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鱼苗培育是指从水花下塘后培育至夏花的生产过程。受精卵经过孵化,鱼苗破卵而出,生长至卵黄囊消失、腰点明显的仔鱼,称之为水花;经过10~15天饲养,将水花培育为1.5~2.0厘米的稚鱼,称之为乌仔;乌仔经10~15天饲养,成为3.0厘米左右的幼鱼,称之为夏花或寸片。由于鱼苗游动能力和摄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弱,以及对敌害生物抵抗力差,因此,在鱼苗培  相似文献   

2.
鱼苗下池九注意鱼苗又叫水花,一般都是指刚孵化出的仔鱼。由于鱼苗体小嫩弱,游泳缓慢,活动范围小,吃食能力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差,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和吞食。因此放养水花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九条,否则将会影响鱼苗生长,造成鱼苗成活率不高。一、清塘清塘就是用...  相似文献   

3.
<正> 近几年来任丘市鱼种场由于重视亲鱼的产前、产后培育,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使亲鱼性腺发育较好,成熟较早,催产孵化日期比前几年提前了15~20天,为提高水花鱼苗的生产量和培育大规格鱼种争取了时间。 1985年前家鱼的催产孵化日期一般从6月7日开始,年产水花鱼苗1300万尾左右。1985年后,催产孵化时间提前到5月20日,这提前的18天,正值鱼种培育的黄金季节,可由水花培育成夏花,当年即可全部培育成13.2cm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对鱼种培育场来说提前18天进行家鱼的人工催产孵化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措施。它可以夺取当年鱼种生产的主动权,提高鱼种生产规格,增加鱼苗生产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也为养鱼专业户提供当年投放。当年起捕的鱼种亲源条件,基本上解决了南苗北调问题。  相似文献   

4.
鱼苗发塘是指水花育成乌仔这段时间。由于发塘是鱼类养殖中最基础的一环,它的成败不但直接影响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影响养殖单位生产计划的进一步落实。所以做好鱼苗发塘工作十分重要。北方地区因鱼苗发塘工作起步较晚,加之特殊的气候条件,所以多年来鱼苗发塘率一直很不稳定,且大多偏低。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考察,找出了几点影响鱼苗发塘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水库资源及网箱优势,结合斑鳜繁育生物学特性,在水库网箱上成功批量繁育斑鳜鱼苗,为斑鳜人工繁育开辟一条新途径。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辽宁省宽甸县景波水产品养殖场共进行了6批次繁育试验,共计催产亲鱼146组,平均催产率84%,获卵320万粒,平均受精率65%,平均孵化率80%,获水花鱼苗180万尾,利用水库网箱孵化鲤鱼苗配套提供饵料,繁殖了鲤水花11亿尾,共培育斑鳜夏花鱼苗40万尾(平均全长3.1cm),平均2750尾鲤鱼苗培育一尾斑鳜苗,培育前3d斑鳜全长日增长0.54mm,3d后全长日增长约1mm。水温19℃~22℃,显微摄影观察斑鳜胚胎发育时序和特点,受精卵140h7min破膜,胚胎发育划分为6个阶段25时期,提出在斑鳜产卵后配套饵料鱼亲鱼注射催产时间公式:t=t1-t2-t3;(t1:斑鳜胚胎发育时间;t2:饵料鱼胚胎发育时间;t3:饵料鱼亲鱼效应时间)。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裸鲤的人工繁殖及苗种的淡水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人工繁殖技术和鱼苗、鱼种的淡水培育技术.试验选用的雌亲鱼在4龄以上,雄亲鱼3龄以上,人工授精后在流水孵化盘中孵化.鱼苗培育采用池塘单养方式,以泼洒豆浆或施放有机肥培育池水.平均体长1.3 cm的"水花"鱼苗,经过114 d的培育,平均体长达9~12 cm,体重7~15g,成活率75%.鱼种培育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平均体重15 g的鱼种,经过173 d的培育,平均体重达到65.5 g,成活率81%.  相似文献   

