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1995~2001年对"双千五田"立体栽培中玉米种植密度的调查,一套两作型的紧凑叶型品种60000~80000株/hm2的比40000~60000株/hm2的增产5.3%,四套五作型的紧凑叶型品种95000~115000株/hm2的比65000~90000株/hm2的增产24.1%.7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双千五田"立体栽培中紧凑叶型品种比平展叶型品种增产14.8%.按纯面积计算,紧凑叶型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为,一套两作型的中秆品种75000株/hm2左右,高秆品种68000株/hm2左右;四套五作型的中秆品种111000株/hm2左右,高秆品种1000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10年的精心研究,选育出优良长果黄麻新品系‘Y007-10’。该品系在2009~2010年品系比较中纤维产量居6个参试品种首位,2年纤维产量平均为3 667.1 kg/hm2,比对照湘黄麻3号增产14.53%,品系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011~2012年8地16个点次区域试验中有11点次纤维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纤维产量为3 463.66 kg/hm2,比长果对照宽叶长果(纤维产量2 897.19 kg/hm2)增产19.5  相似文献   

3.
麦套夏玉米高产栽培优化措施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彩霞 《玉米科学》1999,7(3):045-048
在前几年单项试验的基础上,1995~1996年从品种、密度、肥料等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采用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通过计算机建立麦套玉米产量与密度、氮肥用量、氮肥追施时期、磷肥用量、钾肥用量综合措施的数学模型。筛选高产、低耗优化栽培方案。模型寻优选择:产量大于7500kg/hm2,利润大于6750元/hm2,优化方案农艺措施:选用紧凑型品种种植密度72375~73875株/hm2,平均为73125株左右。氮肥施用量555~705kg/hm2,1/3氮肥追施时间以出苗后6~8d追施,磷肥703.5~759kg/hm2,钾肥87.0~130.5kg/hm2。  相似文献   

4.
玉米新品种绵单七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绵单七号子粒产量与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施锌量(X5)的数学模型.经用计算机进行因子水平寻优,得出产量在8 550 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密度45 970~47 707株/hm2,施纯氮263.9~271.5 kg/hm2,施用P2O5为113.77~121.4 kg/hm2,施用K2O为99.4~107.9 kg/hm2,施用ZnO为8.0~9.7 kg/hm2。  相似文献   

5.
内单4号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勇  侯旭光 《玉米科学》2000,8(1):063-066
以内单4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相应的产量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主要栽培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地生产条件下,内单4号公顷产量11250kg的优化栽培措施为:密度6.885~7.065万株/hm2,种肥N 30kg/hm2,种肥P2O596.75~108.15kg/hm2,种肥K2O 66.75~74.4kg/hm2,拔节肥N 131.85~145.65kg/hm2,穗肥N102.0~117.3kg/hm2;产量构成为:公顷穗数(68250±750),穗粒数(505±10),百粒重(34.8±0.5)g。  相似文献   

6.
大单1号是云南省大关县农技中心玉米组育成,组合为墨181×木6。该品种属中晚熟玉米品种。从播种至成熟需>10℃活动积温2680℃。在1987~1996年各类产量试验和示范推广中表现高产稳产,品质好,食味佳,抗逆性强。在适宜密度45000~52500株/hm2下比对照墨白1号增产28.6%。适宜在云南省滇东北二半山及其以下墨白1号种植区或类似气候地区推广种植。制种父母本错期播种,父母本行比1:4或1:5,制种产量可达3000~4500kg/hm2。  相似文献   

7.
以中晚熟品种郑单958和晚熟品种丹玉40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3种不同种植形式和3种不同密度条件下,对玉米品种与密度、品种与种植形式互作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在二比空种植形式60 000株/hm2下产量最大,为11 726.71 kg/hm2;丹玉405在二比空种植形式49 500株/hm2下产量最大,为11 092.03 kg/hm2。郑单958和丹玉405在各自产量最高时,百粒重、穗行数和行粒数均最大,两个品种在二比空种植形式下功能叶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2005~2006年在半干旱区玉米高产田上进行了氮肥经济用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最高产量施N量为143.5~145.0 kg/hm2,经济产量施N量为98.2~111.7 kg/hm2;经济施N比不施氮肥增产8.01%~12.89%;经济施N比最高产量施N节约用N量31.8~46.8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 d)比冬性品种(95.0 d)短约3.0 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 581.6~7 935.6 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 104·hm-2,穗粒数 31.6~36.3,千粒重46.8~52.8 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相似文献   

