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鳃片间距对水沙分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改变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中鳃片间间距以及鳃片与分离鳃纵向侧壁的间距,利用不同含沙浓度的水在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中进行泥沙的沉降实验.对实验中泥沙在两种不同鳃片间距的分离鳃中的沉降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鳃片间间距越小,水沙分离效果越好;鳃片与侧壁间距越小,水沙分离效果越好,但太小又可能会造成泥沙淤积,不易清除.  相似文献   

2.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试了两种工况下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中水沙两相流的速度场,给出了分离鳃内泥沙运动的流速矢量分布图、流速云图及三维流场分布图.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分离鳃内部形成了泥沙沿鳃片上表面向下运动,清水沿鳃片下表面向上运动的垂向异重流现象,加速了泥沙的下沉.此分析结果与实际观察现象及理论分析一致,进一步探明了分离鳃的水沙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3.
单鳃片分离鳃固液两相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NG k-ε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对单鳃片垂向异重流式分离鳃固液两相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装置内存在水沙绕鳃片形成的横向异重流和水沙绕容器边璧运动的垂向异重流现象。鳃片上下两侧各存在一个顺时针涡旋,两侧通道与鳃片上、下表面流速较大,其余区域流速很小。三维模型能较好地反应水沙混合物的运动,模拟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垂向异重流式分离鳃在动水中的集成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集成垂向异重流式混合流体水沙分离鳃的动水沉降试验,分析了沉淀时间、进流速度与溢流浓度的关系,并对溢流液体进行了颗分试验。试验表明,通过控制进流速度,可以调节溢流浓度的大小。动水沉降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泥沙在静水沉降时的效果,对加速水沙分离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定两相流分离鳃不同泥沙下沉通道宽度,对含沙水流进行泥沙沉降试验.结果表明,分离鳃的最小泥沙下沉通道宽度为1 mm,否则泥沙将会发生淤堵.在通道宽度在2~5 mm时,随着通道宽度的增加,泥沙沉速加快;当通道宽度>5 mm时,随着通道宽度的增加,泥沙沉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水沙分离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净水装置———垂向异重流式混合流体分离鳃的初步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用该装置对泥沙浑水进行分离,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将浑水中泥沙(包括粘土)分离并取出清水,其分离速度是泥沙在静态下沉降速度的1.9-3.7倍,与添加化学药剂进行水沙分离的速度相近,而用该方法得到的清水对人体健康无害,排出的泥沙也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分离装置,同时也降低了分离清水的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7.
将两相流分离鳃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以下简称装置)进行集成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把分离鳃沿径向悬挂在装置柱体中后,装置在溢流清水浊度相同的情况下,溢流流量增加了1.5~2.0倍.而且分离鳃的数量对其溢流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分离鳃数量的增加,溢流相同浊度清水的流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将沉降过程中浑水含沙浓度作为量测指标,对静态浑水在悬锥装置内的水沙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装置提高浑水水沙分离效率的机理;并对模型装置中悬锥导片数量以及悬锥导片锥角的改变对该装置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容器中设置悬锥导片在沉降前期可以提高水沙分离效率4倍左右;悬锥装置的快速水沙分离机理是泥沙有效沉降面积的大幅提高;导片数量是影响沉降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导片锥角的大小对沉降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采用临床诊断初步观察了病鱼的典型症状,并利用生化试验与免疫学检测方法对草鱼烂鳃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鱼常离群独游,食欲减退,体色发黑,头部乌黑,鳃丝及鳃盖腐烂,初步判定疾病为细菌性烂鳃病;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明胶液化试验、酪素水解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和硫化氢试验呈阳性,淀粉水解试验、七叶灵水解试验、几丁质分解试验、分解纤维素试验、酪氨酸水解试验、靛基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和葡萄糖利用产气试验呈阴性;免疫学检测,涂片上有棕色细长颗粒,颗粒大小与杆菌一致.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为柱状噬纤维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患烂鳃病银龙鱼开展病原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YY-2017-3对斑马鱼具有致病性,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柱状黄杆菌相一致;YY-2017-3菌株的16S r DNA基因序列与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支,对多种药物显示耐药。[结论]菌株YY-2017-3被鉴定为柱状黄杆菌,这是柱状黄杆菌引起银龙鱼烂鳃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旋风分离清选适用于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保证清选损失率小的前提下,降低含杂率是设计的关键。为探寻分离筒中气流和籽粒两相流动规律,选取水稻脱出物中谷粒、颖壳、瘪谷、杂穗等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4LZ-0.8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中的旋风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清选模型中各组分籽粒的运动轨迹,计算其分离效率。并以低损试验条件下谷粒清洁率为主目标进行台架试验,对最优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评价扬谷轮转速、吸杂风机转速和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三因素与装置清选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较优参数组合:当扬谷轮转速为1 163 r/min,吸杂风机转速为1 920 r/min,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63.26 mm时,预测所得谷粒清洁率为99.26%,可为清选装置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于微芯片电泳分离和化学发光检测体系的新接口技术。通过在分离通道始端紫外光聚合一小段整体柱作为一个选择性阀,可以阻止压力流,防止发光试剂传输过程中对电泳分离的影响。且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允许分离通道内电泳迁移过程的发生。可变体积的样品载入和发光试剂的传输通过一个简单的负压装置即可实现。该操控装置由商品化的微型真空泵、三通电磁阀、针形阀和单路电源组成。实验体系能量消耗少(4W),绿色、环保。该体系已成功地用于癌症病人血清中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具有微型化、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棉花机械化收获技术包括统收式一次采摘技术与选收式多次采摘技术,各有其特点与优势。随着棉花产业的发展和广大棉农的迫切需求,我国统收式棉花收获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统收式棉花收获机实施机械化采收时往往会将籽棉连同少量棉桃、茎秆、棉叶等杂质一起采收,采摘下的青桃由于含水率高,极易给籽棉染色,造成品质下降。为提高棉桃清分效率,减少籽棉损失及解决棉纤维被染色等问题,统收式采棉机实施机械化采收籽棉时,需增设棉桃分离装置。在介绍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依据试验所测量物料悬浮速度的差异性,设计气吹式、气吸式两种分离模式的棉桃分离装置,并基于ANSYS Fluent软件开展空气动力学的仿真分析与试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气吸式棉桃分离装置优于气吹式棉桃分离装置,其棉桃清分率提高20%以上,同时籽棉损失率减少5%。棉桃分离回收系统创新性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统收式采棉技术与装备的综合性能得到改善与提高,而且对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