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感染的新疆美利奴羊中绵羊慢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的绵羊的外周白细胞及组织中分离病毒,在接种后2代均出现细胞病变效应,将病毒培养浓缩100倍作为抗原进行琼扩检呈阳性反应,病毒培养液经免疫电镜检测,观察了病毒颗粒,病毒的半数感染量约为10^-5/ml,将分离到3株OPPV分别命名为NXJ-55,NXJ-73,NXJ-0481。  相似文献   

2.
几种动物病毒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分别用水疱性口炎病毒、蓝舌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赤羽病病毒各一段高度保守的基因片段构建质粒,在此基础上制备了芯片探针。提取样品中的核酸,经反转录和荧光标记后滴加到芯片上进行特异性杂交,对杂交结果扫描检测,可同时对上述7种动物传染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此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适合于大批动物高通量检疫。  相似文献   

3.
按最新的病毒分类和命名,慢病毒被划为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并分为5个亚属8个种:灵长类慢病毒,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人免疫缺陷病毒Ⅱ型(HIV-2)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绵羊和山羊慢病毒,包括梅迪-维斯纳病毒(MVV)和山羊关...  相似文献   

4.
新的动物病毒分类简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于1995年发表了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就病毒分类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1996年8月11—16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了第10次国际病毒学会议,对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的建议进行审议通过。1997年5月ICTV执行委员会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召开会议,批准通过了病毒成员资格。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对病毒分类遵循病毒基因组的种类、病毒基因组链的性质、反转录能力、病毒基因组的极性等4个准则,将截止1997年底ICTV批准通过  收稿日期:19990101的病毒(包括细菌病毒、动…  相似文献   

5.
动物病毒分类新进展朱其太(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1991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发表了第5次病毒分类报告,在这次报告中有关动物病毒的部分共有25科,包括9个亚科、78个属或群。1996年8月11—16日在耶路撒冷召开了第10届国际病毒学会议,对...  相似文献   

6.
随着蛋白质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数以百种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已研究的较为清楚,但对于这些蛋白质折叠成天然构象的途径和机制尚知之甚少。通常认为蛋白质的1级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3级和4级结构,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很多蛋白质的折叠与装配过程中,有其他蛋白质或酶的参与,其中分子伴侣就是目前研究得最多也是研究最热的一种。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分子伴侣与病毒的增殖过程密切相关,从病毒复制的起始、转录的进行、翻译的完成到病毒粒子的装配成熟,甚至病毒在宿主体内的转运都有分子伴侣的参与。随着病毒与分子伴侣相互关系研究的深入,产生了抗病毒的又一可能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的绵羊的外周白细胞及组织中分离病毒,在接种后2代均出现细胞病变效应,将病毒培养液浓缩100倍作为抗原进行琼扩检测呈阳性反应,病毒培养液经免疫电镜检测,观察到了病毒颗粒。病毒的半数感染量约为10-5/ml,将分离到的3株OPPV分别命名为NXJ-55,NXJ-73,NXJ-0481。  相似文献   

8.
微小双链RNA病毒是最近从几种脊椎动物粪便中发现的病毒新成员。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一兔场兔的211份粪便样品,23份(11%)有病毒,用电镜和氯化铯等密度离心分析进一步证明粪样中存在生小双链RNA病毒,给3只刚断奶的兔口纯化的病毒后,有2只排出病毒,其电泳谱与接种物一致,接种后第13天排出病毒量最多,接鸣谢 排玩腹泻症状,接种兔的配对血清样口未检出抗体。  相似文献   

9.
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SV40启动子控制下的LacZ基因表达盒和CMV启动子控制下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 H3N2)的HA基因插入到伪狂犬病病毒(PRV)通用转移载体pBdTK-Uni中,获得转移载体pLTK-HA。将该载体与PRV Bartha-K61株基因组DNA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染Vero细胞,经过10代蓝斑筛选、纯化和PCR鉴定获得了一株插入SIV HA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rPRV-HA。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HA基因在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获得了表达。用不同的细胞(PK-15、IBRS-2、Vero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对该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的增殖滴度和致细胞病变进行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对第30代重组病毒的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该重组病毒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0.
鸡4种病毒抗原液的浓缩其四联没油佐剂灭活苗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超滤浓缩技术对鸡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症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尿囊液进行了10倍或10倍以上的浓缩处理,并按一定的比例配比研制成四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对鸡的最小免疫剂量是0.25ml,免疫接种二周后,鸡新城疫和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的HI抗体效价分别达到8log2和7log2以上,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体S/P值均在0.2以上,抗体效价呈现明显的递增,抗体水平至少可持续4个月以上,这一结果证明该试验采用的禽类病毒性抗原的浓缩方法,适用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不同抗原液和的浓缩,同时为其他病毒尿囊液工细胞培养的浓缩以及不同种多联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猪圆环病毒(PCV)为无囊膜的单股环状负链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约17-20nm,是迄今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该病毒属除了PCV以外,还包括近年来发现的多种导致畜禽及鸟类免疫系统损伤的病毒,主要有鹦鹉喙羽病病毒、金丝雀圆环病毒、鹅圆环病毒、鸽圆环病毒等。以前为圆环病毒属代表种的鸡贫血病病毒.由于其基因组结构与圆环病毒属成员明显不同.现将其列为圆环病毒科中另外一个属Gyrovirus的唯一一个种。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病毒(FMDV)VP1(132-159位残基)的G-H环是病毒粒子表面的主要特征,它在疫苗效力,抗原变异和细胞结合中起着主要作用。我们用FMDV的感染性cDNA构建一种A血清型病毒,在该病毒中,其G-H环被O或C血清型病毒的同源序列取代。这种嵌合病毒的复制滴度高,并表现与野毒相似的噬斑形态。由此证明,G-H环可在血清型之间交换。单克隆抗体分析表明,环内所含抗原表位可被转移至嵌合体,并保持由A  相似文献   

