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验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测定6个亲本群体及其杂交后代间的遗传距离,并结合鸡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与7个性能指标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0651~0.9344之间,胸宽、腹脂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与遗传距离呈正相关;初生重、胫长与遗传距离呈负相关,获得了全净膛重等3个可用于预测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的指标,提示微卫星标记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的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测定半番鸭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并分析了亲本遗传距离与半番鸭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微卫星标记遗传距离与杂交后代日增重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0.9285~0.9978;与饲料转化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838~-0.8965;与10周龄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094和0.8838;与胸肌率、皮脂率和腹脂率也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0.9027、0.9378和0.7983,与腿肌率则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0.8898.  相似文献   

3.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测定6个亲本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对亲本群体间遗传距离与6个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率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的杂种优势率呈正相关,与瘦肉率、眼肌面积的杂种优势率呈负相关;亲本群间AFLP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程度因性状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4.
家蚕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riffing交配设计,对56个家蚕杂交组合及其8个亲本进行比较试验,探索家蚕亲本遗传距离与F_1产量的杂种优势与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与特殊配合力均呈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之间高度一致。用双亲遗传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家蚕F_1产量的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用双亲平均值和遗传距离的二元回归法预测,效果比一元回归法更好。  相似文献   

5.
三个鸡品系的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标记分析了武定鸡快羽系、绿壳蛋系和合成系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三个鸡品系间的杂交试验,并应用简单的线性相关分析了遗传距离指数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快羽系与绿壳蛋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小,而快羽系与合成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品系间遗传距离指数与F1代各性状观察值均为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与杂种优势率之间也均为正相关,但只与13周龄存活率、种蛋受精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RAPD标记在预测杂种优势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方鸡种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选用5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山东省仅存的5个地方鸡种:寿光鸡、日照麻鸡、莱芜黑鸡、济宁百日鸡、鲁西斗鸡,以及一个外来鸡种——安卡黄鸡和一个外省地方鸡种——广西黄鸡共7个鸡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测试结果计算了每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并以基因频率为基础计算了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发现日照麻鸡与济宁百日鸡的距离最近,而鲁西斗鸡与其他6个鸡种距离都较远。根据两种遗传距离分别进行了NJ法和UPGMA法聚类,得到4个聚类图。结果表明:DA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7.
将宁夏地区普遍饲养的5个品种169只羊的4个微卫星座作为侯选标记,对其多态性进行遗传检测,结果5个品种在4个位点均表现多态。根据各位点基因频率计算出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其中萨福克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最大(0.249 1);宁夏滩羊与小尾寒羊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0.124 7)。选择遗传距离远、中、近3组作杂交组合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萨寒F1、特寒F1和滩寒F1组羔羊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48.75%,33.75%和11.25%,萨寒F1组羔羊的增重、日均增重差异极显著高于滩寒F1组和对照组(P<0.01),萨寒F1与特寒F1组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以萨寒F1组最低,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此结果表明通过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大小可以预测杂种优势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杂种优势的表达机制是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基础。以家蚕品种"芙蓉"和"菁松"为中系亲本,以"湘晖"和"872"为日系亲本,分别进行杂交并连续同蛾区交配和定向选择,获得了优良中系"芙菁"(D)和茧丝量性状有显著差异的2个日系家系"湘8A"(A)和"湘8C"(C)。F4代"A"、"C"与"D"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小;F6代"A"与"D"的遗传距离比"C"与"D"的遗传距离大。F4代用"D"分别与"A"和"C"组配杂交种的各项性状差异不明显;F8代则各项性状有明显的差异,且(D×A)F1表现出更好的生产性能优势;F4代、F8代以及(D×C)F1的杂种优势均大于(D×A)F1的杂种优势,但(D×A)F1的实际生产性能比(D×C)F1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NA多态性遗传距离为依据组配的杂交组合,能够获得丰产性能更好的优良一代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选用10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黄羽肉鸡A、B、C三个品系的遗传结构和差异,并对微卫星标记所计算的个体间遗传距离与C×B、C×A杂交后代的初生重及2、4、6、8周龄体重的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标记中有9个表现出多态性。