河流域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污染源,希望为鹅掌河流域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1-2007年对三峡库区忠县段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蓄水前后三峡库区忠县段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忠县段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质稳定,水体的基本类别未发生改变,属地表水Ⅲ类水质。水质污染特征上蓄水前后未发生改变,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CODMn、TN、TP,表现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其整体污染水平逐年下降,在水体中所占污染比重也逐年下降。在蓄水的各阶段,库区水文状况的变化是其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蓄水与悬浮物、水质状况呈一定相关性,表现为蓄水使得悬浮物降低,悬浮物降低使水质变好。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的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方法]以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为鄱阳湖污染物主要控制性指标,采用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水环境数学模型,分析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的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结果]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增泄流量时,鄱阳湖在汛期高水位的持续时间延长;而水库蓄水减泄时,湖内退水加快,水位下降明显,因此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文情势影响显著。2009年三峡水库蓄水时,鄱阳湖10月份的COD、TN、TP水环境容量较运行前分别下降了14.0%、15.4%、15.4%;而水库防洪泄水时,鄱阳湖8月份的COD、TN、TP水环境容量较运行前分别增加了3.64%、4.88%、4.88%。[结论]该研究为湖泊水体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传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74-9775
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以监测参数pH、COD、TN、TP为表征,对杭埠河2007、2008年2年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水质与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水质符合舒城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水质监测资料,以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作为评价参数,经过反复试验,构建具有3层结构用于水质综合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对湖北洪湖进行水质综合评价。评价方法简便易行,符合客观实际。结果表明,洪湖全湖水质为III类。  相似文献   

19.
在充分调查清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已有监测断面的历史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1995—2007年间不同监测断面的主要水污染因子COD、高锰酸盐指数、BOD5、NH3-N、TP等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论述清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形成变化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