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天水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规律的调查分析和对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要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危害,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运用推广抗病良种、严格精选种薯、选用无病小种薯整薯播种、改进栽培方式等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2.
3.
晚疫病是宜昌地区马铃薯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为减少农民经济损失,提高农田投入产出比,弄清该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并找出相应防控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马铃薯区域试验严格规定整个试验过程中只防虫不治病,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故通过连续4年区域试验过程中的观察记载,可基本摸清当地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从而为当地大田马铃薯的生产提供切实可靠的科研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宁南山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宁南山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进行调查,总结了其发生流行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期为宁南山区防治该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设施条件下微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静  曹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32-4535
[目的]对设施条件下微型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研究。[方法]在保护地微型马铃薯幼苗上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结合逐日天气变化和保护地内逐小时温湿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保护地微型马铃薯晚疫病侵染高峰日的日温度变化在11.5~24.0℃之间,日最低相对湿度高于95%,日降雨累积时间至少8 h以上。[结论]设施条件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呈跳跃式发展,气象条件合适时,病原菌会在1 d之内大量产孢和严重侵染。  相似文献   

6.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各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气候存在很大差异。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可以分为晚疫病高发生区,该区以昭通及海拔2200m以上的高寒山区为主,特点是多丽、多雾及寡日照,5月份就进入雨季,在植株生长的77d中,RH≥90%的天数达到35d。因此是晚疫病发生最早、最容易发生流行危害的区域。晚疫病常发生区,以滇中曲靖、昆明等2000m左右的山区为主,特点是在6月初有一个降水过程,病菌初次侵染开始,是否造成危害,受6月连续降水量。病原二次侵染程度的影响。晚疫病轻发生区域,以迪庆等3300m左右的高原地区为主,特点是植株种植季低温、低湿,湿度RH≤88%,限制了病害的流行。根据各区域的病害发生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调查结果表明,病害发生的时间与植株的生育期决定危害程度.在植株盛花期发生病害是重病的年份。  相似文献   

7.
对2012、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的特点、原因和为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展植保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脱毒种薯,积极调运和推广抗病品种,播前种薯催芽、药剂拌种,扩大和完善绿色防控示范园区,建立病虫测报服务网络、指导农民适期防控,建立重大病虫防控专项经费,强化机防队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9.
温室微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温室微型马铃薯幼苗上进行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结合逐日的天气变化情况和温室逐小时的温湿度变化,对马铃薯晚疫病在温室条件下的流行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温室微型马铃薯晚疫病侵染高峰日必需的温湿度条件和天气条件为①日温度变化在11.5~24 ℃之间;②日最低相对湿度高于95%;③降雨至少积累8.5 h以上.其中温室条件下降雨对该病的影响不仅在于增加了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且还在于降低了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症,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为了寻找最适合会泽县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措施,科学环保防治、达到增产提质增效的效果,助力稳粮增收。文章结合会泽县马铃薯种植生产的实际,通过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症状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进行阐述,为会泽县马铃薯种植生产中晚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几年的调查与观察,摸清绥化市北林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规律,并进行了各种综合防治试验,探索出以选用抗病脱毒种薯、合理轮作、提前割秧、减少病菌为基础,选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马铃薯加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对适合加工用的马铃薯品种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目前尚无更加优良的加工用的品种的情况下,“大西洋”成为加工企业首选品种。根据全年作物布局习惯,我县种植马铃薯多为冬种春收(1—4月份),但有些年份在大田生长期正值阴雨天气,对抗病性较差的品种极易造成晚疫病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是该作物的主要病害,为了进一步做好晚疫病防控,确保福泉市马铃薯作物优质高产,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发生规律及病害流行原因,从种薯处理、土壤处理和科学用药等方面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杨雪梅  闫强  张春芝 《农业与技术》2004,24(2):68-68,72
马铃薯是新世纪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称。据美国权威机构报道,只食用全脂奶粉和马铃薯制品,就能提供人体所需的一切营养成分,因此认为马铃薯将是世界粮食市场上一种主要食品。但在栽培过程中,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更是导致马铃薯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彝良县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彝良县马铃薯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其常年发生,频繁成灾,近年呈现流行趋势,年均发生面积0.67万余hm2,对生产的影响很大。调查发现,4月下旬至6月期间多阴雨寡日照、种薯带菌率高及主栽品种抗病性弱是该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需对现有良种进行复壮或推广抗病新品种、做好薯种选择与播前处理、现蕾至盛花期间及时喷药保护,实施保健栽培方可经济、安全、有效持续地控制病害流行。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控制晚疫病的发生,首先要摸清发病原因及发生规律,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实行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方能有效控制晚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2009~2013年陇东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措施。结果表明,气候适宜是该病发生流行的决定因素;品种抗病性差、菌源量充足、栽培管理不规范、防控措施不到位是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开展监测和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马铃薯加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对适合加工用的马铃薯品种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目前尚无更加优良的加工用的品种的情况下,“大西洋”成为加工企业首选品种。根据全年作物布局习惯,我县种植马铃薯多为冬种春收(1~4月份),但有些年份在大田生长期正值阴雨天气,对抗病性较差的品种极易造成晚疫病流行。为此,针对2003年“大西洋”品种晚疫病流行原因及发生为害规律进行调查,采取积极对策进行综合治理,是保障马铃薯丰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山区马铃薯的大范围种植,其晚疫病的发生率也是越来越高,对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马铃薯品种落后、气候条件、栽培技术不当等多方因素造成。因此针对这种情势,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马铃薯晚疫病实行有效的防治技术,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马铃薯的晚疫病情,对其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