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纯中药对137例因卵巢机能不全引起的繁殖障碍奶牛进行1~3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显示:总发情率为81.75%,总治愈率为72.26%。在137例中42例为育成牛为发情延迟,治疗后发情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0.48%和83.33%。95例经产奶牛中有61例为产后久不发情,治疗后其发情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5.25%和77.05%;发情周期紊乱牛15头,治疗后发情率和治愈率分别为53.33%和33.33%;卵巢萎缩牛19例,治疗后发情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3.68%和63.16%。结论:该中药组方对育成牛发情延迟和经产牛久不发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卵巢萎缩有一定的疗效,但对发情紊乱的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1年产1胎,奶牛只有经过发情、配种、妊娠和分娩后才能产奶,而在此过程中包含了发情鉴定、人工授精、妊娠诊断和生殖监护等多项技术环节,也伴随着子宫及卵巢等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牛群繁殖不仅决定着再生产所需的犊牛的提供,而且决定着泌乳性能的发挥,因此牛群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首要环节,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是实现牛场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效果并合理制定人工授精方案,采用流式细胞仪制备性控冻精,对3 947头健康荷斯坦牛进行人工授精。结果表明:①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的受胎率、产犊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性控冻精的雌犊率和繁殖率分别达到92.01%和50.03%,对照组仅为51.13%和34.97%,差异极显著(P0.01)。②青年牛的情期受胎率达到55.25%,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青年牛的产犊率达到98.31%,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青年牛的繁殖率为51.84%,经产牛为42.12%,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③采用第1次人工授精后10~11 h重复授精1次,每次1支性控冻精的授精方案,其情期受胎率为55.17%,繁殖率达到55.81%,同其他方案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应用性控冻精进行人工授精可以显著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垦科技》2011,(5):74-74
小母牛一般在6~12月龄初次发情,此时发情持续期短,周期也不正常,生殖系统及其机能仍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还不适于繁殖犊牛。公、母牛在8~12月龄的性成熟期,已具备了生育能力,但此时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如果配种受孕,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及今后的配种繁殖,还会缩短利用年限,后代的牛活力和生产性能也低。所以此时不宜配种,生产中应注意避免野交乱配。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超过3个月不发情,或虽发情已配种3次以上仍不受孕;以及青年牛达到体成熟(即已达15月龄、体重350千克以上)3个月以上仍不发情,均认为是不孕症。  相似文献   

6.
试试看     
小母牛配种最佳时间小母牛一般在6~12月龄初次发情,此时发情持续期短,周期也不正常,生殖系统及其机能仍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还不适于繁殖犊牛。公、母牛在8~12月龄的性成熟期,已具备了生育能力,但此时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如果配种受孕,会影响它们的生  相似文献   

7.
一、家兔的繁殖生理1.家兔的繁殖特点。①性成熟早,体成熟与性成熟不同步。发育良好的育成兔,4月龄时就有发情表现,但此时未达到体成熟。一般在性成熟后1~2个月,或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80%以上时达到体成熟。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公兔的初配年龄应比母兔晚1个月以上(因公兔的性成熟比母兔晚1个月左右)。②刺激性排卵。家兔属交配刺激排卵动物,成熟母兔的卵巢内有许多处于不同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8.
非繁殖季节绵羊诱导发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繁殖季节诱导母羊发情配种是提高绵羊繁育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非繁殖季节母羊表现出性功能低下,卵巢无活性,若不能对母羊的繁殖机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则绵羊的高繁殖目标就不能达到.我们曾经采用过三合激素等方法处理,试验非繁殖季节母羊诱导发情技术方案,但效果不理想.本次实验采用孕酮海绵阴道释放装置配合孕马血清等生殖激素,来诱导母羊在2~4月发情,进行正常的繁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炎是母猪常见的生殖器官疾病,多见于配种(或发情)后14~20天、妊娠末期2~3周的母猪和生产5天后的哺乳母猪。患病母猪阴门常流出暗红色或棕黄色分泌物,往往发情不正常,或者发情虽正常,但受孕困难,即使妊娠,也多发生流产,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现将其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产后1h和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诱导产后高产奶牛提早发情。结果表明,应用产后1h的初乳、产后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处理后,奶牛的发情率分别为90.00%、35%和100%;奶牛的配种受胎率分别为38.75%、41.67%和35.00%。应用产后1h的初乳处理产后高产奶牛的发情率较高,与三合激素处理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方法处理后奶牛的受胎率差异不明显,结果相似(P>0.05)。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产后1h和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诱导产后高产奶牛提早发情。结果表明,应用产后1h的初乳、产后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处理后,奶牛的发情率分别为90.00%、35%和100%;奶牛的配种受胎率分别为38.75%、41.67%和35.00%。应用产后1h的初乳处理产后高产奶牛的发情率较高,与三合激素处理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方法处理后奶牛的受胎率差异不明显,结果相似(P>0.05)。  相似文献   