7.
夏花鱼苗“三不可”指的是当水花经过约一个月培育成夏花鱼苗(夏花通常指全长3郾3~5厘米的鱼苗)需出售或分塘时,碰到全池鱼苗浮头不可下塘拉网;当外运时,鱼苗在鱼篓内结群不游动、出现鱼呆时不可外运;刚从远处运到的夏花鱼苗不可立即放塘。夏花鱼苗出现全池浮头(也叫起塘)往往是遇到多日阴雨或晴天的日出前,此时大都气压低、表层水密度大、热成层明显,水中含氧量较平时稀少,鱼苗呼吸困难、行动缓慢。若此时进行下塘拉网会使鱼苗活动量进一步增大,耗氧量相对增加,加之鱼群密度大,单位水体含氧量低,势必会使鱼苗出现大量死亡。因此全池夏花鱼…  相似文献   

8.
在 3口 300 m~2的池子中进行南美鲱鱼鱼种的培育试验,鱼苗放养规格为全长 2-3cm,放养密度为2200尾/口,采取微流水培育。投喂自制的团状饲料,粗蛋白含量25-30%。经过113天养殖,平均全长21.3cm,平均体重165.2g:其中最大个体全长26.2cm,体重261g;最小个体南美鲱鱼全长14.3cm,体重49.4g;.日平均增重1.46g.成活率95%,饵料系数1.7-1.8。  相似文献   

9.
翘嘴红鲌夏花培育采用肥水下塘、豆浆与水花料投喂的育苗方法,简易可行,共投放水花鱼苗160万尾,经28天培育,夏花鱼种平均全长2.96cm,获夏花鱼种131.5万尾,成活率82.2%。每667m~2放养夏花鱼种1.5万尾,采用单养结合驯化摄食膨化颗粒料的饲养方式,经过5个月的饲养,冬片鱼种个体平均体重13.1g,平均全长12.77cm,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10.
翘嘴红舶夏花培育采用肥水下塘、豆浆与水花料投喂的育苗方法,简易可行,共投放水花鱼苗160万尾,经28天培育,夏花鱼种平均全长2.96cm,获夏花鱼种131.5万尾,成活率82.2%。每667m^2放养夏花鱼种1.5万尾,采用单养结合驯化摄食膨化颗粒料的饲养方式,经过5个月的饲养,冬片鱼种个体平均体重13.1g,平均全长12.77cm,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11.
苗种信息     
我场依靠本中心的科技力量,在科学实验、苗种选育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现提供以下苗种,代办托运:①由我“中心”科技人员首创的鱼类新品种———建鲤乌仔。②“四大家鱼”水花及乌仔。③方正银鲫原种乌仔及异育银鲫乌仔。④提供大规格鳜鱼种(5cm)以上。⑤我场优供美国系纯种尼罗罗非鱼苗种、奥利亚罗非鱼纯种鱼苗。同时我场还提供以下苗种:荷包红鲤、日本锦鲤、革胡子鲶、加州鲈、乌鱼、淡水白鲳、中华绒螯蟹苗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养殖试验场地址:江苏无锡宝界桥电话:0510-5555089(办)邮编:…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引进松浦镜鲤水花鱼苗在大理州弥渡县、南涧县试验养殖,养殖周期一年,池塘养殖个体平均1.25千克/尾,小湾库区网箱养殖个体平均1.7千克/尾。该品种生长优势突出、病害少、肉质细嫩,市场价高于其他鲤鱼品种。为了加大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解决苗种供应不足的实际,2016年3月在大理州弥渡县平坝海水产养殖场开展松浦镜鲤受精卵引进孵化及乌仔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1976,(3):16-18
剑水蚤是许多鱼类的饵料,但对孵化期间的鱼类胚胎和刚出膜的“水花”却是一大敌害。它能咬破鱼卵,咬伤鱼苗,也可能放出某种毒素,造成鱼类胚胎和鱼苗的死亡。关于对鱼苗的危害,一般认为在出膜后五天内的鱼苗均可遭其攻击,但也有人观察到孵化后十五天的鱼苗均可遭受其攻击,可能是随剑水蚤的种类不同而其攻击能力也有不同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正>黄河滩地一大型鱼苗繁殖场连年来鲤鱼繁育孵化销售鱼苗保持在4亿尾左右。2015年鲤鱼共孵化75槽,正常出苗销售15槽、共0.75亿尾,其余60槽水花几乎均在出膜的第4~5天死亡,损失鱼苗达3亿尾,给繁殖场及生产用户造成极大的损失。鱼苗的大量死亡引起了各级技术部门的高度重视,陕西省水产工作总站组织有关专家深入现场调研、做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5.
从水花到乌仔阶段是黄颗鱼苗种培育的关键时期,开口饵料的选择一直是困扰黄颗鱼苗种养殖的技术难点。为了探索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黄颗鱼乌仔技术,近年来我们利用人工孵化卤虫进行黄颖鱼乌仔培育试验,2年共培育黄颗鱼乌仔264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1.6%。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小老海实业集团位于芜湖市,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合作建立了"安徽省水产院士工作站";2019年获农业农村部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水产良种项目立项,通过种质资源场建设,培育异育银鲫"中科5号"。公司拥有养殖水面1500亩,工厂化室内循环水繁育车间22600米~2,孵化设备120套,一个批次可繁育异育银鲫"中科5号"水花鱼苗3.6亿尾,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重要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扩繁基地。到目前已生产异育银鲫"中科5号"水花鱼苗3个批次约10亿尾。  相似文献   

