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1996年,笔者得到一双斜干小叶冬青桩,二年后制作为临水式双斜干桩景(见照图)。由于双斜干树所处的地理条件不佳,自然环境恶劣。其造型也应依据这种条件来进行,才能符合自然规律和它的生长特性。笔者通过不断探索,对双斜干桩景的造型,初步悟出了要领,设计构思出几种造型墨图,供初学者参考。为便于区分,特作一示意图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培育一盆艺术性较高的树桩盆景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形神俱佳的桩景作品,无疑是盆景爱好者和制作者所向往的。实践证明,通过人工促老催古的技术处理,即可达到在短时间内使树桩成型的目的。选材每年冬季和早春,选取容易形成干低枝曲、姿态优美的奇特老桩。截枝养冠截枝养冠是桩景造形中必  相似文献   

3.
桩景的施肥     
树桩盆景的施肥,要根据不同种类,施用不同成分的肥料。松、柏、榆、黄杨等观叶类桩景,以施氮肥为主,如饼肥等,石榴、枸杞、柑桔等观花观果类桩景、以施用磷肥为主,如骨粉等;无论观叶、观花、还是观果类桩景,都宜于秋季施用一次以钾肥为主的肥料,如草木灰等。桩景施肥与盆花施肥有较大不同,就其所施浓度而言,比盆花施用“薄肥”的浓度,还要淡1/3以上,  相似文献   

4.
一、采面养底、五采五养的具体内容采摘方法:以采摘面为采摘的标准线,实行在面上集中采,面以下集中养,具体规定如下:①采面养底;在采摘面上采茶,面以下不采。②采高养低:高于采摘面上的采,低的不采。③采中养侧:采摘面中间的采,侧边的不采。④采密养稀:采摘面上密的采,稀拉有空隙的不采。⑤采大养小:凡符合标准规定的大的采,细小的不符合要求的留下批长大了采。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笔者订阅《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十周年。都说“十年磨一剑”。我的剑虽没磨成,却从中悟出了本文之题目。每当我看到一期期杂志刊出的不少盆景图片,往往被其中的一枝一叶、一桩一景之神韵及艺术表现力所深深感染,令我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并从中揣摩盆景创作的真谛,使我受益非浅(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作品并非令人满意,甚至不值得刊出,这是另一话题)。但笔者同时遗憾地感到,有的干古株矮、形态奇特的老桩,本是大自然鬼斧神功所造就(当然,不排除所得者对桩略施技法及养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盆枸杞桩景,已经培养了近二十年。按照惯例,每年立秋前后数日,进行摘叶、修枝、追施磷肥,半个月后萌发新芽。随着新枝生长,花叶齐发。待座果后,叶绿果红十分艳丽。入冬前,只要防止霜打,预先移置室内向阳处,经冬不凋,可以长期观赏。看了1988年第一期《中国花卉盆景》中“枸杞桩景不宜摘叶”的文章后,引起了好奇心。我抱着多掌握一些莳养经验的目的,做了一次不摘叶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北方水土含碱量高,莳养盆景常为盆土碱化而烦恼。一些喜酸性土壤的桩景,如五针松、真相、福建茶、六月雪等,弄不好几年就变得萎靡不振。北方如何防止盆景土碱化?主要应从改土、改水、施肥几个环节把关。先说改土。北方一般田土多呈中性或弱碱性,如果以此作为培养土原料,而平常又浇灌地下水,盆土很快就会碱化。但若是能把培养土的酸度提高一些,同样条件下,其耐碱性能就会提高。石榴、黄荆、榆树等一般桩景的培养土,可采用自  相似文献   

8.
《中国花卉盆景》88年第八期(插三)发表了沈连清同志制作的雀梅桩景《翠云飞舞》。依我们之见,该桩景不能说是精品。现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观点,供参考。从图片上看,此桩置在一个盆中较满的椭圆形盆中,桩景较为苍老、纯朴,具有一种自然的风格。但该桩景的最大弊端是没有处理好造型中“疏与密”、“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此桩大小八个云片上下相叠,平行相连,枝叶壅塞,密不透  相似文献   

9.
雀梅     
盆中雀梅桩景,一本双干,一直一斜,高矮得体,刚柔相济,呼应自然,是一盆难得的佳作。作者在整体造型中从构图的完整性考虑,在主干与副干上成功地运用了下飘枝的造型;将主干与副干中下部的空白处做了极为妥  相似文献   

10.
一、看桩景是否具有艺术价值。这是艺术品收藏的基本要求。如果是普通桩景,市场上,别人家到处可以买到或见到,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消费者就不会认可,也就不能体现其附加值,那就不值得收藏。二、看桩景是否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经济价值低,尽管收藏桩景件数多,但是由于占地大,养护费时费事,回报率  相似文献   

