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美引进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美引进的300份大麦种质进行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结果表明,种质资源之间各个性状变异丰富。大部分材料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穗长中等偏短,穗粒数多,千粒重较高,大粒资源丰富。从中筛选出一些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长、全生育期,穗长与穗粒数、千粒重、全生育期,穗粒数与千粒重、全生育期、小区产量,千粒重与全生育期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水稻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江苏省14个水稻新品种的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株高、生育期6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有效穗>生育期>结实率>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  相似文献   

3.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龙岩市杂交晚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龙岩市1996~2007年连续12年在新罗、长汀、连城、上杭、武平和漳平6个不同生态条件的杂交晚稻联合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和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产量、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G×E)效应对考察的9个性状影响较大.其中,以基因型效应为主的性状为零;以环境效应为主的有产量、株高、有效穗、生育期、穗长和穗总粒数;以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为主的有结实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生育期、千粒重、有效穗和穗长稳定性好;其次为结实率和株高;第三为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最差为产量,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早稻新品系,在稀播条件下,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其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穗长及千粒重诸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及黑龙港流域旱稻育种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性状中,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影响显著。三者对产量的贡献为株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0、0.38和0.12,达到显著及极显著水平。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及穗长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影响程度为穗长>一级枝梗数>株高>株穗数>穗实粒数;穗实粒数同株穗数也呈负相关。单株生产力大的品系是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三者在较高水平上的协调与统一,育种实践上要兼而顾之。在本地区光温条件下,旱稻育种策略为,培育株高及抽穗期适中,提高单株成穗数及单穗实粒数,控制穗子长度,稳定千粒重。其具体指标为,抽穗期8月20~25日,株高100cm左右,穗实粒数不低于100粒,千粒重26g以上,每666.7m~2产量350~400kg。  相似文献   

5.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旱稻新品系,在稀播条件下,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其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穗长及千粒重诸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及黑龙港流域旱稻育种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性状中,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影响显著。三者对产量的贡献为株穗数&;gt;穗实粒数&;gt;千粒重,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0、0.38和0.12,达到显著及极显著水平。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及穗长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影响程度为穗长&;gt;一级枝梗数&;gt;株高&;gt;株穗数&;gt;穗实粒数;穗实粒数同株穗数也呈负相关,单株生产力大的品系是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三者在较高水平上的直辖市与统一,育种实践上要兼而顾之,在本地区光湿条件下,旱稻育种策略为,培育株高及抽穗期适中,提高单株成穗数及单穗实粒数,控制穗子长度。稳定千粒重,其具体指标为,抽穗期8月20-25日,株高100cm左右,穗实粒数不低于100粒,千粒重26g以上,每666.7m^2产量350-400kg。  相似文献   

6.
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的4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取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递增68.16 kg/hm2;产量三要素中,穗数逐年增加,穗粒数逐年下降,千粒重变化不大;株高逐年升高,生育期逐年缩短。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三要素与小麦产量均呈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产量呈弱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作用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的作用均为负值。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但株高的作用微弱。回归分析显示,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生育期决定产量81.30%的变异,为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综合分析认为,稳定穗数,提高穗粒数,促进三要素协同发展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针对河北省气候和栽培管理变化,选育穗数650万/hm2左右、穗粒...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省普通小麦农家种为对象,开展了其主要农艺性状(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和白粉病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株高≥110cm有768份,占总体的66.7%;穗粒数在20 ̄40粒之间的有647份,占总体的56.2%;千粒重较小,主要在20 ̄30g之间,有858份,占总体的74.5%。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白粉病表现免疫、高抗和中抗的农家种分别有2份、13份和63份,分别占总体的0.2%、1.1%和5.5%。通过调查分析,从中筛选出株高较低、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和白粉病抗性较好的材料12份,这些材料综合性状优良,在普通小麦的品种改良,尤其在抗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麦种质资源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大麦优异资源及研究上述性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多环境下对17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6.80 cm、32.39粒和39.18 g,二棱大麦每穗实粒数小于六棱大麦,但其千粒重高于六棱大麦,六棱大麦三性状的多样性均高于二棱大麦;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与穗长均呈正相关,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利用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将大麦种质资源聚成4类,其中聚类2中穗长较长,聚类3中千粒重较大,聚类4中每穗实粒数较多,根据聚类特点,优选出不同聚类中的优异材料13份。  相似文献   

