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1995~2010年我国城乡收入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根据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和城市化水平;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歧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模型,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能够提高城乡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由于我国城市资本存量远大于农村资本存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能完全消除城乡收入差距。要提高我国农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政府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改变目前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状况;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促进农村资本存量的增长,以便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推进与发展,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制约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改革开放后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情况为出发点,说明其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并且从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在统筹城乡视域下,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匮乏、农村文化建设人才紧缺、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低、农村文化设施不足、文化消费方式单一、农村文化产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应该大力推进城乡文化建设统筹,通过城乡文化统筹规划,城乡文化建设资金统筹使用、城乡文化队伍统筹培育、城乡文化设施统筹建设、城乡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建立、城乡文化产业统筹推进等措施来进一步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OLS回归估计法分析法,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我国现阶段不同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既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又受政策、制度变迁的作用,具有典型的转型时期特征。  相似文献   

6.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乡二元结构密切相关。"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市民化进程的有序推进,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对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7年安徽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11—2017年16个地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分别对其构建OLS回归模型,并采用FE估计和SYS-GMM估计,结果发现:城镇化始终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向关系,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而市民化在短期内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关系,即随着市民化水平的提高反而会拉大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但在长期内通过影响新型城镇化间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与其呈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收入存在着较大差距以及日益拉大的趋势,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主要是现行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过度分权且重心偏低;教育法规政策的“弱法”地位不能有效控制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教育政策的“城市化”倾向扩大了城乡中小学教师收入差距。因此,应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体的基础教育投入体制,完善各类教育政策法规,建立新的农村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以有效控制和缩小城乡教师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要推进县域城乡融合。消除城乡对立需从内、外两方面发力,即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乡村振兴;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其中,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现实路径。农业生产率进步会对就地就近城镇化产生影响,本文建立指标体系测度了2008-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农业生产率与就地就近城镇化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有利于推动就地就近城镇化,这种作用呈现出区位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率提高可以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推动就地就近城镇化。对此,应统筹兼顾农业高效生产及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渊源、作用机制、实证研究方法三个维度回顾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具有逆向调节作用,建议在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基础上,加快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在初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领域的渗透力,以激励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正向调节效应,充分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以及城乡差距的变动,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为此,从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缩小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的三个层面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空间、产业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分析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取向,即实现城乡平等和增加农民收入、制度创新和调整分配格局,建立城乡联盟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普遍关注的共同话题,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分析云南省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产业发展、就业、政府扶持、制度创新等视角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农村宅基地问题研究的制度规约框架下,从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家庭结构因素和思想观念因素等方面对农村宅基地困境根源进行探究,希图成为探寻解决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问题路径的理论铺垫,以寻求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两者共赢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城乡之间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说明了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性;论证了协调城乡协调发现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最后指出了协调城乡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对导致城乡不协调的体制进行综合改革,需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并区分了公平待遇与反哺农业,需要政府的主导和城乡互动、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5.
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阐述了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城乡关系现状,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并从3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郑俊丽 《北京农业》2011,(15):241-242
随着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日益白热化的"择校热潮",迫使我们思考城乡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问题。通过分析影响教育资源共享的因素,提出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通过实地调查,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苏州的新农村建设加快了苏州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已逐步形成了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区域分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社会文明、镇村管理民主的具有苏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其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杨晓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87-14488,14491
在梳理统筹城乡改革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基础上,对成都、重庆2个国家级改革实验城市和宁波、扬州、绍兴、自贡等省级试点城市改革与探索进行了比较,总结提炼出了统筹城乡改革经验与启示:第一,科学规划是前提;第二,推进"三个集中"是核心;第三,发展民生是根本;第四,组织保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秀美乡村的建设,国家在乡村振兴上 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乡村振兴的背后,有这着历史、现实、未来等三个维度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 对乡村振兴的背后逻辑蕴涵进行深入地学理性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现行“三农”政策,更好地 把握新时代的乡村建设的方向和脉络。  相似文献   

20.
曾毅  麻战洪  周盼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192-194
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全面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以及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笔者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诸如农村土地的产权、征地、集体土地流转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深入探究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该研究旨在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挥相应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