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吡虫啉在茶叶和茶园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样品采用二氯甲烷超声提取,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添加回收率鲜叶为75.8%~89.1%,土壤为81.8%~105.1%,变异系数分别为3.8%~5.5%和5.0%~5.9%,最低检测浓度鲜茶叶为0.01 mg/kg,土壤为0.003mg/kg.吡虫啉在鲜茶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是1.9~2.2 d和3.7~2.8 d,在鲜茶叶中的降解速度快于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2.
吡虫啉在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Eclise XDB-C18色谱柱建立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测定了吡虫啉在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白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2.02 d和4.31 d.吡虫啉在白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21 d)分别为0.13 mg/kg和0.025 mg/kg,此值低于FAO规定的吡虫啉在十字花科蔬菜和土壤中的最低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两种吡虫啉种衣剂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吡虫啉种衣剂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在棉花上使用的安全性作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吡虫啉种衣剂无论在棉株中或土壤中消解动态没有显著差异,其消解速度相当缓慢,有较长的药效。试验还表明,无论是推荐药量还是加倍药量.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都不会造成棉子残毒污染和土壤的残留积累。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鄂东(北)茶园土壤和茶叶中六六六等13种农药的残留状况。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仅检出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其残留量分别在0.01 ̄0.08mg.kg-1和0.01~0.10mg.kg-1之间。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近66%的取样点土壤处于轻污染状态,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是滴滴涕。茶样中检测出的农药品种为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喹硫磷,茶样农残结果满足无公害食品的标准,但不符合有机茶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鄂东(北)茶园土壤和茶叶中六六六等13种农药的残留状况。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仅检出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其残留量分别在0.01 ̄0.08mg.kg-1和0.01~0.10mg.kg-1之间。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近66%的取样点土壤处于轻污染状态,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是滴滴涕。茶样中检测出的农药品种为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喹硫磷,茶样农残结果满足无公害食品的标准,但不符合有机茶标准。  相似文献   

6.
吡虫啉在番茄和土壤上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Spherisoib 5μ-C18色谱柱建立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测定了吡虫啉在番茄及土壤上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番茄及土壤上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120%,80%~100%;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12~0.22mg/kg,0.21~0.62mg/kg;半衰期(t1/2)分别为0.7~6.3d,8.2~25.0d。  相似文献   

7.
为茶叶上安全使用西玛津及制定其最大残留限量(MRL)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西玛津在茶园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特性与安全风险。结果表明:西玛津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7~9.7d,药后30d消解89%以上。地面喷雾50%西玛津可湿性粉剂1 875g a.i./hm~2和2 812.5g a.i./hm~2,施药7d后收获的茶叶中西玛津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MRL)。西玛津在茶叶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8.
吡虫啉在青菜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施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在青菜生产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青菜中的浓度变化符合动力学方程y=y0ekx。在11月初,用药量为45m L/hm2条件下,吡虫啉在青菜上的半衰期为3.8d,安全间隔期为6d。因此,在青菜生产中使用吡虫啉时,应充分考虑所用农药的半衰期,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确保生产出质量安全的青菜。  相似文献   

9.
经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吡虫啉最小检出量为0.12ng,苹果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8mg/kg,添加回收率为87.3%—101.6%,变异系数为3.26%—16.17%。吡虫啉用于防治苹果上的蚜虫,最高用量为有效成分每公顷30—45g,用药三次,收获间隔期21d,苹果上残留量低于允许量0.5mg/kg,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吡虫啉在宁夏甘草及对应根际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为甘草规范化种植中吡虫啉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灌根法,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依推荐剂量设1次和2次施药处理,于施药后不同时间采样,样品经盐酸溶液和甲醇提取及氯化钠溶液和二氯甲烷净化后,采用AgilentHPLC-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对吡虫啉在甘草根部及其根际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残留动态进行分析。【结果】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样品的最低检出量为7.49×10-10g,最低检出浓度为3.75μg/kg。标准品不同进样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进样量为0.1~10μg/mL时,吡虫啉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中吡虫啉的添加回收率为75.4%~90.4%,相对差标准为7.01%~8.13%,甘草对应根际土壤中吡虫啉的添加回收率为82.7%~93.6%,相对差标准为3.97%~5.11%,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甘草及对应根际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完全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其半衰期分别为5.44和5.63d;吡虫啉1次施药60d后,甘草中的残留低于最低检测浓度,土壤中的残留仅为0.009mg/kg;2次施药后53d,甘草中的残留量为0.013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95mg/kg。【结论】依据欧盟制定的"未纳入标准的农药均不得检出"的规定,建议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甘草上宜采用1次施药,且施药期距采收期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60d。  相似文献   

