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对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表位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在线分析软件预测了NDV弱毒株La Sota和强毒株Herts/33 NP蛋白的MHC I类分子限制性表位,共获得9条可能的表位多肽序列,并人工合成了这些短肽。分别构建了含有La Sota和Herts/33 NP基因的DNA重组质粒并免疫4周龄SPF级C57BL/6小鼠,首免后21 d加强免疫1次,二免后10 d无菌采集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采用ELISpot法测定预测多肽诱导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根据分泌IFN-γ形成的特异性斑点数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发现2条多肽产生的斑点数显著高于无关肽刺激组(P<0.01)。确定了针对小鼠H-2 kb的限制性T细胞抗原表位的2条多肽。这些可用于合成特异性的MHC-肽四聚体,为后续研究NDV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及T淋巴细胞之间的免疫抑制机制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一株禽流感病毒(AIV)核蛋白(NP)中的3条T细胞表位候选肽NP89-97(PKKTGGPIY)、NP198-206(KRGINDRNF)和NP64-71(ERMVLSAF)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构建了含有NP基因的重组质粒pCAGGS-NP,将其转染293T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NP蛋白在293T细胞中获得表达.重组质粒免疫鸡后,用间接酶联免疫实验检测发现重组质粒在鸡体内能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将多肽NP89-97、NP198-206、NP64-71和不相关肽N71-78(WRRQARYK)在体外刺激免疫后鸡的脾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D8+T淋巴细胞增殖分别为13.7%、11.9%、0.6%和0.4%;ELISA检测结果显示多肽NP89-97、NP198-206刺激后的淋巴细胞中IFN-γ的分泌量明显增加.本实验表明多肽NP89-97和NP198-206能在体外诱导活化的鸡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为AIV NP的T 细胞表位.该研究结果对研究禽类抗流感病毒的免疫机制及抗流感疫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株鸽新城疫病毒F和HN蛋白的潜在抗原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亲水性、抗原性、可塑性、表面可能性、二级结构等5项参数指标来综合预测1株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 virus,NDV)JN08株F和HN蛋白的潜在B细胞抗原表位,并比较其与疫苗株La Sota抗原表位的差异,同时对F和HN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综合预测显示:JN08株F和HN蛋白预测抗原表位分别有21,26处;La Sota F和HN蛋白预测抗原表位分别有19,25处。就F蛋白而言,与La Sota相比JN08毒株在82~87、99~102、411~412aa多出3处抗原表位,而在450~455aa缺失1处抗原表位。其中82~87、99~102aa这2处抗原表位位于裂解位点之前,是否对病毒的抗原性、蛋白水解酶的敏感性、毒力等造成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就HN蛋白而言,JN08毒株与La Sota相比在128~132aa多出1处抗原表位,此表位位于HN蛋白的柄状部,该部分存在促进F蛋白融合活性的区域,JN08毒株在此区域多出1处抗原表位可能会对F蛋白的融合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病毒F蛋白抗原表位串联基因的构建及其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行设计的3对引物,通过RT-PCR从接毒的SPF鸡胚的尿囊液中克隆了新城疫病毒F基因3段抗原表位区段,大小分别为81、108、105bp。应用添加互补性酶切位点的基因工程方法,将3段抗原表位基因片段拼接成多表位串联基因,大小为306bp。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含组氨酸(His)基因的质粒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F306。经诱导表达,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00的融合蛋白,其中F蛋白抗原表位串联基因片段表达产物约为11000。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His-F306融合蛋白,进一步用该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鼠源抗新城疫病毒F蛋白抗体。经过琼扩、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中的抗原表位串联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病毒HN蛋白抗原表位分析及结构域基因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本实验室构建的含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重组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通过PCR和重叠-延伸PCR扩增,获得HNa、HNb和HNa-L-b三种抗原结构域基因片段,BamHⅠ/HindⅢ双酶切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c,获得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ET32c—HNa、pET32c-HNb和pET32c.HNa—L—b。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筛选出阳性克隆,诱导表达并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Na、HNb、HNa-L-b结构域基因片段均获得了融合表达。Western-blotting分析证实表达产物HNa和HNb与NDV阳性血清具有免疫反应性。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N蛋白抗原结构域的免疫原性以及HN蛋白与F蛋白在细胞融合中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测羊口疮病毒ORFV113蛋白的主要特性及其优势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分别利用在线软件ProtParam预测ORFV113蛋白的理化性质,DeepTMHMM预测其跨膜区,SignalP 6.0预测其信号肽,SOPMA预测其二级结构,PSORT预测其亚细胞定位,ABCpred预测其优势B细胞表位,IEDB预测其优势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结果:ORFV113蛋白由208个氨基酸组成,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分子质量约22.08 ku,理论等电点(PI)为4.36,在3~25 aa处存在1个跨膜区,不含信号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ORFV113蛋白的二级结构由延伸链(16.35%)、α-螺旋(23.08%)、β-转角(4.81%)、无规则卷曲(55.77%)组成;ORFV113蛋白存在11个优势B细胞表位,分别位于164~179 aa、62~77 aa、132~147 aa、120~135 aa、138~153 aa、101~116 aa、56~71 aa、188~203 aa、175~190 aa、49~64 aa、108~123 aa;存在3个优势T细胞表位,分别位于63~71 aa、...