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蜜柑青枯病是柑桔的一种新病害,植株感病后,叶片急速凋萎,造成桔树青桔死亡。前些年此病仅在广西、广东、福建、湖南4省部分桔区发生,本省尚未有过报道。 最近,我们在江西南部的全南县畜牧场、中寨、斜溪、大吉山矿农场等桔园发现有此病的发生和为害,3年内毁树1000余株,对柑桔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据调查:中  相似文献   

2.
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atsuma dwarf virus,SDV)属于温州蜜柑萎缩病毒属Sadwavirus,其寄主范围广,可侵染几乎所有的柑桔属及其近缘属的植物。感染SDV的柑桔树矮化,叶片为典型的船形或匙形叶,并造成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SDV引起的温州蜜柑萎缩病最初在日本流行,20世纪80年代随引种传入我国,且随着一些优良品种的推广而逐步扩散。目前对温州蜜柑萎缩病尚无有效  相似文献   

3.
柑桔花叶病是温州蜜柑上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害,日本大部分桔区有此病发生。我国近年多渠道从日本引入温州蜜柑新品系,该病是否已经传入的问题值得重视。现将该病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徐平东  柯冲 《植物检疫》1992,6(2):131-132
自从山田畯一和沢村健三于1952年首次报道在日本发现温州蜜柑矮缩病Satsuma dwarf 以来,日本许多科学家对温州蜜柑矮缩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病从1937年发现,渐向附近扩展。最近,由于高接换种,促进病害广泛传播于日本柑  相似文献   

5.
温州蜜柑矮缩病是1952年Yamada在日本的温州蜜柑上首先发现的柑桔病毒病。该病害几乎在日本所有的柑桔产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温州蜜柑的幼树。其症状是春梢新芽黄化,幼叶皱缩、变小,呈舟形或匙形。被害枝生长停滞,节间缩短,密生小叶,即所谓从枝症。病树生长衰退,虽不枯死,但产量显著减少,果实品质降低,重病树甚至绝收。病害传播主要是通过感病接穗芽条。至今没有发现虫媒,怀疑病原通过土壤传播。鉴定一般可用指示植物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目  相似文献   

6.
温州蜜柑萎缩病的分布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1991年,从9个省(自治区、市)采集84个由日本引进的特早、早、中和晚熟的温州蜜柑品系、杂柑以及脐橙类品种样品,采用草本指示植物白芝麻、黑眼豇豆和美丽菜豆以及用ELISA法对各样品感染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情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0年代初四川奉节和浙江黄岩分别从日本引进的特早熟宫本温州蜜柑感染该病,而其余样品均不带SDV。不少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感染有柑桔碎叶病毒(CTLV),尤以从浙江黄岩采集的为甚。1991年秋梢嫩梢期从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采集除温州蜜柑以外的各地主栽品种25个进行ELISA法测定,结果表明均未带SDV。  相似文献   

7.
桔潜叶甲过去仅山地沙田柚、甜橙园局部有发生,2003年以后,在宜昌市西陵区窑湾乡沙河村、唐家湾村温州蜜柑园普遍发生,并且发生范围呈逐渐扩大、为害程度呈逐渐加重的趋势。1为害情况调查发现桔潜叶甲主要为害温州蜜柑嫩叶,严重影响桔叶的生长。2003年3月20日,随机调查平均百叶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是仅次于真菌和病毒的第3大类病原生物,侵染植物可引起许多重要的病害,造成农作物的严重减产,例如国内外普遍发生的茄科植物的青枯病,水稻白叶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有国外危害严重,国内尚未发生的检疫性病害梨火疫病和玉米枯萎病,还有在国内较普遍的泡桐丛枝病和枣疯病等。  相似文献   

9.
从和歌山县有田地区的温州蜜柑上分离到一种表现果实环斑症状的汁液传播性病毒。用该病毒接种草本植物所现症状和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表现的症状稍有不同。病毒粒子为直径约28nm的多面体.含有三种离心组分。双向免疫扩散和交叉吸附试验表明该病毒和SPV是异源的。用纯化病毒接种温州蜜柑,在果实上产生典型的环斑症状。这些结果表明该病毒是可引起温州蜜柑花叶病的柑桔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0.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属茄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烟草重要病害之一,该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细菌性病害。介绍烟草青枯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菌对大豆幼苗的侵染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疫病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引致。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曾大面积发生,成为当时美国大豆能否继续种植的关键因素。1991年以来,此病先在我国东北发现并且分离到了病原菌,近几年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引起的苗期死株率轻则10%,重则80%~90%,甚至造成局部地块绝产,对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此,作者对P.sojae的侵染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流胶病是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樱桃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可为害樱桃树主干、主枝等部位,是一种综合性病害。发病原因复杂,很难彻底根治。树体流胶可造成樱桃树生理代谢失调,树势衰弱,果品质量下降,严重时引起死枝、死树,造成樱桃减产。1症状一是由侵染性病菌引起的流胶病,在根颈、主干、主枝等部位发生。发病初期,在枝杈处或伤口流  相似文献   

