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大蒜素在鱼体内的吸收、消除规律,以7.5 mg/kg(体质量)单剂量口灌给药后,探究大蒜素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残留消除规律。试验水温为(20.0±0.5)℃,试验鲤体质量为(1.3±0.2)kg,在给药后0.25、0.50、0.75、1.00、1.50、2.00、4.00、6.00、8.00、12.00、24.00、36.00、48.00、72.00 h采集鲤的血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鲤血浆中药物的浓度,并用药动学DAS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单次口灌给药后,大蒜素在血浆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每天一次连续3 d给药后,大蒜素的主要成分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均于第15天开始低于10μg/kg。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5 d。 相似文献
2.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5)
为研究大蒜素在鱼体内的吸收、消除规律,以7.5 mg/kg(体质量)单剂量口灌给药后,探究大蒜素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残留消除规律。试验水温为(20.0±0.5)℃,试验鲤体质量为(1.3±0.2)kg,在给药后0.25、0.50、0.75、1.00、1.50、2.00、4.00、6.00、8.00、12.00、24.00、36.00、48.00、72.00 h采集鲤的血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鲤血浆中药物的浓度,并用药动学DAS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单次口灌给药后,大蒜素在血浆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每天一次连续3 d给药后,大蒜素的主要成分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均于第15天开始低于10μg/kg。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5 d。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以50 mg/kg (体质量)的剂量在口灌给药条件下,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1.5)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体内的药动学与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单次给药后,甲氧苄啶在血浆和肌肉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在肝胰脏和肾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磺胺甲噁唑在血浆、肌肉、肝胰脏和肾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每天一次连续5 d给药后,甲氧苄啶于第15天开始低于0·05 mg/kg,磺胺甲噁唑于第9天开始低于0·10 mg/kg。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5 d。 相似文献
4.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以50 mg/kg(体质量)的剂量在口灌给药条件下,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1∶5)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体内的药动学与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单次给药后,甲氧苄啶在血浆和肌肉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在肝胰脏和肾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磺胺甲噁唑在血浆、肌肉、肝胰脏和肾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每天一次连续5 d给药后,甲氧苄啶于第15天开始低于0.05 mg/kg,磺胺甲噁唑于第9天开始低于0.10 mg/kg。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5 d。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连用技术(LC-MS),研究了以30 mg/kg(体质量)的药量在单次口灌给药条件下,甲砜霉素在松浦镜鲤Cynipus carpio L.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水温为(20±0.2)℃,试验鲤(1+龄)体质量为(84.84±17.45)g.在给药后0.25、0.50、0.75、1.00、1.50、2.00、4.00、6.00、8.00、12.00、24.00、36.00、48.00、72.00 h采集鲤的肌肉、血浆、肝胰脏和肾脏,测定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浓度,用药动学3P9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鲤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甲砜霉素在鲤血浆、肝胰脏、肾脏和肌肉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77.292、24.625、79.966、25.600 h;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7.317、0.454、7.409、1.376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782.641 μg/(mL·h)、544.756μg/(g·h)、3 616.060 μg/(g·h)和158.634 μg/(g·h).鉴于甲砜霉素在鲤血浆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长,消除缓慢,建议使用该类药物时应相对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6.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3)
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连用技术(LC-MS),研究了以30 mg/kg(体质量)的药量在单次口灌给药条件下,甲砜霉素在松浦镜鲤Cynipus carpio L.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水温为(20±0.2)℃,试验鲤(1+龄)体质量为(84.84±17.45)g。在给药后0.25、0.50、0.75、1.00、1.50、2.00、4.00、6.00、8.00、12.00、24.00、36.00、48.00、72.00 h采集鲤的肌肉、血浆、肝胰脏和肾脏,测定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浓度,用药动学3P9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鲤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甲砜霉素在鲤血浆、肝胰脏、肾脏和肌肉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77.292、24.625、79.966、25.600 h;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7.317、0.454、7.409、1.376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782.641μg/(mL.h)、544.756μg/(g.h)、3 616.060μg/(g.h)和158.634μg/(g.h)。鉴于甲砜霉素在鲤血浆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长,消除缓慢,建议使用该类药物时应相对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7.
