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几个夏玉米品种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引进的几个夏玉米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掖单12、掖单4号及沈单7号表现较好,掖单13虽然高产,但稳定性较差.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按不同的生产水平和栽培条件,选择种植不同丰产性、稳定性的品种,以发挥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耐密性数学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玉米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玉米的种植密度越来越大 ,高产再高产给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的品种耐密性就是指某个玉米品种在较大群体下具有的较高的单株生产力 ,且对不同群体密度反应的迟钝性。近年来 ,有关玉米耐密性的研究较多 ,但对如何将耐密性进行数学量化 ,以便对玉米品种的耐密性进行正确评价 ,目前尚研究不多 ,本文试图通过 4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耐密性的量化研究 ,给玉米育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品种选择 4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 :东岳 2 1号、掖单 1 3号、掖单 4号、鲁单 50号…  相似文献   

3.
王兴和 《杂粮作物》2002,22(3):181-181
玉米是葫芦岛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每年种植面积在 8.7万hm2 以上 ,占总耕地面积的 30 %以上。玉米产量高低直接影响我市粮食产量的增减 ,而影响玉米产量水平的因素很多 ,除耕作因素外 ,很大程度取决于品种本身的优劣。 1996、1997两年里胡芦岛市玉米大面积发生弯孢菌叶斑病 ,当年种植的沈单 7号、掖单系列玉米品种感病十分严重 ,减产幅度在 30 %以上。 1998年引进了抗病、高产玉米品种 ,沈单 10号 ,经过 4年的品种试验、大面积示范。总结出沈单 10号产量 12 0 0 0kg/hm2 的规范化栽培模式 ,其产量结构 :实收 4 5 0 0 0穗 /hm2 、…  相似文献   

4.
不同高产夏玉米品种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本试验于1991~1992年研究了紧凑型玉米掖单13和平展型玉米沈单7号对N、P2O5、K2O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次数因品种不同而异,沈单7号对N、P2O5、K2O的吸收均有两个高峰,分别在6叶展至12叶展和吐丝至吐丝15d,且最高峰都在6叶展至12叶展;掖单13对N、P2O5、K2相似文献   

5.
紧凑型与平展型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李芳贤  高谷  王金林 《玉米科学》1996,4(3):035-036
本文根据紧凑型玉米具有假熟性的特点,简述了紧凑型与平展型玉米的最佳收获适期。试验证明,掖单12、掖单13和掖单20等品种,其适宜的收获时间,为果穗白皮后的7~9天为其最佳适期。此时收获,公顷产量最高,试验表明,一般比对照增产10.58%~13.27%。若在果穗白皮时收获,则往往会导致玉米减产,减产率为9.75%~13.64%。而平展型玉米,如沈单7号、鲁玉6号和丹玉13等品种,其适宜的收获时间为完熟期。  相似文献   

6.
合理增株是促进紧凑型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芳贤  高谷 《玉米科学》1998,6(3):054-055
根据紧凑型玉米的生育特点和1990~1997年的小区试验与高产实践,阐明了合理增株玉米高产的理论依据。即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若种植中早熟品种,如掖单4、掖单12和掖单20等玉米,每公顷比大田常规栽培密度应增加15000~22500株,每公顷以75000~82500株为宜;高肥力基础的地块,每公顷可增加22500~30000株,每公顷以82500~90000株为好。若种植晚熟品种,如掖单6、掖单11和掖单13等玉米,中等肥力基础的,每公顷应增加12000~15000株,每公顷以60000~67500株为佳;土壤肥力高,且肥水充足的地块,每公顷可增加15000~22500株,每公顷以67500~75000株较适宜。试验证明,一般比沈单7、鲁玉6和丹玉13等平展型玉米增产15.25%~22.74%。  相似文献   

7.
不同株型玉米叶面积系数和群体受光态势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和平展型玉米陕单9号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系数和群体透光率与产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紧凑型玉米能利用其株型结构上的特点,使群体内透光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变小,从而使叶面积系数的增产效应未受到较大的影响即品种的耐密性好。同时发现了玉米产量与大喇叭日期和吐丝期群体内透光率的关系可用y=(a+bx)/x2来表示,提出了高产条件下群体内光分布的适宜指标。  相似文献   

8.
沿江高沙土地区磷、钾肥配比施用对玉米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紧凑型玉米品种掖单13号为材料,通过在一定量施氮水平下,磷、钾肥的不同用量及其比例的研究,明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对玉米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从而为玉米高产栽培中科学施肥,获得最佳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油115玉米的引进与开发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油115玉米在沈阳市8个县区自1994~1996年累计进行了24个点次品比试验,比沈单7、掖单13等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06%。并通过栽培试验和两年大面积生产示范,初步形成了“一早二晚三长效”高产栽培模式,在产后开发上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玉米饲用栽培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试验于2001~2002年对三个不同类型5个玉米品种饲用栽培的物质生产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科青1号>中单9409>东陵白>科多8号>掖单13,由于含水率不同,鲜物质积累量表现为科青1号>科多8号>中单9409>东陵白>掖单13,子粒产量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中单94∞与普通玉米品种掖单13无显著差异,但均大于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干物质分配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以茎鞘较多,而粮饲兼用型及普通型玉米品种以子粒较多.  相似文献   

