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田高效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张掖市以150cm带型小麦/玉米带田为对照,对136cm带型、176cm带型、214cm带型小麦/玉米带田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与效益进行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36cm带型(小麦6行、玉米1行,玉米两侧套黄豆)混合产量(15460.5kg/hm^2)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产值较对照增加1410.00元/hm^2,增幅达16.06%;176cm带型(小麦6行、玉米3)混合产量最高,达16318.5kg/hm^2,较对照增产7.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产值较对照仅增加5.5%;214cm带型(小麦9行、玉米3行)混合产量及产值较对照分别降低1.7%和1.1%。  相似文献   

2.
2000-2001年进行的蚕豆/马铃薯复合种植适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蚕豆27.00万株/hm^2、马铃薯6.0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产值最高,会计产量达8021.3kg/hm^2,产值达15325.88元/hm^2,比对照(单种马铃薯密度6.00万株/hm^2)产量增加26.2%,产量增加20.6%;蚕豆33.00万株/hm^2、马铃薯6.00万株/hm^2的处理,会计产量为7667.1kg/hm^2,产值为14575.64元/hm^2,比对照产量增加20.7%,产值增加14.7%;在不同密度试验中,蚕豆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马铃薯产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控制纯氮施用量和播种的基本苗数,研究北方地区水稻早直播的最佳肥密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改善旱直播水稻的生长性状、提高分蘖数和成穗率、促进二次枝梗分化、增加每穗结实率和促进产量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氮肥施用量有一定的阈值.在施纯氮180kg/hm^2的条件下,各产量构成要素性状表现最优.种植密度对株高、枝梗分化、结实率、分蘖的影响较小.肥料与密度的最优配比为纯氮180kg/hm^2,基本苗200万株/hm^2,其产量最高,达6270kg/hm^2.  相似文献   

4.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属于寒地干旱绿豆栽培区。全县绿豆种植面积1万hm^2左右,因受寒冷气候条件、品种、干旱及栽培技术诸因素的影响,产量差别较大。最高产量达1500kg/hm^2,最低750kg/hm^2。  相似文献   

5.
干旱带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中部干旱带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平膜覆盖种植产量达26170.5kg/hm^2,较CK增产达33.9%,水分生产效率达7.52kg/min,出苗率83.7%,植株生长整齐,经TOPSIS综合评价排序第1,优于其他各处理,是中部干旱地区较适宜的种薯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黑麦草-水稻和小麦-水稻两种种植模式的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模式中水稻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在施氮0、75kg/hm^2情况下,黑麦草-水稻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小麦-水稻低23.91%、10.12%,而在施氮150、225kg/hm^2情况下,黑麦草-水稻经济效益分别比小麦-水稻高2.54%、15.28%;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比小麦-水稻模式高,速效磷、速效钾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谷子为榆中县旱作区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具有耐旱、抗病、耐瘠薄、稳产等特点。但榆中县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一般春季降水在10mm以下,干旱缺水对谷子的播种和出苗影响较大。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石头沟旱作农业示范点进行了旱地谷子全膜双垄沟穴播栽培试验,3a平均产量达7125kg/hm^2,较膜侧种植3a平均产量5040kg/hm^2增产2085kg/hm^2,增收13344元/hm^2(6.4元/kg),较当地常规露地种植3a平均产量3675kg/hm^2增产3420kg/hm^2,增收21888元/hm^2(6.4元/kg),增产效果明显。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烤烟地套种马铃薯的最佳种植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烤烟地套种马铃薯在密度为33330塘/hm^2、49995塘/hm^2。和66660塘/hm^2的情况下,马铃薯产量分别为6799.5kg/hm^2、7350kg/hm^2。和9349.5kg/hm^2,其中以套种密度66660塘/hm^2。时产量最高,农户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四因素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垦玉6号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数学模型。经计算机进行因子水平寻优,得出垦玉6号产量在8500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密度51375~54675株/hm^2,施纯氮201~227kg/hm^2,施用P2O2为68~86kg/hm^2,施用K2O为66~85kg/hm^2。  相似文献   

10.
富锦市籽用南瓜宽行种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锦市南瓜栽培面积1.79万hm^2,占总播种面积10%,是黑龙江省籽用南瓜的重要产地,2004-2005年经市、镇科技人员、村科技示范户共同努力,推广籽用南瓜宽行种植地膜覆盖栽培面积0.4hm^2,获平均产量1336.5kg/667m^2,每公顷收入10692元:较垄垄种覆膜平均产量1098kg/hm2,每公顷收入8784元;增产325.5kg/hm^2,每公顷收入增加1908元:总收入增加763.2万元。大榆树镇石房村尚忠权2004年宽行种植覆膜种植梅亚雪城1号4hm^2,平均产量1479kg/hm^2,锦山镇仁河村张福祥2005年宽行种植覆膜种植梅亚雪城2号5hm^2,平均产量1549.5kg/hm^2,南瓜单产连创新高。南瓜宽行种植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得到了瓜农认可,使广大瓜农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概述如下,仅供三江平原地区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1.
豌豆套种向日葵双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学刚 《甘肃农业》2009,(9):110-110
豌豆套种向日葵是一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变一作为两作的种植模式,白银引黄灌区农民的种植实践证明,该模式比小麦套种向日葵、小麦套种玉米模式的产值高、投入少、效益高,一般产豌豆3600kg/hm^2、葵花籽2250kg/hm^2左右,种植效益21000元/hm^2左右,并有利于轮作倒茬和培肥地力。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们首次在易旱稻田进行旱育、水插、旱管小面积种植巴西陆稻IAPAR9试验,产量达4354.5kg/hm^2。2000年在柯城区花园乡上厅村,连片种植7.1hm^2。,平均产量达4753.5kg/hm^2。  相似文献   

