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水杨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光合系统的影响,为将水杨酸应用于除藻剂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培养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和各类试剂及试剂盒等对经不同浓度(0.02、0.04、0.06、0.08、0.10和0.12 g/L)水杨酸处理铜绿微囊藻的各指标进行测定,包括生长抑制率、叶绿素a、藻胆蛋白及总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水杨酸浓度越高,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以0.12 g/L水杨酸的抑制率最高,且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48h后抑制率达95.66%.经0.10 g/L水杨酸处理后,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藻胆蛋白及总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维持在初始水平;0.12 g/L水杨酸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促使铜绿微囊藻中的藻蓝蛋白(PC)含量相对降低、别藻蓝蛋白(APC)含量相对上升,但藻红蛋白(PE)含量基本维持在初始水平.[结论]水杨酸通过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等光合色素,阻遏其对光的捕获及吸收,扰乱藻胆蛋白各组分构成,从而致使藻类生长受抑,甚至死亡.即藻类叶绿素a是水杨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一个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水提液和粉末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蟛蜞菊水提液与粉末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蟛蜞菊整株提取液的投加浓度大于1.0 g/L时,培养7 d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可达到97.7%。蟛蜞菊粉末水提液的投加浓度大于1.0g/L时,培养6 d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可达到100%。蟛蜞菊0.45μm滤膜过滤液的投加浓度大于1.0 g/L时,培养7 d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可达到100%。直接投加蟛蜞菊粉末时,当其浓度大于1.0 g/L时,培养5 d后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可达到100%。在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抑制的同时,其叶绿素a及藻胆蛋白的含量也呈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
赖氨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采用人工光照培养箱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各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1以上的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致死作用.赖氨酸在抑制铜绿微囊藻细胞ca2 Mg2 -ATPase活性的同时,实现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赖氨酸在光照条件下抑制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并影响其藻胆蛋白组分构成;在黑暗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具有微弱的化能异养生长能力;在微弱光照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没有抑制作用,微囊藻也不呈现光能异养生长能力.光合作用系统(PSⅡ)是赖氨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一个作用位点,赖氨酸通过使叶绿素a含量下降来抑制其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余游  冉奎林  王应军  张涛  高鹏 《现代农业科技》2011,(17):239-241,243
以BG11培养基作为对照,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Nd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d3+浓度为0.1~2.0 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能增加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当Nd3+浓度为1.0 mg/L时,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CAT的活性均达到峰值,MDA含量降至最低;当Nd3+为2.0 mg/L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而Nd3+浓度达5.0~20.0 mg/L时则会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除MDA含量升高外,其余指标均降低。Nd3+浓度达到40.0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香蒲(Typha orientalis)水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的化感作用,追踪测定2种藻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香蒲水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化感作用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且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水华鱼腥藻,说明香蒲对2种藻类的化感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质量浓度为50 g/L时,处理后12 d对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抑制率分别为91.37%、65.64%。试验过程中2种藻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SOD、CAT、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表明香蒲水浸提液对2种藻类细胞具有胁迫效应,造成活性氧(ROS)的大量积累后,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的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结构严重受损,叶绿素a含量下降,干扰细胞代谢,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5个不同质量浓度氟苯尼考处理铜绿微囊藻,测定其生长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氟苯尼考质量浓度低于0.1 mg/L时促进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合成,而对藻胆蛋白含量和多糖分泌无直接影响;质量浓度高于1.0 mg/L时则抑制其叶绿素a合成,而藻胆蛋白和多糖含量均随处理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氟苯尼考处理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rbcL以及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蛋白编码基因psaB和psbD1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rbcL和psaB基因的表达量在试验前3天均有下调,后期随质量浓度明显上调;psbD1基因在1.0 mg/L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表明水中氟苯尼考质量浓度在1.0 mg/L以上有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钇(Y3+)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特性的影响和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铜绿微囊藻FACHB912为试材,采用生理和生化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稀土Y3+(0、0.05、0.10、0.20、0.50、1.00、2.00、5.00和10.00 mg/L)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比较了藻细胞叶绿素a、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其超微结构随不同浓度Y3+胁迫的变化。[结果]相对低浓度Y3+(0.05~0.20 mg/L)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而高浓度Y3+(0.50~10.00 mg/L)则部分或完全抑制了藻细胞的正常生长;Y3+对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合成、MDA也有影响。叶绿素a随Y3+浓度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低浓度Y3+(0.05~0.20 mg/L)对铜绿微囊藻MDA含量无显著影响,然而随着Y3+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藻细胞中MDA含量显著上升。[结论]一定低浓度的Y3+可有效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藻细胞叶绿素a等生理指标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盐酸金霉素及其光降解产物对淡水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梦禅  钟文英  陈建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55-4157,4161
[目的]研究四环素类抗生素进入水环境后的生态风险及影响藻类生长的环境因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酸金霉素及经不同时间紫外光降解的盐酸金霉素对2种藻(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除0.5 mg/L盐酸金霉素对铜绿微囊藻有促进作用外,其他浓度对2种藻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10 mg/L的盐酸金霉素也不能完全抑制2种藻的生长;经紫外光降解的盐酸金霉素对2种藻的作用不同,铜绿微囊藻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大小依次是:经紫外光降解2 h〉1 h〉4 h〉0 h〉8 h〉12 h〉24 h,斜生栅藻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则是对照组最大,试验组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盐酸金霉素对淡水藻类的影响与其浓度及藻种有关,经紫外光降解的盐酸金霉素对淡水藻类的影响则与降解时间及藻种有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藻类等大量繁殖,在对水体造成破坏的同时,藻类产生的藻毒素会使动物中毒或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人类的健康。为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减少水华的发生,利用生态浮床技术,以浮床植物香根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铜绿微囊藻培养中添加香根草种植水,研究香根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每3 d使用血球计数板计算藻细胞密度,记录接种微囊藻的种植水和对照处理下的藻类数量;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使用固相萃取方法收集香根草种植水中的根系分泌物,经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香根草种植水中的化学物质。结果表明:以蒸馏水培养5 d收集获得的香根草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香根草种植水中培养的铜绿微囊藻生长缓慢。其中培养6 d后,香根草种植水开始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在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21 d后,抑制率达到76%。种植水中藻类叶绿素a含量为447. 62 mg/L,对照组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则高达3 592 mg/L,为试验组的8倍。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中有24种化合物,其中己酸、棕榈酸、硬脂酸等脂肪酸对铜绿微囊藻等藻类有抑制作用。2-羟基丙酸相对含量最高,为50. 71%;其次是棕榈酸,相对含量为23. 2%。香根草种植水通过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铜绿微囊藻藻液D680、叶绿素a、电导率(EC)值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浓度N-苯基-2-萘胺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对铜绿微囊藻存在抑制影响较为突出的有N-苯基-2-萘胺,同时"低促高抑"状况无,但是其5 mg·L-1实验组的影响反映不突出,抑制率最大只有20.4%。在高浓度N-苯基-2-萘胺抑制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迅速降低、EC值和O2?-含量明显增大,说明化感物质可能通过破坏细胞膜、增加O2?-含量、降低叶绿素a含量等作用抑制藻细胞的生长。此外,种子发芽实验结果表明,N-苯基-2-萘胺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11.
