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粉葛的病害和虫害的症状、病原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田间实际调查恩施地区粉葛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现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粉葛虫害——红头豆芫菁,并对粉葛红头豆芫菁的防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粉葛病虫害的科学有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豆科绿肥重要害虫芫菁的发生动态,于2020年5月至9月采用斑蝥素与糖醋液相结合的诱集装置对延安9种豆科绿肥害虫芫菁进行诱集,并明确了诱集装置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斑芫菁Mylabris与豆芫菁Epicauta为主要危害属,主要危害寄主为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斑芫菁始见期为5月中下旬,高峰期为6月中下旬,豆芫菁始见于6月上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斑蝥素与糖醋液相结合的诱集装置诱虫量最多,平均10.17只/瓶(60 m~2),对于芫菁的防控效果分别达到91.86%(毛叶苕子)和87.37%(箭筈豌豆)。诱集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绿肥生产中传统药剂防控的农药污染问题,为绿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斑蝥属鞘翅目芫菁科的药用昆虫,含有斑蝥毒素(Cantharidin),用于抗癌药源,主要治疗原发性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直肠癌、皮肤癌,中国入药斑蝥种类有:大斑芫菁、眼斑芫菁、曲斑芫菁、锯角豆芫菁、红头豆芫菁、小翅豆芫菁、绿芫菁、地胆.  相似文献   

4.
芫菁属鞘翅目芫菁科剧毒昆虫,是我国应用已有悠久历史的抗癌中医药材.常用入药的种类有斑 蝥属大斑芫菁(Mylabrus phalerata Pallas.),眼斑芫菁曲斑芫菁(M. schonherri Billb. ),芫菁属绿芫菁(Lytte caraganae Pallas. ), 豆菁属锯角豆芫菁(Epicauta garhami Mara.),红头豆芫菁(E. ruficeps Illiger.), 小翅豆芫菁(E.apteya Kaszab.),地胆属地胆(Meloe coarctatus Motsvhukky.).入药名称:斑蝥属虫体称斑蝥,芫菁属虫体称青娘子,豆芫菁属虫体称芫菁,地胆属虫体 称地胆,各虫体均含有毒素芫菁素,又称斑蝥素.  相似文献   

5.
为斑蝥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野生大斑芫菁和野生眼斑芫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高效液相色谱仪法提取斑蝥素,比较大斑芫菁和眼斑芫菁内斑蝥素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超声时间60 min、丙酮加入量30 mL),眼斑芫菁和大斑芫菁的斑蝥素含量分别为1.015%和0.307%,眼斑芫菁的斑蝥素含量约是大斑芫菁3.3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民和县豆类作物主要害虫蚕豆蚜虫、豆芫菁、豌豆潜叶蝇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绿芫菁(Lytta caragane Pallas)在佳木斯地区1年1代,以卵越冬。文章介绍了绿芫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通过生活史特点,介绍了绿芫菁的药用价值。通过研究,有助于掌握绿芫菁的采集与处理技术,用以开发绿芫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芫菁体内结合斑蝥素与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晓飞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762-2764
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2个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芫菁体内的游离斑蝥素、结合斑蝥素、总斑蝥素,并比较分析了结合斑蝥素含量与其体内的钾、镁、钙、钠和锌等5种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芫菁体内总斑蝥素的含量都超过0.35%,部分芫菁体内的游离斑蝥素和结合斑蝥素含量超过0.35%;在芫菁科昆虫体内二钾元素的摩尔量和镁元素的摩尔量要高于结合斑蝥素的摩尔量,而钠元素和锌元素的摩尔量都低于结合斑蝥素的摩尔量;在豆芫菁属昆虫体内钙元素的摩尔量都高于结合斑蝥素的摩尔量。结果表明,在芫菁体内结合斑蝥素可能以斑蝥素酸镁、斑蝥素酸钾和斑蝥素酸钙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背景下马铃薯病虫害图像色彩复杂多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R分量与K-means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G-R分量灰度化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和形态学变换操作以去除部分背景,最后将处理过后的图像转换到L* a* b*色彩空间并提取ab分量进行K-means聚类分割.本文利用该方法将暗头豆芫菁及芫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美洲大蠊、中华稻蝗、芫菁3种昆虫体内黄酮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SFE)提取3种昆虫总黄酮,根据公式计算不同浓度的黄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结果]其他条件相同时,美洲大蠊、中华稻蝗、芫菁3种昆虫的黄酮浓度与抑制大肠杆菌繁殖的作用效果呈正相关;浓度相同时,美洲大蠊黄酮体内提取物抑菌效果最佳,中华稻蝗次之,芫菁的抑菌效果最弱。[结论]美洲大蠊、中华稻蝗、芫菁3种昆虫黄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芫菁是一类经济价值较为重要的药用昆虫和天敌昆虫资源.在物种考察基础上,依据馆藏标本和文献资料,对宁夏的芫菁种类进行分类和整理,共得到5属20种,编制分类检索表,给出已知种的分布信息和已知寄主,以期为宁夏芫菁资源开发利用和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斑蝥素资源价值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斑蝥类昆虫工主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斑蝥类昆虫的生态效益。以国家药典收录的大斑茺菁、眼斑茺菁、欧洲常用药用昆虫绿芫菁和 我国习见和中华豆芫莆为例,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首次对斑螯类昆虫的资源价值进行综合评判探讨。结果表明:大斑芫菁 综合利用价值最高,最3种综合价值相当。中华豆芫菁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大,多在豆科植物上取食危害,发生期长,易采收,具有明显的资源生态优势,值得重视;此种评价方法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13.
斑蝥素是芫菁科等昆虫产生的防御性次生代谢物质,因其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而被广泛应用。自然界中产生斑蝥素的昆虫主要存在于芫菁科、蜡蝉科以及拟天牛科中,其中以芫菁科昆虫含斑蝥素最为普遍。目前斑蝥素主要来源于大斑芫菁和眼斑芫菁,严重限制了斑蝥素资源的开发。为全面了解贵州省斑蝥素资源,笔者对贵州省含斑蝥素昆虫种类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初步调查表明,陕西省斑蟊素资源昆虫有19种,属于鞘翅目芫菁科的16种,拟天牛科的1种,同翅目蝉科和蜡蝉科各一种。用气相色谱对其中14种昆虫,9种甲虫不同性别,及三种芫菁体躯不同部位的斑蟊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芫菁科的11种均含有斑蟊素,其中斑蟊属Mylabris Fab-ricius的3种含量高,特别是眼斑芫菁M.cichorii L.及大斑芫菁M.phalerata Pallas两种含量最高。沃黄拟天牛Xanthochroa waterhousei Harold含有斑蟊素在国内是首次报导。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White)含有少量斑蟊素。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De Geer)不含斑蟊素。用氯仿与苯甲醚混合溶剂提取斑蟊素和配标样,重现性好,提取效率高。用气相色谱分析昆虫体内的斑蟊素含量快速而灵敏。  相似文献   

