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普文林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山桂花人工林,应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开展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平均胸径14.10 cm,平均树高16.40 m,密度1 140株/hm2,林分蓄积量达144.78 m3/hm2。林木胸径生长分化在2~3年即开始,5年生以后差别更加增大,树高生长的分化在14年生时仍不明显,表现出速生特性,林分密度调整可从5年生时开始。林中优势木树高比平均木高5.25 m,胸径比平均木大6.70 cm,单株材积为平均木的3.10倍,说明山桂花优树选择有较高的增益。胸径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0.116 439-0.020 579 D+0.001 449D2,树高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2.342 4-0.290 614 H+0.009 286H2。 相似文献
2.
3.
4.
5.
依据河北承德地区油松人工林标准地 335块 ,从中选取立地条件、测树因子符合条件的标准地 314块 ,建立各测树因子的生长方程 ,编制油松人工林Ⅱ地位级的经验生长过程表 ,并对树高、蓄积等生长方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树干解析法试验研究了日本花柏人工林生长过程及其模拟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花柏33年生平均木树高为12.57 m,胸径为13.26 cm,材积达0.1029 m^3;此时材积连年生长量仍然大于年平均生长量,树木生长尚没有到数量成熟阶段。日本花柏生长过程中的树高、胸径、材积与树龄之间的拟合方程分别为H=12.8278/(1+e^2.893-0.1801x)、Dbh=12.4696/(1+e^3.8388-0.268x)、V=0.126/(1+e^5.1711-0.1998x)。 相似文献
8.
9.
毛红椿播种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5-2006年对毛红椿的播种育苗技术和苗期生长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于3月下旬播种,4月上旬出苗,7月下旬至9月中旬苗木高生长最快,9月中旬以后进入缓慢生长,至10月底苗木停止生长,其高生长量可达100 cm以上,最高可达150 cm;21、27、33、45株/m2 4种留苗密度实验表明,苗木地径生长与留苗密度密切相关,留苗越密则地径越小、高度越小,留苗越稀则地径越大、高度越小。生产上建议播种量为15 kg/hm2,留苗密度以30~33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白龙江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白龙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33块样地调查,并对35株样本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6-10年分别是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8年(1.11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87m);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2)建立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率、形数的数学模型,并经对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进行模拟得出,它们符合理查得(Richards)生长曲线。(3)18年生材积生长量比云杉、华山松、油松3个树种的材积生长量高2倍以上,生长速度的次序为:落叶松>华山松>油松>云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以江西境内的5个毛红椿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ISSR与SSR分子标记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群体总体表现为杂合子过剩,纯合子不足,总的遗传多样性偏低;物种水平的基因多样度(h)为0.2524,各群体基因多样度按大小排序为:九连山>官山>井冈山>马头山>岩泉。毛红椿群体规模小且林龄结构单一,推测这是造成其杂合子过剩但是基因多样性低下的主要原因。遗传分化指标(GST)显示受检测的毛红椿各群体间已发生显著分化,但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约占总变异的70%,仍是变异的主要来源;群体间基因流值(Nm)仅为0.596,多世代后的随机遗传漂变会逐渐加剧毛红椿群体遗传分化。为保证遗传完整性及保持群体的多样性水平,在江西境内可仅选择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九连山与官山两个群体来开展毛红椿的资源保存以及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15.
16.
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果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中马尾松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总蓄积量均高于马尾松纯林。混交林中马尾松和毛红椿的生长量呈现出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比例4∶1>3∶1>2∶1的规律。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优于马尾松纯林,营造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由于毛红椿生长快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以带状混交为佳,且毛红椿比例宜小。 相似文献
17.
九连山毛红椿种群的结实特性及其生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s)为楝科(Meliaceae)香椿属植物,美誉"中国桃花心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物种(傅立国,1991).我国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海南、浙江和云南等省(区)有其天然林分布,但资源总量少,面临物种濒危的严峻局面.珍稀濒危植物生殖特性的研究对了解种群分布、动态、调控与更新,及其生态适应、系统发育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Harper,1977;De Steven,1991),并可从生殖层面探讨濒危原因,寻求扩大濒危物种种群及其物种保护的有效措施(Harper,1977;Willson,1983). 相似文献
18.
全光照自动喷雾条件下毛红椿嫩枝扦插正交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光照自动喷雾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L9(34),2013年4~6月研究插穗粗度、插穗长度、激素处理时间和基质4个因素对1年生毛红椿嫩枝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红椿嫩枝扦插生根均属皮部生根型,不同处理对嫩枝扦插生根、苗木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发根数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插穗粗度〉插穗长度〉激素处理时间〉基质,对最长根长度、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数的主次效应均是基质〉插穗粗度〉插穗长度〉激素处理时间,插穗粗度是扦插发根数量的决定因素,基质对扦插生根起重要的主导作用。本次扦插最佳组合为:插穗粗度0.31~0.4 cm、长度4.1~6 cm、300倍根太阳生根剂浸泡5 s、膨化蛭石+泥炭土3∶1基质,扦插生根成活率高达95.1%,将有利于毛红椿嫩技扦插的规模化设施育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