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罗九 《茶业通报》1995,17(2):9-11
安徽省名优茶生产现状和问题詹罗九(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为了编写《中国茶叶大典》茶类部·安徽茶叶名目词条,笔者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安徽各茶叶生产县的产品资料,撰写了113个词条,介绍109个安徽现代茶叶产品,其中黄山市29个、宣城地区29个、芜湖市5个、...  相似文献   

2.
由商业部茶畜局提出、安徽省茶叶公司和安徽农学院茶业系共同起草的《炒青绿茶鲜叶》、《炒青绿茶技术条件》二项部标准,于1987年10月14日在合肥市通过审定。审定会由商业部茶畜局主持,成立了标准审定委员会,来自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炒青绿茶产区茶叶生产、经营、科研、高等院校和标准管理等有关部门的26  相似文献   

3.
正《茶业通报》杂志,是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本刊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刊登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  相似文献   

4.
《茶业通报》2012,(1):33
《茶业通报》是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录入刊物,并加入"中国期刊网阵"。《茶业通报》主要刊登国内外有关茶树栽培、制茶、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生理生化、茶叶机械、审评检验、经营管理、出口贸易、茶叶历史、文化等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中、法两国农业科学技术学术交流,中法两国将合作编辑出版《汉英法农业词典》。最近法国字典编纂专家梅塔耶夫妇来华商谈中法两国共同编纂词典有关问题。一九七九年十一月间,梅塔耶夫妇在农业出版社、安徽省农业局有关同志陪同下,访问安徽农学院三天。该院杨演付院长介绍了校史和现状,茶叶系王镇恒主任介绍了《汉英法农业词典》茶业分册编写小组的工作打算,陈椽教授和其他有关教师围绕专家提出的茶叶的分类、茶叶与医药的关系、中国评茶方法、茶叶发展史等问题,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6.
茶叶生产,当前要注意的是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质量,这个问题牵涉的范围极广,不仅涉及产制运销,还牵涉到生产结构和有关政策。这里专就光能利用和矿质营养来讨论这问题。从茶叶内含成分来说,决定茶叶产量的主要化学物质是蛋白质、单宁(单守旧称:是高等院校统一教材《制茶学》和《茶叶生物化学》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学名下同——编者注)物质、纤维复合体。在茶叶中粗蛋白质的含量约占干物量的25—35%,单宁物质  相似文献   

7.
郑文佳,高级农艺师,1991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同年到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工作;1997年负责制茶研究室日常工作,1998年3月,任制茶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2002年8月至今,任茶学研究室主任、制茶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8.
陈椽《安徽茶经》记叙了“祁红”肇始的两种说法:首先是一八七五年余干臣在建德尧渡街创制“祁红”说(清末祁门、建德、浮梁三县的红茶合称“祁红”),其次是一八七六年胡元龙于祁门贵溪创制“祁红”说。李则纲的《安徽历史述要》,安徽农林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的《安徽名茶》,均认定“祁红”肇始于建德。不过,对与之密切相关的其它建德外销茶,尤其是朱兰茶,在省学术界,除了最近出版的《安徽省情工》记载了一鳞半爪外,似一直无人问津,这是很遗憾的。本文由于资料的限制,对此也只能作一点力所能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正《茶业通报》是南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来稿须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简练,一般不超过4000字。并按本刊要求撰写稿件:1、稿件范围:本刊只刊登涉茶学术论文,主要包括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等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大学尹方付教授专攻分析化学,很重视茶叶化学分析研究工作。一九七七年与刘怡蓂同志一起参加了全国商品检验总局组织编写的《成品茶检验手册》中的微量元素成分分析的研究工作。一九七八年被选为安徽省茶业学会理事。同年,被推选参加在昆明召开的全国茶叶学术讨论会,被选为中国茶叶学会理事。尹方付教授对培养茶叶化学、仪器分析等科技人才也是很重视的。一九七七年在安徽省茶业学会作有关茶叶化学专题报告,得到了好评。一九七八年接收了进修教师,西南农学院讲师刘勤晋、安徽农学院助教严俊、叶银芳;并对茶叶微量元素铁、锰、锌、铜、镍、铬、氟等进行了测定,目前还继续进行茶叶中维生素C等测定。这期先发表《茶叶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和《茶汤中的游离氟含量》二篇,其余将陆续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年四月,由农业部主持在安徽合肥市召开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茶叶专业教学计划审定会。参加会议的,有:西南农学院、华南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湖南农学学院、安徽农学院等院校的教授、讲师,茶业系、茶叶专业负责人。安徽农学院受农业部的委托,提出对茶叶专业改革的初步意见、专业教学计划草案。与会同志回顾了建国  相似文献   

