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稻灌浆期不同阶段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典型籼粳交(春江06/台中本地1号)的F1代花培加倍的DH群体为材料, 系统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在4个灌浆期不同阶段顶三叶的叶绿素含量, 通过QTL作图分析, 共检测到7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 分别分布在第4、6和8染色体上。其中, 倒3叶的QTL主要在灌浆早期表达, 到灌浆后期则逐渐被倒2叶和剑叶所代替。在灌浆的前2个阶段检测到的4个QTL的总贡献率较大, 表明在灌浆前期叶绿素含量较高; 而在第3个阶段检测到了3个QTL, 在第4个阶段则只检测2个QTL, 贡献率均小于初期的总贡献率, 表明随着灌浆的进程, 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其中qCHL2、qCHL4-1、qCHL4-2、qCHL8-1和qCHL8-2主要是在灌浆中前期对叶绿素含量起作用。而qCHL6-1和qCHL6-2两个QTL分别在后期的剑叶检测到, 表明与剑叶“持绿”特性或抗衰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水稻苗期耐淹相关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相同淹水条件下存活率差异较大的籼稻TN1与粳稻春江06(CJ06)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试材,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与苗期耐淹相关的5个性状,各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受多基因控制。使用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与苗期耐淹有关的QTL,包括4个中胚轴长度QTL、3个株高QTL、3  相似文献   

3.
4.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粮食作物。全球大约有25%的水稻生产地区为雨养低洼地。有13%的水稻生产地区为雨养山地。干旱是这些雨养农业地区限制水稻生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影响耐旱性/抗旱性提高的几个因素中,根性状是延缓脱水机制的一个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6.
7.
以籼稻窄叶青8号(ZYQ8)与粳稻京系17(JX17)为亲本的DH群体为材,考察叶片保绿相关性状,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7个与水稻叶片保绿有关的QTL,包括与黑暗下保绿面积相关的3个QTL,位于第1、6和8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1.07%、10.31%和11.21%;与黑暗下保绿程度相关的2个QTL,位于第1和12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水稻库容量和成熟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04,2(1):122-122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QTL命名的方法,McCouch等1997年提出了一个水稻的QTL命名法。对水稻QTL的研究是目前最深入的作物之一。因此,在对其它植物的QTL研究中,采用该方法命名QTL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水稻柱头性状影响不育系繁殖与杂交稻制种产量。本文就柱头长、柱头外露率等性状的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柱头外露性是受细胞核控制的数量性状;柱头外露率的广义遗传力高,其基因的表达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并存在基因间互作;花柱长,柱头长和柱头宽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通过选择高柱头外露率的保持系可选育出高异交率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11.
稻米胚重相关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米粒胚重差异显著的广东早籼品种窄叶青8号(ZYQ8)和北方粳稻品种京系17(JX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127个株系,对糙米重、胚乳重、胚重和胚重率4个性状进行了评价与QTL分析。4个性状表现型均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受多基因控制。共检测到13个影响4个性状的QTL,分布于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中胚轴长度QTL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分析水稻中胚轴伸长与赤霉素的关系及其遗传基础,以沈农265(长中胚轴)和丽江新团黑谷(短中胚轴)的RIL群体为材料,结合其连锁图谱,对水和赤霉素溶液两种培养条件下的中胚轴长度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浓度为1.50μmolL~(-1)的赤霉素可显著促进中胚轴的伸长。两种培养条件下,共检测到控制中胚轴长度的5个QTL,分布在第1、第2、第3、第6和第11号染色体上,LOD值在3.65~15.52范围内,单个QTL对表型贡献率在7%~33%之间。其中qML3、qML6和qML11在2种处理条件下均被检测到,qML1和qML2仅在水培条件下被检测到。与其他研究比较发现,主效基因qML3可以在不同群体和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3.
水稻剑叶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研究以水稻籼粳杂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1经花药培养, 产生的双单倍体(DH)群体和应用该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为基础。 采用QTL区间作图法对5个剑叶性状进行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在DH群体中, 剑叶长、 宽、 长宽比和叶面积呈连续分布,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并且各性状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遗传类型。 4个性状共检测出13  相似文献   

