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蚜数量分级标准及其估计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线性方程、幂函数方程及指数方程3种模型回归分析了在不同的分级标准下烟株蚜量与蚜情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幂函数及指数回归模型的相关性好于直线回归模型,以指数回归模型的相关性最好.通过对可能的分级标准进行比较筛选,确定了烟株叶片蚜量的分级标准为0级0头/叶、I级0~5头/叶、Ⅱ级6~20头/叶、Ⅲ级21~100头/叶、Ⅳ级101~500头/叶、Ⅴ级大于500头/叶,并建立了蚜情指数(x)与烟株平均单叶蚜量(y)的回归估计模型为y=0.9362·e0.07386x(R=0.9696**).对该分级标准及回归模型的拟合检验结果表明,当蚜情指数小于80、抽样量在100株以上时,对蚜量的估计可达90%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网罩的方法,分别在现蕾期和开花期人工接虫,研究了亚麻蚜的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现蕾期,产量损失率(y)与百株虫量(x)的关系为y=16.53lnx-117.5,相关系数(R2)为0.883;开花期,产量损失率(y)与百株虫量(x)的关系为y=19.87lnx-131.5,相关系数(R2)为0.813,二者相关性极显著。按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确定了这2个生育时期亚麻蚜的防治指标,现蕾期的防治指标为900~1 200头/百株,开花期的防治指标是1 500~2 000头/百株。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烟株不同叶位接蚜与接蚜量对烟蚜及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于2018年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舞阳镇魏家屯村烤烟育苗基地繁蚜繁蜂四连体大棚内进行试验,探讨在烟株下部、中部、上部分别接蚜20、40、60头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蚜30 d后,接蚜部位在上部叶且接蚜量为20头/株时烟蚜繁殖量最大,接蚜部位在中部叶且接蚜量为60头/株时烟蚜繁殖量次之。接蜂10 d后,接蚜部位在烟株下部叶的烟蚜茧蜂繁育量达到最大值;接蜂25 d后,接蚜部位在烟株中部和上部叶的烟蚜茧蜂繁育量达到最大值;接蜂30 d后,接蚜部位在上部叶且接蚜量为20头的烟蚜茧蜂繁育量最大。接蚜在烟株的下部叶对烟株生长的影响最小,接蚜量越少对烟株的生长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90株/盘的烟苗密度培育烟苗,研究了3叶1心期、4叶1心期和5叶1心期烟苗在不同接蚜量条件下烟蚜的繁殖数量。结果表明,接蚜时烟苗生长期和接蚜量是影响烟蚜数量的2个重要因素,二者对繁蚜效果的影响皆显著。在烟苗生长时期为5叶1心、接蚜量为9头/株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繁蚜效果,累计繁蚜量可达2839头/株以上。  相似文献   

5.
不同接蚜量对烟蚜饲养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不同接蚜量对烟蚜饲养周期的影响,利用2叶一心期烟苗作为烟蚜寄主,对不同接蚜量达到最佳饲养质量所需要的饲养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烟苗单位叶面积烟蚜数量少于3.2头/cm2时,烟苗的地上部鲜重、单株叶面积等农艺指标较好,死蚜、病蚜数量较少,烟蚜的饲养质量较佳;接蚜0.5头/株时,17d后最佳饲养量可达158头/株;接蚜1头/株时,15d后最佳饲养量可达143头/株;接蚜2头/株时,11d后最佳饲养量可达109头/株;接蚜4头/株时,8d后最佳饲养量可达93头/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接蜂时机、蜂蚜比和烟苗密度对烟蚜茧蜂繁蜂效率及僵蚜形成整齐度的影响,以优化接蜂条件,形成整齐一致的僵蚜,为僵蚜的高效收集和长效冷藏打下基础.[方法]在玻璃温室内,比较不同蜂蚜比(1:5、1:10、1:15和1:20)、接蜂时机(蚜量为100、200、300、400和500头/株时接蜂)和烟苗密度(15、25和50株/盘)对僵蚜形成整齐度的影响.[结果]以蜂蚜比1:10接蜂后15~18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6934.66头/盘,占总量的95.73%;以蚜量300头/株接蜂后16~19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16966.48头/盘,占总量的97.01%;以烟苗密度25株/盘接蜂后14~17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19837.51头/盘,占总量的97.97%.[结论]烟蚜茧蜂繁蜂工作中,以蜂蚜比1:10、蚜量300头/株和烟苗密度25株/盘时接蜂的僵蚜形成最整齐、繁蜂量最高,在实验室条件下有效僵蚜量可高达20000.00头/盘以上.  相似文献   

7.
苹果黄蚜危害苹果经济损失和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苹果黄蚜危害苹果树新梢第二、四叶的百叶蚜量(x)与苹果产量损失率(y)的相关式为y=-16.009975 0.03707x(r=0.9473),分析提出了其经济阈值为250叶(第二、四叶)蚜量1250头。为了节省调节工时,根据第二、四叶卷叶率(y)蚜量(x)的相关式y=-0.06801 0.007069x(r=0.9945),求得卷叶率,即其经济阈值也可为第二、四叶卷叶率10%。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综合管理水平较高的库尔勒香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示范园,分析主要养分含量与产量曲线回归模型的数值,对库尔勒香梨目标产量进行定量推荐施肥.[方法]测定香梨园土壤主要营养元素含量,构建库尔勒香梨土壤主要营养元素与产量之间关系模型.[结果]0~ 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磷含量高于20~80 em,而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则是0~20 cm低于20~80 em.0~20 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与香梨产量关系不显著,呈对数函数,20~80 em土壤层有机质与香梨产量关系显著(P =0.026),呈幂函数关系.0 ~20 em土壤层碱解氮与产量呈幂函数且关系不显著,而20 ~ 80 em土壤层碱解氮与产量呈对数函数,相关性显著(P=0.096).0~20 em土壤层有效磷与产量有相关性但不显著(P =0.174),相关模型为幂函数;20~ 80 cm土壤层有效磷与产量关系显著(P =0.024),为对数关系模型.0~ 20 em和20~ 80 cm土壤层土壤速效钾与产量关系模型均为幂函数且相关性显著(P =0.074,0.085).[结论]20~80 e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库尔勒香梨产量显著相关,施肥时应深施,施肥深度≥20 cm;建立了土壤养分(x)和产量(y)关系模型,即有机质:y=45.77x0.21、碱解氮:y=10.43 Ln(x)+29.39、有效磷:y=6.60 Ln(x)+99.30、速效钾:y=29.45x0.20,达到对库尔勒香梨目标产量进行定量推荐施肥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棉蚜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年多点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组建了棉蚜危害棉花1~3叶期、4~8叶期和伏蚜期棉花卷叶株率(x)和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式,分别为y=20.021e~(-8.9287/x)(n=29,r=0.8066,p<0.001)、y=19.925e~(-13.3779/x)(n=19,r=0.9006,p<0.001)和y=23.272e~(-12.2155/x)(n=12,r=0.7469,p<0.01)。结合目前我省棉花产量水平(亩产120~150斤皮棉)、防治费用等,提出上述三个时期棉蚜的防治指标分别为卷叶株率4~5%、7~8%和7~8%,均较我省过去的防治指标有所放宽。  相似文献   

10.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估计及防治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和为害历期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抽穗、扬花、灌浆3个发育阶段产量损失差异显著,灌浆期间蚜量对产量损失最严重,百株蚜量达1000头,占扬花期开始受害的85.13%,蚜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式为y=0.0088x-0.7582。扬花末期至灌浆期是防治较适宜的时期。在5250~6750kg/hm2产量水平的麦田,其防治指标应为百穗蚜量500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