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磺酸(taurine)又名牛胆酸、牛胆素,是一种含硫β-氨基酸,因1827年首次从牛胆汁中分离出来而得名。长期以来牛磺酸一直被认为是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无功能代谢产物,直到1957年有研究报道,幼猫采食牛磺酸含量不足的食物可导致视力功能下降,甚至失明.牛磺酸的营养作用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研究表明,牛磺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2.
<正>牛磺酸(Taurine)又称牛胆素,是一种小分子β-含硫氨基酸,1927年首次从牛胆汁中分离出来。1976年,K.C.Hayes等[1]证明其具有生物学功能。此后许多学者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它在渗透压调节,增强细胞膜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及抗病毒损伤方面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水溶性抗氧化剂,也是血浆中最有效的抗氧化剂。有研究表明,牛磺酸能够提高禽类的  相似文献   

3.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卢福庄  张宏福 《饲料广角》2000,(15):22-23,14
一、牛磺酸的化学结构及其在体内的代谢 牛磺酸是一种β-含硫氨基酸。化学命名为β-氨基乙(基)磺酸或称2-氨基乙磺酸,分子式为H:N-CH_2-CH_2-SO_3H,分子量125.14。为白色或黄色结晶,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和乙醚,加热至300℃分解。因该酸1827年首次从牛胆中获得,故名牛磺酸。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最初是从公牛胆汁中发现的,故也称牛胆碱、牛胆素)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牛磺酸(taurine)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是一种调节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调节作用。自1975年Hayes等发现牛磺酸对于幼猫视觉功能维持的重要作用以来,对于牛磺酸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1牛磺酸的生物学作用1.1牛磺酸对营养代谢的影响1.1.1牛磺酸对糖代谢的影响牛磺酸能够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够加速糖酵解,使血糖浓度下降。1.1.2牛磺酸对脂肪代谢的影响牛磺酸可以与胆汁结合形成牛黄胆…  相似文献   

5.
牛磺酸跨膜转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磺酸(taurine,TAU)是动物组织细胞内含量丰富的游离β-氨基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而牛磺酸跨膜转运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牛磺酸转运体(taurine transporter,TAUT)的特征、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阐明了牛磺酸转运体在牛磺酸跨膜转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牛磺酸(2-氨基乙磺酸,Taurine)是一种含硫的口一氨基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肝脏是动物生物合成牛磺酸的主要位点,但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动物脑、视网膜、肝脏、肾脏、脂肪组织和乳腺组织也可生物合成牛磺酸。在心肌细胞内牛磺酸含量约占总游离氨基酸的50%~60%.具有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稳定细胞膜、清除氧自由基、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内钙稳态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又称为牛胆碱、牛胆素,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它是一种结构简单,在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具有广泛生理学活性的游离含硫氨基酸。随着对牛磺酸营养机理研究的深入,它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牛磺酸的结构、性质、组织分布、生物学功能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发  相似文献   

8.
牛磺酸是一种含硫β-氨基酸,是大多数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动物体内牛磺酸主要来源于饲料和自身合成2种途径,牛磺酸转运体是牛磺酸进行吸收和转运的主要载体.作为机体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牛磺酸具有调节激素释放、保持细胞稳态、抗氧化和调节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与动物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密切相关,并且在...  相似文献   

9.
牛磺酸是动物体内一种结构简单的含硫氨基酸,1927年首次从牛胆中分离出来,为此称之为牛磺酸。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含硫氨基酸的无功能代谢产物,直到Hayes等的研究报道,证明牛磺酸具有生物学功能。此后,许多学者对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给予极大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能够调节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增强细胞膜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及抗病毒损伤,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伊犁马对补喂不同水平α-酮异己酸的吸收及其某些相关代谢,采取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匹年龄为1岁,体重(295.25±25.15)kg的伊犁马,分成4组,每组5匹。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喂6、12、18 gα-酮异己酸,进行为期25 d的试验。在试验第25天采集血液样品。结果表明:(1)随着α-酮异己酸补喂水平的增加,血浆中α-酮异己酸浓度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补喂α-酮异己酸1 h后各试验组血浆α-酮异己酸浓度分别提高了11.2%、7.86%和21.51%,且均达到了峰值(P>0.05);(2)随着α-酮异己酸补喂水平的增加,血浆中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补喂前0 h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呈下降趋势,补喂后1、2、4 h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均有所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浆α-酮异己酸和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浆亮氨酸浓度分别提高了22.40%和22.24%(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血浆异亮氨酸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缬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Ⅲ组血浆赖氨酸、甲硫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血浆5-羟色胺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Ⅲ组血浆三甲基组氨酸浓度降低了18.74%(P>0.05)。补喂α-酮异己酸提高了伊犁马血浆α-酮异己酸浓度,且各试验组均在补喂后1 h达到峰值;提高了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和亮氨酸的浓度。通过补喂不同水平的α-酮异己酸,改变了伊犁马对某些氨基酸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