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陕A群自交系KA105、91227与甘肃省自育NSS群的14个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KA105与各自交系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总体比较高,91227与各自交系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SCA)总体比较高,单株产量总配合力(TCA)效应值较高的组合依次为KA105×1802、KA105×F5001、KA105×F0601和91227×1802。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秃尖长呈负相关,与其他性状均呈正相关,其中与穗位高、出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系中株高、穗长、出籽率、轴粗、雄穗分枝、穗行数、百粒重和穗粗可以早代进行选择,单株产量、穗位高和行粒数可在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类型杂交蓖麻F2代雌性单株的主穗性别可逆转性、有效分枝数、主穗长度、百粒重对选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主穗性别可逆转性和有效分枝数、主穗长度这两个性状上,3个参试材料比CK都极显著性。但在百粒重性状上,CSR8-5×OUC-5的F2代雌性单株比CK不显著,CSR8-5×DH-7的F2代雌性单株还极显著差于CK。通过对不同类型杂交蓖麻F2代雌性单株选育,筛选适应华南地区的综合性状的蓖麻F2代优良雌性单株。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以温敏亚麻雄性不育系1S为母本配制的6个杂交组合F1、F2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F2代在株高和工艺长度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为负向超父本优势,而各产量性状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出很强的正向超父本优势;但与F1代相比,F2代平均优势明显下降。产量性状构成因素平均优势大小顺序为: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千粒重>每果粒数。不同组合间F1、F2代杂种优势表现差异较大,其中1S×黑亚15号组合产量性状的超父本优势最强,F1、F2代均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SSR分子标记技术以其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和检测方便快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植物F1代真假杂种的鉴定。为了长期有效的开展葡萄杂交育种工作,本研究以葡萄杂交组合‘北冰红’伊‘贵人香’F1代159个单株及‘双红’伊‘贵人香’F1代121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田间形态学性状对葡萄杂交后代的真伪进行鉴定。在1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同时在亲本间具有特异性位点的引物,对F1代进行扩增检测,结果表明:‘北冰红’伊‘贵人香’及‘双红’伊‘贵人香’2个杂交组合中分别有63和94个单株具有双亲特异性条带,结合田间形态学鉴定,认为其为真杂种,故2个杂交群体的杂种率分别为40.38%和77.69%,该结果可为今后开展葡萄遗传连锁图铺构建及数量性状的QTL定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在长沙、三亚两地农艺性状和干物质产量的表现. 由引进爪哇稻品种所配的籼/爪和粳/爪交杂种F1代表现为植株高大, 生长茂盛, 具有强大的干物质产量优势. 绝对干物质产量(单株穗期干重)为: 籼爪杂种>粳爪杂种>对照(籼籼交杂种), 干物质生产率(单株日干物质产量)为: 籼爪杂种>粳爪杂种>对照. 供试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HPL60469×辉县红的F2、F2抗病单株自交的F3株系及F1与辉县红的回交后代群体对条中32小种(CY32)的抗性反应,F2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F3株系中抗性分离和不分离的株系比例符合2:1:回交后代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符合1:1.试验证明,HPL60469对条中32小种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以HPL60469为母本分别与已知携带抗病基因Yr126的小麦材料92R137、贵农21杂交,获得F1和F2群体.两个F1群体中的所有单株均对条中32小种表现免疫;两个F2群体对条中32小种的抗感分离均符合15:1.说明HPL60469与92R137和贵农21含有不同的抗病基因,即HPL60469的抗病基因不是Yr26/Yr124.结合HPL60469的系谱分析证明,HPL60469含有1对新的抗CY32的显性基因.  相似文献   

7.
西葫芦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单株结果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  相似文献   

