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能投饵机是由太阳能电池驱动的一台微电机,该微电机控制一个由齿轮传动的滚筒,将饵料以每天0.1~50千克的重量投出。投饵机有15升、25升、45升和75升四种规格,能投直径为10毫米以上的各种饵料.  相似文献   

2.
在亲鱼产卵池中,水中的溶氧量对亲鱼产卵影响甚大。尤其是在雌亲鱼产卵期间,溶氧更需充足。如若水中溶氧量较低,满足不了亲鱼产卵时的需要量,那末,雌亲鱼就会停止排卵。据作者测量,每升水中的含氧量低于3毫克时,排出的卵不易受精;每升水中的溶氧量在4~5毫克时,30%的雌亲鱼能排出优质卵;每升水中的溶氧量在6~20毫克时,  相似文献   

3.
白马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常年水面5500亩,积雨面积205平方公里,春夏两季雨量充足,地处丘陵,山林复盖较好,水质良好,据测定溶氧7.2毫克/升,氨氮0.02毫克/升,有机耗氧7.2毫克/升,浮游植物每升水中98.2万个,浮游动物每升水4392.6个,属一般营养型水库。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我区正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但是部分养殖户由于不了解科学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一出现病害就乱用药,往往事与愿违,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介绍几种名优水产品养殖防病用药极限浓度,仅供参考。一、鳜鱼药物极限量鳜鱼对敌百虫、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福美砷、氯化铜等较敏感。前三种药物0.2毫克/升以上就会造成鳜鱼不同程度的死亡;1.5毫克/升以上的福美砷,0.7毫克/升以上(pH<7)的氯化铜也能造成鳜鱼中毒死亡,因此,在鳜鱼池中不使用这些药物。二、乌鳢药物极限量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因此在乌鳢的…  相似文献   

5.
一、试验材料1.富溴:由定州荣鼎水环境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2.健康青虾:从市场购买,规格6.5±1.5厘米,体重3.5±1.5克。二、试验方法1.取50厘米×20厘米玻璃水槽6只,分别加入10升经曝气处理后的自来水。2.取富溴1克,置1000毫升容量瓶定容,配置成浓度为1000毫克/升的药液,备用。3.用配制好的药液分别加入5只玻璃水槽中,使富溴在玻璃水槽中的浓度分别为:5毫克/升、10毫克/升、20毫克/升、30毫克/升、40毫克/升;另1只玻璃水槽不加药液,为空白对照组。4.将市场中选购的…  相似文献   

6.
鱼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两广称之为"",福建称之为"铜绿水"。当微囊藻大量繁殖、死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NH2OH)、硫化氢(H2S)等有毒物质,不仅能毒死鱼类,就是牛、羊饮用了这种水,也能被毒死。其主要危害对象为: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据测定,如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时可使鱼中毒,鳙鱼种尤为敏感,若1升水中有100万个群体以上,则可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碱性较高(pH8~9…  相似文献   

7.
溪口水库正常养鱼水面为44700亩,最大水深25米,平均约10米。库水水质较肥,饵料生物丰富,经采样分析测定,该库饵料生物量年均分别为:浮游植物376.4482万个/升、6.8458毫克/升,浮游动物7020.6个/升、1.3772毫克/升,底栖动物2720.65个/米^2、120.28克/米^2,水生维管束植物2790克/米^2。  相似文献   

8.
国外简讯     
制造人工涌升流提高水体生产力海洋次表层或深层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制造人工涌升流是利用这些营养盐类来丰富表面透光水层,以提高表层水的初级生产力。制造人工涌升流的方法有许多种,如水泵抽吸、深层水加温、利用密度效应及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等。苏联1983年在黑海进行了一次制造人工涌升流的试验。在观察到一种界限分明的水体分层现象后,利用一种以波浪能为基础的人工涌升流装置把温跃层(水深15米处)以下的水通过水管抽上来。水深22米处的营养物质浓度几倍于表层水体。该装置能产生1.2克·碳/立方米,此数值比表层中观察到的至少高一个数量级。理论上,它能使水体的浮游植物量大于5克(干重)/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太平湖浮游生物及鲢鳙鱼产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0年1月-11月采样测定结果,太平湖浮游植物平均密度152.3万个/升,生物量为1.433毫克/升;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6215.2个/升,生物量为1.14毫克/升。根据浮游生物观存量估算鲢、鳙鱼产潜力为100万公斤。本文还对太平湖鲢、鳙鱼的合理放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养殖户在养蟹过程中,常有一些河蟹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据笔者多年对养蟹池的观察,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养殖水体溶氧太低河蟹对水体的溶氧要求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溶氧过低就会引起河蟹不吃食、不蜕壳;当水中溶氧低于4毫克/升时,河蟹在水中就感到不舒适,有时就要往岸上爬,打洞穴居;当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河蟹则大部分离开水体,上岸栖息,时间一久,它就能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且个体也难长大,形成“懒蟹”。2养殖水体变动频繁由于河蟹属两栖动物,它既能在水中生活,…  相似文献   

