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国审小麦品种“小偃22”两个姊妹系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审小麦新品种小偃22有两个姊妹系小偃22-2和小偃22-3,两个系在农艺性状多方面比较相似,皆具有多穗多粒、结实性突出、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是陕西省第六次更新换代骨干品种。为了有效鉴别和利用这2个姊妹系,本文从农艺性状、蛋白电泳、SSR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两个系的差异,总结了两者农艺性状的异同点,找到了区分2个姊妹系SDS-PAGE和A-PAGE图谱的特征带,筛选出了25对区分这2个姊妹系分子差异的SSR特异引物  相似文献   

2.
温彩虹 《中国种业》2018,(11):47-48
阐述了陕西省小麦主栽品种小偃22提纯复壮的方法和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两圃一田制"是小偃22提纯复壮的长效机制,"穗系循环法"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偃22的高产、稳产和广适性,也是简易、高效、经济的小麦种子繁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关中及同类麦区普遍存在的冷热旱害,病害、倒伏、穗发芽等突出问题及大众消费需求,开展了高产多抗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以太谷核不育小麦种质为遗传背景,采用轮回复交技术,轮回选择与系统选育相结合,在基因累加和性状聚合上采用不同的优先序,实施多性状聚合并缩短育种进程。结果表明:育成的小麦品种‘陕512’,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高产稳产:陕西省区试连续三年产量名列前茅,生产上多次涌现9750 kg/hm2以上的田块。(2)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冬春抗旱,抗干热风,抗穗发芽,对白粉病等病害有足够的抗性,茎秆粗壮抗倒,叶功能好,籽粒灌浆充分,粒大饱满。(3)品质优良:商品性优异,蒸煮品质好。‘陕512’在育种技术创新方面,一是完善了小麦蛋白质组成SDS-PAGE和A-PAGE测试技术、辩读与评价方法,发现并运用了HMWgs14+15的优质效应;二是创新了利用太谷核不育进行性状聚合的杂交策略和选育技术,创造了从组合配置到省级审定仅用7年的小麦高效育种纪录;三是解决了大穗大粒品种难以高产、高产不优质、优质与抗病抗逆性难以结合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
小偃6号是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利用小麦与长穗燕麦草的远缘杂交后代,经红宝石激光处理,于1977年育成的一个小麦新品种。1981年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87年已推广到1000多万亩,增产粮食5亿公斤。该品种先后荣获陕西省和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我县由1979年开始试验、示范、繁殖小偃6号,1980年已种植5万多亩,1983年以后全县每年稳定在27~30万亩,占小麦面积  相似文献   

5.
优质冬小麦Ph82-2-2的选育经验田纪春,张忠义,梁作勤(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Ph82-2-2小麦是山东农业大学利用西北植物所的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混合授粉)的远缘杂交材料,通过Co60辐射,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面包冬小麦品种。该品种高产……  相似文献   

6.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陕麦159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麦15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采用远缘杂交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8年3月经陕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陕审麦2008007号。2007年获品种权保护。1陕麦159的特性陕麦159是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的衍生系89605与小偃597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同时抗病性好,适应性广。1.1综合农艺性状好陕麦159属半冬性,中早熟。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幼苗生长健壮,分蘖力强。抗冬冻,耐春寒,耐旱,耐高温,抗干热风,成穗率高。株高80cm左右,株型紧凑,旗叶上挺,茎秆粗壮,抗倒伏。穗长方形,长芒,穗长8cm,小穗排列紧密,顶端结实性好。穗粒数3……  相似文献   