12.
<正>母猪从4月龄到配种利用前称为后备母猪。在养猪生产中,后备母猪是猪场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多数猪场对后备母猪的选留和引种都会下很大工夫和本钱,但在饲养管理上却常存在许多问题,如一直用育肥猪料饲喂后备母猪、不分阶段饲喂、大量使用抗生素、完全限位饲养等,结果造成后备母猪育成率低,到二胎时出现不发情、返情率高、产仔数少等现象,母猪的终生繁殖性能降低。为了纠正后备母猪饲养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高饲养效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奶牛良种化程度,对奶牛冷冻胚胎的规模化移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G二次肌注法的发情率显著高于(P<0.05)PG一次肌注法,两种方法的发情同期率均超过85%,受体牛发情时间多集中在肌注PG后48~72h;胚胎解冻后的复苏率达到82.58%,且早期囊胚与囊胚的复苏率要高于桑椹胚(P>0.05);共移植受体牛218头,受胎97头,受胎率为44.5%,且春、秋季的移植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为奶牛冻胚的规模化移植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受体牛同期发情多因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进行牛胚胎移植时,为了使移植工作能够集中进行,需要对大批受体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试验一中,比较了PG法和CIDR+PG法处理同期发情的2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试验二中,用PG法进行同期发情试验研究不同繁殖状况下同期发情的效果;试验三中,同期发情处理方法采用CIDR+PG法,研究不同营养水平、不同带犊情况因素对受体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使受体牛同期发情率差异不显著(P〉0.05);使用PG法进行同期发情试验中不同繁育情况之间同期发情率比较后,显示选择育成牛作为受体牛处理最佳;在同期发情处理方法采用CIDR+PG法试验中,典型放牧条件下不同营养水平产犊超过3个月同期发情率都显著高于产犊不足3个月的牛。本研究显示不同繁殖状况、营养水平高低、不同带犊情况对受体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处于围产期的奶牛是营养代谢病和繁殖疾病的高发期,因此抓好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很重要。1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母牛分娩前,由于胎牛发育速度明显加快,需为母牛的分娩、泌乳做生理准备,因此母牛日粮中营养物质浓度要加大。干物质应为体重的3%,粗蛋白质应在维持需要的基础上增加3  相似文献   

16.
对农六师一三团五连奶牛场160头荷斯坦奶牛产犊季节、胎次、产犊间隔、初配年龄等繁殖指标及产奶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奶牛3胎产奶量最高,5胎最低,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变化规律不符;奶牛初配年龄在16月龄时,头胎产奶量最高,建议青年母牛在16月龄配种;秋季产犊奶牛产奶量最高,冬季次之,夏季和春季最低,可通过调整产犊季节来提高产奶量;产犊间隔与荷斯坦奶牛繁殖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加强繁殖管理,尽可能缩短世代间隔,增加终生产犊数及产奶量。  相似文献   

17.
高温环境对奶牛生理活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2002—2003年对重庆市部分地方奶牛的生理活动、生产性能进行了监测,并对部分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在6—9月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显著高于3—5月和10—2月(P<0.05);(2)3—5月和10—2月的日平均泌乳量分别为(23.5±4.2)kg/d(n=31)、(22.1±5.3)kg/d(n=43),均高于6—9月高温时节的(7.6±5.1)g/d(n=52)(P<0.05),即在热应激期奶牛泌乳性能下降25.6%~33.5%;(3)热应激期的奶牛血清K 、Cl-、iCa 浓度显著升高(p<0.05),奶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出现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38.96%,α-淀粉酶降低8.52%,而谷丙转氨酶活升高3.47%;(4)在热应激期受胎率下降,繁殖疾病增加。  相似文献   

18.
牛腐蹄病是反刍动物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较高,约为8%~20%,有的高达30%~50%,严重影响牛的生长发育、配种受胎及繁殖性能等,给经济上带来极大的损失。随着兵团农九师奶牛和肉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牛腐蹄病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现将开展牛腐蹄病的治疗、预防和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牛细管冻精异地输精是指在甲地对牛细管冷冻精液进行解冻后,并不在甲地进行输精,而是经过一段距离运输后到达需配种母牛所在的乙地再进行输精。牛细管冻精异地输精,能够扩大牛冻改的范围,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在采用牛细管冻精异地输精时,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1.母牛的发情鉴定熟练掌握母牛的发情规律和发情鉴定法,了解母牛的发情时期,从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子宫脱出,是指子宫或全部产道(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及阴道)翻出于阴门之外的一种产科疾病。一般发生于奶牛分娩后12小时之内,常随胎儿或胎衣一起排出。该病为奶牛的多发病之一,以年老、经产及体质瘦弱的牛较易发生。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恰当,可导致奶牛繁殖性能丧失,严重者可引起大出血或继发败血症而死亡。一、病因分析根据临床经验,可引起奶牛子宫脱出的主要原因有:奶牛年龄较大,生产胎次过多,饲料单纯、搭配不当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