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病毒T细胞表位与体外重建鸡MHC Ⅰ类分子结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体外重建的MHCⅠ复合体BF2-linker-β2m鉴定病毒抗原肽系统能否在体外结合抗原多肽,以及不同类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相同和不同抗原多肽表位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人工合成的禽流感病毒的3条多肽,猪口蹄疫病毒的2条多肽,以及来源于草鱼呼肠孤病毒的2条多肽分别与4类体外重建的串联鸡MHCⅠ类分子复合体BF2-linker-β2m进行了体外结合试验。BF2-linker-β2m与不同的病毒抗原九肽按照1:10的摩尔比进行混合,作用后取反应混合物离心除去未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多肽;然后取BF2-linker-β2m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的复合体,利用酸洗法将结合的多肽白MHCⅠ类分子的抗原多肽结合槽中洗脱,洗脱后的蛋白和多肽混合物离心收集洗脱的多肽溶液,随后利用C18柱对洗脱的多肽进行去盐、脱酸处理;将多肽样品冻干,用基质溶解后直接点样进行一级质谱(MS)和二级质谱(MSMS)测定,结果表明,3类体外重建的BF2-linker-β2m可与禽流感病毒多肽KILTIYSTV和LLLAIVSLV结合,而不与禽流感病毒多肽TIGECPKYV以及猪口蹄疫病毒和草鱼呼肠孤病毒的4条多肽结合。证实由于MHCⅠ类分子的多态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病毒抗原表位的能力存在差异;病毒的T细胞抗原表位是MHCⅠ类分子限制性的;KILTIYSTV和LLLAIVsLV是禽流感病毒的候选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当前湖南省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流行毒株及其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 Cap)变异情况,并预测Cap蛋白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表位,为新型PCV2疫苗研制和病毒净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对2019-2021年于湖南省6个地区收集的17份PCV2阳性组织样品进行PCV2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及测序分析,绘制系统进化树,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ap蛋白氨基酸变异情况,并预测CTL表位。【结果】系统进化树显示,获得的17株PCV2全基因组序列中,1株PCV2a、7株PCV2b和9株PCV2d。Cap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共有16个氨基酸残基突变位点位于病毒Cap蛋白表面,且有11个突变位点参与构象型表位的形成。此外,共预测出9个PCV2 Cap蛋白潜在的CTL表位,其中4个表位(16-24、28-36、136-144和179-187位氨基酸)在GenBank的1 610株PCV2不同基因型毒株中高度保守。通过TCR-pMHC复合物3D结构对4个保守性...  相似文献   

9.
猪瘟病毒E2蛋白抗原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抗原表位 (抗原决定簇 )是蛋白质抗原性的物质基础 ,一个蛋白质分子可带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即抗原表位 (epitopes)。通常 ,抗原表位是指氨基酸序列已经清楚的抗原决定簇。蛋白质抗原表位的研究 ,对于设计具有免疫原性和中和活性的多肽、新型疫苗分子及新型诊断试剂具有较大意义。B细胞蛋白抗原表位的预测自从80年代Hopp和Woods提出亲水性参数对抗原表位预测的方法以来 ,已有许多参数、算法发表 [1~10],对B细胞蛋白抗原表位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猪瘟病毒(SFV)E2蛋白抗原表位的研究概况作一介绍。1猪瘟病毒E2抗…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ClassI新城疫病毒分离株9a5b编码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融合蛋白(F)基因截短片段(199~1500nt),利用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切胶免疫Balb/c小鼠,制备特异性多抗血清,利用制得的血清进行F蛋白表达时相分析。结果表明:NDV9a5b病毒按5M.0.1(multiplicityofinfection,多重感染复数)感染量接种DF1单层细胞,经IFA检测,在感染6h时,F蛋白开始出现,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内;12~16h胞浆申的F蛋白含量逐渐增多,形成包涵体,开始在细胞膜上分布;当病毒感染24h后,F蛋白在细胞膜上形成明显的膜周染色;至感染36h后,出现多个细胞融合的包涵体,细胞已基本崩解。此时,F蛋白也散在分布于包涵体中。这为深入开展F蛋白与该病毒的毒力演化机制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新城疫病毒(NDV)V蛋白羧基端结构域(Vc)的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用于检测NDV V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检测了鸡群免疫或接毒后血清中的V蛋白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两组不同NDV灭活疫苗组在免疫后的3周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组灭活疫苗免疫3周后再人工感染NDV强毒的鸡群,攻毒后第7、14和21 d,NDV阳性率分别为60%、80%、70%和50%、80%、70%;两组不同的NDV弱毒疫苗免疫组鸡群,仅在免疫后第21 d阳性率分别为20%和10%。以上结果表明,NDV疫苗免疫组与强毒感染组的V蛋白抗体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本方法可在群体水平上区分新城疫疫苗免疫与强毒感染鸡群,为NDV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CpG寡核苷酸(CpG oligonucleotide,CpG ODN)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将CpG2007与鸡淋巴细胞共孵育,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发现CpG2007对鸡淋巴细胞具有显著的刺激活性。将CpG2007与不同浓度的新城疫抗原混合,制备灭活疫苗,免疫健康雏鸡。分别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抗体效价和细胞因子表达量,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发现,添加CpG ODN佐剂的试验组均比对应相同抗原剂量的免疫对照组的抗体水平高,产生抗体速度快;抗原剂量降低10倍的佐剂试验组与高抗原剂量免疫对照组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率均相当,表明CpG ODN能显著增强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力,能促进机体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是有效的疫苗佐剂候选物质。  相似文献   

14.