10.
中熟玉米杂交种酒单289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单289由甘肃省酒泉地区农科所玉米组育成,组合为酒11—2×TS31。该品种属中熟玉米品种。从播种至成熟需≥10℃有效积温2650℃。1988~1994年在各类产量试验中表现稳产、抗病.在适宜密度69000株/hm2下比对照酒单3号增产14.5%。酒单289农艺性状优良,高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适宜在河西走廊地区的沙漠绿洲地域及陇东平凉、甘肃中部地带的清水种植.制种产量可达4500kg/hm2,制种父母本行比1:5。  相似文献   

11.
稻田春玉米氮、磷、钾配方施肥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稻田春玉米--杂交晚稻种植制度中玉米产量--施肥量,玉米生产利润--施肥量数学模型:分析了氮(X1)、磷(X2)、钾(X3)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它们对产量的影响为氮>钾>磷.筛选出玉米产量≥8250kg/hm2的最优方案为:N394.96~401.25kg/hm2、P2O5116.99~121.8kg/hm2、K2O 232.29~237.06kg/hm2,其比例为N∶P2O5K2O=3.4∶1∶2.并筛选出玉米利润≥6800元/hm2的最优方案为:N380.60~385.55kg/hm2,P2O5104.73~108.03kg/hm2、K2O222.20~225.12kg/hm2.其比例为N∶P2O5K2O=3.6∶1∶2.1。  相似文献   

12.
3个玉米杂交种的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berhart-Russell模型和高稳系数法,对3个玉米杂交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杂交种正红2号、正红6号和正红115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7 575.0 kg/hm2、7 611.8 kg/hm2和7 304.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0.2%、16.6%和6.2%,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生态适应性强。3个杂交种在环境指数4 500~9 000 kg/hm2时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在生产水平6 000 kg/hm2以上的地区更能充分发挥正红2号的增产增收潜力。  相似文献   

13.
姜善涛  李忠声  李正强 《玉米科学》2004,12(Z1):026-027
莱早1号系F108和Mt两个自交系配制而成的极早熟玉米一代杂交种.生育期87 d,鲜穗采收期70d,具有抗倒、丰产、抗病、耐低温、优质和适播期长的特点,平均鲜穗产量12 675 kg/hm2,成熟干子粒产量5 325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可作为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春播或夏播。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肥料运筹方式对不同用途大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啤用大麦品种扬农啤7号和饲食兼用大麦品种扬饲麦3号为材料,分析4种肥料运筹方式对大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及麦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偏上肥力的土壤上,扬农啤7号优质高产施肥方式为基施尿素150 kg·hm-2+复合肥375 kg·hm-2,苗肥施尿素75 kg·hm-2,拔节肥施尿素75 kg·hm-2+复合肥225 kg·hm-2,其产量水平在7 500 kg·hm-2左右;主要啤酒麦芽品质接近国标二级,可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及提前施用拔节肥改善扬农啤7号籽粒的麦芽品质。无论哪种肥料运筹方式,扬饲麦3号的麦芽品质指标均达不到国家二级麦芽标准,该品种不适宜作为啤酒大麦原料种植,宜作优质高产饲食大麦种植,其较佳肥料运筹方式为基施尿素75 kg·hm-2+复合肥750 kg·hm-2,拔节肥施尿素112.5 kg·hm-2+复合肥375 kg·hm-2,其产量水平在8 000 kg·hm-2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在14.0%左右。  相似文献   

15.
玉米单交种“试1243”是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进行 间作、密植的优质杂交种,是该类型区比较典型的代表品种。为了探索该地区玉米品种的高产生理机制、子粒品质与产量的关系,我们以该品种为试材,以本区广泛种植的 “四单19”和“本玉9”为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在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种植条件为:纯N 180 kg/hm2,P2O590kg/hm2,K2O 180 kg/hm2相似文献   