8.
采用混饲口灌方式给药罗氏沼虾、通过有机萃取及固相萃取等方法提纯净化各组织样本、利用超高效
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样本中药物的浓度、研究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在罗氏沼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规律。
结果发现、混饲口灌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20 mg/ kg体重)后、罗氏沼虾肝胰腺符合药代动力学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
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院达峰时间 T pe ak 为 2. 905 h、最大峰浓度 C max 为 328. 12 滋g/ mL、分布半衰期 T 1/ 2琢 为 2. 178 h、消
除半衰期 T 1/ 2茁 为 10. 058 h;连续 5 d 混饲口灌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20 mg/ kg 体重)后、药物在肝胰腺、血液、肌肉组
织的残留低于 50 滋g/ kg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12、4、5 d。 相似文献
9.
对松浦镜鲤的养殖通过不同养殖池塘试验从经济效益、商品鱼质量、饲料投入及鱼病防治等比较,结果表明:1号塘养殖模式较为合理,2号塘在养殖搭配上不合理,混入建鲤养殖,造成养殖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3)
在水温(20.0±0.2)℃条件下,采用口灌方法,研究了不同用药剂量的甲砜霉素对体质量为(82.30±13.59)g的松浦镜鲤肝胰脏的毒性作用。分别选取1、3、5倍的正常用药推荐剂量,并将用药期设为3倍剂量的最大推荐使用期限,即以0、50、150、250 mg/kg(体质量)的剂量对试验鱼连续口灌甲砜霉素15 d,每天一次,并设口灌蒸馏水组为对照组,于停药24 h时采集各组试验鱼的肝胰脏组织,测定试验鱼肝胰脏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对其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试验鱼肝胰脏中S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激发后抑制的趋势,SOD和CAT活性在1倍用药剂量时,达到峰值;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试验鱼肝胰脏中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1倍用药剂量时,MDA含量为最低,高剂量用药组肝胰脏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观察表明,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试验鱼肝胰脏组织受到的损伤加重。研究表明,甲砜霉素对松浦镜鲤的肝胰脏具有一定的毒性,且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毒性急剧增大,甲砜霉素的用药剂量对松浦镜鲤肝胰脏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喹乙醇对鲤鱼蓄积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剂量定期递增法 ,测定了喹乙醇对鲤鱼的蓄积毒性 ,结果表明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蓄积系数为 1 4 5~1 9,根据蓄积作用的评价标准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病鱼鳍条基部、嘴角和腹部充血、出血、发红 ,排出具有特征性的乳白色半透明黏液便 ,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 ,肝脂肪变性或水泡变性 ,肠呈卡他性肠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空泡变性。 相似文献
12.
对1-3龄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和正常鲤鱼在高寒地区的池塘的生长、生活力、抗寒、抗病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鲤鱼的生活力、抗寒、抗病等经济性状与正常鲤鱼经t值检验均无明显差异,其抗病能力稍弱于正常鲤鱼。而转基因鲤鱼的群体中其生长个体差异大,有的个体的生长明显快于正常鲤鱼;在试验鱼群体中最大个体体质量比对照组群体中最大个体体质量分别提高了52.5%,46.0%,76.0%,这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对部分受体鱼有促生长效应,促进了转基因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普通草鱼与脆肉鲩肝胰脏游离氨基酸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明脆肉鲩(脆化饲养法)肉质脆化的机理,对普通草鱼(常规饲养法)和脆肉鲩的肝胰脏进行预处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其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普通草鱼和脆肉鲩的肝胰脏游离氨基酸组成相同,但含量差异显著,100g鲜样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94.11mg和373.23mg,游离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82.62mg和191.55mg.这种变化说明在草鱼的饲养过程中,改变其食物组成导致了草鱼肝胰脏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15.