8.
播期和密度对直立型红小豆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鲁西北生态区夏播红小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直立型红小豆新品系德红5261(中红8号×红资4306)为材料,采用5个播期(主区)和4个密度(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红小豆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增加红小豆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和单株荚数逐渐降低,荚粒数和百粒重仅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早播或过迟播种均不利于荚粒数和百粒重的提高。红小豆群体产量和单株产量受播期及播期与密度互作效应的影响显著,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单株产量随密度的增大逐渐降低,处理间差异显著,而群体产量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作用因子对红小豆群体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播期(F=421.98)播期×密度(F=37.55)密度(F=2.10),对单株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密度(F=425.74)播期(F=369.20)播期×密度(F=44.23)。利用播期(X_1)、密度(X_2)与产量(Y)的回归方程:Y=2659.46-60.63X_1+14.60X_2+0.05117X_1~2-2.94X_2~2+3.54X_1X_2(R~2=8833)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不同播期的最佳种植密度,6月16-22日播种时,最佳种植密度为8万株/hm~2;6月23-29日播种时,最佳种植密度应为9万株/hm~2;在6月30日-7月6日播种时,最佳种植密度应为13万株/hm~2;在7月7-14日播种时,最佳种植密度为14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粘果山羊草的优异农艺性状转移到小麦背景中,本研究用(粘果山羊草/中国春)杂交F1代与普通小麦亲本复交并自交,共获得了42个F4代单株及其衍生的42个F5代株系,并从主要农艺性状、细胞学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等方面对这一批材料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F5代株系在形态上与普通小麦十分相似,部分株系的分蘖数和条锈病抗性有显著提高,部分株系的千粒重表现出超亲现象;(2)12个F4代植株的细胞学鉴定发现,7个单株的染色体数目与普通小麦不一致,其中1个单株还可能存在不稳定结构变异。这表明部分参试单株存在细胞学不稳定性现象,需要进一步自交纯合和鉴定;(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发现除1株变异株J7-4外,其余材料的HMW-GS组成均和普通小麦亲本一致。本研究为小麦育种提供了一批优异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质源(CMS-FA)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在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和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P3、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普洱地区35个茶树(C.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ers) Kitamura)种质资源,包括20份古茶树资源,7个新选育品系、3个地方群体种、4个特异种质资源和对照品种(云抗10号),一芽二叶春梢中茶多酚各组分含量,并根据各组分相对含量对其进行了聚类分类.结果表明,所有种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亚洲百合品种粉美和多安娜杂交F1代与亲本各性状的遗传差异性,并对F1代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14个性状中,花冠直径在F1与母本中达5%显著差异水平,与父本达1%极显著差异水平;F1内轮花被片宽与母本达1%极显著差异水平,与父本达5%显著差异水平;外轮花被片的长与宽在F1代与亲本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10个性状与双亲均达1%极显著差异水平;相关性研究表明,各性状之间存在较复杂的关系,不宜对单个性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云南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8个种群134份云南茶树资源为材料,应用ISSR标记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8个多态性ISSR引物对全部试验材料进行PCR扩增,共获得475条稳定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470条(占98.9%),遗传多样性丰富;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估算了134个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0.445~0.819,平均为0.512,说明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宽;对134份茶树资源的分子系统聚类分析(UPGMA)将资源分为3大组,聚类结果与地理距离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系统聚类基本一致,但是主成分分析更加直观清晰地显示各个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大厂茶等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于0.850~0.987间,平均为0.92,表明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4.
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是水稻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抗病品种的培育利用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对新选育的抗白叶枯病品种绿珍8072和白香占抗性基因鉴定及遗传分析,以供生产应用参考。以绿珍8072和感病籼稻品种金刚30杂交,对亲本、F1和F2代接种广东白叶枯病强致病性菌系V型菌GD6027进行表型抗性鉴定,并利用与Xa7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亲本和F2代个体进行了多态性和连锁分析,确定绿珍8072含有Xa7等位抗性基因并独立遗传;用同样的方法鉴定了白香占的抗性基因及其遗传方式,结果表明,白香占抗白叶枯病基因与xa5基因相关,但其F2代抗感病表现型和基因型分离比,不符合孟德尔隐性单基因遗传抗感(1:3)的分离比定律,存在偏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水稻半矮秆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黄矮材料是由黄矮与高秆材料杂交后代F2群体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半矮秆突变体材料,株高在95 cm左右,比黄矮高约40 cm.该材料在苗期倒2叶叶尖开始出现黄化,分蘖期倒2叶叶尖仍然黄化,倒3叶近1/3叶面黄化干枯、破损现象比较明显.将该突变材料与不同高秆材料杂交,杂种F1表现为高亲本,F2群体株高数据符合3:1分离比例,结果表明该矮生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因其叶尖黄化性状与半矮秆性状共分离,故暂将该基因命名为dy(t)基因;同时将突变材料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的半矮秆杂交,F2群体均符合9:3:3:1的分离比例,结果表明dy(t)基因与sdl、sdn、sdg基因均不等位,为一新的半矮秆基因.对不同株高材料的幼苗进行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GA3)叶面喷施处理后,结果表明dy(t)基因对该激素敏感.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转il-4基因番茄的筛选及鉴定工作,本实验比较了il-4基因在PPT抗性筛选与非PPT抗性筛选植株中的阳性率,对il-4基因在T6代及杂交F1代番茄中的传递规律和植株表现型进行调查。本文对L402、‘中疏4号’、‘大黄’三个品种的T6代及杂交F1代植株进行PPT抗性筛选及非PPT抗性筛选,特异性的PCR扩增、PCR-Southern杂交。研究结果表明,il-4基因在非PPT抗性筛选植株中的阳性率高于PPT筛选植株,T6代及F1代植株中il-4基因的分离情况不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其分离情况远远低于3:1的分离比率。转il-4基因番茄与非转基因植株(对照)相比发现,转基因植株在一至多个性状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杂交F1代与亲本T6代植株相比,杂交F1代有少数组合存在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两份栽培稻(OryzasativaL.)种质HITAR005和IRGC20509杂交建立了含有500个单株的F2群体,采用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对F2群体中的117株进行了标记基因型分析。研究发现一个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RI01594,其标记座位上与父本(IRGC20509)相同基因型的纯合植株完全消失,且母本纯合基因型植株与杂合基因型植株的比率符合1:1(!2C=0.90,"2C相似文献   

18.
新疆棉花黄萎菌不同致病类型的RAPD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 RAPD- PCR技术 ,对采自新疆各地的 2 7个棉花黄萎菌株的遗传分化及致病性进行了研究。从 1 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 1个随机引物 ,共在 2 0 4个位点上扩增出 RAPD谱带 ,其中 1 88个为多态性位点 ,占 92 .1 6%。RAPD电泳条带差异表明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种群内部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对 RAPD谱带进行聚类分析 ,将 2 7个菌株划分成 3大类群 ,这 3大类群与根据鉴别寄主反应划分的不同致病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RAPD谱带差异与菌株的地理分布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棉花耐盐性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Hayman的方法,对6个耐盐性不同的棉花品种(系)及其15个半双列杂交组合的F1、F2代的平均盐害级别进行了双列杂交分析,结果表明,耐盐和盐敏感品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耐盐×盐敏感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普遍低于盐敏感×盐敏感、耐盐×耐盐组合。因此,棉花耐盐育种以配制耐盐×盐敏感组合为最佳。棉花耐盐遗  相似文献   

20.
为区分康乃馨植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方法,测试研究8种康乃馨品种4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样品红外光谱图比较相似,但在1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峰强度差异明显。选取1800~700 cm-1范围内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6.2%,主成分分析准确率达95%,聚类分析准确率达100%。研究结果显示: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康乃馨品种进行鉴别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