13.
兰州地区秋茬胡萝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萝卜为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有红、紫红、橘黄、姜黄不同颜色品种。胡萝卜营养丰富,含胡萝卜素36.2mg/g,约为马铃薯的360倍、芹菜的36倍、苹果的45倍,还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钙、铁、镁、钾、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物质。胡萝卜目前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乡大面积种植,产量可达51000kg/hm^2,产值达33150元/hm^2,种植效益较好。现将其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麦生育期多次施用磷酸二氢钾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小麦中后期易出现磷钾缺乏的问题,选择不同土壤肥力类型,研究小麦全生育期多次施用磷酸二氢钾的效果。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多次施用磷酸二氢钾,能有效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从而增加小麦产量。中肥地平均增产706.95~1089.45kg/hm^2,增幅达12.3%~18.9%;高肥地平均增产640.5~1267.5kg/hm^2,增幅达8.6%~17.1%。磷酸二氢钾的经济最佳用量,中肥地以每千克种子用磷酸二氢钾13g拌种,并于小麦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期各喷洒磷酸二氢钾9kg/hm^2(对水750kg/hm^2)为宜;高肥地以每千克种子用磷酸二氢钾13g拌种,并于小麦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期各喷洒磷酸二氢钾6kg/hm^2(对水75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皖稻149系丰乐种业选育的三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38d左右,与汕优63相仿,适宜安徽一季稻区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高 2003~2004两年安徽省中汕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169kg/hm^2和9520.5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8.41%和10.24%,居参试组第1、第2位。大田种植一般产9000kg/hm^2左右,高产田块9750kg/hm^2。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明了种植行距和播种量对胡麻生物产量、子粒产量和含油量、经济系数的影响。明确了雁杂l0号、内亚3号胡麻水浇地产量1725-2450kg/hm^2,旱作时产量1125-1500kg/hm^2的适宜的基本苗、成株数、播种量、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17.
张掖市制种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在张掖市进行了制种玉米全膜垄作沟灌、半膜垄作沟灌、半膜平作3种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灌的折合产量最高,为10125.0kg/hm^2,较传统半膜平作增产13.55%,水分生产效率较半膜平作提高0.794kg/m^2,较半膜平作节水2850/hm^2。半膜垄作沟灌折合产量为9666.7kg/hm^2,较半膜平作增产8.41%,水分生产效率较半膜平作提高0.418kg/m^2,较半膜平作节水1800m3/hm^2。综合考虑认为,全膜垄作沟灌、半膜垄作沟灌2种种植模式可在张掖市制种玉米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57096hm^2。30多年来小麦产量曾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2年前,大集体时期,施肥多以牛栏厩粪为主,每公顷产量不足2200kg;第二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因无牛栏厩粪可施,改每公顷施入碳酸氢铵750kg,使小麦产量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单产达到了3750kg上下。这个产量延续了8年之久;  相似文献   

19.
1998年,甘谷县在继续稳定扩大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面积的同时,积极引进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在罕见的大旱之年,表现了良好的抗旱增产效果,为旱作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当年全县小麦膜侧沟播栽培面积达1933hm^2,其推广速度远远超过了过去任何一项技术,目前全县膜侧沟播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hm^2左右,实践证明,该技术集流增墒、操作简单,增产幅度高,膜侧沟播小麦平均折合产量为3126kg/hm^2,较露地小麦产量1773kg/hm^2增产1353kg/hm^2,增产率高达76.3%,深受农户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20.
高海拔山区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海拔山区审定的类似新品种进行高产栽培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毕单16号为试材,用二因子回归最优设计方法,根据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对毕单16号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得出玉米产量与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6829.28+5672.83x1+1036.73x^2—5192.40x1^2-1082.78x2^2-724.55x1x2。通过模拟研究,毕单16号在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为8420.14kg/hm^2,相应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52320株/hm^2,氮肥施用量408kg/hm^2。产量≥7500.OOkg/hm。的农-g措施是种植密度(x1)53280~57600kg/hm^2,氮肥施用量(x2)315.6-620.4kg/hm^2。从而建立了毕单16号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该结果可用于指导毕单16号及类似品种的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