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北京门头沟区的退休教师李正文,今年已经70岁了。自1988年起,她一直致力于环境教育事业和环境教育人才培养,曾参与筹划北京市第一个环境教育基地——灵溪中小学生态教育基地,培养数十名环境教育专职、兼职教师,并积极参与社会环境保护工作,义务参与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植树绿化、绿色希望行动等多项环境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为大力推进本市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6月7日上午,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门头沟区灵溪中小学生态教育基地开展野生动物放归活动,成功地放归了3只红隼,这也是两家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首次共同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红隼,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属隼科的一种,常栖息于山地和旷野中,以在空中定点振翅悬停捕食著名,食物主要是大型昆虫、鸟和小型哺乳动物等。  相似文献   

3.
8月1日~2日,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举办,省森林植物园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此次被授予该荣誉称号的共有10家单位。  相似文献   

4.
分析温州灵溪生态观光园现状及背景,提出以经济林树种为主的植物造景理念,分别经济林、风景林、防护林和其它特用林等对各功能区进行树种规划,构造四季有景的森林植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湘潭市通过组织生态文化活动、搭建生态教育平台、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打造"互联网+生态文化"的模式,不断拓展生态文化空间,丰富生态文化传播载体,全市生态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先后搭建了全市首个中小学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建立了20个义务植树基地、20个秀美村庄示范村、10个森林旅游基地,湘潭县白石镇尹家冲村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湘潭市林科所、湘潭盘龙生态示范园成功创建"全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湘  相似文献   

6.
感受碧峰峡生态乐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有幸到碧峰峡一游,亲身感受碧峰峡生态乐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里的幽幽峡谷,绿绿丛林,奇异山峦,百态动物,无不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碧峰峡生态乐园在古城雅安北16公里,离四川省省会成都128公里,距成雅高速公路路口5公里,乘车由成都至碧峰峡仅用1个多小时。生态乐园面积约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素有“天府之肺”的美誉。她由生态动物园、生态风景区、森林氧吧区、森林探险区、生态别墅区、温泉疗养区、珍稀植物观赏区、生态农业观赏区、女娲文化区、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中草药基…  相似文献   

7.
8月1日~2日,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举办.省森林植物园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此次被授予该荣誉称号的共有10家单位。  相似文献   

8.
《湖南林业》2011,(2):F0002-F0002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于1985年成立,是长沙市一块宝贵的绿地,面积1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园内现有引种驯化、迁地保育植物208科900属2328种,已建成樱花园、木兰园、杜鹃园、竹园、珍稀植物园等10个植物专类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是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9.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丰富生态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新疆林业》2011,(4):21-22
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生态文明的主战场,是强化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的重要阵地。通过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深化和扩大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区走资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生态道德意识。生态文明的实现是建立在生态伦理道德基础上的,而伦理道德形成的主要渠道在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念引入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中,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生态教育机制学校无疑是生态教育的主要基地。除此之外,要运用新闻媒体,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  相似文献   

11.
《绿色科技》2012,(8):235
湖北省林业厅、教育厅、共青团湖北省委联合发文,授予9个单位"湖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至此,我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增至25个。  相似文献   

12.
生态自然教育正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热点问题。介绍了寿阳县森林公园生态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好的开展生态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云南林业》2013,(4):20-2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七彩云南建设,推进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普及生态知识,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使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和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面向全社会的生态科普和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窗口。第三条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指具备一定的生态景观或教育资源,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价  相似文献   

14.
三亚市生态补偿区森林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3):92-97
以三亚市生态补偿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从森林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3个方面构建了森林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小班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的森林生态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评价的6个指标层因子权重由大到小分别为:森林蓄积量(0.25)、森林自然度(0.20)、森林群落结构(0.20)、森林健康等级(0.15)、郁闭度(0.10)、平均树高(0.10)。4个区域整体生态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而抱安区的生态水平是最高的,4个区域的森林生态水平大小为抱安区那会区青法区扎南区。  相似文献   

15.
马嘉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3):99-105
介绍了昆明市现代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构建的范畴及现状,阐述近年来昆明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扩大媒体网络传播渠道、开展生态文化专项活动、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等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教育基地建设不完善、人才队伍不健全,生态文化活动影响力不够、生态文化产业底子薄等问题。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传播教育力度、丰富文学艺术创作、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提高保障能力等现代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构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四川栗子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在“大熊猫野化放归”、“自然教育”、“生态保护”等方面做出一定成绩,于2019年12月5日被授予“四川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荣誉称号。“四川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具备一定的生态景观或教育资源,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的形成,教育功能特别显著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张勇 《陕西林业》2011,(6):10-11
森林生态旅游是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融合森林生态及人文社会等文化内涵为对象的郊野休闲性高端旅游。使旅游者通过亲近了解自然、感受生态文化,通过拥抱回归自然等愉悦体验和身心享受,激发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其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游山憩水,感受自然,愉悦身心”已成为当前休闲度假旅游活动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8.
邸华 《中国林业》2012,(13):24-24
祁连山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位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会地带,是关系河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华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祁连山也是一座巨大的自然博物馆和天然实验室,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1988年成立以来,遵照生态教育、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三位一体的建设原则,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管理局2008年被甘肃省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祁连山保护区2010年3月被命名为"甘肃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狠抓项目建设夯实教育基地管理局按照"以管护为主,积极造林,封山育林,因地制宜进行抚育,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的经营方  相似文献   

19.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寓生态教育于资源保护之中,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被命名为"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成功实现了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教育良性互动,其经验可为其它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湖南林业》2009,(7):6-6
第一条 为普及全民生态知识,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使全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