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铁林  尹彬  郭献林  邵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85-19587,19618
利用2007年3月23日PMS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所观测的河南层状云微物理资料,结合雷达、卫星、探空等资料,分析了云宏微观物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云的暖层,FSSP-100测量的小云滴平均直径多在5~12μm,平均7.33μm;小云滴最大直径变化在14~47μm,平均27.80μm;小云滴总数浓度取值范围为47.73~352.00个/cm3,平均160个/cm3。在云的冷层,FSSP-100测量的小云粒子(包括云滴、冰晶)最大直径平均24.8μm;小云粒子总数浓度取值范围为0.899~641.000个/cm3,平均297个/cm3。机载King热线液态含水量仪观测云中存在过冷液态水,过冷云水含量变化在0.02~0.20 g/m3,平均0.093 g/m3。最大值0.202 g/m3,出现在4 368 m(温度-8.5℃)高度。云中粒子谱型主要为负指数型和单峰型。  相似文献   

2.
一次层状云人工增雨催化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3月21日河南层状云降水过程中飞机观测的云微物理资料及多普勒雷达、加密探空等资料,分析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云的宏微观物理量特征和人工增雨催化条件。结果表明,云顶高度在7.6km左右,云顶温度为-24.7℃,回波负温层厚度为6.1km。地面出现明显降雨时高空存在有较深厚的饱和层或准饱和层,且云中存在e-Ei〉0的有利于冰晶增长的"冰水转化区"。在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可播区",FSSP-100探头观测的大于2μm的粒子总浓度为21.1~145.0个/cm3,平均值为77.0个/cm3,过冷液态水含量为0.0075~0.1020g/m3。2D-C探头所观测的大云粒子浓度值取值范围为0.374~19.500个/L,平均值为7.170个/L。云中"可播区"呈不连续分布。  相似文献   

3.
邓玮  银燕  石立新  段英  吴志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78-17583
通过对2008年4月21日河北省正定1次飞机探测气溶胶垂直分布和云微物理结构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探测的气溶胶数浓度为10^2~10^3个/cm^3,平均直径为0.19~0.70μm;云滴数浓度为10^0~10^2/cm^3,云滴平均直径为4~15μm。边界层是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最密集处,云区为1176~2465m,云底云滴数浓度低,蒸发释放核膜态粒子使得气溶胶进入云层后数浓度减少幅度较小,另云滴对CCN有消耗作用。气溶胶平均谱基本为双峰型,高层云区云滴增加促使气溶胶由核膜态向积聚模态、粗模态转变。云滴谱较复杂,具有单峰型和双峰型,云顸平均谱最宽。  相似文献   

4.
英那河水库渔业生态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2003年夏、秋、冬季和春季分别对扩建前的英那河水库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和渔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英那河水库属于富营养型,N∶P值达62.62,属于磷限制型水库;浮游植物共有151个种属,密度为2.5×10^7个/L,生物量为10.58 mg/L,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叶绿素a含量为15.31μg/L;浮游动物共见到83个种属,密度为992个/L,生物量为4.21 mg/L,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超微藻类的密度为(0.73-5.80)×107个/L;浮游细菌总数为2.57×10^7个/L,夏季最高,达5.78×10^7个/L;异氧菌密度平均为2.53×10^6个/L;底栖动物5种,密度平均为471个/m^2,生物量为1.21 g/m^2,以粗腹摇蚊幼虫和水丝蚓占优势;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种,鱼类39种,软体动物2种。此外,还对英那河水库的水质类型、营养状况和鱼产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测定不同月份(3-9月)乌龙江湿地公园土壤可培养细菌数、可培养真菌数、有机质含量及全氮含量,结果表明:3月份乌龙江湿地土壤的可培养细菌数最高,为1.36×10^8cfu/g,5月份的可培养细菌数最低,仅为4.08×10^5cfu/g;而可培养真菌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为4.08×10^5cfu/g,最低值出现在3月份,为1.03×10^4cfu/g,3-9月份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值为(11.81±1.33)g/kg,土壤全氮的平均值为(0.20±0.01)g/kg。  相似文献   

6.
对伊犁河谷春季高层云滴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5月9日伊犁河谷春季高层云的云滴谱宽为4~48μm,云滴谱平均浓度随云滴直径的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云滴直径12μm时浓度最大,为2.8个/cm3;云滴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范围为0.2~10.5个/cm3,云上部云滴浓度大于云底部;云滴平均直径最大值出现在云的中下部,平均为10.5μm;云中部云滴平均立方直径最大,平均为13.8μm;高层云中上部液态含水量最大,平均为68.8×10-5g/m3。  相似文献   