11.
重庆茶园土壤酸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约80%重庆茶园土壤处于不适宜茶树生长土壤pH范围。在不同pH值区段内土壤酸化特征明显;当土壤pH值处于小于4.5区段时,对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明显减弱,pH值的降低与交换性盐基离子Ca^ 2的脱除速度呈明显正相关,而与交换性Mg^ 2的关系不明显;而当土壤pH4值处于4.5~5.0以上区段时,对于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则明显增强,盐基脱除速度与pH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土壤pH值处于大于5.0以上区段时,交换性Ca^ 2,Mg^ 2及盐基饱和度与pH值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白浆土的干燥度在1.00~1.27之间,各土层的水分性质差异显著。白浆土水分变化可分为冻结凝聚期,融冻返浆期,初夏干旱期,伏雨湿涝期和秋夏稳定期。研究表明,调节土壤水分是利用改良白浆土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噻菌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检测,噻菌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7.8%~99.8%,相对标准偏差为0.4%~2.3%.噻菌灵在苹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苹果中半衰期为6.2~9.8 d,土壤中半衰期为11.3~17.8 d;噻菌灵在苹果中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4.
在四川茶园土壤中,Al、Fe元素丰度值最大(4000~70000mg/kg~(-1)),Ti、Mg、Ca次之(400~20000mg/kg~(-1)),全Cu含量最低,仅0.15~90mg/kg~(-1)。灰岩黄壤、砂岩黄壤和酸性紫色土中,有效锌与全锌、有效铜与全铜,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低丘红壤低产茶园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红黄壤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5%,其中一部份为低丘红壤。实践证明,茶树是红黄壤地区农作物生态体系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战略性经济作物之一。石门农垦场以茶为主,1979年以前连年亏损。1979年开始在摸清茶园基础的前提下,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对4063亩低产茶园进行了综合治理,历时9年,从根本上改观了茶园面貌,改善了土壤条件,提高了茶园单产,增加了经济效益。1979年至1987年茶园平均亩产173.46公斤,比1978年提高118.6%,1987年3400亩采摘茶园,平均亩产达到211.3公斤,使茶叶总产量、单产、总产值、上缴茶叶税收和茶叶净利润分别比1978年增加2.34倍、1.66倍、5.98倍、2.49倍和6.95倍。种茶工人平均每人年收入达到2506元,比1978年增长9.44倍。  相似文献   

16.
试验于1988~1990年进行。结果表明,增产菌能促进茶芽萌发。加快芽梢生长,增加芽叶密度和重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且对茶饼病和茶白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茶叶品质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用生物法测定了多氧霉素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多氧霉素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d,2.5d;多氧霉素在正常使用剂量的情况下,其残留量远低于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推荐的限量。  相似文献   

18.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溴氰菊酯和辛硫磷混合制剂在甘蓝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溴氰菊酯和辛硫磷在甘蓝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d,8h,以每亩40mL 的剂量在甘蓝生长后期,喷施50%溴氰菊酯和辛硫磷混合制剂2次(间隔5d),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期5~10d,溴氰菊酯在甘蓝边叶上的残留量为0.012~0.009ppm,在心叶上的残留量为0.003~0.001ppm;而辛硫磷则没有检出。  相似文献   

19.
茶树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等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茶树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总氮、茶多酚等生化成分含量及相互比值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是主要的生根促进物质,茶多酚是主要的生根抑制物质,总氮含量与生根关系不大。不同生根率品种间糖/氮比值、糖/酚比值与其插穗生根率成正相关。插穗糖/酚比值与内源激素IAA/ABA比值一起,可以作为判断茶树插穗生根能力的主要指标[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