13.
1传染性腺胃炎的“昨天” 传染性腺胃炎过去曾经认为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而随着动物医学的发展,又得出新的结论:是由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引起的,如网状内皮增生病毒、呼肠孤病毒、白血病病毒、马立克病毒、腺病毒等。由于在临床上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故临床有“隐形杀手”之称。本病可导致机体严重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4.
伪狂犬病病毒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又称猪疱疹病毒Ⅰ型。某些疱疹病毒,如牛疱疹病毒、马流产病毒、猫鼻气管炎病毒及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等都具有凝集动物红细胞的特性。据国外资料报道,PRV也能凝集小鼠红细胞,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报道甚少,仅有李学伍等做过此方面的试验研究,本人在李学伍等人试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应用鞣酸法处理小鼠红细胞,提高了实验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效果十分理想。在猪易感病毒中有很多病毒都能凝集小鼠红细胞,如猪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冠状病毒等。为了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是否能凝集小鼠红细胞及其血凝性可否被特异性抗血清抑制,从而建立一种快速诊断伪狂犬病的方法,特作本试验。  相似文献   

15.
球形病毒的管状结构在形态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球形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出现的管状结构粒子的形态特征,深刻地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阐明了管状结构在病毒形态发生中的作用:“管状结构是球形病毒在组装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中间型,是一种多聚病毒,是一种在病毒增殖过程中,高效,简捷的组装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新病毒科——鸡贫血病毒及单股环DNA病毒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新病毒科──鸡贫血病毒及单股环DNA病毒科崔治中(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单股环DNA病毒是一个新的病毒科,其代表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本文将对该病毒的理化、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1、单股环DNA病毒科的成员该科病毒包括1979年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鉴别猪塞内卡病毒A(SVA)、猪水疱病毒(SVDV)、口蹄疫病毒(FMDV)的方法,针对3种病毒的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病毒的TaqMan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扩增SVA和FMDV病毒基因以及SVDV阳性质粒,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典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的阳性样品cDNA或DNA无交叉反应,对3种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 copies/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应用该方法对2019-2022年采集的吉林省部分地区267份病料和本实验室留存的3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未检出SVA、FMDV以及SVDV。建立的三重荧光PCR方法有利于对3种病毒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可给快速准确鉴别致猪水疱症状病毒性疾病提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irus,aMPV),早期称作禽肺病毒Avian pneumovirus,Apv)又称火鸡鼻气管炎病毒(Turkyr hinotracheitsvirus,TRTV),随着从人群中分离到相似的病毒后,被重新分类为禽偏肺病毒。aMPV属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亚科、偏肺病毒属,含有一条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  相似文献   

19.
正呼肠孤病毒(orthoreovirus)是一种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其宿主范围广泛,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正呼肠孤病毒结构复杂,反向遗传系统构建困难,导致其相关研究滞后于其他RNA病毒。自2007年一种完全基于质粒的正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系统被报道以来,关于正呼肠孤病毒基因和蛋白功能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以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和禽正呼肠孤病毒(avian orthoreovirus,ARV)为例,概述了正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系统和病毒载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正呼肠孤病毒载体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摘要:猪圆环病毒是环状的单链DNA病毒,可以感染家猪和野猪。猪圆环病毒有两种型。猪圆环病毒2型可以引起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与此相反,猪圆环病毒1型没有致病性。猪圆环病毒DNA通过滚环复制机制进行复制。另有研究显示,质粒和单链病毒有类似的滚环复制机制,如双生病毒。滚环复制巾重要的3种元件:①编码启动蛋白的基因;②双链起始位点;③单链起始位点。但是病毒与质粒之间以及不同的病毒之间存在着不同。猪圆环病毒的复制是采用融合型滚环复制机制,而不是交叉型滚环复制机制。作者对当前有关以猪圆环病毒复制作为圆环病毒属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通过多方面的研究,确定了影响复制的因素,并对复制不同时期的机制进行了描述或提出了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