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明确造成新疆塔城小麦主产区小麦叶枯、斑点现象的原因,确定致病菌,从塔城地区额敏县多地随机采集干枯叶片或带有不规则病斑的感病植株,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针刺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与多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得到76个链格孢属(Alternaria)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均为致病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76个菌株分别属于交链链格孢(A. alternata)、玫瑰链格孢(A. rosae)和侵染链格孢(A. infectoria),其中,交链链格孢为主要致病菌,分离频率为50%。基于EF-1和Alt基因及ITS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选取的代表菌株YC3、LK19和LK3分别与交链链格孢、玫瑰链格孢、侵染链格孢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分别为100%、100%和99%,多基因鉴定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由此表明,新疆塔城地区冬小麦田间出现的小麦叶枯现象为链格孢侵染发生,其病原菌为交链链格孢、玫瑰链格孢、侵染链格孢,以交链链格孢为主。  相似文献   

2.
从福建省得到被致病菌强烈感染的水葫芦植株,从中分离到致病菌菌株FJ24。形态学鉴定表明,该致病菌属于尾孢属。对该菌株的ITS区、EF-1、β-Tub、His-H3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显示其与目前已经分离、发现的多种尾孢属水葫芦致病菌存在着99%以上的序列相似性,可以认为其属于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淡丛梗孢科、尾孢属的Cercospora piaropi。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在武汉市再力花叶片上发现一种病害,该病发病初期为红褐色针尖状圆点,后扩展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至灰褐色,斑缘红褐色,外有黄色晕圈,病健交界明显;发病后期病斑进一步扩展联合成大病斑,发病严重的植株,多数叶片布满病斑且干枯死亡,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观赏价值。从叶片上分离得到病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鉴定该病原菌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rssler]。该病菌为害再力花引起叶斑病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对取样于河南汤阴县扁鹊庙内的艾草样品进行表面消毒后,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基于5.8S-ITS区序列对所得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通过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汤阴北艾的茎、叶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隶属于3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耙齿菌属Irpex、球毛壳属Chaetomium)6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极细链格孢霉Alternaria tenuissima、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其中叶中为3属6种,茎中为1属2种,链格孢属真菌为两者共同优势真菌。根据亲缘关系,这些内生真菌可分为3大类。总体来看,汤阴北艾内生真菌群落结构较为单一,种群丰富度较低,优势菌属为链格孢属。  相似文献   

5.
研究匙叶翼首草内生真菌的种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获得抗菌活性较好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和3种培养基对匙叶翼首草健康植株的根、花葶、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7种指示菌,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从健康匙叶翼首草植株中共分离获得64株内生真菌;同一植株不同组织中的内生真菌数量以根最多,其次为叶,花葶最少;经形态学鉴定分属于 4目、6科、14个属,其中青霉孢属为匙叶翼首草内生真菌中的优势菌群,链格孢属、曲霉孢属、暗双孢属和无孢类群为常见属。平板对峙抑菌试验表明,有11.9%的菌株对所测试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且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以兔眼蓝莓(品种名为灿烂)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腐败蓝莓中分离、纯化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并考察肉桂醛、柠檬醛、牛至精油、香芹酚和丁香酚等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6株病原真菌,分别为1株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1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3株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和1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经致病性试验确定链格孢霉为主要病原菌。牛至精油对4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链格孢霉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37 mg/L。  相似文献   

7.