7.
西农979中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的遗传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农979是我国黄淮麦区优质高产、早熟耐寒兼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7E染色体携带有抗赤霉病和抗叶锈病等多种抗性基因。为明确西农979品种的遗传基础,以西农979及其主要供体亲本小偃6号、早优504、陕229、陕213和西农881为材料进行系谱分析,结果表明,西农979及其主要供体亲本陕229、陕213、西农881均为小偃6号的衍生系;小偃6号是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衍生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上106个特异分子标记进行分析,发现有6个标记在西农979和小偃6号中扩增出了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特异片段,西农979和小偃6号均携带有十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短臂上分子标记Xwmc653-Xwmc809之间的75.10~77.46cM区段,标记Xcfd31-Xgwm350之间的86.16~87.32cM区段,以及7E染色体长臂标记Xmag1932-Xdauk144之间的147.71~149.51cM区段。结果表明,西农979携带的十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源自小偃6号,这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西农979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振海 《种子》2005,24(6):51-53
本文对42份晚熟品种资源的12个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植株高度为高产性状,以上性状表现型值高的品种产量亦高.(2)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多的多穗型品种,遗传相关及遗传贡献大,可以作为晚熟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后代材料可以在低世代结合单株粒重进行选择.(3)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晚熟品种,可以作为高产品种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超高产小麦品种,利用多种外源抗性种质与多个农艺亲本组配,采取大群体和F3早代测产确定重点家系的选择策略,将多种优异基因累加、聚合,育成了超高产小麦新品系陕麦107和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系陕麦94。陕麦107弱春性,成穗率高,株高78cm,高产、抗病、抗倒,落黄好,千粒重50g,产量9712.5kg/hm2,较对照品种小偃22增产25.7%。陕麦94弱冬性、多穗型,株高75cm,抗倒伏,高抗条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中抗赤霉病,千粒重51g,产量8185kg/hm2,较小偃22增产6%。结果表明,选择遗传背景丰富的亲本材料,采用早代测产,确定重点家系是实现超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邓远闻  邓劲 《种子》2002,(5):43-45
本文对僵拓小麦特异型种质基因库进行初步的概括和评述。认为要不断创选新的小麦品种类型,实现突破性育种,就必须进行性状类型的研究,解决性状的突破,以普通小麦品种资源为基础,加强对一二粒小麦,硬粒小麦,波兰小麦,加查野生小麦和分枝小麦等资源的研究。引育并重,采取电子,^60γ射线,快中子辐射和再辐射,并与远缘杂交等相结合的多种方法,选育小麦特异型新质源,建立和开拓小麦特异型种质基因库,育出多小穗长穗型,矮秆大穗和大粒型,早熟灌浆快的多花多实型和蓝粒,分枝系列,为小麦高产优质育种,无融合生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小偃597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是优良小麦品种的必备条件。某一个小麦品种只要具有了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特性,就能在生产上长期推广应用,才能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1997~1999三年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域试验产量结果,用高稳系数法和回归系数分析法对小偃597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偃597三年的高稳系数分别为:12.2%、11.3%、19.0%分别低于对照品种;回归系数(b)三年分别为:0.84、1.00、0.95。说明小偃597高产稳产性要优于对照品种,同时小偃597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利用1999年河南省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75%以上;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47,14号,宛798,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50,6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9023、小偃54、漯育麦、陕优225、高优50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洛旱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受  相似文献   

13.
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偃503的选育及产业化示范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远缘杂交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半冬性。株高80-85cm,抗倒伏性强。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湿面筋含量340g/kg,稳定时间13.0min。2000—2003年在岐山县进行产业化示范,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调下.组织农户、公司、企业相结合,建立小偃503繁殖生产基地。根据小偃503的特性,通过对土壤的平衡施肥,采用综合栽培技术及综合植保防治等配套体系,提高小偃503的产量,保证其种子的纯度。使农民从中增收,公司、企业从中获利。  相似文献   

14.
郑农16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92年以郑农7号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为一体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中晚茬地种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选育小麦新品种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不同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在过去几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常栽的10个冬小麦品种(陕253;陕229;小偃503;陕农78;陕225-47;小偃22;小偃128;小偃6号;西农1043;西农2208)的氮效率类型划分,从中选择氮高效高响型(小偃22)和低效低响型(小偃6号)2个冬小麦基因型,在高、中、低3个不同施氮水平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一步研究其氮效率差异,并通过测定关键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光合作用日变化等生理代谢指标探讨了产生这种差异的作用机理,以便为进一步选育氮高效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小偃22的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小偃6号,施氮提高了其氮素利用效率。同时,比较了引起2个小麦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机理,发现氮高效基因型在拔节期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高于氮低效型。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遵义朝天椒品种资源持续利用,贵州省遵义县辣椒产业发展中心从贵州常规品种遵椒2号中选出突变的优良单株,采用系谱法育种技术,定向选育出优质营养、高产抗病、适应遵义县生态条件及相似生态条件下,并保持遵义朝天小辣椒味辣、香浓、品质优良的辣椒新品种遵椒4号.遵椒4号辣椒干平均产量290kg/667m2,生育期185d,从定植至采收84d,成熟后色泽鲜艳、油润红亮、果型美观、肉厚质细、辣素适中、风味浓香,产量高,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比较试验、栽培试验、高产示范试验及全国联合鉴定试验以及品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新品种陕253属半冬性,生长健壮,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成熟早,落黄好;对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主要小麦病害有中等以上抗性,适应性广;面筋含量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长等优良的品质特征。在试验条件下,籽粒产量水平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陕229持平或略高,高于小偃6号、陕麦150、小偃54、高优503、陕优225等优质品种,在中上生产条件下易于达到6750 kg/hm2以上,具有7500 kg/hm2以上高产潜力,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