13.
宜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区、岗地、平原兼有,热量丰富,土地肥沃,是温州蜜柑生长适宜区,柑桔种植面积1·04万hm2,产量12万t。因长期施用化学农药,使桔园生态遭到破坏,病虫发生相对严重。其中柑桔害螨在春、秋两季重发,年发生代次达到10余代,成为柑桔主要害虫。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 eris)在国际上作为商品销售已有10年的历史,主要应用于温室黄瓜、辣椒苗期大量释放,防治各种蓟马的发生与暴发,在大田生产上应用于控制蓟芭也取得成功。在我国,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艳璇,从英国引进胡瓜钝绥螨并通过…  相似文献   

14.
柑桔碎叶病的分布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指示植物腊斯克枳橙对国内5个省(区)的29个地方品种76个标样和8个从日本引进的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进行鉴定,其中广东的蕉柑、雪柑、暗柳橙、新会橙:湖北的黄陵无核橙:四川的夔府红心柚、奎柑以及从日本引进的德森温州蜜柑都感染有碎叶病毒。在腊斯克枳橙上的症状是叶片上出现透明黄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叶缘缺损,叶片畸形,茎上有微凹的褪绿茶斑,茎秆弯曲,严重时,整株矮化。  相似文献   

15.
柑橘是宜都市农民增收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由于宜都市柑橘面积发展迅猛,出现了产能过剩,供过于求;树龄偏大,单产不高,品质下降,效益不佳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柑橘产业的经济效益,我们利用温州蜜柑具有隔年交替结果的习性,开展隔年交替结果技术研究,人为控制大、小年,获得成功。笔者专题调查表明,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大小年")间生物种类没有变化,但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就宜都市温州蜜柑"大小年"主要病虫害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柑桔矢尖蚧防治策略及关键技术丹江口市植保站孙浩,曾凡成柑桔矢尖以是近10年来在我市柑桔生产上发生的一个优势种群的桔园害虫。据调查,我市1万hm2的桔园有50%以上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以丹江库区的几个乡镇发生严重,典型桔园曾出现技枯树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广东甘蔗引种基地甘蔗黄叶病毒分子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甘蔗黄叶病1989年首先发现于美国夏威夷,当时不知其病原性质,称为甘蔗黄叶综合症。1990年以来,该病在世界多个蔗区发生,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1,2]。  相似文献   

18.
桑细菌性青枯病病原及其生化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治理浙江省杭州地区桑树上严重发生的新病害,开展了病原及其特性研究。从临安市和桐庐县的青枯桑树上分离出15株致病细菌,经25项主要细菌学特性、菌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RAPD-PCR鉴定及与4株标准菌株比较,证实了这种桑青枯病是由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属于生化型Ⅴ和Ⅳ,它们在15株分离菌中分别占73.3%和26.7%。同时,在该病原细菌的鉴定中,建立了简便易行的桑青枯病病原细菌致病性测定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病的两种症状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枯萎病是蕉类毁灭性病害,60—70年代在两广局部地区已有发生,近几年在广东中山等地为害龙牙蕉(过山香)、粉蕉严重,限制了这些优良蕉种的发展。1983年以来,在对该病的田间调查中,我们发现表现叶片黄化症状的蕉株,有部分表现叶片倒垂、有部分则表现假茎基部开裂。通过病原  相似文献   

20.
温州蜜柑区柑桔溃疡病及检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病是危害性最大的柑桔细菌性病害之一,利用植物检疫手段阻止柑桔溃疡病病菌的传播和传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柑桔不同种类对溃疡病菌存在品种间的抗病能力被证实和溃疡病菌生理分化的不断被发现,引起苗木检疫问题争议。温州蜜柑苗木检疫尤为突出。迄今为止,投有典型的事例能说明溃疡病能象危害甜橙一样危害温州蜜柑,但温州蜜柑的所有品系对溃疡病并不表现免疫。为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自1985年秋开始,对本县柑桔种植面积较大的7个乡镇10个果场,进行一次全面普查,结合对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