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型杂交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研究快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滇型杂交水稻对温度敏感雄性不育现象,早在第一个不育系——"红帽缨A"育成之后已有发现。1970年,我们观察到"红帽缨A"的育性表现与温度高低有关,当种植在海拔1900米左右的昆明地区时,表现稳定的雄性不育;而种植在海拔400米左右的元江县,由于孕穗、抽穗时遇到日平均温度28℃以上的高温,则花药开裂散粉,产生少量自交结实。翌年在元江又发现由"红帽缨A"转育而来的"科情3号"不育系,其育性对温度的变化较"红帽缨A"表现更为敏感。它在日平均温度为27~37℃之间孕穗、抽穗,花药开裂散粉正常,自交结实率达20%以上;而在昆明七八月间日平均气温低于22℃以下种植,自交结实率仅有万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2.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属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粳稻种植面积达50多hm^2,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一直是水稻育种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自1965年李铮友教授在云南省保山地区“台北8号”田中发现天然不育株,育成我国第一个粳稻不育系(红帽缨不育系)以来,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滇型杂交粳稻育种日益发展,先后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高原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屡创高产佳绩,1994年“榆杂29”最高单季产量达16628.25kg/hm^2,2000年“滇杂32”达15441.15kg/hm^2.金秋时节,云岭大地再传捷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由挥发物传递的稻虱缨小蜂、黑肩绿盲蝽种内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和黑肩绿盲蝽通过挥发物而产生的种内作用不明显;稻虱缨小蜂并不明显避开"稻苗 +飞虱雌成虫+黑肩绿盲蝽 "复合体,黑肩绿盲蝽则明显地趋向"稻苗+飞虱雌成虫+稻虱缨小蜂"复合体.  相似文献   

4.
利用行为生测考察了褐飞虱为害程度、水稻生育期和品种对水稻挥发物引诱褐飞虱卵期寄生蜂稻虱缨小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成虫10头/株和20头/株为害1 d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具明显的引诱作用,而1头/株、5头/株、40头/株和80头/株为害1 d的,与空白对照相比不显示明显的引诱作用.稻虱缨小蜂对TN1未处理稻株挥发物的趋性不明显,并且对不同生育期的稻株亦无明显差异;但受褐飞虱为害后,生育期60 d的稻株比90 d的对稻虱缨小蜂具更强的引诱作用.不同品种未处理稻株间,TN1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地比Nabeshi强,而其他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受到褐飞虱为害后,品种间的差异趋于明显.汕优63比TN1具更强的引诱作用,而Nabeshi、IR26和丙97-59等品种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则明显弱于TN1.  相似文献   

5.
<正>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山西省太谷县水秀公社郭家堡大队高忠丽同志于1972年从山西农业大学引进的一个杂交后代中发现的一株无芒不育株,属"无花粉型",1979年经中国农科院邓景阳等同志鉴定为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特点是:不育株上获得的种子,后代在育性分离上没有中间类型,不是全株可育,就是全株不育,总是趋于1:1,可育株育性不再分离.利用这一特性,将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杂交手段在小麦育种上加以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0年我们获得了部分自由授粉的不育株种子.为了更好地进行利用,对其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和有关杂交授粉技术,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选种 一般萝卜种子都可使用.但以绿肥萝卜种子为好,常用的有娃娃萝卜、石白箩卜、六缨萝卜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云南属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 ,粳稻种植面积达5 0多万hm2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 ,一直是水稻育种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自 1 965年李铮友教授在云南省保山地区“台北 8号”田中发现天然不育株 ,育成我国第一个粳稻不育系 (红帽缨不育系 )以来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 ,滇型杂交粳稻育种日益发展 ,先后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高原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 ,屡创高产佳绩 ,1 994年“榆杂 2 9”最高单季产量达 1 662 8 2 5kg/hm2 ,2 0 0 0年“滇杂32”达 1 5 4 41 1 5kg/hm2 .金秋时节 ,云岭大地再传捷报 ,2 0 0 4年 9月 2 5日 ,又一个滇型杂交粳稻…  相似文献   

