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稻高产株型指标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提高水稻单产仍然是水稻生产的主攻方向,在分析水稻主要生育期株型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生育期阶段的株型形态生理诊断指标:叶片松散度、叶鞘载叶量等,同时阐明并提出了适宜穗数,提高总颖花量的前提下,增加抽穗后势粒比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实现水稻超高产途径和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产水稻的源库结构与株型关系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实产量超过650kg/667m^2的丰产示范方资料为材料,研究了优质高产水稻的源库结构与株型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高产栽培需要实施开源拓库技术途径,以获得抽穗期适宜的LAI7.5左右,尤其是努力提高3叶叶面积的比例;获得抽穗期良好的群体茎叶的空间分布,尤其是努力提高穗颈节长度占株高的比例;获得足够的群体库容量,尤其是努力提高群体源库质量,从而高效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促进获得优质,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3.
理想株型的构建与优化可以为水稻产量的提升创造新的可能。为了加强对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研究,本研究归纳了5种水稻理想株型的经典模式,分析了理想株型水稻根、茎、叶、穗的形态特征,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发现的影响水稻株型的相关基因及其调控网络,并提出水稻育种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利华  王美娥 《种子》2001,(5):36-38
文章介绍了目前水稻株型存在的主要缺点和国内外水稻育种界提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理想株型模式。探讨了适宜浙江省稻区的理想株型,并指出了水稻株型育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稻株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稻第三次产量的突破将可能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笔者综述了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株型的相关栽培生理、株型遗传与育种、与植株形态建成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不同群体水稻抽穗期主要株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汕优63和武运粳8号为材料,测定了抽穗期的若干株型因子,并对不同群体的株型因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产群体的茎蘖发展合理,成穗率高,株高较矮,上部叶片的叶角小,叶片趋向挺直,叶片的相对高度较高,叶面积适中,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株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株型的概念和国内外理想株型模式,详细阐述了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株型特点,提出了黑龙江省开展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注意的关键问题,初步确定了黑龙江水稻理想株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加工番茄幼苗生长期间对株型进行调控,可培育出抗性强、耐运输,适于机械化移栽的番茄优质壮苗,保证番茄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100,自引:10,他引:100  
水稻单产水平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两次大的飞跃后,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第三次产量突破将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生物产量是获得超高产的物质基础,优化产量结构是实现超高产的先决条件,利用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再通过复交或回交优化  相似文献   

10.
水稻株型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第三次产量的突破将可能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笔者综述了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株型遗传,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协不育系花药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关和新  朱英国 《作物学报》2000,26(6):913-918
超微结构观察表明马协不育系药隔维管束无导管, 仅2~3个筛分子, 维管束薄 壁细胞液泡膜破裂, 线粒体有很大的电子透明区, 而同期可育花药药隔维管束有2个导管 , 6~7个筛分子, 维管束薄壁细胞液泡少。 单核期不育花药绒毡层提前解体, 液泡膜破 裂, 二核期不育花粉外壁基粒棒少, 且分布不均匀, 线粒体电子透明区不  相似文献   

12.
向太和  王利琳  庞基良 《作物学报》2005,31(9):1227-1232
根据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ab)家族中的保守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出的约310 bp cDNA小片段为分子杂交探针,对构建的水稻cDNA文库进行杂交筛选,并结合PCR分析确定阳性克隆中cDNA片段的大小。通过对插入的cDNA片段最长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验证,克隆了水稻中1个cab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cab-n8(GenBank登记号:AY  相似文献   