9.
为选择适应湖北省等高降雨量区小麦新品系或中间育种材料,对引进的16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高降雨量区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生育期和简单农艺性状的调查,并对其中的9份种质进行了多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与湖北省大面积主栽品种郑麦9023相比,供试种质的拔节期平均提前4d,抽穗期推迟8 d,成熟期推迟1 d,成穗率、穗粒重和千粒重较低,株高和穗粒数较高;供试种质对条锈病的抗性最好,其次是赤霉病和白粉病,赤霉病抗侵染性比抗扩展性好.筛选出免疫或高抗条锈病种质7份;4份赤霉病抗侵染种质中有1份高抗侵染、中抗扩展;1份种质高抗白粉病,没有发现纹枯病抗性种质.  相似文献   

10.
国际水稻所GUVA项目引进粳稻品系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利用外引稻种资源,将引进的83份国际水稻所GUVA项目粳稻品系在云南中海拔稻区种植,对株高、有效分蘖数、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据此对引进品系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引进品系可划分成4大类群:第一大类群为半矮秆多蘖大叶大穗类型,共12个材料,各品系综合经济性状较好;第二大类群为半矮秆少蘖大粒类型,共21个材料,估测产量最低,但各品系的千粒重最高,可作为大粒种质资源用于粳稻品种粒型的改良;第三大类群为半矮秆中穗小粒类型,共18个材料,各品系综合经济性状一般,产量中等,难于直接利用;第四大类群属于半矮秆多蘖小叶小穗类型,共32个材料,此类材料因植株矮、多穗、结实率高,可作不育系转育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香稻种质资源与骨干亲本材料各农艺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为香型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优质资源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对40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香稻种质资源、26份恢复系材料和22份保持系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相关分析中,香稻种质资源的单株有效穗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7 2**),恢复系材料的单株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32 5**,0.509 1**,0.707 3**),保持系材料的生育期、剑叶宽、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1 6**,0.711 7**,0.563 2**,0.684 2**)。2)偏相关分析中,香稻资源的单株有效穗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偏相关(r=0.998 9**,0.639 5**),恢复系的单株有效穗、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r=0.810 0**,0.520 2**,0.7292**),保持系的单株有效穗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r=0.863 8**,0.594 5**)。3)通径分析中,香稻资源和恢复系材料农艺性状中的单株有效穗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而保持系材料的单株产量受穗实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2000—2005年的中籼稻区域试验和联合鉴定试验的42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对产量性状作了相关分析及主成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有效穗呈负相关。所以在中籼品种(组合)的高产育种中,应以选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为主攻目标,即要选育穗大粒多型品种,不必过于追求有效穗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产量与全生育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即生育期短的品种(组合)也可以实现高产。主成份分析也表明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是高产育种主攻的关键。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籼稻品种(组合)高产育种策略建议,为中籼新品种(组合)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统计2000—2013年浙江省审定的42个糯玉米品种的12项农艺性状和4项抗性性状,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近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2259 kg·hm-2;审定品种与对照生育期相差天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比对照延迟0429 d;直链淀粉含量年际间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48%;单穗重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455 g,各审定品种的其他农艺性状,如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千粒重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性增益。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生育期>单穗重>株高>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千粒重>秃尖,其中穗长、生育期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单穗重、株高、穗粗和行粒数与产量显著相关。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突破性高产育种急需加强种质创新与改良,注重穗长和穗粗的选择,并持续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适当延长生育期也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量水平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作对照,18个株叶形态较好的大穗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产量水平大穗型组合产量的差异主要受单株穗数差异的影响;(2)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 >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充实度>结实率;(3)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产量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与产量正相关达显著水平;(4)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充实度与产量的偏相关为正,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大穗的基础上,单株穗数的增加、千粒重和充实度的提高可以使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拓宽了宁夏小麦遗传基础为育种提供优异资源。【方法】以外引和宁夏自育的81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借助于形态学和分子标记手段,对不同农艺性状指标进行分析,部分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成株期田间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1)依变异系数大小,9个农艺性状依次为有效穗(14.77%)﹥穗粒重(14.41%)﹥穗粒数(8.94%)﹥穗下茎长(7.03%)﹥结实数(5.69%)﹥小穗数(5.03%)﹥穗长(4.98%)﹥株高(3.21%)﹥千粒重(0.65%);(2)过多的有效穗不利于提高穗粒数和经济系数,穗长越长有利于增多穗粒数和提高粒重,较多小穗数有利于提高单株粒数和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3)在距离为21.83时,将81份种质分为7个类群,第Ⅰ类群材料平均有效穗最多(6.83±1.986)个,第Ⅱ类群材料平均株高最矮(83.94±13.42)cm,第Ⅲ类群材料穗下茎节最长(51.50±0.500)cm,第Ⅵ类群材料的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均最高[分别为(11.00±2.370)cm、(61.00±4.359)粒、(2.69±0.303)g、(44.13±0.006)g、0.533],第Ⅶ类群材料的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最多[分别为(24.33±1.528)、(23.33±1.528)个];(4)9个白粉病抗性基因标记引物,检测到携带1、2、3、4个基因标记的材料分别为11、23、38和5份。【结论】总体上,地方和农家品种平均有效穗最多,自育和外引种质平均株高最矮,而唯有外引种质携带有Pm~21基因,携带Pm6和Pm~21基因的种质表现出较强的田间抗病性。  相似文献   