选取0.5、1.0、2.0 mg/L的壳聚糖和25、50、100 mg/L的纳米碳铜分别加至铜绿微囊藻液中,检测藻液中藻细胞浓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探讨壳聚糖和纳米碳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比较100 mg/L纳米碳铜与100、500 mg/L硫酸铜在除藻过程中藻液的pH值、溶解氧、铜离子的残留量,进一步验证纳米碳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抑藻效果不明显;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纳米碳铜则具有明显的抑藻效果,144、360、480 h时,添加100 mg/L纳米碳铜组的藻细胞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的,且72~480 h时,其藻细胞浓度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48~240 h时,添加100 mg/L纳米碳铜组的藻液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铜离子残留量均显著低于添加100、500 mg/L硫酸铜组的,且pH值变动小。这表明100 mg/L纳米碳铜可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且水体中铜离子的残留量较少,pH值变动小,可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中。  相似文献   

12.
土壤镉污染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翌  杨立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20-8422
[目的]研究土壤镉污染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土壤镉污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设置0.21-500mg/kg12个cd污染浓度梯度,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大蒜株高、叶绿素(Chl)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对土壤镉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结果]土壤镉污染能显著影响大蒜的株高,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胁迫作用逐渐增大;除cd浓度500mg/kg外,其余各处理大蒜叶绿素a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各处理叶绿素总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高浓度的Cd污染对大蒜细胞膜的伤害增加,但随着大蒜生理机制的调节,伤害逐渐降低。[结论]大蒜对镉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具备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土壤镉污染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蒜种为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的鲁蒜王(VF684)1号,选取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健壮无损伤的蒜瓣为试材。供试土壤为青岛市郊农田0-20cm表层土壤。该土壤远离公路和居民区,属于该地特有的砂质壤土,土壤污染较轻,其pH值6.56,有机质含量25.35g/kg,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分别为91.56、24.20、42.10mg/kg,重金属全镉、全铅含量分别为0.21、45.83mg/kg。采集土壤风干后过3mm尼龙筛,备用。  相似文献   

14.
李健  叶优静  葛建  孙小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15-20417
[目的]研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的抑藻活性。[方法]利用不同溶剂(甲醇、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山核桃外果皮中的抑藻活性物质并进行生物检测。[结果]4种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都有抑制作用。在试验所设浓度下,甲醇提取物在20 g/L时,最大抑藻率可达92.2%;无水乙醇提取物在25 g/L时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达90.2%;石油醚提取物在浓度为40 g/L时其最高抑制率为76.7%;而乙酸乙酯提取物在25 g/L时其最大抑制率为70.3%。[结论]山核桃外果皮对铜绿微囊藻有抑制作用,其中醇类提取物抑制效果最好,具有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和开发新型抑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晓见  夏洁  靳翠丽  缪莉  董昆明  封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22-15324
[目的]探讨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了龙爪槐叶片浸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增殖抑制效果,并对活性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龙爪槐叶片的无水乙醇浸提物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分配后,提取物主要成分为极性组分(60%以上),而含量约为25%的非极性组分(正己烷相)具有显著的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效果。在25和50 mg/L正己烷相组分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7 d生长抑制率分别达75%和90%以上,同时还伴随着细胞中叶绿素a的破坏。[结论]为防治微囊藻水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磷交互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实验对象,研究温度和磷的交互作用对2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15℃)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0~150mg/L磷浓度对于铜绿微囊藻抵抗低温环境没有显著的作用,而小球藻对于低温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铜绿微囊藻,0.5~25mg/L的磷浓度环境对于小球藻抵抗低温具有促进作用;高温(30℃)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况良好,而小球藻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时,适当地提高磷浓度对于小球藻适应高温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不同盐浓度对香菜光合色素的生理效应.[方法]以自行培养的香菜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对香菜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及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Na+低浓度(50 mmol/L)胁迫时,香菜中叶绿素等有机物有所积累,100 mmol/L盐浓度处理的香菜中叶绿素含量最高,营养物质积累最多,当盐浓度超过200mmol/L后香菜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研究可为香菜生产的盐浓度调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