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糯玉米自交系、杂交种棒三叶与产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对15个稳定的糯玉米自交系和所组配的杂交组合棒三叶性状、叶面积及单株产量调查,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无论是自交系还是杂交种,棒三叶中下位叶最长、上位叶最宽,棒三叶叶面积大小差异不大.亲本与杂交组合棒三叶叶面积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88**r♂=0.990**;杂交组合棒三叶叶面积与单株产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96**;6对正反交组合中,母本棒三叶叶面积大的杂交组合棒三叶叶面积大,产量高;反交杂交组合棒三叶叶面积偏小,产量偏低.在组配组合时,棒三叶叶面积大的作母本,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杂交种“棒三叶”光合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棒三叶”光合速率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叶长,其后依次是长宽比、叶向值、叶面积、叶片干重、叶绿素含量、叶厚、比叶重、叶宽。玉米杂交种“棒三叶”光合性状间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玉米棒三叶的6个农艺性状对四川省常用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常用玉米自交系中有许多优异资源,但以棒三叶呈较宽叶片、较大面积、较紧凑型和较大叶面积、低叶绿素含量中间型为主,未出现较长叶片、较大叶面积、较紧凑型和较大叶面积、高叶绿素含量、较紧凑型。说明在理想株型育种中,还需进一步挖掘玉米基因资源,在考虑配合力遗传的同时加强基因重组,培育不断接近理想株型的优异玉米自交系资源。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种棒三叶光合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5个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的叶长、叶宽、叶肉厚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向值、光合速率、叶片干重和比叶重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重和光合效率外,下位叶均超过上位叶和穗位叶,穗位叶又大于上位叶,呈现出形状上的金字塔结构。这种棒三叶的生长结构有利于透光,使光线较均匀地分布在棒三叶上,以提高玉米杂交种中部叶片的整体光合性能。穗位叶的比叶重和光合效率高于上位叶和下位叶,可能与穗位叶需提供玉米杂交种产量较多的光合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5.
搜集和整理2001~2012年国审普通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来源,研究每年国审玉米品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对选育的杂交种在2个以上的亲本自交系进行统计,并分析这些自交系的来源。结果发现,普通玉米杂交种2006年审定的数量最多,2003年其次,2007年以后普通玉米杂交种的审定数量在10~20个。在对2001~2012年间国审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的分析发现,共有39个亲本自交系组配2个及其以上杂交种,组配杂交种比较多的自交系依次为吉853>丹598>lx9801>昌7-2>京2416>丹340。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子萌发阶段的吸水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采用13个玉米杂交种及其相应的亲本自交系共32个基因型为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率达到60%以上时的吸水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吸水率差异很大,最低仅27.17%,最高达39.88%;一般情况下,自交系的吸水率高于杂交种的吸水率;杂交种及其相应亲本自交系的吸水率表现为多数杂交种低于双亲自交系,少数杂交种介于双亲自交系之间,1个杂交种比双亲自交系更高.双亲自交系吸水率高于相应杂交种的吸水率这一现象预示着种子萌发阶段吸水率的高低可能与基因型的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YXD053和98A-04两个茎秆高糖自交系及Y6-1茎秆低糖自交系为材料,分析玉米棒三叶光合性状对玉米茎秆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茎秆糖含量在雄穗始花期基本一致,雄穗始花后21 d茎秆糖含量差异最大。不同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光合参数特征明显,与茎秆低糖自交系Y6-1相比,茎秆高糖自交系YXD053和98A-04光合速率有较长的高光合功能持续期,且在子粒发育后期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茎秆低糖自交系Y6-1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高于茎秆高糖自交系YXD053和98A-04,气孔导度及叶面积对茎秆糖含量的影响在2个茎秆高糖自交系之间表现不一致。乳熟期棒三叶光合速率可作为茎秆糖含量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8.
2001~2012年国审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系谱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搜集和整理2001~2012年国审普通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自交系的来源,分析并绘制亲本自交系的系谱图,根据亲本自交系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分析杂种优势模式的类型与比例.结果表明,属于塘四平头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黄早四的衍生系,骨干黄改系吉853、LX9801与昌7-2仍然被广泛应用,并且产生多个衍生系被大量应用;旅大红骨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丹340及其衍生系,其中自交系丹598的多个衍生系成为国审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Reid群的亲本自交系数量最大,478衍生系数量达30多个,7922衍生系数量达20多个,5003的衍生系数量为10个以上;PB群的亲本自交系是78599直接选系及其衍生系,其中齐319已产生多个衍生系;Lancaster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Mo17的改良系.杂种优势模式类型中Reid×塘四平头杂交种所占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唐兴  屠乃美 《玉米科学》2006,14(4):070-073
在进行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中,利用关联分析法对糯玉米的鲜穗产量与其相关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糯玉米鲜穗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穗位高>株高>生育期>穗长>行粒数>棒三叶叶面积>穗粗>穗行数。明确了各相关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棒三叶叶面积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于穗粗、穗行数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模拟荫湿环境,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在荫湿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荫湿环境对玉米穗位叶面积、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具有明显影响,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a/b值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些性状的变化基因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用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计算出18个杂交种的综合耐荫湿系数平均值为0.751 1,标准差为0.178 5,变异系数为23.76%;30个自交系的综合耐荫湿系数平均值为0.678 1,标准差为0.155 4,变异系数为22.91%。根据综合耐荫湿系数,采用t检验选出耐荫湿性强的杂交种有8个,自交系有12个;耐荫湿性中的杂交种有5个,自交系有9个;耐荫湿性弱的杂交种有5个,自交系有9个。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工接种技术对28种玉米自交系进行鉴定,分析这些自交系对我国玉米主要叶部及土传病害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中3份高抗玉米弯孢叶斑病,5份高抗大斑病,1份高抗穗腐病,3份高抗茎腐病,8份高抗丝黑穗病,其中沈3336和S122对5种主要病害均有较好抗性,可作为育种工作进行品种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对3类不同耐铝性玉米自交系的盆栽试验表明,土壤酸胁迫对各类自交系形态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地上部干重、功能叶干重和穗位叶面积等性状受影响较大。玉米自交系的耐酸性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自交系间各性状差异显著。酸胁迫下耐酸自交系Z01和Z03能较好生长,酸敏感自交系总体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喷施烯效唑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新品种川单418为材料,研究了在玉米抽雄期喷施烯效唑对玉米生长后期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有效抑制了细胞膜透性物质的产生,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并改变了叶绿素动态变化规律,减缓叶片的衰老进程,提高作物产量。适宜喷施浓度为20~40 mg/L。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玉米株型性状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良玉米自交系许178背景的综3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基础材料,通过一年两点的田间试验,对株高、穗位高、总叶片数、穗上叶片数、叶面积等植株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显著性检验方法在两点共检测到5个株型相关性状的72个QTL,包括23个株高QTL、12个穗位高QTL、6个总叶片数QTL、15个穗上叶片数QTL、16个叶面积QTL,其中,有10个株高QTL、3个穗位高QTL、3个总叶片数QTL、2个穗上叶片数QTL和1个叶面积QTL在2个试验环境中同时检测到。  相似文献   