14.
水稻基部伸长节间性状与倒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利用珍汕97B/密阳46 RILs群体及其构建的连锁图谱,对水稻株高和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与稻株抗倒伏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加性效应QTLs 16个、加性´加性互作33对。估算了每个QTL的加性效应值和每对加加互作的上位性效应值,比较了QTLs的基因组分布。在第1染色体短臂和第  相似文献   

15.
Guo  Longbiao  Zhu  Lihuang  Xu  Yunbi  Zeng  Dali  Wu  Ping  Qian  Qian 《Euphytica》2004,140(3):155-162
Effective cumulative temperature (ECT) after heading would be a more reasonable parameter for seed sampling of pre-harvest sprouting/seed dormancy (SD) tests in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than the days after flowering. SD is a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 associated with grain yielding, eating quality and seed quality. To identify genomic regions affecting SD at different grain-filling temperatures, and to further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D and ECT during grain-filling, 127 double haploid (DH) line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ZYQ8 (indica)/JX17 (japonica) by anther culture were analyzed.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and their digenic epistasis for SD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molecular linkage map of this population. A total of four putative QTLs for SD (qSD-3, qSD-5, 6 and 11) were detected on chromosomes 3, 5, 6 and 11, together explaining 41.4%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Nine pairs of digenic epistatic loci were associated with SD on all but chromosome 9,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phenotypic variation varied from 2.87%–8.73%. The SD QTL on chromosome 3 was identical to the QTLs found in other mapping 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s, which could be a desirable candidate for gene cloning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ri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6.
以IR36(indica)和热研2号(japonica,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80个单株的F2群体及包括110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利用该F2群体,进行了水稻花粉不育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共检测到3个花粉不育QTL,分别位于第3、5、7染色体上,此外,共检测到9个由雄配子引起的偏分离QTL,其中7个与ga-14和ga-11位点的配子败育类型相同。与花粉形态鉴定相比,偏分离的数据对检测F1杂种花粉败育基因更为敏感。在第5、6染色体上控制偏分离的2个QTL位点,其杂合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偏高。在qHPS-5位点,粳型纯合子表现出比杂合子和籼型纯合子更低的育性水平。本研究获得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聚合尽可能多的中性亲和基因以解决亚种间F1杂种的花粉不育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稻株高QTL分析及其与产量QTL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分别应用具有112和160个标记位点的两个籼/籼交组合的F2群体的连锁图,对控制水稻株高的数量性状基因(QTL)进行了研究.各定位了4个和3个株高QTL,每个QTL的贡献率在5.6%~22.9%之间.在一个群体中,4个QTL都表现为完全显性或超显性;在另一个群体中,3个QTL均表现为部分显性.分别检测到7对和5对影响株高的双基因互作,其中一个群体以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种植高产水稻品种是解决粮食短缺危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轮回亲本明恢86和供体亲本ZDZ057、辐恢838和特青构建了3个BC2F4高产选择导入系群体,从中选择5个稳定的高产导入系培育了4个聚合群体WD135/WD190、WD190/WD250、WD208/WD258、WD135/WD258。通过对4个F4聚合群体进行大田表型鉴定,考察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选取55个SSR多态性标记对聚合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利用性状-标记间的单项方差分析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检测和根据遗传搭车理论对增产的聚合系基因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卡方检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单株产量在所有4个聚合群体中都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基因型差异,抽穗期没有差异,其余性状在不同群体中表现不尽一致。在4个聚合群体中,一共有57个聚合系产量高于轮回亲本,增产幅度从0.36%~72.7%,其中有40个聚合系高于其各自的聚合亲本。与轮回亲本和导入系亲本相比,高产聚合系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高产聚合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得到了改良。利用卡方检验和单项方差分析分别检测到22和20个与产量及相关性状有关的QTLs,其中10个QTL与前人定位的结果一致。聚合亲本携带的QTL在聚合群体的效应与导入系群体估算的不完全一致。说明利用选择回交导入系进行复杂性状聚合改良虽然可以部分消除QTL与遗传背景的互作,但是QTL之间的上位性互作可能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采取的产量聚合系定位方法可靠性较好,为复杂性状的聚合系定位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