板栗贮藏期致腐病原真菌种类鉴定及其侵染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无症和显症的板栗种仁上经组织分离法共分离获得22株真菌,其中16株经鉴定为11个属真菌: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茎点霉属(Phoma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聚端孢属(Trichothecium sp.)、壳梭孢属(Fusicoccum sp.)、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毛霉属(Mucor sp.)、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葡萄孢属(Botrytis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另有6个未知菌株有待鉴定,链格孢属、镰刀菌属、聚端孢属和壳梭孢属为致病优势菌株。回接试验表明,致腐真菌在板栗有伤时容易侵入种仁引起发病,在板栗无伤时多数菌株不能侵入,个别菌株能侵入,但侵染率低,病情不严重。不同处理对板栗贮藏期防腐试验得出,防腐处理虽然能够清除种子表面的病菌,但不能清除种子内部的病原菌,其防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新疆哈密瓜采后主要致腐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哈密瓜采后贮藏中发病的果实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以及对冷藏中健康的果实进行潜伏侵染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后确定新疆哈密瓜采后主要致腐病原真菌为:根霉属(Rhizopus);镰孢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青霉属(Penicillium)。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银杏内生小孢子链格孢进行分类鉴定,探索鉴别内生小孢子链格孢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银杏叶片中的小孢子链格孢,分别用产孢表型鉴定法和OPA2-1核苷酸序列分析法对分离的小孢子链格孢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银杏叶片中分离到55株内生小孢子链格孢,老叶中内生小孢子链格孢的分离几率(7.8%)明显比新叶(4.3%)高,是新叶的1.8倍。根据产孢表型可将55个分离物归为5个类群;通过OPA2-1核苷酸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将银杏内生小孢子链格孢分为2个聚类组,其中分离物N02-4和XL-7聚在一个独立的分支上,而其余9个分离物与细链格孢(A.alternaria)、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粗柠檬链格孢(A.limoniasperae)聚为一类,未能反映遗传上的差异。分离物N02-4的产孢表型与其他分离物不同,且其OPA2-1核苷酸序列与其他分离物有3个碱基的差异;分离物XL-7的产孢表型与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一致,但在核苷酸序列上存在3个碱基的差异。【结论】仅根据产孢表型对银杏内生小孢子链格孢进行归类,信息有限,结果不准确,需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才能进行准确归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离鉴定梨黑斑链格孢菌次生代谢产物,比较分析梨链格孢菌利用库尔勒香梨、苹果、西红柿、马铃薯、大米、燕麦等不同营养基质后的毒素含量。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1D2D NMR技术等方法,分离鉴定梨黑斑链格孢菌次生代谢产物,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毒素含量。从梨链格孢菌中分离鉴定了6个次生代谢产物,分别为交链孢烯(1)、链格苝醇(2)、交链格孢酚(3)、交链格孢酚单甲醚(4)、土曲霉酮(5)和7-氨基-1,3-二羟基-苯丙酮(6);发现梨链格孢菌利用不同营养基质所产生物毒素(化合物1-4)结构种类相同,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对梨链格孢菌生物毒素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明确了毒素成分的主要结构,揭示了该菌利用不同营养基质所产生物毒素含量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水葫芦富集水体养分及其农田施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自然水体养殖及农田施用试验方法,对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的N、P、K吸收能力及其在农田施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试验条件下,水葫芦对N、P、K的富集系数分别达到N6641倍、P16 667倍、K6 560倍,42 d对N、P、K的吸收量可高达40.57、6.95和81.14 g·m~(-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水葫芦处理(等量的N、P投入)的土壤速效N除了苗期显著降低外,其他各时期无显著筹异,而速效P和速效K从苗期开始一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施用水葫芦可促进土壤速效P、K的增加.但要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应适当增加前中期氮肥施用水平.采用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既可实现养分在水体与农田间的循环,还可减少农田化肥的施用量和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2.
草食性鱼种抑制凤眼莲生长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严密的设计,在相同规格的16只网箱中,采用草鱼、杂交鱼[草鱼(6)和赤眼鳟(早)杂交繁育的F1]、三角鲂、赤眼鳟、异育银鲫和翘嘴红鲐等为试验对象,对凤眼莲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鱼苗具有不同的控制凤眼莲的能力;在2.5~9.0cm范围内各鱼苗食用凤眼莲能力依次为:草鱼〉杂交鱼〉三角鲂〉赤眼鳟〉异育银鲫〉翘嘴红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梭鱼草的水体景观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凤眼莲和梭鱼草为研究对象,采用3个污染程度水体种植2种植物,测定COD和NH3-N指标的变化,研究凤眼莲和梭鱼草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2种水生植物都能够降低水体COD含量,净化水体。[结论]在类似水体2的水体景观绿化中,梭鱼草的净化效果和观赏价值均高于凤眼莲,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筛选对水葫芦具有强致病性菌株,为水葫芦生物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发病水葫芦叶片上分离获得对水葫芦有强致病性的菌株并纯化培养;用玻片保湿法观察菌株分生孢子与分生孢子梗形态特征;根据柯赫氏法则对自然发病与接种叶片发病情况进行验证对比;通过查阅《真菌鉴定手册》对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经组织分离法提取纯化得到菌株BG11,该菌在PDA上生长较好,菌落紧密,表面灰白色,呈绒毛状;分生孢子合轴产生,2~5个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为短圆柱形,单胞无色,有油球,长度为12.50~17.50μm,大多数为13.75~17.00μm,宽度为4.50~5.50μm;将BG11菌株接种到健康水葫芦叶片上表现为自然发病叶片类似症状,且两者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一致。