15.
对新选育出的高粱纯系品种--沈1347的典型的性状及与其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种植,沈1347纯系的生育期在120d左右,株高1.6-1.8m,千粒重在27-31g,叶片直立,适于密植,经济系数高,在高密度下种植可获得高产,叶面积,叶夹角和穗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且与产量间的相关密切,因而可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来调控。  相似文献   

16.
玉米株型、果穗性状的遗传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尹燕枰  王振林 《玉米科学》1995,3(4):008-011
本试验以14个玉米自交系及由其组成的9个杂交组合以及相应的F2代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自交系与杂交种之间及杂交种性状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玉米杂交种自交衰退的数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在母本与F1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高、穗直径和单穗粒重在父本与F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株高在父母本与F1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2) F1单穗粒重与株高、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 F1性状优势越强,F2衰退越重(r=0.8830).单穗粒重优势分别与行粒数和穗粒数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18和r=0.8441).(4) 单穗粒重的衰退主要是由穗粒数衰退所致(r=0.7473).穗行数,植株叶片数和叶向值的衰退值较小或为负值。  相似文献   

17.
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玉米株型性状时应以GCA为主,重点考虑亲本自身的性状特点。株高GCA与穗位GCA、叶面积GCA,穗位GCA与叶面积GCA,叶长GCA与叶面积GCA〈叶面积GCA与叶片数GCA之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相互间选择有促进作用。辽76、辽87、辽5088、沈137等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