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2.
3.
4.
5.
6.
离子辐射诱变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离子辐射技术在小麦育种方面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离子束诱变小麦育种的原理、方法,离子辐射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离子辐射技术在小麦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8.
9.
航天诱变育种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近年来,航天诱变育种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及抗生菌等高产优质新品种(系),经过卫星搭载,生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变异,也可激活细胞中的转座子,使生物发生突变,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开创了育种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与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诱变育种具有诱变频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有利突变体多等特点。目前普遍认同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有微重力、强幅射、转座子活化和高真空等,并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水平以及细胞学水平开展空间诱变机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我国自1988年首次通过卫星搭载开展水稻航天诱变育种以来,已有9个育成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其中“华航一号”等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级审定。鉴于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具有的独特优势,其可望成为推动21世纪水稻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宇宙空间的一系列特性使种子发生变异,从中筛选出有利变异进行常规培养,从而获得具有高产、抗病等性状的新品种.从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分析、营养成分分析、细胞学观察、分子标记分析航天育种的特点和优势.航天育种开辟了培育特异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途径,为粮食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因而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加强航天诱变机理的研究,探索航空诱变因子及其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的反应机理,探讨独立与复合因子的突变规律,加快农业航天诱变育种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航椒黄帅是以采用航天搭载、空间诱变、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集成创新,以育成的新自交系032-1-2-1-1-H-H做母本,以未搭载的082-1-1-H-H做父本培育而成的加工型黄色辣椒一代杂交种.果实长指形,皱纹少,有光泽,青熟果黄绿色,老熟果黄色,味极辣,维生素C的含量202 mg/100 g,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11.6%;果实纵径17.5 cm,横径1.6cm,肉厚0.16 cm,单果重15.6 g;对辣椒疫病、病毒病、白粉病表现高抗;平均产量56 493.0kg/hm2,适宜在甘肃、宁夏、辽宁、浙江等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从航天育种专用卫星实践八号搭载的冬小麦邯6172诱变SP2代群体中筛选出6个矮秆突变株,对各SP3株系株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矮秆突变性状在SP3能充分表达,6个突变株系株高范围在51.25~61.54 cm,较原始亲本降低了5.43~15.72 cm,降低幅度为8.11%~23.47%。方差分析各矮秆突变系与原始亲本的株高差异,结果显示均达极显著水平。SP3株高性状稳定株系比例较低,只有6172SP矮3株系内株高差异不显著,占观察突变系总数的16.67%,其余突变株系株高仍在分离。在以改良株高为目标的小麦航天诱变后代选育中,SP3代要注重田间性状观察,依不同变异群体性状表现,可分别采取以株系为单位混合收获和以单株收获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