鲤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器,对鲤CyprinuscarpioL 组织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用0 1mol/L的磷酸溶液(pH12)提取组织中的环丙沙星。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的C18反相柱3 9mm×150mm;柱温25℃;流动相φ(甲醇)∶φ(水)=160∶840(1L流动相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2 7g,并用体积分数为85%磷酸调pH至3 0);流速1 0mL/min;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波长,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78、465nm。环丙沙星的线性范围为0 01~4 00μg/mL,所有样品的回收率均在70%以上,变异系数在10%以内,最低检测限为0 01μg/mL。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瓯江彩鲤生长速度及养殖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规格为2m×2m×1m的10只网箱中,分别放养均重34.3g瓯江彩鲤(全红)鱼种360、480、600、720和840尾,每种密度设置1个重复.养殖期195d.实验结束时,个体均重分别为756.00、736.55、711.75、702.00及686.90g,随密度增加而下降.除840尾/箱试验组外,各密度绝对增重率趋势基本相同,以7、9及10月份生长较快,均在4g/d以上.单位面积净产量、产投比均以840尾/箱试验组为最高,分别为128.00kg/m2和2.48.各组存活率均在90%以上.饵料系数为1.97~2.09.综合考虑生长速度、单位面积净产量、产投比、饵料系数、存活率等因素,认为现有的放养规格下,每箱840尾(210尾/m3),是比较好的放养密度,能够充分利用水体,取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双低菜籽粕对草鱼和鲤甲状腺、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投喂不同含量双低菜籽粕对草鱼和鲤甲状腺、肝、肾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28 d,双低菜籽粕各不同含量的日粮(17%、34%、51%、68%)对草鱼甲状腺、肝脏组织没有影响,但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肾小管上皮出现颗粒变性。第42天后,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甲状腺滤泡上皮轻度增生,滤泡结构不规则;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51%的试验组草鱼肝脏出现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肾小球有透明变性,肾脏轻度淤血。在试验的第28天,双低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52.2%的试验组鲤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增加,肝细胞空泡变性,有轻微的肾小球透明变性。第42天后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34.8%的试验组鲤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增加,滤泡胶质的边缘出现缺刻;肝脏出现淤血,部分肝细胞坏死;肾小球透明变性,肾脏淤血。 相似文献
18.
液态蛋氨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液态蛋氨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75条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成年鲤鱼,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条鲤鱼,试验期为31d。基础日粮设计为蛋氨酸缺乏,而其他营养素均满足鲤鱼需要。各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组、DLM(0.10%)、液体MHA.FA(0.12%、0.18%、0.24%)。[结果]添加液体MHA-FA源显著提高了鲤鱼的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蛋白效率(P〈0.05)。[结论]向鲤鱼饲料中添加0.18%的液体MHA-FA之后,鲤鱼的生长性能最好,饲料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鲤鱼肝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对鲤鱼的肝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析不同培养基、温度、pH、胰蛋白酶浓度、生长时间对鲤鱼肝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测定肝细胞活力。[结果]鲤鱼肝细胞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温度在25℃左右,pH7.4,胰蛋白酶浓度0.250%,消化时间40 min,培养基为M199。分离肝细胞的平均存活率>85%,每克肝平均可获得3.8×106个分离细胞,在细胞活力及数量上达到最佳平衡。[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稳定的毒理学和药理学试验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4个鲤鱼群体的形态学差异。[方法]综合传统形态学(可数性状、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测定数据,通过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对黄河鲤鱼、野生四鼻须鲤鱼、养殖四鼻须鲤鱼和吴淞江苏州段鲤鱼的形态差异和种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个群体在可数性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判别分析表明,4个群体的单一群体判别率分别为87.5%、78.1%、73.5%和96.8%,用优选的几项比例变量进行判别,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3.7%;聚类分析表明,黄河鲤鱼群体和野生四鼻须鲤鱼群体聚为一支,养殖四鼻须鲤鱼群体和吴淞江苏州段鲤鱼群体聚为另一支;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群体间形态差异主要系头部、尾部及鱼体垂直轴方面差异所致。[结论]为四鼻须鲤鱼这一珍贵鲤鱼品系的提纯复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