7.
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氮、磷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的氮、磷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虾池水体中的硝酸盐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平均值含量为134.8μg/L,氨氮与亚硝酸盐平均值含量分别为60.6μg/L和33.0μg/L。无机氮浓度平均值为228.3μg/L,无机磷的浓度平均值为66.0μg/L,均已经超过了富营养化的阈值。虾池N/P值的变化范围为2.27~6.27,绝大部分时间的N/P值在5以下。虾池水柱毛初级生产力变化在1.28~11.38g/(m2·d),总平均值为5.27g/(m2·d);呼吸量的变化范围是1.09~9.26g/(m2·d),总平均值为4.17g/(m2·d)。试验虾池的P/R值的变化范围在1.10~3.00,平均值为1.36。  相似文献   

8.
岳红坤  韩明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48-7850
[目的]为工业提取桂枝挥发油筛选方法。[方法]以桂皮醛为标准品,利用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分析,对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桂枝挥发油进行得率和纯度比较。[结果]在0.5249~2.0994μg/ml浓度范围内,桂皮醛含量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6.0333×10^6X+0.4573×10^6,r=0.9998;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桂枝挥发油得率较水蒸气蒸馏法提高了7.33倍,且纯度高。[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桂枝挥发油可以提高提取率。  相似文献   

9.
向赟  王刚  陈兆明  张锐  孙成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69-10572,10659
[目的]为对虾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不同亚硝酸氮浓度变化对感染WSSV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结果]先感染WSSV试验中,亚硝酸氮浓度在渐变和突变过程中对凡纳滨对虾累积死亡率及病毒增殖的影响显著(P<0.05).突变试验中起始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组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52.2% 、70.0%和76.7%,病毒含量分别为7.0×10^6、1.2×107和9.4×10^6copy/g;渐变试验中累积死亡率分别为50.0%、63.3%和66.7%,病毒含量分别为4.7×10^6、2.7×10 7和1.1 × 10^7 copy/g.后感染WSSV试验中24h对虾死亡率低于12.2%,48h后突变组首先出现死亡高峰,72 ~ 120 h存在显著差异(P<0.05);渐变组试验中起始、中、高浓度亚硝酸氮组凡纳滨对虾的死亡率分别为21.1%、30%和50%,病毒含量分别为9.8×10^4 、2.2×105和2.3×10v6 copy/g;突变组试验中凡纳滨对虾的死亡率分别为31.1% 、48.9%和61.1%,病毒含量分别为2.7×10^5、2.1×10^6和5.2×10^6 copy/g.[结论]携带WSSV的凡纳滨对虾对亚硝酸氮浓度变化更敏感,更易引起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亚硝酸氮突变影响对虾对WSSV的易感性比渐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确定7种抗菌素对烟草青枯菌生长和抑制杂菌的最高浓度,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药剂的最佳组合:安必仙9.996×10-5μg/mL、氧氟沙星9.990×10-7μg/mL、罗红霉素2.998×10-6μg/mL、头孢拉定3.000×10-6μg/mL、乙酰螺旋霉素1.998×10-5μg/mL、克拉霉素2.999×10-5μg/mL、阿奇霉素1.999×10-6μg/mL.利用以上最佳浓度配比的选择培养基检测湖南湘西、永州、郴州烟田土样中青枯菌,结果表明:湘西土样中青枯菌含量较大,永州次之,郴州相对较少,与青枯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中加青枯菌拮抗菌肥土壤中的含菌量明显少于未加菌肥土壤.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总量为134.5×104个/g(鲜土),其中细菌最多,125.0×104个/g(鲜土),放线菌次之,92.4×103个/g(鲜土),真菌最少,30.5×102个/g(鲜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10年限日光温室最多,173.3×104个/g(鲜土),粮田次之,139.6×104个/g(鲜土),露地菜田最少,107.7×104个/g(鲜土)。从2月到4月,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真菌的属级鉴定表明,粮田中真菌种类最多,且从2月到4月迅速增加,日光温室中真菌种类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育肥猪胃肠道中代表性兼性厌氧菌的种类与数量分布,采用3种培养基,用烛缸厌氧培养法,对6头猪胃肠道菌群中代表性兼性厌氧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乳杆菌数量为4.6×103~3.5×106cfu/g,埃希菌数量为4.3×102~10.9×105cfu/g;在显色培养基中检出的埃希菌数量为7.7×104~3.9×107cfu/g,链球菌的数量为1.7×104~2.3×107cfu/g。在显色培养基中克雷伯菌检出量较少与CMAM上检出乳杆菌的数量相近。3种培养基检出菌数量在后肠段显著高于胃和小肠(P<0.01)。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泉州市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空气中细菌、霉菌的浓度分别为5.40×103 cfu/m3、0.78×103 cfu/m3,细菌污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空气质量处于微污染水平;主要交通区微生物污染较重,商业区及休闲区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鲜切青辣椒对包装的需求,本文采用不同透气率和不同面积的气调窗与包装袋相结合进行试验,研制出对鲜切青辣椒最适宜的气调包装(MAP)。结果表明,鲜切青辣椒适宜选用O_2和CO_2透过速率分别为4×10~5、1.6×10~6 cm~3/(m~2·d·atm),透气比为1:4气调窗,所需要气调窗的面积为4~5 cm~2/kg,在4℃条件下至少可延长货架期5d;适于鲜切青辣椒包装袋O_2和CO_2的透过量应分别为1.72×10~3~1.95×10~3、7.50×10~3~8.41×10~3 cm~3/(kg·d·atm),达到鲜切青辣椒的适宜气体浓度,O_2为3.58%~4.96%,CO_2为4.17%~4.72%。研制的自发气调包装袋可有效改善鲜切青辣椒贮藏品质,使鲜切青辣椒处于适宜的气体状态,可很好地解决包装袋内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异味问题,且保留原有的鲜切青辣椒气味,延长其货架期,为鲜切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测定了昆虫病原线虫(S.feltiaeOtio)对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幼虫的致死中量(LC50,LC90)和致死中时间(LT50,LT90),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提供理论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了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的TDM模型以及LC50、LC90与LT50、LT90。S.feltiaeOtio对于稻水象甲幼虫剂量效应β值为1.22,在接种后第3~12d,S.feltiaeOtio不同时间段的LC50分别为115.57×106、30.48×106、12.60×106、7.27×106、3.14×106IJ/m2;不同时间段的LC90分别为1123.03×106、296.23×106、122.48×106、70.69×106、30.52×106IJ/m2。在0.1×106~0.8×106IJ/m2的浓度范围内,LT50的估计值范围为3.41~1.26d;同样,模型还给出3个高浓度处理的LT90值,即在0.4×106~1.6×106IJ/m2的浓度范围内,LT50的估计值范围为4.73~2.75d。  相似文献   