17.
采用网箱养殖四年的红鳍东方鲀经过人工促熟、人工催产、人工采卵和人工授精,孵化后取 10万仔鱼进行人工培育试验,经 50d培育,培育出平均全长为40.69mm,平均体重为1.78g的鱼苗3万尾,成活率约33.33%。  相似文献   

18.
石鲽仔、幼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Basiewsky)仔、幼鱼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腺的发育与体长密切相关。刚孵化石鲽的原生殖细胞数目为2个,孵化3 d数目增至8个,之后经过迁移,至孵化9 d到达生殖嵴。在全长为7.2~8.5 mm(孵化9~11 d)的仔鱼中,性腺原基中的体细胞迅速增殖并包围原生殖细胞,后者在全长10~15 mm(孵化后10~35 d)的仔幼鱼中增殖成为生殖干细胞。原始性腺在全长15~30 mm(孵化40~60 d)的幼鱼中逐渐发育完善,呈细线状,位于腹腔后部中肾管下方紧贴体壁。雌性性腺最早在全长32.5 mm(孵化66 d)的个体中出现分化特征,至全长89~102 mm时雌性性腺特征完全分化。雄性性腺的分化较雌性性腺晚,最早在全长为91 mm的幼鱼中开始,至全长为114~118 mm时雄性性腺分化特征已经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探讨在自然条件下 ,培育中华倒刺鱼巴鱼苗的因素。设计了不同的放养密度 ,观察记录了鱼苗在不同温度、不同体长阶段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中华倒刺鱼巴苗种培育的水花放养密度以 1 50尾 /m2 左右为宜 ,仔鱼早期生长较慢 ,2 0cm后生长较快 ,养殖水温以 2 8~ 32℃为最佳。试验共用鱼苗 5万多尾 ,通过 50天的培育 ,鱼苗体全长从 1 0cm长至 7 5cm ,尾重达 5 3g ,平均成活率达 96 8%。  相似文献   

20.
设置4种LED光谱环境,分别为蓝(λ450 nm)、绿(λ525 nm)、黄(λ590 nm)和白(λ400~780n m),水温控制在(22±1)℃,光周期为16L:8D,光强设为200 mW/m2。研究光谱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受精卵孵化和孵化后1~18 d (即实验第6~23天)仔稚鱼形态性状(全长、体长、躯干长、尾长、头长、眼径和体高)以及生长相关基因,包括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受体1型(GHR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蓝、绿、黄光处理组的受精卵比白光处理组早2 d孵化;在实验结束时,蓝光处理组中,仔稚鱼的全长、体长、躯干长和尾长生长最快,黄光处理组中,头长、眼径和体高生长最快。对于生长相关基因,蓝光下的GH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黄、白光组(P<0.05),但与绿光组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光谱下,GHR1、IGF1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蓝光、绿光和黄光促进红鳍东方鲀受精卵的孵化,蓝光有利于红鳍东方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本文研究了不同光谱对红鳍东方鲀仔稚鱼早期发育的形态性状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养殖厂对红鳍东方鲀育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