15.
芫菁科昆虫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斑蝥素资源,综述了芫菁科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芫菁科昆虫的饲养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芫菁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昆虫,眼斑芫菁又名黄黑小斑蝥,是我国药典中收录的一种重要的动物药。但是斑蝥的规模化人工饲养技术尚不成熟,成为限制斑蝥素类药物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之一,因此,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眼斑芫菁规模化饲养技术的研究,本文旨在探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2个基本条件对眼斑芫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在实验室内饲养眼斑芫菁,设计了5组温度和5组土壤含水量连续饲养眼斑芫菁6代。【结果】在实验中未发现眼斑芫菁滞育越冬虫态,每年可在室内繁殖3个完全世代。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30℃下孵化率高于其他处理,达到90.01%;32℃下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但与30℃下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12%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各发育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卵的发育历期最短(32 d),且孵化率最高(90.11%),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结论】综上所述,在实验室内30℃的温度条件和12%的土壤含水量是眼斑芫菁卵、幼虫及蛹的发育最适环境。结果对眼斑芫菁的规模化饲养繁殖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芫菁的生物学研究及今后斑蝥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旨在为大斑芫菁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从大斑芫菁中共检出86种挥发性成分,并鉴定出其中的41种,以醇、醛、酮、酸类物质居多.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苯乙醛(4.07%)、油酸(3.21%)、1,13-十四碳二烯(2.22%)、芳樟醇(1.70%)、香叶基丙酮(1.64%).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小翅豆芫菁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翅豆芫菁主要发生在丘陵地区的林缘稻区,尤其是深丘山区。成虫杂食性,寄主植物较广,一般环境均有其生活所需的食物。但幼虫食性较专一,主食蝗虫卵,并且蝗虫卵块密度的高低是决定有无小翅豆芫菁分布的基本条件。凡有利于蝗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其虫口密度越大,小翅豆芫菁发生的频次也越高。  相似文献   

19.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定西市黄芪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当地黄芪种植户的收入。因此,有效地防治黄芪病虫害,对提高黄芪品质、产量以及稳定黄芪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黄芪主要病虫害有黄芪白粉病、黄芪根腐病、豆荚螟、中国豆芫菁、黄芪种子小蜂、蝼蛄、蛴螬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中华豆芫菁(Epicauta chinensis Laporte)β-actin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检测其在相对实时定量研究中作为内参基因的可靠性。【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扩增中华豆芫菁β-actin基因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在中华豆芫菁雄性成虫脑、中肠、精巢和脂肪体4种不同组织中及注射刺激和非刺激条件下β-actin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中华豆芫菁β-actin基因全长1 673bp,其中5′非编码区88bp,3′非编码区455bp,开放阅读框为1 120bp,编码376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蛋白分子质量约为93.6ku,理论等电点为5.09,富含6类特定功能位点,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的β-actin序列一致性可达97%~99%;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中华豆芫菁不同组织、注射刺激与非刺激情况下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华豆芫菁β-actin基因可作为基因表达定量研究中的可靠内参。该基因的cDNA序列已递交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JQ7648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