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实用技术》2015,(4)
多花黄精喜荫,药食同源,营养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急需人工培育。通过试验研究,结合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锥栗林、板栗林、杉木林、竹林等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调整林分透光率、根茎平摆倒种、密植深栽、覆盖种植、打顶摘蕾、生态施肥用药、精准采收及种植带与生态保护带的合理配置等独特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林下生境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化学成分和叶片形态的影响。【方法】测定了多花黄精在空地、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毛竹—杉木混交林4种生境下叶片形态和化学成分含量,并分析叶形和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空地相比,3种林下生境均可影响多花黄精的叶形和化学成分,3种林下生境均可降低多花黄精顶叶叶长,提高多花黄精最大叶和底叶叶宽;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的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总黄酮和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9.49μg·g-1、64.99μg·g-1、1.82 mg·g-1和3.73%。分析发现多花黄精薯蓣皂苷元含量与顶叶叶长、最大叶叶宽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结论】4种处理以毛竹林生境下多花黄精的化学成分表现最佳,该研究为套种多花黄精的林下生境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种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林下套种的多花黄精为试验对象,研究杉木林不同保留株数对多花黄精产量的影响及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林下种植多花黄精的物侯期与野生多花黄精的物侯期基本一致,杉木林下多花黄精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在适宜密度下多花黄精根茎鲜重可达到1600kg/hm2以上,产量较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林下套种中药材模式。多花黄精是一种喜阴湿、耐寒植物,其适生环境需一定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才能进行营养积累。上层杉木林密度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有较大影响。上层杉木林保留株数以600株/hm2~900株/hm2为宜。在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形成了林药复合林,开辟了多花黄精生产的新途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套种多花黄精的毛竹林地进行喷灌试验,结果表明:喷灌对多花黄精株高、地径、地上部分鲜重影响不显著;而对根茎影响显著,可提高25%的多花黄精根茎产量。采用喷灌技术的毛竹林地,其竹笋数量和产量与对照区相比,分别提高了95%和262%。挖笋对多花黄精各器官生长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从经营效果看,采用喷灌技术,产值可增加14985元/hm2。研究结果为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的集约化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1.
12.
13.
14.
《福建林业科技》2022,(1):66-69
为筛选出对多花黄精叶斑病具有良好防效又保持其多糖含量的药剂,选择了3种化学杀菌剂(哇啉铜、戊唑-咪鲜胺、多菌灵)和1种生物药剂(香芹酚),及其混合制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对多花黄精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保持多糖含量研究中,以生物药剂5%香芹酚850倍液防治对多花黄精保持多糖含量最高,混合制剂次之,化学药剂最低。其中5%香芹酚850倍液+33.5%哇啉铜1600倍液(各50%容积比)混合制剂处理的多花黄精多糖含量达10.47%,优于其它2种混合制剂处理。因此,生物药剂5%香芹酚850倍液或5%香芹酚750倍液+33.5%哇啉铜1500倍液(各50%容积比)混合制剂可以作为人工防治多花黄精叶斑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种群野生多花黄精的表型变异规律,运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全分布区选取的9个种群和12个表型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多花黄精的12个表型性状除果实横纵比外,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36.24%)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5.37%),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28.84%,种群内变异是野生多花黄精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16%,变异幅度范围为4.76%~23.63%,叶片数、全株叶面积、地径、株高、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00%、23.63%、16.88%、16.14%、14.75%,表明种子的稳定性高于叶和茎。经度多数表型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经度的增加,叶片数、地径、株高、果实纵径和种子千粒重均呈现减小趋势;采用欧氏距离对9个野生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种群划分为3类,但表型性状的聚类并不随地理距离上的相聚而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特性,探索其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以年珠林场收集的多花黄精种子为研究材料,开展其种子形态测定以及温度和光照对其种子萌发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多花黄精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在1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平均发芽时间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温度为25℃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93.4%、70.1%和48.5,平均发芽时间最低为11.4 d。光照对多花黄精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为多花黄精栽培育苗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土壤水分胁迫对多花黄精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通过盆栽控水试验,对多花黄精进行干旱胁迫和水淹胁迫,测定不同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以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受水淹胁迫的伤害明显,其中重度水淹胁迫下14 d后全部枯死,中度水淹33 d后开始枯死,轻度水淹40 d后变黄。2)多花黄精能忍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下38 d后部分叶片变黄,但在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胁迫下未受到明显伤害。3)随着土壤水分胁迫(水淹、干旱)强度增大,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最大荧光(F_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以及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均下降,而叶绿素a与b比值、初始荧光(F_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上升。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在60%~80%之间时,多花黄精能够正常生长,水淹胁迫对多花黄精产生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19.
以毛竹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海拔梯度(150~300、300~450、45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 m)对多花黄精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对多花黄精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多花黄精的生长量和多糖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以海拔150~600 m范围内多花黄精的生长量和根茎质量较高,2年生多花黄精的保存率、地径、高度、根茎总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达91.6%、0.57 cm、62.5 cm、6109.29kg·hm-2、13.5%;选择海拔600 m以下区域范围内的毛竹林冠下种植多花黄精较适宜。研究结果对多花黄精最适栽培区域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