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桃果实白肉/黄肉性状的RAPD标记向SCAR标记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桃品种京玉和美味的正反交69株F1群体为试材,利用RAPD技术扩增出了与桃果实白肉/黄肉性状连锁的899bp的多态性片段,经克隆、测序后,根据获得的序列重新设计了一对引物进行SCAR转化。利用引物对BFP15/60成功将RAPD标记转化成了SCAR标记,并命名为SCU03-900。该标记仅在果肉为白肉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中出现,与白肉/黄肉性状的连锁距离为21cM,且扩增稳定,为桃果实白肉/黄肉性状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桃果实非酸/酸性状SCAR标记的转化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筛选到的与桃果实非酸/酸性状紧密连锁的3个AFLP标记特异片段序列信息, 设计特异引物BFPA1/A2、BFPB1/B2和BFPC1/C2。3个特异引物在‘京玉’桃、‘美味’油桃及其正反交F1代69株群体中的PCR检测结果表明: 引物BFPB1/B2在果实性状表现为酸的后代个体中扩增出分子量大小为158 bp的特异条带, 且根据特异片段AT-CTA199不同部位设计的引物都能稳定扩增, 只是片段大小有所差异;特异扩增检测F1群体分离结果与原先AFLPAT/CTA标记完全一致, 表明AFLP标记已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该SCAR BFPB1/B2标记与D基因的连锁距离为2199 cM。利用SCAR BFPB1/B2标记对‘大久保’桃ב兴津’油桃的F2群体60株个体的果实非酸/酸性状进行检测, 基因型与表型性状符合率为96.7% , 并且表现为共显性标记。特异引物BFPA1/A2和BFPC1/C2的扩增多态性条带在亲本及后代中消失。  相似文献   

3.
桃果肉颜色、果皮茸毛和花粉育性性状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91-42-51 ×瑞光2号的杂交后代共48个单株为试材, 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 , 对桃果实的有毛/无毛、白肉/黄肉以及无花粉/有花粉3 个性状进行了分子标记研究。研究获得SSR 标记UDP96-018 (300 bp) 与有毛性状连锁, 遗传距离4.5 cM, SSR标记UDP98-407 (680 bp) 与白肉性状连锁, 遗传距离为2.2 cM; 根据拟南芥雄性不育序列标记设计的引物扩增出的两个片段NNJ-I (600 bp ) 和NNJ-I (900 bp) 与桃无花粉性状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 cM。这些标记的获得为桃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效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4.
桃分子连锁图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大久保’与‘兴津油桃’杂交的F2代109 株群体为试材, 采用AFLP、RAPD、SSR 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筛选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36 对AFL P 引物、3 对SSR 引物、2 对RAPD 引物进行群体分离分析, 获得分离标记136 个, 卡方检验27 个标记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应用Mapmaker 分析软件将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的标记构建了包含11 个连锁群的连锁图谱, 每个连锁群包含3~21 个标记, 平均为8.73 个标记。该图谱覆盖基因组1061.8 cM , 11 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96.5 cM , 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1.0 cM , 与果实毛/ 油桃( G/ g) 、白/ 黄肉( Y/ y) 连锁的RAPD 标记、非酸/ 酸(D/ d) 性状连锁的AFLP标记分别定位在第3 、7 、9 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5.
 桃品种以重阳红(花粉不育) ×大久保(花粉可育) 的52株F1代群体为试材, 应用RAPD技术, 结合集群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 BSA) 构建花粉可育/不育基因池, 利用180个随机引物, 筛选在花粉可育基因池中稳定扩增的一个RAPD标记OPW03-900。经过重复性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 该标记仅在花粉可育个体(重组型除去) 中出现, 与桃花粉可育/不育位点的连锁距离为5.80cM。将该特异性片段回收、克隆、测序, 并设计一对特异SCAR引物, 再对F1代个体进行PCR扩增, 发现该特异带的位点及重组型个体的数目与RAPD扩增结果一致, 片段大小为906 bp, 命名为SCW03-906,表明RAPD标记已成功转化为与桃花粉可育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该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 登录号为DQ659676。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和SCAR标记鉴定草莓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RAPD和SCAR标记对32份草莓材料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 8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85个标记, 其中71个为多态性标记, 多态性比率为83。5%。25份草莓材料的RAPD图谱差异较大, 易于区分。利用具有多态性的RAPD标记, 对28份草莓试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初步鉴定出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品种。两个RAPD标记被转化为片段长度分别为378 bp和214 bp的显性SCAR标记, 其多态性与相应RAPD标记一致。利用这两个SCAR标记对草莓品种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7.
梅单瓣复瓣花的相关分子标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和SCAR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梅单瓣花与复瓣花相关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从34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到一个多态性引物OPP01 , 扩增出只有单瓣花类型具有的分子量为1899 bp的DNA 特异片段, 即OPP01-DS-1899 ; 根据该序列设计大小分别为25 bp 和24bp 的一对引物SSD-1 和SSD-2 ,将RAPD 标记转为SCAR 标记, 该标记大小为1079 bp 。  相似文献   