16.
夏播玉米密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滕树川 《玉米科学》2003,11(Z1):065-067
经四个点夏玉米密度试验的综合分析,本县夏播玉米以60 000株/hm2为宜,小区产量在各个试验点都名列首位,经加权平均每公顷达到5 082.54 kg,比52 500株/hm2、67 500株/hm2、75 000株/hm2的分别增10.2、14.4、35.8个百分点,达到了LSR的极显著水平,得出了本县夏播玉米适当增加密度,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区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适宜播种密度在65000~75000株/hm2,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吉单257、吉单137适宜播种密度在60000~65000株/hm2;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57、吉单137百粒重与密度呈负相关;4个品种的容重与密度关系呈二次抛物线,郑单958在50000株/hm2、先玉335、吉单257在57500株/hm2、吉单137在50000株/hm2时容重最高,商品等级最好;4个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穗位叶叶绿素SPAD值降低。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耗水特性与灌水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夏玉米经济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玉米苗期阶段吸水范围主要在0~20cm土层,中、后期吸水范围主要在0~40cm土层。大口期以后缺水,穗粒数和千粒重与0~100cm深土层绝对含水量的关系呈二次函数变化。夏玉米耗水量前期少,后期多,9000kg/hm2产量水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6750mm/hm2左右,平均耗水强度69.5mm/hm2·d,拔节期~大口期67.7mm/hm2·d,大口期~开花期81.2mm/hm2·d,开花期~乳熟期78.5mm/hm2·d。乳熟期~成熟期65.7mm/hm2·d.阶段耗水量动态分布为:苗期阶段990mm/hm2,穗期阶段2175mm/hm2,花粒期阶段3639mm/hm2,生育前半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46.5%,后半期占53.5%。模系数分布动态为:苗期阶段14.6%,穗期阶段31.8%,花粒期阶段53.5%。各生育阶段适宜的土壤水分指标为:播种~拔节田间相对持水量70%~60%,拔节~大口70%~75%,大口~开花70%~80%,开花~乳熟80%左右,乳熟~成熟80%~705。夏玉米灌溉水分生产效率表现为报酬递减规律,底墒水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其次为开花水,9000kg/hm2夏玉米的水分生产效率为60kg/mm·hm2。夏玉米灌水最佳经济效益有一个适度,9000kg/hm2左右的适度值为1800~2400mm/hm2左右。正常年份夏玉米全生育期浇4水为宜,灌水定额以底墒水450mm/hm2,开花水、乳熟水、蜡熟水各675mm/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播量和施肥对甘啤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河西地区啤酒大麦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播量和施肥组合,以当地啤酒大麦主栽品种甘啤6号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播量、氮肥、磷肥对该品种产量、籽粒品质及麦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氮肥、磷肥组合对大麦产量、籽粒品质和麦芽品质影响显著。就产量而言,最佳播量为525 万粒·hm-2,施氮最佳水平为180 kg·hm-2,P2O5最佳水平为90 kg·hm-2;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播量>氮肥>磷肥。播量在375万~525万粒·hm-2范围内,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播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播量达到600万粒·hm-2时蛋白质含量又有所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适量施磷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抑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对蛋白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播量>磷肥,对千粒重的影响表现为播量>磷肥>氮肥。综合来看,在播量为525万粒·hm-2、施氮量为120 kg·hm-2、P2O5施用量为210 kg·hm-2条件下,甘啤6号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和较低的蛋白质含量,且千粒重、整齐度和主要麦芽品质均达国家优级水平,因此该处理可作为河西地区甘啤6号实现高产优质的适宜播量与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20.
早熟玉米新玉9号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斌  王友德 《玉米科学》2002,10(Z1):073-076
对新玉9号的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玉9号产量水平达到9 837.3 kg/hm2,适宜密度为82 500株/hm2,产量结构为82 500穗/hm2,穗粒数441,千粒重270.4 g,经济系数0.50左右.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前慢,中快,后衰缓.总光合势(LAD)201.2万m2·d/hm2,净同化率(NAR)全生育期平均为7.49 g/m2·d,干物质积累总量19 659.8 kg/hm2,全生育期平均群体生产率为173.94 kg/hm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