11.
问:盆养新桩,什么时候施肥最合适? 通江郭林玉答盆养新桩,据我的经验是,秋季之前最好不施肥。原因是新桩的根经采挖,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而在较短时间内(秋季之前)其新生根又难以生长健壮发达、木质化。虽其上部看似枝繁叶茂,但根系却比较娇嫩脆弱,如肥的浓度掌握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桩景造型,大都离不开绳、丝的扎缚。就我们四川来说,无论是规则式或自然式桩景,更离不开棕丝的蟠扎。我是学画的,对桩景这种工匠式的造型手法总是看不顺眼。一棵根、干很古老的桩景,枝干上却布满了人为的弯拐,明显地露出工匠气,让人感到大杀风景。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进过任何技术学校。但游历了家乡四川的许多名山大川,领略了巴蜀的许多  相似文献   

13.
制作树桩盆景的材料,无论是从野外挖掘,还是人工培育都必须攀扎、修剪,经过一定时间的定向培育后才成其为盆景。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用竹衬托盘法整形的方法,缩短了桩景的定型时间,并提高了桩景欣赏的效果。现将我的作法作一介绍,供同行们参考。一、准备扎托盘材料:包括棕丝或撕裂带(化纤带)、铅丝、楠竹。先将楠竹用刀剖成竹条,宽约1厘米、厚0.3~0.4厘米,长短不限,然后制成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14.
鲜花,固然很美,有些还极芬芳;桩景,又挺古雅,令人心驰神往。能否让古桩、鲜花在同一植株上供人们欣赏呢?能!月季就是一例。' 初冬季节,最宜十二月中旬,到墙角、沟岸、荒野等地挖取十几年到几十年的野蔷薇老根块。以古、粗、奇、生命力强者为佳。  相似文献   

15.
飘枝是桩景诸枝中的姣姣者,它在桩景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体现出为桩景造动势、添活力、增神韵的功能。凡桩景制作者无不在飘枝处理上倾注情感,施展技艺,以期获得成功之作。笔者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就桩景飘枝谈几点认识,十分肤浅,借以抛砖引玉。 1.飘枝的产生飘枝是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如同古诗词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等夸张诗句一样。桩景的飘枝也是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当然不是毫无依据的夸张,而是制作者吸收了大自然中诸多树木某些外伸枝姿态后的再造姿态,是由形象——抽象——形象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过的夸张姿态即飘枝,它把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更气派,更浪漫,更具艺术魅力。在实际创作中往往会产生一飘枝救“活”一桩景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选择桩景红枫桩景要获得粗大的桩头很不容易,通常都是选择鸡爪槭(青枫)的根蔸,通过嫁接换冠培育而成。一般应选择根蔸粗大、桩形大方、分  相似文献   

17.
1993年春购得一盆栽连翘桩坯,其主干高仅15厘米,最粗处直径不足5厘米。要将这矮小的桩坯培育制作成以观花为主的桩景,确非易事。后得知连翘有两大习性:一是生根能力特强,二是通过修剪可促使枝条萌发大量新芽。于是决定抓住养根和修枝两大关键,做好造型文章。具体培育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当年即将桩坯改栽在比原盆大而深的泥盆里,给予充足的光照、水、肥,及  相似文献   

18.
“蓄枝截干”是树桩盆景的主要技法之一。它通过人为的剪截,着力表现出桩景的苍劲自然、飘逸豪放的自然特色。刚采回的桩坯,在上盆栽种前,要将其全面看透。找出桩坯中内在的主要特色及最能体现出这些特色的枝干,“因势利导”,确定桩坯的栽种和养植样式,进行种植前的首次截干。  相似文献   

19.
岭南树桩盆景,群众素来都称为古树。自然界的古树必然是形体高大的,故“大树形”就成为岭南桩景的主要特色。岭南地区的常见大树以榕树和红棉为代表,这类树遍布于村前村后,因此榕树和红棉树的古木形态就明显地从岭南桩景艺术形象中反映出来。常见的“大树形”岭南桩景,无论它是什么型式,也无论它的形象千变万化,但多少都带有古榕树的风姿。如描绘桩景的雄伟、浑厚情态,多取法于红棉的形象,故“大树形”有“古榕格”和“木棉  相似文献   

20.
读贵刊96年第四期雪扬先生的文章《夕阳凝辉,其热犹炽》及所附图照,深受教育鼓舞。这里谈点粗浅体会,祈望指教。耐翁老先生的朴树桩景《寿而康》,以其独特的构思、独特的表现手法,把“自然之神”和“自我之神”融为一体,达到形具而神生。反复欣赏,回味无穷。该桩景的素材,原来只是一截布满伤痕瘤疤,首尾一样大小,既没有收缩过渡,又没有枝托,且与头部根基成45度角的干身。按常规要求,这是一块不具备桩景造型基本条件,既无“形”又无“用”的桩胚。但耐翁老先生却独具慧眼,独运匠心,从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