利用这些微卫星标记计算得出的亲本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后代杂种优势率间多数只有弱的正相关或负相关,仅C×B组合中亲本个体间遗传距离与第8周龄体重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间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4个肉牛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鲁西黄牛、布莱凯特肉牛、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4个品种185个个体的品种内遗传变异情况及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共检测到5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为5.8个,从4(BM1818)到8个(ETH225和TGLA53)不等;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5417~3.5849个;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变异范围分别为0.2270~0.5459、0.6082~0.7230和0.5482~0.6791,均属高度多态性位点。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有34.49%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间的变异。以Nei氏遗传距离(DA)构建UPGMA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表明,渤海黑牛与鲁西黄牛首先聚为一类,布莱凯特肉牛和日本和牛聚为一类。布莱凯特肉牛的3个微卫星座位10个克隆的PCR扩增片段测序获得的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Q368896、GQ368897、GQ368898、GQ368899、GQ368900、GQ368901、GQ368902、GQ368903、GQ368904、GQ368905。10对微卫星座位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4个肉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旨在利用覆盖全基因组和与性状相关的SNPs标记分析西门塔尔牛和地方黄牛两个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通过亲本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预测不同杂交组合在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上的杂种优势.本研究选择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牧场的1 222头西门塔尔牛和8个地方黄牛品种190头共组成8个杂交组合,对亲本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湘西黄牛与国内外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湘西黄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湘西黄牛等位基因丰富,在57~72个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8547~0.9024之间,为高度多态性;平均杂合度在0.8867~0.9248之间;各杂交牛之间都存在一些特有等位基因和缺失等位基因;通过Nei's聚类分析,其与引进种公牛的遗传距离较大,与国内4个优良肉牛品种相比,可以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3.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43.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26.9%,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5个牛群体内近交系数(R)鲁西黄牛最高(0.640),青海牦牛最低(0.231)。鲁西黄牛与荷斯坦牛间每世代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最大(1.149),牦牛与鲁西黄牛间最小(0.509)。5个牛群体每个体属于所属群体的平均概率从91.4%到98.5%不等。结合聚类分析、基因流分析及STRUCTURE分析结果,5个牛群可分为3大类: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一类,渤海黑牛和闽南黄牛为一类,牦牛自为一类,这说明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形成过程中,鲁西黄牛受普通牛影响较大,而渤海黑牛受瘤牛影响较大,同时探讨了以上品种的演化与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3个鸡群体中4个微卫星DNA多态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4个微卫星标记(ADL101、MCW020、ADL183、ADL298)对玫瑰冠鸡、新罗曼鸡和安卡红鸡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了遗传检测,并测定了玫瑰冠鸡与安卡红鸡及新罗曼鸡的杂交效果。结果表明,4个微卫星标记在玫瑰冠鸡、安卡红鸡和新罗曼鸡3个群体中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鸡遗传多样性的评估;从不同的群体来看,安卡红肉鸡遗传变异程度最大,而玫瑰冠鸡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小;玫瑰冠鸡与安卡红鸡的遗传距离大于其与新罗曼鸡的遗传距离,玫瑰冠鸡与安卡红鸡的杂种优势高于与新罗曼鸡的杂种优势,与实际杂种优势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旨在利用微卫星DNA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与地方绵羊品种的杂种优势。利用23个微卫星基因座对4个国外引进肉羊品种及3个地方绵羊品种的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遗传检测,并测定引进肉羊与地方肉羊品种的杂交效果。结果,23个微卫星座位在7个绵羊群体中均呈现高度多态,共检测到34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为15个;多态信息含量在0.532 1~0.936 1,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572 8~9.345 8,平均杂合度在0.549 2~0.936 0,品种平均杂合度在0.714 2~0.829 5,可以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从不同品种看,无角陶赛特的遗传变异最大,而小尾寒羊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小;经遗传关系分析,在引进的4个肉羊品种中,与小尾寒羊、蒙古羊及滩羊杂交优势由大到小依次为白萨福克、波德代、无角陶赛特、特克赛尔,与实际杂种优势测定结果一致。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与小尾寒羊、蒙古羊及滩羊的杂种优势是可行的,这将对今后绵羊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继霞  朱庆  刘益平  李亮 《中国家禽》2004,8(Z1):167-170
试验利用RAPD标记,选用20个随机引物,分析了黄羽肉鸡K、F、A三个品系的遗传差异,计算遗传距离,并对其与K×F、K×A杂交后代的初生重及2、4、6、8周龄体重的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进行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RAPD分子标记都表现出多态性。亲本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后代杂种优势率之间大多数为弱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只有K×F亲本个体间RAPD遗传距离与初生重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生长性能及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4月龄纯种秦川牛(QQ)67头,安秦杂种牛(红安格斯牛♂×秦川牛♀,AQ)36头、德秦杂种牛(德国黄牛♂×秦川牛♀,DQ)14头和利秦杂种牛(利木赞牛♂×秦川牛♀,LQ)47头,共计164头牛生长发育性状特点及杂种优势的研究,发现LQ、DQ、AQ与QQ相比,在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十字部高等重要指标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初步鉴定3个杂交组合后代在生长性能方面优于秦川牛纯种,表现杂种优势,达到改良目的。其中LQ与其他两个杂交群体相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发育趋势,即LQ>DQ>AQ>QQ,是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而AQ和DQ群体在后期发育和被毛颜色上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