11.
对辽宁省玉米杂交种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辽宁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杂交种的不断更新对辽宁省玉米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1969年起辽宁省开始玉米单交种的选育.第一批推广了丹玉6号、沈单3号、中单2号、铁单4号、辽单2号等.20世纪80年代,上述杂交种逐渐被育成的第二批单交种代替,主要有丹玉13号、沈单7号、铁单8号等.  相似文献   

12.
春玉米超高产群体冠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以紧凑型玉米新品种内单314为材料,通过超高产栽培和普通高产栽培的比较,对超高产玉米的冠层结构和叶片光合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内单314最大LAI(叶面积指数)达6.95,其全生育期内LAI维持在6以上的时间在40d以上;全生育期总LAD(光合势)比普通高产群体高74.85万m2/(d·hm2)。②与普通高产玉米相比,超高产玉米群体内个体空间分布更加合理,叶片功能期延长,株型更加紧凑。超高产群体冠层截获的PAR(光合有效辐射)比普通高产群体高25μmol/(m2·s),且超高产群体中散射PAR占入射PAR的比例高于普通高产群体,群体内光分布较为合理,提高了光能利用率。③与普通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玉米叶片的Pn(光合速率)和WUE(水分利用效率)高,而Tr(蒸腾速率)较低,植株穗位及穗位上部叶片的Pn和WUE高于普通高产栽培,而穗位下部叶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紧凑型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不同肥力水平、不同密度条件下,对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不同群体的冠层特征、群体的库源关系和群体生理参数与产量形成的研究,明确了紧凑型玉米要进一步获得高产首先必须充分发挥紧凑型玉米耐密特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扩大群体库容量,争取冠层的早形成,提高群体的叶面积系数。其次在扩大群体库容量的基础上,延长功能叶片的有效期,维持和提高叶片较强的光合效率,特别是吐丝后的净同化率,增强源的供应能力,保持一定的库源比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研究了沈单10、登海3号、中单9409、金穗2001、西农11、掖单19、DK656、屯玉1号8个玉米杂交种在红寺堡灌区的生育特点,产量表现,为生产中种植不同类型的玉米提供了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旅大红骨种群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旅大红骨种群自交系是我国玉米育种界公认的五大优良自交系之一 ,为扩大玉米种质资源 ,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育种者对旅大红骨种群进行了大量的改良、扩增与创新 ,选育出旅 9、旅 9宽、E2 8、丹 340等 31个优良自交系 ,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种有丹玉 6号、丹玉 1 3号、沈单 7号、掖单 1 3号等 5 6个 ,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Lancaster群×旅大红骨群 ;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 ;外杂选亚群×旅大红骨群等 3种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6.
磺草酮对不同品种玉米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晓锦  董海  高爽  刘志新 《杂粮作物》2005,25(4):272-273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磺草酮的除草活性及安全性,磺草酮茎叶处理对多数玉米品种的选择性指数大于4,说明其对玉米的安全性比较好.高剂量下处理,对玉米的药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局部白化现象,不同类型玉米的敏感程度基本相同.沈单16和新铁单10号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
玉米尾孢菌,弯孢菌叶斑病发病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孢菌 (Cercosporamaydis)和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ijn)叶斑病均为发生在玉米叶片上的病害。 1996年辽宁省部分地区严重发生玉米弯孢菌斑病(拟眼斑病 )和尾孢菌斑病 (灰斑病 ) ;1997年作物生育期间高温多湿 ,庄河地区玉米普遍发病 ,其中沈单 7号、掖单 13号、东试 7号等品种表现较为严重 ;1998年发病比上一年稍轻 ,玉米叶斑病主要表现为拟眼斑病和灰斑病 ,发生也较重。拟眼斑病和灰斑病可使玉米减产 10 %~ 2 0 %,个别严重地块减产可达2 5 %~ 30 %,所以研究玉米尾孢菌、弯孢…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高光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高产稳产且早熟不早衰的棉花品种是黄河流域棉花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研究了黄河流域推广的几种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对光能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百棉1号具有优越的株型特征,虽然群体光截获率并非最高,但叶片光合速率(Pn)、基于吸收光能的性能指数(PIABS)在生育后期明显优于其他品种,产量较高。本研究阐释了百棉1号高产稳定的生理基础,可为黄河流域棉花生产选用品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玉米新品种豫玉2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玉 2 7号原名“洛单 94 1” ,系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独 32 1”自交系做母本 ,“53选 3”自交系作父本组配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黄粒玉米杂交种。 1999年 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命名。1 产量表现1996~ 1997年 ,参加河南省玉米套种组区试。其中 1996年全省汇总结果 ,平均产量 6 891.0kg/hm2 ,各承试点全部表现比CK掖单 13号增产 ,增产幅度为15.1%~ 2 9.4 %,平均为 2 3%,达显著差异 ,居试验第一位。 1997年全省汇总平均产量 7789.5kg/hm2 ,比对照品种 (掖单 13号 )增产 9.3%,达显著差异 ,仍居所有参…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种植密度设置下,高水肥地块紧凑型玉米掖单13的最高产量超出稀植型玉米长单32公顷产865.3kg,而干旱丘陵地块的掖单13最高产量比长单32低713.7kgkg/h,表明在水肥不一的条件下,应根据地力选择合适株型的玉米品种。群体产量高低的主要贡献因素依品种类型不同而异,紧凑型玉米为公顷穗数,稀植型玉米为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叶夹角随密度加大而调节自身受光角度,调节幅度为穗下部叶大于穗上部叶,紧凑型玉米大于普通型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