8.
香榧性别鉴定的RAPD和SCAR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正  陈力耕  童品璋 《果树学报》2008,25(6):856-859
为了对香榧幼苗进行早期的性别鉴定,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香榧品种中的雌性和雄性群体进行了分析。在3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用引物S250扩增得到了1条大约600bp雄性特异性片段,将其命名为S250-600。进一步对该RAPD标记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获得了593bp的该标记的核苷酸特定序列。根据对该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设计了1对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命名为SW-593。将该序列递交至GenBank数据库,接收号为:EU670673。利用该SCAR标记对香榧的雌性和雄性个体进行性别鉴定,结果表明,该SCAR标记在雄性个体中均能稳定出现,说明此SCAR标记是一个与香榧雄性基因连锁的标记,可以用来对香榧品种进行大规模的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9.
桃果实离核性状的RAPD分子标记及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英军  张开春  林珂  姜全 《果树学报》2007,24(5):585-588
为获得桃果实离核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以桃(Prunus persica L.)品种京玉和美味的69株正反交F1代为试材,采用RAPD分析技术和BSA法,获得了控制桃果实离核性状基因的RAPD分子连锁标记OPI07-1000,该标记与目的基因的连锁遗传距离为2.5cM。对该片段回收、克隆后进行测序,得到全序列,长度为1054bp,该序列可作为进一步合成检测桃果实离核性状探针的基础,用于早期检测果实性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0.
菊花18个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秦贺兰  游捷  高俊平 《园艺学报》2002,29(5):488-490
 采用RAPD 技术分析了18 个菊花品种DNA 的多态性。从80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频率高的3 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片段在600 bp~1300 bp 之间。检测出两个品种特有的分子标记, ‘大红托桂’有OPD15 (1200 bp) ,‘玉翎管’缺失OPA17 (1100 bp) 。瓣型一致的品种间基因型相似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野生葡萄果实抗白腐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感病×抗病的葡萄种间杂交组合白玉霓×塘尾的F1 代17 个单株及塘尾自交一代16 个单株为试材, 采用BSA 法和RAPD 技术, 通过对155 个随机引物的筛选, 获得了一个与中国野生葡萄抗白腐病基因连锁的RAPD 标记OPP09-760 , 并在中国野生葡萄8 个种的32 个株系及欧洲葡萄16 个品种中得到验证。进一步将该DNA 片段克隆并测序, 根据两端序列, 设计了一对长26 bp 的特异引物分别扩增供试材料, 获得了与该RAPD 标记相同大小的DNA 片段, 成功地将RAPD 标记转化为SCAR 标记, 可以用作抗白腐病基因的分子辅助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桃果实非酸/酸性状AFLP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桃果实的甜酸是影响其风味品质和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育种中的重要选择目标。筛选与桃果实非酸/酸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于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试验以69株京玉、美味正反交F1代群体为试材,采用AFLP与BSA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甜酸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64对AFLP引物组合在两分离集群间的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组合产生多态性。单株验证结果表明,只有2对引物组合E-TA/M-CTC、E-AT/M-CTA产生的多态性片段与果实酸性状连锁,片段大小约140、200 bp,连锁距离分别为1.47、2.99 cM。  相似文献   

13.
番木瓜雄性性别的RAPD和SCAR标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RAPD标记技术鉴定番木瓜雄性性状。在214条随机引物中,用引物Z18扩增得到1条雄性多态性片段,此片段存在于试验所用材料的所有雄株中而两性株和雌株没有,将其命名为Z18-1000。根据对该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重新设计了2对引物将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了SCAR标记,并命名为SD-1000。  相似文献   

14.
利用140个单个和混合随机引物对桃布日早生及其早熟芽变品种'大观一号'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RAPD分析。其中有一个引物能检测出两者之间DNA的多态性,在1.1kb处'大观一号'多了一条特异性条带,将该片段克隆到pUC19载体,并作了酶谱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黄瓜抗炭疽病相关基因AFLP标记的SCAR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黄瓜抗炭疽病相关基因的一个共显性AFLP标记成功地转换成了简单实用的SCAR标记。对AFLP标记片段进行序列测定,根据序列特点设计了特异的SCAR引物,引物长18~21 bp。PCR结果表明,引物对(1)可以扩增出131 bp和125 bp两条带,引物对(2)可以扩增出178 bp和172 bp两条带,分别为抗炭疽病的特征带和感炭疽病的特征带。将该两个标记命名为SCEM131/125和SCEM178/172,两对引物在F2单株和抗感病材料验证中符合率高达97.27%,可以用于黄瓜炭疽病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6.
梨矮化基因pcDw的一个SCA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化梨'(Pyrus communis L.)与 '茌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的杂交后代共111个单株为试材,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 BSA),通过对412个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控制梨树矮化性状基因pcDw连锁距离为8.3 cM、长度为940 bp的RAPD标记S1172-940, 并将其转换成了SCAR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标记,即SCAR-940。这一研究结果,为该矮化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