12.
安徽是全国重点茶区之一,产量居全国第三位。1975年全国茶叶会议以后,我省茶叶生产发展很快,据1982年统计,全省有57个县市产茶,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为1949年的3.9倍。茶叶产量达到85.7万担,为1949年的6倍。全省拥有茶叶初制厂6437个,精茶厂15个,精制加工能力超过80万担,茶叶初制精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3.
《茶业通史》是安徽农学院茶业系陈椽教授编著,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茶史著作。它自1984年5月问世,仅仅一年,就赢得了当代茶坛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我们读后,也获益非浅。这部茶史新著是作者凝聚他半个世纪以来从事茶叶事业的心血之作。作者同唐代陆羽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产量持续增长,1981年全区生产干茶37万担,农村社队产量占97%。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提高社队初制茶叶机械化水平,十分重要。当前,社队初制茶厂在机械上存在着茶机型号繁杂,性能落后,产量与机械加工能力不相配套,能源消耗大;在制茶方法上存在着制茶工艺不一,操作规程混乱,因而造成制茶质量下降,松、扁、碎现象严重,香低味淡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充分利用旧设备适当选用新机具为基础,并以提高社队茶厂的经济效果为目标,研制了《炒青绿茶初制生产线》,以下简称《生产线》。  相似文献   

15.
来稿须知     
《茶业通报》2014,(1):24-24
正《茶业通报》是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来稿须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简练,一般不超过4000字。并按本刊要求撰写稿件:1、稿件范围:本刊只刊登涉茶学术论文,主要包括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等类型。2、稿件必备项目及其顺序: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及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内容→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基金项目信息(如果有)→作者联系方式及其他说明。3、字体及版面:稿件题目:居中;  相似文献   

16.
九月十六日,本刊编辑部邀请省内部分知名书画家欢聚一堂,写字作画,隆重纪念《茶叶通报》创刊三十周年。本刊主编、教授王镇恒主持了纪念活动,并在纪念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茶业系副主任段建真副教授、张汉鹄教授也参加了纪念活动。王镇恒教授在讲话中首先指出,《茶业通报》创刊于一九五七年十月,除“文革”十  相似文献   

17.
《茶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上刊登了朱先明同志《论茶叶的分类》一文,循读之下,感到有些地方需要提出来商榷。我国茶叶种类繁多,品名复杂,对如何分类,目前比较普遍的意见,认为应以制茶方法为基础结合品质差异进行分类,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不同的制茶方法,产生不同类型的茶叶,以此作为分类依据,才能最本质的反映茶叶的内在品质形成的规律.从而体现出分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本刊发行后,有些读者作者来问《茶业通报》的方向问题,是何性质?是普及茶业科学技术,抑是提高茶业科学技术?我们回答,既是普及又是提高,两者兼顾。在第一期已提出纲要性的征文启事,是《茶业通报》编辑的总纲,在此加以详细说明。我国广大茶区,茶叶技术干部数以千计,迫切需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为当前茶叶生产服务,为茶叶现代化服务。这是需要普及方面。我国有十一所高等院校设置茶业专业、十多所茶叶研究单位,教师和科研人员数以百计,有些教师和科学研究人员也不同程度地需要提高科学水平,促前茶叶科学现代化作出贡献。这是需要提高方面。  相似文献   

19.
《茶业通报》2009,(3):127-127
2009年8月9日,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头版头条就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上半年茶叶出口实现“逆势飘红”,对李念华总经理作了专题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20.
由安徽省科委同意下达的中国名茶研究课题,于一九八○年七月十五日到十八日,在安徽农学院召开了课题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技大学八系、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和安徽农学院茶业系等单位的代表。会议期间,到会代表与来自广东、湖北、江西、上海和安徽等省、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同志,回顾了我国茶叶生产的悠久历史,畅谈了目前茶叶生产的大好形势,会评了全国各地提供的三十多种名茶样品,(附表)并进行了座谈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