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有效防控番茄灰霉病、减少番茄果实的农药残留,作者开展了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悬浮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14 d和21 d,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500倍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均优于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000倍液、50%啶酰菌胺1 250倍液;药后14 d、21 d,50%啶酰菌胺1 250倍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优于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000倍液。观察发现,两种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番茄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建议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可喷洒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000~1 500倍液防治番茄灰霉病。  相似文献   

2.
番茄灰霉病应急控制药剂防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东台地区番茄灰霉病危害盛期长,灰霉病已成为设施番茄的主要病害,但其重发之后的防治研究较少。为此,作者开展了番茄灰霉病大发生时不同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病害重发后的应急防治提供技术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灰霉病重发条件下,药后7 d,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的保叶和保果效果均超过75%;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的保叶和保果效果分别超过75%和65%,添加助剂激健2 000倍液后,防效还略有提升;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的保叶和保果效果均超过65%。当番茄灰霉病发生严重时,应先摘除病叶、病枝和病果,然后交替喷施这3种药剂,并添加助剂,可替代常规药剂进行应急防治。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灰霉病菌田间发病叶片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1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影响,选择其中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25%咪酰胺EC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0397μg/mL;40%嘧霉胺SC、40%百菌清SC和80%代森锰锌WP对番茄灰霉病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田间试验结果中25%咪酰胺EC、28%烯肟·多菌灵WP、50%啶酰菌胺WG和50%异菌脲SC对番茄灰霉病表现较高的防效,防效分别为85.57%、82.68%、80.92%和73.34%。该试验筛选出了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新型生物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对杀菌剂25%啶菌噁唑乳油(EC)、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WG)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EC 1 605 m L·hm-2(560倍液)+3%卵磷脂·维生素E 180 m L·hm-2(5 000倍液)和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 750 g·hm-2(1 200倍液)+3%卵磷脂·维生素E 180 m L·hm-2(5 000倍液)处理对番茄叶部、果实灰霉病的最终防效显著高于相应杀菌剂单独处理,番茄产量也显著增加;两种杀菌剂各减量20%后加入3%卵磷脂·维生素E,对番茄叶部、果实灰霉病的防效以及番茄产量与各杀菌剂单独全量处理差异不显著,且没有任何药害现象,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两种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2种新杀菌剂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保护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4.04μg·mL~(-1)和10.79μg·mL~(-1),治疗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26.30μg·mL~(-1)和45.93μg·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防效可达80%以上,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明确了8种化学杀菌剂和荧光假单胞菌YG-1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并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8种杀菌剂与YG-1菌株的生物相容性,筛选生防菌株与杀菌剂复配的最佳配比,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荧光假单胞菌株YG-1与杀菌剂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较强,EC_(50)值分别为0.081、0.075 mg · L~(-1),其中啶酰菌胺与荧光假单胞菌YG-1菌株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1.97 × 10~(8 )CFU · mL~(-1)荧光假单胞菌YG-1菌悬液与0.081 mg · L~(-1)啶酰菌胺复配最佳配比为体积比5∶5,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性比率为1.411?2,表现为增效作用,且盆栽防治试验防效达到71.31%,极显著高于单剂防效。可见荧光假单胞菌YG-1与啶酰菌胺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防治具有增效作用,同时啶酰菌胺的施用量降低了50%,有效减少了杀菌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苹果黑星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试了9种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3种药剂对苹果黑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3 0、0.004 6、0.008 2 mg/L。在病菌侵染前使用,9种药剂都能有效保护苹果叶片防止苹果黑星病菌的侵染,施药5 d后保护效果都在70%以上;其中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和20%吡噻菌胺悬浮剂3种药剂的保护效果较好,施药5 d后接种,防效仍在90%以上。病菌侵染后使用,9种药剂中只有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嘧霉胺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能有效抑制侵染病菌的扩展致病,病菌接种4 d后施药,防效在80%以上。9种测试药剂中,氟唑菌酰羟胺、嘧霉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黑星病的主要推荐药剂,克菌丹和吡噻菌胺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黑星病的保护性药剂推荐使用,在病菌侵染前或侵染后的5 d内使用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2016年进行了280 g/L啶酰菌胺对葡萄灰霉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80 g/L啶酰菌胺悬浮剂对葡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葡萄安全。推荐使用有效成分1 000倍稀释液,即有效成分量280 mg/kg,在葡萄灰霉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均匀喷洒1次效果最佳,可有效防控葡萄灰霉病大面积危害。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残留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7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5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残留安全性评价。室内药剂抑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戊唑醇、吡噻菌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葡萄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6%以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剂1200倍液防效最高,达93.7%;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防效在88.4%以上;20%吡噻菌胺悬浮剂15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00倍液防效在86.5%以上。农药残留分析结果表明,除吡噻菌胺在葡萄上尚没有制定相应的最大残留限量而无法作出评价外,代森锰锌、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3—2021)。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氟啶胺和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研制新的防治草莓灰霉病药剂配方并明确其田间防效。