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3个玉米自交系遗传差异不同的株系自交3代后株系间产量及相互间杂交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自交系在遗传上存在微小差异的株系,产量水平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仍然存在一定差异。自交系初始遗传差异越大,后代株系间的产量差异越大;初始单株遗传差异较小的两个玉米自交系昌7-2和郑58具有微小遗传差异株系间杂交组合的超中亲优势分别达到10.55%、4.77%,超高亲优势分别达到3.69%、3.94%。对杂交优势贡献主要来自行粒数,其次是千粒重。通过关联分析找出行粒数相关基因的SNP标记14个(-Log P4),千粒重相关基因的SNP标记3个(-Log P3)。在开放授粉的条件下,株系间微小遗传差异有利于提高亲本和杂交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爆裂与普通玉米杂交当代子粒灌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粒重不同的2个纯合稳定普通玉米自交系和2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及其间正、反交4个组合杂交当代的子粒灌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爆裂玉米自交系及其间杂交当代的百粒重及子粒灌浆速率均明显小于普通玉米,且授粉后30~40d灌浆速率即急剧下降;(2)各组合杂交当代的百粒重均高于母本自交系,超母本优势均为正值,平均及超父本优势取决于父、母本粒重的相对大小。杂交当代的百粒重与其父、母本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与母本的相关系数大于父本;(3)不同部位子粒百粒重均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且授粉后20d差异极小,之后差异增大;(4)灌浆速率的高低和有效灌浆期的长短是导致不同材料及不同部位子粒百粒重差异的主要直接原因,爆裂玉米子粒体积小可能是灌浆速率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120对SSR引物分析10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及其与21个属于不同优势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并初步进行了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共检测到429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56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12~0.85;遗传距离为0.10~0.72,平均为0.57。聚类结果表明,两类自交系间遗传差异明显;高油玉米自交系与各普通玉米自交系以及不同优势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间均存在较大遗传差异;普通玉米自交系聚类结果与生产上利用高优势杂交种的组配效果相吻合,高杂种优势组合的双亲自交系均属于不同类群,而在同一类群自交系间尚未组配出具有高杂种优势的组合。  相似文献   

4.
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9个糯玉米自交系进行组配,将获得的36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对自交系的单株产量、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组合间各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差异;主要性状的加性方差大于非加性方差,加性方差占基因型方差比例的大小顺序是株高>穗粗>千粒重>单株产量>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综合各性状表现,自交系YWL1、YWL7利用潜力最高。综合利用潜力较高的自交系大多是来自糯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自交系,说明来自糯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糯玉米种质的利用潜力高,而且地方糯玉米种质也具有相当的利用潜力,对我国糯玉米育种及糯玉米种质改良、扩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分属于5个杂种优势群的自交系昌7-2、DH34、Mo17、郑58和丹988为测验种,与5个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分析5个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自交系BRC-1和BRC-5单株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组合BRC-5×Mo17、BRC-6×DH34和BRC-1×丹988是产量及相关性状特殊配合力综合表现优良的组合;BRC-5×DH34、BRC-1×DH34、BRC-1×丹988、BRC-6×DH34和BRC-1×昌7-2是单株产量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突出的组合。BRC种质选系或BRC改良自交系可与旅大红骨、塘四平头、PN78599类群的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出强优势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来源的36个大豆育成品种为亲本,配制29个杂交组合,分析了F1代产量性状之间的杂种优势、亲本间各性状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来源地不同的亲本以及亲本间遗传距离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大豆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单株荚数和粒数的优势;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超亲优势显著高于百粒重和株高等性状;亲本间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  相似文献   