13.
利用RNAi干扰技术研究不同基因对花粉发育、卵细胞发育和合子胚发育的影响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本研究通过筛选水稻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的9个重要调控基因,构建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分析转基因植株育性及相关性状表型,以期探明RNAi表达载体对靶标性状的干扰效应。其中,AT61~AT63、AT64~AT66、AT67~AT69表达载体分别靶标花粉育性、卵细胞发育以及合子胚发育的调控。结果表明,除RNAi表达载体AT64没有获得转基因植株外,其余8个RNAi表达载体均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对T0代转基因植株的花粉育性、结实率以及潮霉素筛选(40 mg/L)发芽率检测的统计结果显示,RNAi表达载体AT62(花粉发育调控)、AT65(卵细胞发育调控)和AT67(合子胚发育调控)的干扰效应较强。本研究结果将为创制新型水稻基因工程不育系提供策略和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片形态建成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徐静  王莉  钱前  张光恒 《作物学报》2013,39(5):767-774
叶片形态是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水稻高产育种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已克隆多个叶形相关调控基因综述了水稻叶片形态(叶片卷曲度、倾角、披散程度以及叶片宽度)建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认为,水稻叶片的卷曲主要是通过卷叶基因调控叶片近轴/远轴间的发育、泡状细胞的发育及其膨胀和渗透压、厚壁组织的形成以及叶片角质层的发育等来实现。影响植株空间伸展姿态的叶倾角主要通过叶角基因调控油菜素内酯的信号传导来影响叶枕细胞的生长发育;唯一被克隆的影响叶片披垂度的披叶基因DL1是通过控制叶片中脉发育而改变叶片形态的;而窄叶基因则主要通过调控生长素的合成与极性运输、维管组织的发育和分布,影响叶片维管束数目及宽度。但到目前为止,所有已克隆的叶形调控基因间相互调控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不能完整清晰地勾勒水稻叶形建成和发育的分子调控网络。因此,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索水稻叶片形态建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对进一步构建相关的调控网络,塑造水稻理想株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优质粳型糯稻苏御糯为供体,品质较差的籼稻桂朝2号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2F4群体,通过发展分子标记,研究了淀粉合成相关基因Wx、Sbe1、Sbe3、Isa、Pul、SssⅠ等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Wx基因对RVA谱8个特征值的表现均起主要作  相似文献   

16.
根系是将植物固定于土壤及吸收利用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本研究从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的籼稻Kasalath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水稻根系发育缺陷的突变体,命名为Osksr2 (Oryza sativa kasalath short root 2),该突变体植株整体矮小,主根、不定根和侧根的伸长都受到抑制。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OsKSR2。将Osksr2纯合体与粳稻日本晴杂交构建F2群体,利用已经公布的水稻SSR标记和自行设计的STS标记进行基因定位,将OsKSR2定位在水稻第8染色体STS标记S27887与S27988之间约101 kb的范围内。通过水稻基因组注释系统共预测到17个开放阅读框(ORF),没有已知的与根系发育相关的基因。对OsKSR2的定位将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和阐明水稻根系伸长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协不育花药药隔ATPase超微结构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协可育花药单核期和二核期药隔维管束薄壁细胞核、 筛分子质膜、 胞间连丝及其转运物、 药隔薄壁细胞液泡膜、 胞间隙及淀粉粒表面具有ATPase活性。 马协不育花药单核期维管束薄壁细胞核变形, 核内有弥散的异染色质, 随后异染色质团转移到核边缘, 并表现出减少的趋势; ATPase主要定位于核异染色质、 线粒体、 液泡、 质  相似文献   

18.
紫外线(UV-B)照射对水稻产量及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抗紫外线UV-B的日本粳稻品种Sasanishiki为材料,1999年和2000年在大田条件下,探讨了不同生育时期的UV-B处理对水稻产量、糙米的大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移栽至幼穗分化)、生殖生长期(幼穗分化至抽穗)及抽穗成熟期的UV-B处理对Sasanishiki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生殖生长期(幼穗分化至抽穗)与  相似文献   

19.
硅营养对UV-B辐射条件下水稻酚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不同硅营养条件下,探讨了UV-B辐射增强对两个供试水稻品种(Lemont和Dular)硅营养特性和酚代谢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缺硅营养和UV-B辐射胁迫下,Lemont的硅营养吸收能力和生理利用率都比Dular强。(2)不同硅营养条件下,UV-B辐射胁迫促使Lemont叶片的PAL、PPO、 POD、CAT活性增强,总酚、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升高,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上述指标在Dular叶片中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在缺硅营养和UV-B辐射共同胁迫下,Lemont表现出较强的酚类合成能力。(3)硅营养有利于水稻酚类代谢物质的积累,以减少UV-B辐射的伤害。综上所述,Lemont与Dular之间硅营养特性的不同,可能是引起两个供试水稻的酚类代谢差异,从而表现出对UV-B辐射抗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斑花叶突变体生态st(t) 的鉴定与遗传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EMS诱变育成优良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从其后代中鉴定出一个白色条斑花叶突变体st(t),在三叶期开始表现白斑,拔节期白斑变为不规则线状,一直保持到成熟。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突变体的绿色叶片部位与野生型相比,在细胞结构上无明显差异,叶绿体发育正常;突变体的白化部位细胞结构异常,质体内多含有积聚在一起的嗜锇小球,不能发育出正常叶绿体所具有的类囊体和基质片层结构。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1 500株西农1A/st(t)的F2隐性定位群体,最终把St(t)基因定位在第6染色体SSR标记RM19745和RM1976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7 cM和0.27 cM,根据9311基因组序列推测,两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345 kb。这为St(t)基因的图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