16.
以新质源(CMS-FA)杂交稻遗传系统的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 (1)法,对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株高与结实率,剑叶长与生育期、结实率,生育期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正相关为主;单株穗数与株高、剑叶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负相关为主.株高与穗长、剑叶长、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相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7.
辽春系列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2年种植的辽春系列小麦品种(系)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基本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基本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等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与产量的关系较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在选育小麦品种时,首先要保证小麦试验小区的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相当,然后选择合适的株高和穗粒数以及适当的生育期、千粒重和穗长。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冬性小黑麦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小黑麦区试材料的可行性。[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对新疆2006~2007年参加冬性小黑麦区试的8个品种从多方面共13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关联度计算结果,籽粒产量与各性状关系依次为:株高〉容重〉穗长〉每穗粒数〉最高茎数〉生育期〉千粒重〉基本苗数〉不育小穗数〉结实小穗数 与鲜草产量相关的性状关系依次为株高〉容重〉穗粒数〉穗长〉最高茎数〉生育期〉基本苗数〉千粒重〉不育小穗数〉结实小穗数 与小黑麦干草产量相关性状的性状关系依次为鲜草产量〉株高〉容重〉穗粒数〉穗长〉最高茎数〉生育期〉千粒重〉基本苗数〉不育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结论]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判小黑麦品种是客观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皮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茎数、株高、穗长、穗粒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生育期苗数穗长小穗数株高成穗率单株穗数分蘖茎数穗粒重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与分蘖、穗数、成穗率、单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成穗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分蘖穗长生育期株高小穗数穗粒重穗数苗数茎数穗粒数。在裸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生育期、茎数、穗数、单株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穗长小穗数单株穗数生育期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茎数分蘖苗数成穗率穗粒数,籽粒产量与茎数、小穗数显著正相关,与苗数、分蘖、生育期、穗数、株高、穗长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小穗数穗长茎数单株穗数苗数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分蘖穗数。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来看,皮燕麦和裸燕麦品种表现不尽相同,在品种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基于龙岩市1997-2002年连续6年在新罗、长汀、连城、上杭、武平和漳平6个不同生态条件的杂交早稻联合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和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产量、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结果表明,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对考察的9个性状影响较大.其中,株高以基因型效应为主,产量、穗长、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以环境效应为主,生育期、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以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为主.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和产量的稳定性在多数年份都是最低的,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大;千粒重、穗长、生育期和有效穗则相对稳定,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小.今后选育、引种和利用适合龙岩市杂交早稻品种时,需考虑性状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才可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