11.
苏州澄湖渔业资源调查及综合开发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3月-12月。对澄湖的水质理化因子,水生生物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为:pH值7.3-7.7,透明度0.3-0.8米,溶氧7.2-10.2毫克/升,COD13.3-17.3毫克/升,氨态氮0.5-1.3毫克/升,总磷0.090-0.156毫克/升,酚0.001-0.004毫克/升;浮游植物7门72属,生物量12.7331毫克/升;浮游动物63属91种,生物量3.27毫克/升;底栖动物(软体动物)73.6179克/米^2。澄湖属天然中-富营养型湖泊,适宜采取调整品种结构,保护和开发优质野生鱼类资源,走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2.
章晨静 《内陆水产》2001,26(11):33-33
甲鱼养殖温室中氨氮含量往往很高,当人一走进温室便可闻到刺鼻的氨味。当氨氮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引起甲鱼生长不适甚至会造成氨中毒死亡。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水体中氨氮含量在20~50毫克/升时,甲鱼能正常生长;当达到70~80毫克/升时,引起轻度不适,影响甲鱼摄食;当大于100毫克/升时,造成甲鱼氨中毒死亡。(杨先乐《鳖病及其防治》)。氨(NH3)有较强毒性,是水质变坏和水体老化的重要因素。为降低水体中氨氮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是大换水,这种方法只是解决暂时问题,不能标本兼治。现简要谈谈降低水体中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网箱养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殖方式,它具有产量高、起捕方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笔者2001年养殖试验,单产达到20千克~30千克/米3,成活率平均达到93.6%。现将其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水域的选择网箱饲养黄颡鱼的水域,最好选择水库、湖泊上游河流入口处,透明度1米以上,溶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8,有机物耗氧量小于10毫克/升,氨氮低于0.02毫克/升,总氮不超过0.5毫克/升,亚硝酸盐在0.01毫克/升以下。网箱宜设置在湖泊、水库的东南面或东北面,这样可避开养殖期间东南风…  相似文献   

14.
《淡水渔业》1975,(10):14-14
湖泊,按其湖水矿化度的大小,可分为淡水湖(<1克/升)、咸水湖(1—35克/升)和盐湖(>35克/升)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湖泊,由于所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鱼池用水再循环系统挪威渔业专家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养鱼池用水再循环系统,其主要设备是一个沉水的充气上升流生物过滤器,能起到氧交换和空气中升液泵的作用,使鱼池中的水进行循环。用于水的循环,加上池底的特殊设计,使水中微生物能很容易随废水排出,废水排放可以用定...  相似文献   

16.
黑鲷海水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鲷属鲷科鱼类,俗称黑加吉、黑鲋。黑鲷分布较广,日本各地、朝鲜半岛南部、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一、习性黑鲷是一种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其食性杂,多以鱼、虾、贝类和海藻为食,适宜生长水温18~25℃,适盐范围8‰~32‰,最适盐度25‰~28‰,人工养殖中,溶解氧可在6毫克/升以下,最低不能低于3毫克/升。生长快,抗病力强,还能在低盐度海水中正常生长,适于进行池塘集约化养殖。二、概况几年来由于资源衰退,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虾病毒给养虾业带来了较大的…  相似文献   

17.
长潭水库位于浙江省黄岩县永宁江上游,于1958年兴建,1964年完工,同时开始养鱼。水库集雨面积441.3平方公里,养鱼面积3万亩,平均水深15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据1980年6月对水库水样的分析,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为:pH7.1,溶氧量8.4毫克/升,亚硝酸盐氮0.05毫克/升,硝酸盐氮0.04毫克/升,有机物耗氧量1.64毫克/升,总硬度0.77度(德国度),  相似文献   

18.
在5个玻璃标本瓶中分别加入水11升及过氧化钙0、0.05、0.1、0.5、1克/升和鲤鱼1公斤,并测定溶氧、铵氮、二氧化碳、pH值及观察鱼的活动情况,结果认为,应用过氧化钙改良活鱼运输水质的添加量可考虑0.1-0.5克/升。  相似文献   

19.
黄鳝、泥鳅属于底层鱼类,且喜穴居,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一般有较强抵抗力,然而对本剂的反应与敌百虫一样,体表和吞服致毒均比家鱼作用大,例如鲫、鲤、鲢等96小时LC50为6~7毫克/升。而黄鳝,泥鳅的96小时LC50为2~3毫克/升。美国学者FARE、PYLE等试验美洲鳊、金鱼、史氏条鱼LC50为40-45毫克/升,而对鳗尾鳅LC50为4毫克/升。这表明底层的无鳞鱼受毒力比中、上层的有鳞鱼要弱,这可能与体表的侧线、外感神经组织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测定锌对硬头鳟Salmo gaiscl的安全浓度,本文以鱼类在96小时的毒性试验中所出现的呼吸频率变化反应来加以评估。试验采用美国俄勒岗州的两种硬头鳟,在不同水温(712,17℃)和不同硬度(25,125毫克CaCO/升)的条件下接触锌溶液。呼吸频率是根据口腔和鳃盖的张合而产生的生物电势来计测的,在10次试验中有5次表现出在高浓度情况下呼吸率显著增加。当水温12℃,硬度为25毫克CaCO3/升时,锌的浓度达到144微克/升便出现呼吸频率变化的反应;而对于胚胎和幼龟来说.安全浓度的计测有一个缓慢的接触过程,其值在444~819微克锌/升之间。这就表明,呼吸频率的计测至少象长期的毒性试验一样可作为一种测试手段.也许还能用来检测对鱼类有害的其它潜在的化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