7.
南联盟泽蒙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南联盟泽蒙玉米研究所提供的10份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粒重等9个数量性状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配合力在ZP自交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ZPL10、ZPL09、ZPL08、ZPL04单株粒重GCA显著或极显著高于P1组亲本系平均值,可以直接应用于玉米育种.研究结果还表明,ZP自交系与黄早4类群自交系、旅大红骨类群自交系之间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玉米早熟性的相关和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博同良 《玉米科学》1996,4(1):026-028
以包含11个早熟自交系的共24个自交系及由它们配成的含有正、反交组合的116个单交组合(1991年)和122个单交组合(1992年)为材料,研究了玉米早熟性及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性、早熟性的遗传特点。结果为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但也有个别组合表现既早熟又较高产的;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株高、单株叶数均呈正相关;单交组合单株籽粒产量与株高、行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穗行数基本无相关;杂交组合生育期多数介于双亲生育期之间,并稍偏晚熟亲本,早熟的显性度为0.22(1991年)和0.37(1992年),杂交组合F1生育期与双亲生育期平均数(X)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9+1.17X,早熟性的正、反交组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2个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与6个Reid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12个杂交组合,研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重、穗粒重和出籽率8个穗粒性状的F1表现、杂种优势和F2群体表现、分离特征及其与亲本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合F1表现、中亲优势(MH)、超高亲优势(HH)和F2群体的平均值(F2M)、变幅、变异系数、优势衰退(HDR)等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各穗粒性状杂交早代的遗传背景效应突出;F2群体各性状均呈连续正态分布,存在超双亲分离,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杂种优势较小的穗行数、出籽率和穗粗可以根据两类亲本或其均值初步预测其组合F1和F2M值的表现,对于杂种优势较大的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不宜进行预测;除穗行数和出籽率外,其余性状F1表现与F2M、MH和HH以及F2M、MH、HH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HDR与F1、F2M、MH和HH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2×N04、R4×N10和R5×N10组合为进一步开展遗传作图和改良爆裂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最佳群体。  相似文献   

10.
张博  邱丽娟  常汝镇 《大豆科学》2003,22(3):166-171
以来自6个省市的10个育成品种及其配制杂交的22个F1代为材料,用18个大豆SSR引物对亲本进行检测,探索用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预测F1代杂种优势的可能性,为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个育成品种根据SSR数据可聚为两类,提高F1代的分枝数和单株荚数,选择类内的亲本配制组合要好于选择类间的亲本。大多数具有部分相同遗传背景F1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和杂种优势随着亲本组合的不同而改变,与遗传距离关系并不密切。F1总体和少数具有部分相同遗传背景的F1百粒重的超中亲、高亲优势与遗传距离存在2次曲线极显著相关,F1总体分枝数的超中亲优势与亲本间遗传距离存在2次曲线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 (RAPD) were used to estimate genetic distances and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and hybrid performance of 29 tomato lines that were the parents in a diallel mating design. Among 97 observed bands, 69 showed polymorphism and were used for establishing genetic distances based on the Nei coefficient between parents. A UPGMA dendrogram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 analysis based on Nei genetic distances clearly clustered each group, confirming the variation at a molecular level. Correlations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s of the parents and performances of hybrids were established for various quantitative trait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RAPD markers estimated genetic distances and MPH, HPH, SCA for some traits. The low cor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 genetic distances and hybrid performances for some quantitative traits suggested that RAPD markers have low linkage to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or have inadequate genome coverage for these trai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APD markers can be used as a tool for determining the ext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omato lines, for allocating genotypes into different groups and also to aid in the choice of the superior crosses to be made among tomato lines, so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rosses required under field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2.
 选用8个籼稻品种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配制28个F1杂交组合,分析了RAPD分子标记籼稻遗传距离与稻米味度及淀粉粘滞性谱(RVA谱)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 利用297个多态性RAPD标记位点计算8个亲本间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其范围在0.197~0.349,平均为0.269,8个亲本可划分为2个类群;味度值和RVA谱的中亲优势平均而言介于双亲之间,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1味度值和RVA谱的表现以及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味度值和RVA谱杂种优势与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大小无关;双亲味度和RVA谱平均值与杂种味度和RVA谱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双亲味度值和RVA谱的平均值高,杂种味度值和RVA谱也就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子标记估算遗传距离预测甘蓝型油菜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用甘蓝型油菜4个恢复系、3个保持系及其相应的12个F1代共19份材料,研究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估算的遗传距离与油菜重要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发现,在4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中,4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多态性条带,25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31条多态性条带。基于SSR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为0.423,决定系数为0.179。基于SRAP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为0.654 (达到0.05显著水平),决定系数为0.428。基于SSR和SRAP混合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与小区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为0.642(达到0.05显著水平),决定系数为0.412。表明SRAP标记对产量杂种优势预测的效果要显著高于SSR标记预测的效果,是目前为止报道的通过鉴定亲本遗传多态性预测油菜杂种优势最为有效的分子标记手段,可作为油菜杂种优势预测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30个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继而研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按照NCⅡ设计获得的200个杂交组合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探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6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85条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2.9条,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值)变化范围为0.064~0.844,平均为0.380。以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为原始数据,按UPGMA聚类方法将30个亲本材料划分为7大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关系基本相符。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性状平均值的相关除每穗总粒数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介于-0.361~0.359,说明分子标记可用于水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但相关程度还不足以预测产量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Glutinous and non-glutinous rice hybrids derived from IRRI and Lao PDR rice germplasm were evaluated for yield heterosis and genetic diversity based on SSR markers. Pollen and spikelet fertilities of the hybrids showed absence of effective restorer and maintainer genes in the Lao varieties for WA-CMS cytoplasm. Positive heterosis over better or male parent (Lao varieties) was observed. Hybrids derived from an IRRIs TGMS line with Lao varieties showed a great potential in hybrid rice application.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rice lines was assessed by COP and SSR markers.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the molecular markers generated three parental groups in agreement with parental pedigree information.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 was detected between yield heterosis and marker-based genetic distance of parents.  相似文献   