鹌鹑对新城疫病毒的易感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从新城疫病死鹌鹑中分离的新城疫病毒(NDV)株(QNDV-1)和鸡新城疫毒株(F_(48)E_8),对5日龄、10日龄、25日龄、35日龄和70日龄等不同日龄鹌鹑进行了感染试验,并用15日龄鹌鹑做了呼吸道、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脑内注射、静脉注射和消化道等不同途径的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供试不同日龄鹌鹑均可被感染发病,并出现和自然病例同样的症状或死亡,随着日龄增长,死亡率有降低趋势,70日龄鹌鹑(成年产卵)出现同自然病例同样的产卵量下降和产出异常卵现象;不同途径均可使鹌鹑感染发病或死亡,其中以脑内注射和静脉注射所表现的发病或死亡最为急剧;从病死鹌鹑中可重新收回到新城疫病毒,发病耐过鹌鹑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5.
应用鸡胚接种试验研究中草药的抗新城疫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高效的抗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中草药,采用鸡胚接种试验测定了常用清热解毒中草药的体外抗NDV作用.结果表明矮地茶、侧柏叶、贯众、诃子、虎杖、白蔹、夏枯草、黄连对新城疫病毒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RT-PCR获取新城疫病毒F48E8株的部分囊膜糖蛋白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长为926bp,与预期结果相符;将该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UC19只,得到重组质粒P926,酶切分析结果与已发表的NDV毒株酶切位点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从表现腹泻、神经症状、肠道粘膜局部出血、坏死以及卵泡充血、出血为特征的病死产蛋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血凝(hemagglutinin,HA)、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和血清中和试验(seium neutralization,SN)及部分融合蛋白(F)基因的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命名为JSD0812株。该毒株10日龄SPF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ean deathtime,MDT)为54.6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ICPI)为1.75,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为2.68,其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上述结果符合NDV强毒株的分子特征,证实该毒株为NDV强毒株。致病性试验表明该毒株对鸡、鸭和鹅均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将本实验室保存的一株LaSota病毒用有限稀释法接种鸡胚进行纯化,连续传代5次后筛选到1株高血凝效价的纯培养克隆株,命名为LaSotaC5,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克隆株与亲本株在生物学特性与基因序列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参照LaSotaC5株全基因序列单酶切位点,用RT-PCR的方法将基因组分8段扩增,按照病毒基因组的结构顺序,将克隆片段定向插入到TVT转录载体中,成功构建含有病毒全长eDNA的转录载体TVT.LaSotaC5。将TVT-LaSotaC5与辅助质粒pCI-NP、pCI-P和pCI—L共转染BSR—T7/5细胞,成功拯救出了具有感染性的LaSota株新城疫病毒。病毒的成功拯救为后续基因功能和疫苗载体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目前中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优势基因VIId型的毒力机制,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将我国优势流行基因VIId型强毒株I4的F基因替换弱毒LX的F基因,获得表达NDV强毒株I4F基因的重组病毒NDV/LX-If。测定重组病毒的致病指数和组织分布,结果发现,重组病毒NDV/LX-If毒力比骨架病毒有了显著的提高。NDV/LX-If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ean death time,MDT)为56 h,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ICPI)为1.49,属于中等毒力,毒力比亲本病毒毒力低,但都能使自然途径感染的鸡100%死亡,同时获得了亲本毒株的组织嗜性。可见,新城疫病毒F基因是毒力和组织嗜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其它基因对新城疫病毒的毒力也可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编码的前导蛋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蛋白酶,而且对于病毒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其能够作用于宿主细胞的特异性蛋白,抵抗宿主细胞所产生的抗病毒效应。本文章简述了口蹄疫病毒前导蛋白酶的基本特性,例如前导蛋白的基因结构与病毒复制的关系,前导蛋白酶活性的具体特点,以及前导蛋白影响病毒毒力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