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氟啶胺、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以Wadley法进行增效作用评价,并验证该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氟啶胺和咯菌腈以质量比1∶5、3∶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其增效系数分别为1.82和2.07;氟啶胺和咯菌腈以质量比1∶1、1∶3、2∶3、2∶1、3∶1、4∶1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相加作用,但以质量比5∶1复配时,则表现拮抗作用;氟啶胺和咯菌腈以3∶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最高可达91.00%,比使用单一化学药剂效果好,而且比对照药剂高。综上,氟啶胺和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均无药害,且对草莓生长无影响;氟啶胺与咯菌腈以3∶2进行复配,可以在草莓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用6种杀菌剂进行草莓灰霉病的防治试验,并分别设1次用药和2次用药处理。试验结果表明,1次用药和2次用药处理,啶酰菌胺和啶菌噁唑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效果均较好,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药剂;多菌灵防治草莓灰霉病效果较差,极显著低于其他参试药剂。生产上建议使用啶酰菌胺、啶菌噁唑防治草莓灰霉病,并注意交替用药。同时,田间管理过程中应合理调控大棚温湿度,以减轻草莓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加伦 《西南园艺》2013,(Z1):101-102
2012年,在重庆市石柱县用代森锰锌、甲霜灵、吡唑嘧菌酯、烯酰吗啉、氟啶胺、银法利6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氟啶胺防效最好,其次是吡唑嘧菌酯和银法利。用氟啶胺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是较好的晚疫病防治药剂。所有的参试药剂持效期均较短。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黄瓜的品质和安全,明确3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化学药剂25%啶酰·咯菌腈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黄瓜灰霉病速效性较好,第1次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3.0%和78.6%,生物药剂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持效性,第3次施药后14 d防效为65.2%。建议黄瓜灰霉病发生初期可优先使用生物药剂防治,田间危害严重时使用25%啶酰·咯菌腈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同时轮换使用其他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以制川乌、钩吻、透骨草和远志4种中药为试材,采用乙醇超声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方法制得提取物,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各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以期为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各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抑制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制川乌、钩吻、透骨草和远志提取物的EC50分别为2.703 8、3.273 7、8.482 9、12.406 0 mg·m L-1。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制川乌提取物的防治效果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0 mg·m L-1时保护防效达到了76.43%,治疗防效达到了66.67%,与药物啶酰菌胺的保护和治疗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5.
以番茄叶霉病菌为靶标,采用孢子萌发法,研究了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番茄叶霉病菌毒力的影响,并对该混合物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质量比2∶1混配后,对叶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毒力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94;在田间试验中,该组合(2∶1)在240~300g a.i.·hm~(-2)的剂量下,对番茄叶霉病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1.96%~89.09%,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WG 120g a.i.·hm~(-2)相比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这2种药剂的混用能够发挥不同药剂的作用特点,增强杀菌活性,对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通过Wadley法进行增效作用评价,并验证了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以质量比1∶1、5∶1、3∶1、2:1、3∶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表现增效作用,以质量比1∶3、1∶4、1∶5、4∶1复配则表现相加作用。其中3∶1复配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4.47,田间对草莓灰霉病的最佳防效可达74.40%。  相似文献   

17.
以14种加工番茄为试材,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研究了5种药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及番茄抗病性。结果表明:30%烯酰·咪鲜胺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率为73.88%;6%春雷霉素、56.7%氢氧化铜、30%烯酰·咪鲜胺和47%春雷王铜毒力相对较强,EC50分别为8.7、9.6、10.4、10.9mg·mL~(-1)。田间药剂防效试验表明,56.7%氢氧化铜、47%春雷王铜和30%烯酰·咪鲜胺对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效均在60.00%以上,其中30%烯酰·咪鲜胺防效较高为69.66%。供试的14种加工番茄品种中,有1个抗病品种、9个耐病品种、4个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防治柑橘木虱的高效低毒新农药,降低柑橘木虱抗药性,笔者选择22%氟啶虫胺腈(特福力)悬浮剂与21%噻虫嗪悬浮剂对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进行药效试验,探明不同药剂防治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药剂均具有较好速效性和长效性。22%氟啶虫胺腈(特福力)悬浮剂防治柑橘木虱若虫,第1次和第2次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96.62%、100%,与对照药剂21%噻虫嗪悬浮剂防效相当,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柑橘木虱成虫,22%氟啶虫胺腈(特福力)悬浮剂第1次和第2次药后7天防效均为100%,同样与对照药剂21%噻虫嗪悬浮剂防效相当,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Fr.)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从辽宁省番茄产区采集、分离纯化获得206株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EC_(50)值在 0.001 3~0.073 1 μg·mL~(-1)之间,平均值为(0.022 7±0.014 5)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EC_(50)平均值(0.022 7±0.014 5) μg·mL~(-1)作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从206 株菌株中选取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39株菌株,测定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咯菌腈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氟啶胺与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烟粉虱的高效安全药剂并探索其药剂防控技术的优化配套,2012-2013年进行了防治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及不同混配组合对瓜类烟粉虱成虫的防控效果及安全性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长瓜烟粉虱的防治,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效果最好,药后24 h至14 d防效在68%以上;吡蚜酮与哒螨灵混配后防效显著高于单剂处理。对水果黄瓜烟粉虱的防治,50%杀虫环可溶粉剂与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不同浓度混配处理药后24 h至7 d防效在80%以上,与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等其他药剂防效相当;且混配处理后对红蜘蛛有较好的兼治作用。此外,吡蚜酮+哒螨灵、杀虫环+甲维盐的药剂混配组合,可与氟啶虫胺腈等药剂按推荐剂量在田间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