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百种精品梨示范园"位于山西省隰县县城南15千米处的习礼塬上,该示范园是隰县坚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实施"金梨"战略的精品示范工程,总面积2.53公顷,其中品种园0.67公顷,商品园1.87公顷。目前引进优质梨新品种108种,其中玉露  相似文献   

2.
2001年我们从浙江等地引进翠冠、西子绿等早熟梨品种,经过数年的摸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市早熟梨栽培的技术理论并加以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2001-2005年,全市栽种梨树2836.6hm^2,其中早熟梨面积2066.7hm^2,占水果总面积的35.3%。开发早熟梨共增经济效益6753.2万元,其中:培育梨苗200万株,增经济效益240万元;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效益1904万元;出售商品梨增经济效益4609.2万元(共生产商品梨1676万kg,总产值7039.2万元,总投资2430万元)。全部早熟梨达到5年生以上,每年可生产商品梨4650万kg,新增总产值19530万元,增经济效益1475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4.09。  相似文献   

3.
赵琼英  邱有荣  范贤乡 《西南园艺》2005,33(4):54-54,56
近年来,我国南方早熟梨发展迅猛,我区从2001年到2005年陆续种植了黄金梨、翠冠、中梨1号、圆黄、喜水等优质早熟梨品种。目前,早熟梨面积已近l333hm^2,黄金梨占80%左右,其中2hm^2以上高标准建园的业主有57家,总面积达333hm^2,产量50万kg以上,为青白江区无公害优质早熟梨产业带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现将黄金梨在青白江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灌阳县从1995年开始,引进南方优质梨(主要品种是新世纪、丰水、黄蜜)进行种植,由于市场优势和适宜的生态条件,近年来南方优质梨在全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03年年底止栽培面积达1053.3hm^2(其中新世纪梨533.3hm^2),总产量达2.2万t。新世纪梨成花力强,早结丰产,但存在果实着色不均匀,果皮果点增多,皮色暗淡,锈斑多,肉质粗糙,并且容易裂果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仙果园艺场位于文成县黄坦镇境内,属浙南山地地形,是文成县重点水果示范基地。该场果园面积34.7hm^2,其中梨12hm^2,柑橘6.7hm^2,杨梅4.7hm^2,板栗8hm^2,其它小水果3.3hm^2。2001年开始根据果园生态内部良性循环的原理,采用梨、草、鸡立体种养模式,在种好果树的同时,充分利用果园的空间资源,以草、虫养鸡,以鸡粪肥园,从而降低成本,减轻农药化肥的面源污染,达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桐庐县现有蜜梨生产基地1867hm^2,年产量2万t。现有早熟梨品种以翠冠为主,较单一。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引进了大量新品种进行试验。其中,若光梨在桐庐县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7.
姜翔鹤 《浙江柑橘》2011,28(2):38-41
2000年常山县开始引进葡萄种植,总面积不到2hm^2,之后一直没有得到发展,2006年同弓乡引进3个品种试种,取得成功,2009年发展面积25.3hm^2,成为目前衢州市最大的葡萄(提子)避雨、促成栽培示范基地之一和小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县级重点现代农业精品园建设示范园。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早熟梨工程”至今,宜春市梨业已走过了5年的发展历程,品种从原来的单一品种(黄花梨)发展到今天能满足各阶层消费的翠冠、清香、西子绿等为主的早熟梨品种;熟期从以前的7月下旬提前到现在的7月初;面积从以前不足667hm^2发展到现在的3467hm^2;产量从以前不足5000t增加到现在的2万t。产品远销福建、广东、上海等地。早熟梨正在成为宜春农民的“摇钱树”、“致富树”。  相似文献   