16.
利用醇溶蛋白、盐溶蛋白和RAPD分子标记研究了16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这16个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多态性、重复性均比较好的随机引物13个,检测到醇溶蛋白、盐溶蛋白和RAPD标记的多态性条带分别为30条、34条和112条,分别占总带数的83.3%、85.0%和86.8%。3种标记所得遗传相似系数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所得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597、0.541、0.554)基本一致,RAPD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标准差最小(0.080),相对较可靠。依据醇溶蛋白、盐溶蛋白和RAPD分子标记分别将16个供试自交系划分为3类、3类和4类,聚类分析结果都与系谱分析大体相似,同时也存在与所知系谱不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RAPD分子标记与小麦杂种优势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杂种小麦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18个杂种小麦骨干亲本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并结合18个亲本所组配组合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测定,研究了RAPD遗传标记与杂种小麦亲本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预测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选用的RAPD标记在小麦中的多态性较低,筛选了80对引物,只有15对引物在18个亲本中多态性较高;基于这15对引物的扩增结果分析,所选用的RAPD标记能进行杂种小麦亲本优势群的划分,但RAPD遗传距离与杂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在超亲优势水平,RAPD遗传距离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APD遗传距离与亲本特殊配合力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笔者认为利用本文所选用的RAPD标记不能进行杂种小麦的杂种优势预测。  相似文献   

18.
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构建茶树回交1代部分遗传图谱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用ISSR引物14条、RAPD引物20条,对福鼎大白茶及其回交1代94个单株进行ISSR和RAPD检测,共得到分离标记174个,其中符合孟德尔1:1分离比例的标记为90个,占标记总数的51.7%,其中ISSR标记63个,RAPD标记27个;符合3:1和1:3分离比例的标记36个,占标记总数的20.7%。利用Mapmaker 3.0软件将符合1:1、3:1和1:3分离比例的126个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其中62个分子标记被归纳到7个连锁群,另外64个标记由于与该7个连锁群的距离过大而未被包含在内。在被包含在7个遗传连锁群内的62个分子标记中,有46个RAPD标记和16个ISSR标记。该遗传连锁图的总图距为1180.9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20.1 cM。其中连锁群LG4覆盖的遗传距离最大,为309.3 cM;LG6包含的标记数最多,共18个标记,平均距离15.7 cM。  相似文献   

19.
分类的方法和依据不同,小麦群内和群间杂种优势的测定结果也不同。为了客观评价各类方法的优劣,作者根据小麦产量性状、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RAPD标记等将小麦品种(系)分别归为不同的类群,试验结果表明:以RAPD标记为分类依据效果最好,GroupI与Group Ⅲ间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它们F1杂种的平均产量优势高达18.8%。以产量构成因素为分类依据效果稍差,但仍能区分开优势群和非优势群,群间杂种的平均产量优势最高为15.06%。以一般配合力为分类依据效果最差,群间杂种的平均产量优势甚至不及群内杂种,最高的群内杂种优势也仅有12.1%。因此认为小麦杂种优势群的建立应以RAPD标记为主要依据,兼顾产量性状,而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无法准确预测杂种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