16.
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木麻黄的重要害虫。该虫分布广,蔓延快,食量大,严重危害着我省沿海10多万亩木麻黄防护林。为了多渠道开辟木毒蛾生物防治的途径,我们于1983年5月在福建省平潭县木麻黄林内对各种类型的自然感病死亡的木毒蛾幼虫进行调查,新发现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具有较强的感病力。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现将观察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用50-DE微囊强化剂对褶皱臂尾轮虫进行强化培养,找出新的强化培养方案。[方法]用不同浓度的50-DE微囊脂肪酸强化剂对褶皱臂尾轮虫进行营养强化。[结果]轮虫浓度为250 ind/ml时,强化剂有效浓度为3×106-3×108ind/ml,最佳浓度为3×107ind/ml。强化最佳效应时间为12~16 h,强化48 h后强化组轮虫脂类含量仍高于对照组(酵母培养组)。[结论]强化剂浓度太高不仅不能有效提高轮虫的总脂含量,而且会导致被强化轮虫的密度下降,水体环境质量改变也与之有关。轮虫的生活需要洁净的水体,水体中含有过多的脂质强化剂微囊时,轮虫的活动空间以及水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轮虫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行为、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工厂化条件下,设60、100和140尾/m~3 3种养殖密度,养殖周期50 d,记录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摄食行为,并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在摄食行为方面,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形态基本遵循圆锥形—碗形—团形—平铺形的变化规律;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分布在上层摄食比例逐渐降低,对应的平均摄食比例分别为80.0%、72.0%和66.7%,其在摄食等级1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分别为82.7%、73.3%和64.0%。在生长性能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平均增重、日增重、饵料转化率和生长效率等4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饵料系数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体长、全长、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等6项指标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白细胞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养殖密度为100尾/m~3的效果最佳。【结论】养殖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适宜密度为100尾/m~3,既能保障其健康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植物的可能生产力农业和林业的气候产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植物的可能生产力是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单位面积每年可能生产的有机干物质量。包括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之和。在自然界,对于植物或植物群落的生产力起重要作用的因子是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条件,但与地形和土壤肥力等因子也有关。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首先是热量和水分条件不同,形成植物产量也不同。因此,可根据气候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