9.
淳安县位于浙西山区,生态环境良好。小气候独特,适宜多种水果的生长。1998年省市专家经过市场调查与现场分析,认为淳安水果结构调整应走“库区枇杷柑橘(杨梅)库外梨”之路。几年来,淳安水果生产发展以良种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结构为重点,加大了水果发展力度。到2005年全县水果面积达到7333.3hm^2,其中新发展面积2722.711m^2,梨作为品种结构调整的树种8。年来发展面积达278.3hm^2。是近年来继柑橘、枇杷之后发展速度较快的品种。十一五期间计划继续发展梨面积333.3hm^2,总面积达到733.3hm^2,产量达到8000t,实现产值16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省各地纷纷调整果品产业结构,闽西北地区积极发展南方优质早熟梨,而培育优质梨苗成为主要育苗方向。清流县1999年从台湾引进“台农二号”蜜雪梨,到2003年已推广种植700hm^2,并对梨苗的快速培育进行了探讨,总结其关键技术,2002年指导培育10万余株梨苗。现将此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以梨为主的果树新品种引进”项目,从国内外引进梨树品种20余个,其中直接从日本引进梨新品种9个。通过几年的引种观察试验,发现其中一个早熟品种(引种号为“宁引五号”)不仅抗病虫能力强,适应性广,而且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品质均明显优于我国现有的早熟梨品种,值得推广发展,并且有可能在我国梨树品种结构调整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将其基本特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康佛伦斯梨为西洋梨中的一个优良品种,是意大利、荷兰等国的主产和出口品种,1998年11月我们从泰安引进接穗,1999年春高接在14年生梨树上,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平均株产70.5kg,现已定植了一批幼树园,有的果园已形成产量.正在扩大栽培面积,几年来的引种栽培观察认为该品种早果、丰产、优质、抗病、抗虫,是一个值得推广发展的西洋梨品种。  相似文献   

13.
3月14日,一场突然袭来的“倒春寒”使云南省安宁市800hm^2红梨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八街镇的457.2hm^2盛果期红梨几乎绝收。  相似文献   

14.
灌阳县是广西梨生产的主产区,现有栽培面积2 133 hm^2,挂果面积1 525 hm^2,年产量4.4万t,产值1亿多元,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近10多a来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选择适应性强,品质好的早、中、晚熟品种推广,拉长了市场供应期,使梨品种在不同成熟期均衡上市。  相似文献   

15.
吴江市平望镇2002—2003年承担了“苏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根据苏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园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及苏州市“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全镇建成无公害翠冠梨生产基地34.67hm^2,其中,无公害翠冠梨示范园7hm^2。从2001年开始,累计生产无公害翠冠梨780t,增加经济效益234万元。现将无公害翠冠梨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市是果树大市,面积达25334hm^2,其中梨树面积11000hm^2。原来梨树以传统的鸭梨为主栽品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1999年以来,黄金梨、绿宝石梨等新品种梨的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到2004年面积达到5334hm^2。了解和掌握各品种在我地区条件下的生长结果习性,是进行优质高效栽培的基础。为此,多年来我们对鸭梨、黄金梨、绿宝石梨3个梨品种的新梢、叶片和果实的生长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梨树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梨是我国果业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南方各省发展的主要果品。广西据1996年的统计,梨总面积仅1.228万hm2,其中投产面积为0.726万hm2,梨的总产量为5.49万t,仅占广西水果总面积的1.31%和总产量的2.3%。每年仍需引进几万t的梨供应市场。广西梨栽培历史悠久,各地都有梨的栽培,但都为零星分布,管理粗放,品种老化,商品档次低,不能造应市场的要求。引进梨优良品种,主攻“早熟”和“特晚熟”,合理规划,适度规模的商品化种植高产优质梨,以产业化的模式组织生产,是广西梨的生产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根明 《广西园艺》2007,18(4):14-15
桂林市政府于2003年夏实施了《桂林市1·337/hm^2南方优质早熟梨科技攻关项目》。实施年限3a,项目期末要求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666.7m。产,不范园1500kg.辐射园1000kg,项目总产52500t,产值将达10亿多元。比项目实施前全市梨总产16000t增2倍多。到2007年,桂林市南方优质早熟梨发展到1万hm^2,  相似文献   

19.
翠冠梨,是我国南方近年推广发展最快、栽培面积最大的优质早熟梨新品种。我区自1996年开始集约化推广种植。目前栽培面积已达1000hm^2,投产园平均每667m^2效益超过4000元。已成为全省早熟梨高效栽培的重点和优势地区。根据我地台风多、湿度大等气候特点以及翠冠梨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出翠冠梨在露地常规栽培条件下的稳产、优质修剪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梨果套袋是目前梨生产中值得大力推广的一项先进技术。笔者1993年从河北农科院引进梨果实套袋技术,在酥梨生产中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1994年全县推广66.61hm~2酥梨套袋,1995年推广133.3hm~2,一举成为全国酥梨套袋第一大县。实践证明,酥梨套袋经济效益显著,是生产“无公害”梨的重要方法,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