【结论】初步鉴定BG11菌株为水葫芦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对水葫芦具有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水葫芦栽培对池塘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浮床栽培水葫芦对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水葫芦种植区和敞水区间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差别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主要环境因子与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水葫芦栽培对浮游细菌影响的部分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水葫芦栽培池塘中蓝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是优势菌群;与敞水区相比,水葫芦种植区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较高,其他一些门类的相对丰度较低,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较低;主要环境因子中叶绿素a和亚硝酸盐氮与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呈负相关的现象,可能与水葫芦浮床栽培对藻类丰度和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水葫芦生态工程措施对太湖竺山湖水环境修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取以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s)等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措施净化污染水体,成为污染水体治理的发展趋势。在太湖流域,虽然已有多年的工程措施经验,但尚无针对该种生态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对水质改善影响的系统性研究,为此对2011年太湖竺山湖种养66.7 hm2水葫芦期间水体营养盐吸收和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受风浪扰动等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工程区内外水体交换强烈,水体透明度、p H等基本理化指标变化不明显,水葫芦种养区内未出现厌氧现象,水葫芦工程措施对颗粒物及蓝藻具有滞留效果,使得水葫芦种养区水体TN、TP含量较高,其变化幅度分别为1.13~3.30、0.085~0.165 mg·L-1,低于外围水体中TN、TP含量;受气温及水流等影响,水体中蓝藻密度在8月份达到高峰,放养区内叶绿素含量为77.97 mg·m-3,同期边缘和外围含量分别为84.40、86.84 mg·m-3,植物根部叶绿素含量较高,表明水葫芦根须对蓝藻细胞具有较强的拦截作用。全年收获20000 t水葫芦,从水体中共带出N、P、K的量分别为19.8、2.4、44.5 t,表明规模化种养以水葫芦等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措施具有较好的水体净化功能,为扩大利用水葫芦等速生漂浮植物建立的"移动湿地式"生态工程措施治理较大面积富营养化水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水葫芦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方法]采用水葫芦净化试验,研究水葫芦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在自然状态下,30 d内水葫芦对水中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85%、55%~60%;水葫芦对污水中的TN、TP去除速率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水葫芦对不同浓度的污水有都有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水葫芦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水葫芦是中国十大入侵生物之一,但由于它生长繁殖快、水体净化能力强,如果加以合理利用,可以变害为宝.本文综述了水葫芦能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同时,指明了进一步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9.
水葫芦和香蒲对富营养化水体及其底泥养分的吸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水葫芦、香蒲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效果及其对底泥养分释放的影响,以其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试验方法,分析其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及其底泥养分吸收的情况。结果显示:水葫芦比香蒲有更好的适应性,在不同浓度的水体中生物量快速增加,而香蒲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在总氮、总磷浓度分别为3.2~14.2 mg/L和0.2~1.0 mg/L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水葫芦、香蒲均可有效地消减上覆水中总氮和总磷。处理3个月后,水葫芦净化系统的总氮、总磷浓度分别降至0.84~0.86 mg/L、0.035~0.044 mg/L,对水体总氮、总磷的去除量分别为72.0%~94.0%、82.5%~98.1%,总氮、总磷的负荷去除量分别为18.4~105.8 mg/(m2.d)、1.3~7.6mg/(m2.d);香蒲净化系统的总氮、总磷的浓度分别降至0.96~1.09 mg/L、0.030~0.062 mg/L,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6.0%~92.8%、77.0%~93.8%,总氮、总磷的负荷去除量分别为8.4~52.3 mg/(m2.d)、0.6~3.7 mg/(m2.d)。表明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香蒲可有效消减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氮、磷等内源污染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模拟除草剂水体残留的方法研究了稻田3种常用除草剂二甲四氯钠、苄嘧磺隆、丁草胺水体残留对水葫芦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水体中不同浓度的3种除草剂对水葫芦生长均有影响,其中3.36 mg/L二甲四氯钠处理的水葫芦植株的药害症状最为明显,0.10 mg/L苄嘧磺隆处理的次之,4.25 mg/L丁草胺处理的最小。3种除草剂不同浓度处理下水葫芦干物质产量、分株数均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