8.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高粱杂交种种子纯度对其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在规定的种子等级范围内,杂株率每增加1%,玉米减产32.3斤/亩。高粱减产24.3斤/亩。杂株类型的不同是杂株率影响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一般杂株的单株生产力均明显低于杂交种典型株。两年的平均结果指出,玉米杂株比典型株单穗重低62.7%。高粱杂株比典型株单株低60.9%。但是,按杂交株率折算减产的数量显著低于实际减产的数量。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外形上无法识别的“潜在杂株”造成的。杂交种典型株的单株生产力也随着纯度的下降而减产。因此,在杂交种种子生产中要减少亲本的繁殖世代,搞好防杂保纯工作。试验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种子分级标准基本上是合理的,种子价格的级差应该适当增加,以促进更高纯度杂交种种子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优质水稻新品种“临籼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籼22是临沧市农科所采用杂交系谱法育成的一个优质常规籼稻品种,亲本为207(红帽缨/IR24)×1819-3(毫双8号选3/香谷)F3,1991年组配杂交组合,经过7年系统选育,1998年稳定,2003年至2004年推荐参加云南省优质常规籼稻区域试验。2005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品质达国优1级,具有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06年分别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临沧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已成为临沧市常规籼稻区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0.
苎麻多倍体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从1982年开始,以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苎麻种子、地下茎和试管苗,1983年4月诱导苎麻多倍体成功,以后又获得了43株多倍体单株,并用组织培养等快速无性繁殖方法迅速扩大群体,进行纤维产量、品质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三系、二系杂交粳稻,年年要制种,显著增加了种子成本,而农民急切需要购一次种子,能连续种上几年,免除年年购种的麻烦,并能同杂交粳稻一样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这就是非F1优势超级稻的历史使命。我们从1999年开始,在不同类型的品种田间选到不同类型的高不育株,从筛选出的“常99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期桔梗对钙、镁吸收规律和累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生育期桔梗各部位中的钙、镁含量和累积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桔梗根部钙元素的累积量从现蕾期开始增高,开花期和种子期的钙元素累积量占根部全部钙元素累积量的75.8%。叶部钙元素的积累量开花期最高,为2.8 mg/株,苗期最低,为1.5 mg/株;茎部对钙元素的积累量也在开花期时最高,为11.6 mg/株。桔梗根部镁元素累积量在现蕾期最高,为6.5 mg/株。茎部镁元素累积量随着植株的生长呈下降状态,从苗期的3.7 mg/株降到种子期的1.0 mg/株。叶部镁的累积量一直呈缓慢增长,种子期最高,累积量仅为1.4 mg/株;由于桔梗整个生育期对镁、钙元素的需求量较低,因此,可在移栽前或现蕾期适当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肥料即可满足桔梗对钙、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从1978年开始,我们以抗寒、丰产、优质,适于青海地区栽培的梨树为主要育种目标,在陕西果树所、乐都杏园试验基点及我院梨园进行人工杂交育种。1978年杂交组合30个。除部分种子留陕西培育外,我院共获得种子5286粒,定植到培育圃(育种园)的植株为675株,  相似文献   

14.
洋葱大株留种是指从种子→鳞茎→种子的繁种过程,其间经过一了一次无性繁殖过程,本质上不同于小株留种,即直接从种子到成株后收获种子,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作物的种性遗传。其次大株留种过程中养分积累较充分,产量可比小株留种提高30%左右。根据笔者经验,现将洋葱大株留种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波  聂玲 《新农业》2012,(13):32-33
玉米是铁岭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540万亩,占耕地面积65.9%。为了提高产量,铁岭市种子管理站组织、铁岭市种子协会主持展开大规模、多点次的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示范。2008~2012年累计试验示范新品种680个,总面积870亩,晚熟组种植密度从每亩3113株增到3500株,中晚熟组从3800株增到4000株,为农民选择品种及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驼绒藜种子发芽、出苗及成株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驼绒藜种子发芽、出苗、扎根及成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驼绒藜在自然条件下其结籽率较低;种子具有后熟特性,在室内外温度条件下贮藏1年半后完全失去发芽力,在干燥、低温条件下贮藏3年后仍有较高的发芽率;其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较广,土壤湿度在15%以上时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正常发芽出苗;自然散落的种子出苗后土壤孔隙度在51%,土壤湿度在15%以上的地块上幼苗扎根成株都很好;出苗后在幼苗密度大的地块其成活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红麻纤维和种子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研基地以福红991、福红952和福红航992为供试材料,设置品种、播期及密度三因素处理,考查全生育期、株高、茎粗、皮厚、皮重、种子产量等指标。【结果】对红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影响的顺序为:播期>密度>品种;5月11日播种可获得较高的纤维产量和有效种子产量;种植密度为22.5万~27.0万苗/ha时获得较高的纤维产量和有效种子产量;3个红麻品种之间的纤维和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与纤维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株高、茎粗、皮厚等8个指标,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株高、茎粗、株熟果数等11个指标。【结论】一定时期内,红麻适当早播可以获得较高的纤维和种子产量,但在7月左右晚播其种子产量也较理想。在红麻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目标综合考虑播期、密度及品种的协调关系。此外,在红麻新品种选育工作中可选择株高、茎粗、皮厚等指标进行重点考察。  相似文献   

18.
雁过红是江苏省泗洪县五里江农场华夏星火果树良种场鲜食大枣育种中心姜闯志与2001年从雁来红大枣实生苗变异后代中选育而成。该枣具有果型大、极晚熟、耐瘠耐旱、抗烂果病等优点。一、综合性状1998年10月姜闯同志取得587粒雁来红大枣的种子经播种后,当年发现一株优良单株,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2005年全国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供需形势分析会"上,对2005年"两杂"种子市场经营、2005年计划制种及2006年"两杂"种子供需形势和计划大田种植面积等情况进行了交流、分析和预测.一致认为:2005年"两杂"种子数量充足,种子价格合理;2005年"两杂"种子生产面积将比2004年增加10%以上.根据分析预测,2006年杂交玉米种子供过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杂交水稻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剩余量也将略有增加.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兼顾百尾参的驯化选育和种植,2010年分别用野生种子(母代)育苗驯化已4年和3年的植株结的种子(子1代)进行育苗,比较幼苗素质,并与母代幼苗素质比较。结果表明:百尾参野生种子育苗平均成苗率为24.78%,其植株在贵州安顺常年能露地越冬,蘖芽萌发率和田间生长率一般大龄株好于小龄株。驯化的子1代平均成苗率为16.6%(4龄株种子21%、3龄株种子12.2%),其中4龄株种子在出苗数、出苗速度、总叶数、分枝数、根茎蘖芽、蘖株和根/冠比等方面均好于3龄株。驯化子1代的幼苗素质优于野生种子(母代)的幼苗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